《飞越疯人院》影评:体制的巨大黑洞,它让我对“正常”二字陷入沉思

《飞越疯人院》:在规训与反叛之间,谁才是真正的疯子? 米洛斯·福尔曼的《飞越疯人院》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精神病院的电影,它更是一面棱镜,折射出社会规训、权力运作以及个体自由的复杂图景。它以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撕开了“正常”二字的虚伪面纱,让我陷入了对社会体制和人性本质的深刻反思。 麦克墨菲,这个从劳改农场转入精神病院的“正常人”,成为了影片中最具颠覆性的存在。他并非精神病人,而是为了逃避劳改的苦役而装病。然而,他的到来却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涟漪,打破了精神病院看似井然有序的表象。麦克墨菲的“不正常”在于他拒绝顺从,他挑战权威,他渴望自由。他率领病友们赌博、钓鱼、看球赛,试图唤醒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我的认知。他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是为了让病友们明白,他们有选择的权利,他们不应该被体制所束缚,被定义为“疯子”。 与麦克墨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拉契特护士长。她代表着精神病院的绝对权威,是体制的化身。她以一种看似温和的方式,控制着病人们的生活。她利用药物、惩罚、以及精神上的压迫,将病人们驯服成一个个温顺的绵羊。拉契特护士长并非恶魔,她只是忠实地执行着体制赋予她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