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影评:诺兰的封神之作,全程无尿点,紧张到手心出汗

《敦刻尔克》:一场关于绝望与希望的沉浸式体验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敦刻尔克》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它摒弃了宏大的战争场面、英雄主义的个人叙事,转而聚焦于个体在绝境中的生存本能,以及人性在巨大压力下的脆弱与坚韧。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时间、空间和感官体验的电影,将观众彻底卷入那场令人窒息的撤退行动之中,直至手心冒汗。 时间:碎片化的叙事,拼凑完整的绝望 诺兰打破了线性叙事的常规,将故事拆解为陆地、海洋、天空三个维度,并以不同的时间线并行推进。陆地上,士兵们在沙滩上无望地等待,时间仿佛凝固,每一分钟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海洋上,平民船只艰难地驶向敦刻尔克,他们与时间赛跑,每一秒都关乎着生命的存亡;天空上,飞行员与敌机搏斗,时间仿佛加速,每一瞬都决定着战局的胜负。 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看似割裂,实则巧妙地营造了一种混乱和无助的氛围。观众就像身处敦刻尔克的士兵,只能感受到局部的信息,无法掌握全局的态势,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焦虑感。随着故事的推进,三个时间线逐渐交汇,观众也逐渐拼凑出完整的敦刻尔克撤退图景,那是一种巨大的、令人绝望的困境。 诺兰对时间的操控并非仅仅是一种叙事技巧,更是一种情感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