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 `Web Assembly` `Memory Disclosure` (内存泄露) 漏洞利用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点刺激的:WebAssembly 内存泄露漏洞利用。准备好了吗?系好安全带,这趟旅程有点烧脑,但保证有趣!

第一节:WebAssembly 扫盲班

首先,别一听 WebAssembly 就觉得高不可攀。它其实就是一种低级的、类汇编的字节码格式。浏览器可以非常快速地执行它,所以很适合用来写高性能的应用,比如游戏、图像处理等等。

1.1 什么是 WebAssembly (Wasm)?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高效快递员”,负责把程序送到浏览器里执行。它有几个关键特点:

  • 体积小,加载快: 字节码比 JavaScript 代码更紧凑,加载速度更快。
  • 执行效率高: 接近原生代码的性能,摆脱了 JavaScript 的性能瓶颈。
  • 安全: 运行在沙箱环境中,不能直接访问操作系统资源,安全性较高。

1.2 WebAssembly 的内存模型

重点来了!WebAssembly 有自己的线性内存空间。这块内存就像一个大数组,你可以通过索引来读写数据。

  • 线性内存: 一块连续的、可读写的内存区域,所有 Wasm 模块共享。
  • 实例: 每个 Wasm 模块都有自己的实例,实例包含了代码、数据和内存。
  • 导入/导出: Wasm 模块可以导入和导出函数和内存,实现与其他模块(包括 JavaScript)的交互。

第二节:内存泄露的本质

内存泄露,顾名思义,就是程序“忘记”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导致内存越用越多,最终耗尽系统资源。这就像你借了一堆书,看完不还,图书馆迟早被你搬空。

2.1 内存泄露的常见原因

  • 忘记释放: 分配了内存,但没有调用相应的释放函数。
  • 循环引用: 对象之间互相引用,导致垃圾回收器无法回收。
  • 全局变量: 不必要的全局变量会一直占用内存。

2.2 WebAssembly 中的内存管理

WebAssembly 本身没有垃圾回收机制(GC),内存管理通常由开发者自己负责,或者使用一些内存分配器(例如 malloc/free)。这意味着,一旦忘记释放内存,就会发生内存泄露。

第三节:WebAssembly 内存泄露漏洞的成因

现在,我们来深入探讨 WebAssembly 内存泄露漏洞是怎么产生的。

3.1 整数溢出导致的内存分配问题

这是最常见的 WebAssembly 内存泄露漏洞之一。WebAssembly 中,内存分配的大小通常用整数表示。如果开发者没有正确地检查整数溢出,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恶意输入,使得分配的内存大小非常小,甚至为零。然后,程序向这个小内存区域写入大量数据,导致内存越界,覆盖其他数据,甚至造成程序崩溃。

举个例子,假设有这么一段 C 代码编译成 Wasm: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void* allocate_buffer(size_t size) {
  void* buffer = malloc(size);
  if (buffer == NULL) {
    printf("Failed to allocate memory.n");
    return NULL;
  }
  return buffer;
}

int main() {
  size_t size = 0;
  printf("Enter the size of the buffer: ");
  scanf("%zu", &size);

  void* buffer = allocate_buffer(size);
  if (buffer != NULL) {
    printf("Buffer allocated at address: %pn", buffer);
    // 假设这里会使用buffer...
    free(buffer);
  }

  return 0;
}

如果 size 的值过大,超过了 size_t 的最大值,就会发生整数溢出,导致实际分配的内存大小可能远小于预期。

3.2 未正确释放内存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如果 Wasm 代码中分配了内存,但没有调用 free 函数释放,就会造成内存泄露。

比如,下面这段 C 代码编译成 Wasm 后,就存在内存泄露:

#include <stdlib.h>

int* create_array(int size) {
  int* arr = (int*)malloc(size * sizeof(int));
  return arr; // 没有释放内存!
}

int main() {
  int* my_array = create_array(10);
  // 这里应该 free(my_array); 但没有
  return 0;
}

3.3 字符串处理不当

在 WebAssembly 中处理字符串也容易出现内存泄露。如果字符串的长度没有正确计算,或者字符串的拷贝过程中出现错误,都可能导致内存泄露。

3.4 与 JavaScript 交互时的内存管理

WebAssembly 经常需要和 JavaScript 交互。如果 JavaScript 代码不正确地管理 WebAssembly 导出的内存,也可能导致内存泄露。例如,JavaScript 代码持有对 WebAssembly 内存的引用,但 WebAssembly 模块已经销毁,这时 JavaScript 代码仍然可以访问这块内存,但实际上这块内存已经被释放了。

第四节:WebAssembly 内存泄露漏洞利用

现在,我们来聊聊如何利用 WebAssembly 内存泄露漏洞。这才是最刺激的部分!

4.1 探测内存泄露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是否存在内存泄露。有几种方法可以探测:

  • 开发者工具: 现代浏览器都提供了强大的开发者工具,可以用来监控内存使用情况。你可以观察内存使用量是否持续增长,即使程序并没有进行大量的内存分配操作。
  • 性能分析工具: 专门的性能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你定位内存泄露的源头。
  • 代码审查: 仔细审查 WebAssembly 代码,查找可能存在内存泄露的地方,例如忘记释放内存、整数溢出等。

4.2 构造恶意输入

一旦确定存在内存泄露,就可以尝试构造恶意输入来触发漏洞。这需要对 WebAssembly 代码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哪些输入会影响内存分配和释放。

比如,针对整数溢出漏洞,可以尝试输入一个非常大的整数,看看是否会导致分配的内存大小异常。

4.3 利用内存泄露

内存泄露本身并不能直接造成危害,但它可以被用来进行其他攻击,例如:

  • 拒绝服务攻击 (DoS): 持续分配内存但不释放,最终耗尽服务器资源,导致服务崩溃。
  • 信息泄露: 覆盖其他内存区域,读取敏感数据。
  • 代码执行: 覆盖函数指针,执行恶意代码。

4.4 实战演练:整数溢出漏洞利用

咱们来模拟一个简单的整数溢出漏洞利用场景。假设有这么一段 WebAssembly 代码: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void* allocate_and_copy(size_t size, const char* data) {
  void* buffer = malloc(size);
  if (buffer == NULL) {
    printf("Failed to allocate memory.n");
    return NULL;
  }
  memcpy(buffer, data, size);
  return buffer;
}

int main() {
  size_t size = 0;
  char data[256];

  printf("Enter the size of the buffer: ");
  scanf("%zu", &size);

  printf("Enter the data to copy: ");
  scanf("%s", data);

  void* buffer = allocate_and_copy(size, data);

  if (buffer != NULL) {
    printf("Buffer allocated at address: %pn", buffer);
    free(buffer);
  }

  return 0;
}

这段代码接收用户输入的 sizedata,然后分配 size 大小的内存,并将 data 拷贝到分配的内存中。

如果 size 的值非常大,超过了 size_t 的最大值,就会发生整数溢出。例如,size_t 是 32 位无符号整数,其最大值为 4294967295。如果用户输入的 size 为 4294967296,那么溢出后的值为 0,实际分配的内存大小为 0。

但是,memcpy 函数仍然会尝试拷贝 data 中的数据到这块大小为 0 的内存区域,导致内存越界写入,覆盖其他数据。

利用步骤:

  1. 编译这段 C 代码成 WebAssembly 模块。
  2. 在浏览器中加载 WebAssembly 模块。
  3. 构造恶意输入:size 为 4294967296,data 为一段较长的字符串。
  4. 执行 WebAssembly 代码。
  5. 观察内存使用情况,看是否发生了内存越界写入。

代码演示 (JavaScript):

async function runWasm(size, data) {
  const response = await fetch('your_wasm_file.wasm'); // 替换成你的 Wasm 文件
  const buffer = await response.arrayBuffer();
  const module = await WebAssembly.compile(buffer);
  const instance = await WebAssembly.instantiate(module);

  // 找到 Wasm 导出的 allocate_and_copy 函数
  const allocateAndCopy = instance.exports.allocate_and_copy;

  // 找到 Wasm 的 memory 对象
  const memory = instance.exports.memory;

  // 将 size 和 data 传递给 Wasm 函数
  // 需要先将 data 写入 Wasm 的 memory 中

  // 1. 分配一块足够大的内存来存储 data
  const dataPtr = instance.exports.malloc(data.length + 1); // +1 for null terminator

  // 2. 将 data 写入 Wasm 的 memory
  const dataView = new Uint8Array(memory.buffer);
  for (let i = 0; i < data.length; i++) {
    dataView[dataPtr + i] = data.charCodeAt(i);
  }
  dataView[dataPtr + data.length] = 0; // Null terminate the string

  // 3. 调用 allocate_and_copy 函数
  const bufferPtr = allocateAndCopy(size, dataPtr);

  if (bufferPtr) {
    console.log("Buffer allocated at address:", bufferPtr);
    instance.exports.free(bufferPtr); // 释放内存
  } else {
    console.log("Failed to allocate buffer");
  }

  // 释放 dataPtr 对应的内存
  instance.exports.free(dataPtr);

}

// 构造恶意输入
const size = 4294967296;
const data = "A".repeat(200); // 200 个 'A'

// 运行 Wasm 代码
runWasm(size, data);

注意:

  • 你需要将 C 代码编译成 WebAssembly 模块 (your_wasm_file.wasm),并将其放在你的 Web 服务器上。
  • 这段 JavaScript 代码只是一个示例,你需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 在实际环境中,内存越界写入可能会导致程序崩溃或其他更严重的问题,请谨慎操作。

第五节:防御 WebAssembly 内存泄露漏洞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我们来聊聊如何防御 WebAssembly 内存泄露漏洞。

5.1 代码审查

代码审查是防止内存泄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仔细审查 WebAssembly 代码,查找可能存在内存泄露的地方,例如:

  • 是否忘记释放内存?
  • 是否存在整数溢出?
  • 字符串处理是否正确?
  • 与 JavaScript 交互时,内存管理是否正确?

5.2 使用内存分配器

可以使用一些内存分配器,例如 jemallocmimalloc,它们提供了更好的内存管理功能,可以帮助你检测和防止内存泄露。

5.3 使用静态分析工具

静态分析工具可以自动检测代码中的潜在问题,包括内存泄露。

5.4 安全编码规范

制定一套安全编码规范,并严格执行。例如:

  • 总是要检查整数溢出。
  • 在分配内存后,一定要及时释放。
  • 避免使用全局变量。
  • 在与 JavaScript 交互时,要仔细管理内存。

5.5 测试

进行充分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模糊测试。模糊测试可以帮助你发现一些隐藏的漏洞。

5.6 编译器和工具链的更新

及时更新你的编译器和工具链,以获得最新的安全修复和改进。

第六节:总结

WebAssembly 内存泄露漏洞虽然比较隐蔽,但一旦被利用,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通过代码审查、使用内存分配器、使用静态分析工具、制定安全编码规范和进行充分的测试,可以有效地防御这类漏洞。

记住,安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

最后,敲黑板划重点:

| 漏洞类型 | 描述 | 防御方法 !

希望这次讲座对你有所帮助。下次再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