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3源码深度解析之:`Vue`的`VNode`:`createElement`和`createVNode`的区别。

各位观众老爷们,晚上好!今天咱们聊聊Vue 3里VNode这玩意儿,重点是createElementcreateVNode这对双胞胎兄弟,看看它们到底有啥不同,又各自承担着什么秘密任务。

咱们先来明确一下,VNode是啥? 简单来说,VNode就是Virtual DOM Node的缩写,虚拟DOM节点。它是一个轻量级的JavaScript对象,用来描述真实DOM节点的信息。Vue利用VNode来高效地更新DOM,避免不必要的直接操作DOM,从而提升性能。你可以把它想象成DOM节点的一个蓝图,或者一个草稿。

第一部分:createElement的前世今生

在Vue 2时代,createElement是构建VNode的主要方式。它是一个函数,通常在render函数中使用,接受参数来描述要创建的DOM节点。

// Vue 2 中的 createElement 例子
new Vue({
  render: function (createElement) {
    return createElement(
      'h1', // 标签名
      {
        attrs: {
          id: 'my-title'
        }
      }, // 属性
      'Hello, Vue 2!' // 子节点
    )
  }
}).$mount('#app');

这段代码创建了一个<h1>标签,其id属性为my-title,内容为Hello, Vue 2!。可以看到,createElement接收三个参数:标签名、属性对象和子节点。

createElement 在 Vue 2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用于手写 render 函数,还被模板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所使用。

createElement 的缺点:

虽然 createElement 完成了它的使命,但它也有一些缺点:

  1. 参数复杂: createElement 的参数顺序和类型比较固定,需要开发者记住。
  2. 类型检查弱: JavaScript 是动态类型语言,createElement 无法在编译时进行类型检查,容易出错。
  3. 灵活性差: 对于一些高级特性,比如 Fragment,createElement 的表达能力有限。

第二部分:createVNode闪亮登场

Vue 3 引入了 createVNode 来替代 createElementcreateVNode 在 API 设计上更加简洁和灵活,并且更好地支持了 TypeScript 的类型推断。

// Vue 3 中的 createVNode 例子
import { createVNode } from 'vue'

const vnode = createVNode(
  'h1', // 标签名
  {
    id: 'my-title'
  }, // 属性
  'Hello, Vue 3!' // 子节点
)

这段代码与上面的 Vue 2 的例子功能相同,都是创建一个<h1>标签,其id属性为my-title,内容为Hello, Vue 3!。可以看到,createVNode 的参数顺序和类型与 createElement 类似,但内部实现和类型定义更加完善。

createVNode 的优势:

  1. 类型安全: createVNode 使用 TypeScript 编写,提供了更好的类型检查和类型推断,减少了运行时错误。
  2. API 简化: createVNode 的 API 设计更加简洁,参数更加灵活,易于使用。
  3. 支持 Fragment: createVNode 更好地支持了 Fragment 等高级特性,可以创建多个根节点的组件。
  4. 性能优化: createVNode 在内部实现上进行了一些优化,提升了 VNode 的创建性能。

第三部分:createElementcreateVNode 的对比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 createElementcreateVNode 的区别,我们用一个表格来总结一下:

特性 createElement (Vue 2) createVNode (Vue 3)
类型安全
API 设计 复杂 简洁
灵活性
性能 相对较低 相对较高
TypeScript 支持
Fragment 支持 较差 良好

第四部分:深入源码,揭秘内部机制

虽然我们从表面上看到了 createElementcreateVNode 的区别,但要真正理解它们,还需要深入源码。

createElement 的内部实现 (简化版):

在 Vue 2 中,createElement 最终会调用 _createElement 函数来创建 VNode。_createElement 函数会根据传入的参数,创建一个 VNode 实例,并设置其属性、子节点等。

// Vue 2 中的 _createElement 函数 (简化版)
function _createElement (tag, data, children) {
  const vnode = new VNode(tag, data, children, undefined, undefined, context)
  return vnode
}

这个简化版的代码只是为了说明 createElement 的基本原理。实际上,_createElement 函数的实现更加复杂,需要处理各种边界情况和特殊属性。

createVNode 的内部实现 (简化版):

在 Vue 3 中,createVNode 函数的实现更加简洁和高效。它直接创建一个 VNode 对象,并根据参数设置其属性。

// Vue 3 中的 createVNode 函数 (简化版)
import { isString, isArray, isObject } from '@vue/shared'
import { VNode, createBaseVNode } from './vnode'
import { PatchFlags } from './patchFlags'

export function createVNode(
  type: any,
  props: any = null,
  children: any = null,
  patchFlag: number = 0,
  dynamicProps: string[] | null = null,
  isBlockNode: boolean = false
): VNode {
  // 1. 处理 props
  if (props) {
    // ... 省略 props 的处理逻辑
  }

  // 2. 处理 children
  const shapeFlag = isString(children)
    ? ShapeFlags.TEXT
    : isArray(children)
      ? ShapeFlags.ARRAY_CHILDREN
      : ShapeFlags.CHILDREN

  // 3. 创建 VNode
  const vnode: VNode = createBaseVNode(
    type,
    props,
    children,
    patchFlag,
    dynamicProps,
    shapeFlag,
    isBlockNode,
    false
  )

  return vnode
}

createBaseVNode 函数负责创建 VNode 对象,并设置其类型、属性、子节点等。ShapeFlags 是一个枚举类型,用于标识 VNode 的形状,比如是否有文本子节点、数组子节点等。PatchFlags 用于标记 VNode 的更新方式,比如是否需要完全更新、只需要更新属性等。这些标志位可以帮助 Vue 3 在更新 DOM 时进行更精细的优化。

第五部分:实战演练,代码示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 createElementcreateVNode 的用法,我们来看一些代码示例。

示例 1:创建简单的 HTML 元素

// Vue 2
new Vue({
  render: function (createElement) {
    return createElement('div', 'Hello, Vue 2!')
  }
}).$mount('#app');

// Vue 3
import { createApp, h } from 'vue'

const app = createApp({
  render() {
    return h('div', 'Hello, Vue 3!')
  }
})

app.mount('#app')

示例 2:创建带属性的 HTML 元素

// Vue 2
new Vue({
  render: function (createElement) {
    return createElement(
      'a',
      {
        attrs: {
          href: 'https://www.example.com'
        }
      },
      'Visit Example'
    )
  }
}).$mount('#app');

// Vue 3
import { createApp, h } from 'vue'

const app = createApp({
  render() {
    return h(
      'a',
      {
        href: 'https://www.example.com'
      },
      'Visit Example'
    )
  }
})

app.mount('#app')

示例 3:创建组件

// Vue 2
Vue.component('my-component', {
  template: '<div>My Component</div>'
})

new Vue({
  render: function (createElement) {
    return createElement('my-component')
  }
}).$mount('#app');

// Vue 3
import { createApp, h } from 'vue'

const MyComponent = {
  template: '<div>My Component</div>'
}

const app = createApp({
  render() {
    return h(MyComponent)
  }
})

app.mount('#app')

这些示例展示了 createElementcreateVNode 的基本用法。可以看到,Vue 3 的 API 更加简洁和直观。

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

createElementcreateVNode 都是创建 VNode 的方式,但 createVNode 在类型安全、API 设计、性能和灵活性方面都优于 createElement。Vue 3 使用 createVNode 来替代 createElement,这是 Vue 框架的一个重要改进。

随着 Vue 3 的普及,createVNode 将成为构建 Vue 应用的主要方式。掌握 createVNode 的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Vue 的内部机制,编写更高效、更健壮的 Vue 应用。

最后,希望今天的讲解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Vue 3 中的 VNode 和 createVNode。 感谢各位的观看!

当然了,VNode的世界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Diff算法,Patch过程等等,这些都是Vue能够高效更新DOM的关键。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深入探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