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内核与高级编程之:`JavaScript`的`ESLint`:其在 `AST` 上的规则检测机制。

各位靓仔靓女们,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讲人,咱们今天来聊聊ESLint这个磨人的小妖精,以及它那深藏不露的AST规则检测机制。

开场白:谁还没被ESLint“教育”过?

各位写JavaScript代码的朋友们,扪心自问,谁还没被ESLint的红色波浪线和控制台里密密麻麻的警告“教育”过? 别不好意思承认,它就像一个严厉的班主任,时刻盯着你的代码,稍有不慎就给你来个“批评教育”。 但是呢,咱们也得承认,ESLint的“教育”虽然让人头疼,但确实能帮助咱们写出更规范、更健壮的代码。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ESLint的底裤,看看它到底是怎么“教育”我们的。

第一部分:ESLint是什么?凭什么它这么横?

ESLint,全称ECMAScript Linter,是一个用于识别和报告ECMAScript/JavaScript代码中发现的模式的工具。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代码质量检测工具,可以帮助你发现代码中的潜在问题,例如语法错误、不符合规范的写法、潜在的bug等等。

为什么ESLint这么重要?

  • 提高代码质量: 强制执行编码规范,减少bug产生。
  • 统一代码风格: 团队协作必备,让代码看起来像一个人写的。
  • 发现潜在问题: 提前发现代码中的隐患,防患于未然。
  • 提升开发效率: 减少调试时间,专注业务逻辑。

第二部分:AST(抽象语法树):ESLint的“眼睛”

要理解ESLint如何检测代码,就必须先了解AST。 AST(Abstract Syntax Tree),抽象语法树,是源代码语法结构的一种抽象表示。 它将代码转换成一棵树形结构,每个节点代表代码中的一个语法单元,例如变量声明、函数调用、运算符等等。

举个栗子:

假设有这样一段简单的JavaScript代码:

let a = 1 + 2;

这段代码对应的AST大概是这样的 (简化版):

{
  "type": "Program",
  "body": [
    {
      "type": "VariableDeclaration",
      "declarations": [
        {
          "type": "VariableDeclarator",
          "id": {
            "type": "Identifier",
            "name": "a"
          },
          "init": {
            "type": "BinaryExpression",
            "operator": "+",
            "left": {
              "type": "Literal",
              "value": 1,
              "raw": "1"
            },
            "right": {
              "type": "Literal",
              "value": 2,
              "raw": "2"
            }
          }
        }
      ],
      "kind": "let"
    }
  ],
  "sourceType": "script"
}
  • Program: 代表整个程序。
  • VariableDeclaration: 代表变量声明。
  • VariableDeclarator: 代表变量声明符,即 a = 1 + 2 这一部分。
  • Identifier: 代表标识符,例如变量名 a
  • BinaryExpression: 代表二元表达式,例如 1 + 2
  • Literal: 代表字面量,例如数字 12

AST的作用:

AST是ESLint进行规则检测的基础。 通过将代码转换成AST,ESLint可以方便地遍历代码的结构,并根据预设的规则来检查代码是否符合规范。

如何生成AST?

可以使用一些流行的JavaScript解析器来生成AST,例如:

  • Esprima: 一个广泛使用的JavaScript解析器。
  • Acorn: 一个快速、小巧的JavaScript解析器。
  • Babel Parser: Babel的解析器,支持最新的JavaScript语法。

第三部分:ESLint规则检测机制:基于AST的“火眼金睛”

ESLint的规则检测机制的核心就是基于AST的遍历和匹配。 简单来说,ESLint会遍历AST的每个节点,然后根据配置的规则来检查该节点是否符合规范。

规则的组成:

一个ESLint规则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meta 规则的元数据,例如规则的描述、类型、修复建议等等。
  • create 一个函数,接收一个 context 对象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对象,该对象包含一些方法,用于处理AST的不同节点。

context对象:

context 对象提供了以下一些常用的方法:

  • report(node, message) 用于报告一个错误或警告。 node 参数指定发生错误的AST节点,message 参数指定错误信息。
  • getSourceCode() 返回源代码的SourceCode对象,可以用来获取源代码的文本、tokens等信息。
  • options 规则的配置选项。

规则检测流程:

  1. 解析代码: 使用解析器将源代码转换成AST。
  2. 遍历AST: ESLint遍历AST的每个节点。
  3. 匹配节点: 对于每个节点,ESLint会根据配置的规则来检查该节点是否需要处理。
  4. 执行规则: 如果节点需要处理,ESLint会调用规则中对应的方法来执行检查。
  5. 报告错误: 如果检查发现错误,ESLint会使用 context.report() 方法来报告错误。

举个栗子:no-unused-vars规则

no-unused-vars 规则用于检测未使用的变量。 咱们来看一下这个规则的简化版实现:

module.exports = {
  meta: {
    type: 'problem',
    docs: {
      description: 'Disallow unused variables',
      category: 'Variables',
      recommended: 'warn',
    },
    fixable: null, // 可选,如果规则可以自动修复,则设置为 'code' 或 'whitespace'
    schema: [], // 可选,规则的配置选项
  },

  create: function(context) {
    return {
      VariableDeclarator: function(node) {
        if (node.id.type === 'Identifier') {
          const variableName = node.id.name;

          // 获取当前作用域中所有被引用的变量
          const scope = context.getScope();
          const references = scope.references.filter(ref => ref.identifier.name === variableName);

          // 如果变量没有被引用,则报告错误
          if (references.length === 0) {
            context.report({
              node: node,
              message: 'Unused variable: {{variableName}}',
              data: { variableName: variableName }
            });
          }
        }
      }
    };
  }
};

代码解释:

  • meta 定义了规则的元数据,例如规则的描述、类型、推荐级别等等。
  • create 定义了规则的逻辑。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只处理 VariableDeclarator 类型的节点,也就是变量声明节点。
  • VariableDeclarator: function(node) 这个函数会在遍历AST时,当遇到 VariableDeclarator 类型的节点时被调用。
  • context.getScope() 获取当前的作用域。
  • scope.references 获取当前作用域中所有被引用的变量。
  • context.report() 报告错误。

规则检测流程:

  1. ESLint遍历AST,当遇到 VariableDeclarator 类型的节点时,例如 let a = 1;
  2. 规则中的 VariableDeclarator 函数被调用,node 参数指向 a = 1 这个节点。
  3. 规则获取变量名 a
  4. 规则获取当前作用域中所有被引用的变量。
  5. 如果变量 a 没有被引用,则规则使用 context.report() 方法报告错误,提示 "Unused variable: a"。

第四部分:自定义ESLint规则:打造你的专属“代码警察”

ESLint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可扩展性。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义ESLint规则,来检查代码中特定的问题。

如何自定义ESLint规则?

  1. 创建规则文件: 创建一个JavaScript文件,例如 my-custom-rule.js
  2. 编写规则代码: 在规则文件中,编写规则的 metacreate 函数。
  3. 配置ESLint: 在ESLint的配置文件(例如 .eslintrc.js)中,配置自定义规则。

举个栗子:禁止使用console.log

有时候,我们希望在生产环境中禁止使用 console.log 语句。 我们可以自定义一个ESLint规则来实现这个功能:

// my-custom-rule.js
module.exports = {
  meta: {
    type: 'problem',
    docs: {
      description: 'Disallow the use of console.log',
      category: 'Possible Errors',
      recommended: 'error',
    },
    fixable: null,
    schema: [],
  },

  create: function(context) {
    return {
      CallExpression: function(node) {
        if (node.callee.type === 'MemberExpression' &&
            node.callee.object.type === 'Identifier' &&
            node.callee.object.name === 'console' &&
            node.callee.property.type === 'Identifier' &&
            node.callee.property.name === 'log') {
          context.report({
            node: node,
            message: 'Unexpected console.log statement',
          });
        }
      }
    };
  }
};

代码解释:

  • CallExpression 代表函数调用表达式,例如 console.log('hello')
  • 规则逻辑: 检查函数调用是否是 console.log。 如果是,则报告错误。

配置ESLint:

.eslintrc.js 文件中,配置自定义规则:

module.exports = {
  // ... 其他配置
  rules: {
    'no-console': 'off', // 关闭默认的no-console规则
    'my-custom-rule': 'error', // 启用自定义规则,并设置为error级别
  },
  plugins: [
    './path/to/your/custom/rules' // 插件路径,指向包含自定义规则的文件夹
  ],
};

将你的规则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里,然后使用plugins字段来引入,保证ESLint可以找到你的自定义规则。

第五部分:ESLint配置:打造你的专属“代码规范”

ESLint的配置非常灵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代码规范。

常用的配置选项:

  • extends 继承已有的配置,例如 eslint:recommendedairbnbstandard 等等。
  • plugins 使用插件,扩展ESLint的功能。
  • rules 配置规则,可以启用、禁用或修改规则的默认行为。
  • env 指定代码运行的环境,例如 browsernodees6 等等。
  • parserOptions 配置解析器,例如指定ECMAScript版本、是否支持JSX等等。

举个栗子:

module.exports = {
  "env": {
    "browser": true,
    "es6": true,
    "node": true
  },
  "extends": [
    "eslint:recommended",
    "airbnb-base"
  ],
  "globals": {
    "Atomics": "readonly",
    "SharedArrayBuffer": "readonly"
  },
  "parserOptions": {
    "ecmaVersion": 2018,
    "sourceType": "module"
  },
  "rules": {
    "no-unused-vars": "warn",
    "no-console": "off",
    "indent": [
      "error",
      2
    ],
    "quotes": [
      "error",
      "single"
    ],
    "semi": [
      "error",
      "always"
    ]
  }
};

代码解释:

  • env 指定代码运行在浏览器、ES6和Node.js环境中。
  • extends 继承了ESLint的推荐配置和Airbnb的代码规范。
  • parserOptions 指定ECMAScript版本为2018,并且使用模块化的方式。
  • rules 配置了规则,例如:
    • no-unused-vars:未使用的变量,设置为警告级别。
    • no-console:禁止使用console.log,设置为关闭。
    • indent:缩进,设置为2个空格,并且是错误级别。
    • quotes:引号,设置为单引号,并且是错误级别。
    • semi:分号,设置为必须使用分号,并且是错误级别。

第六部分:总结:与ESLint和谐相处

ESLint虽然有时候会让你感到头疼,但它确实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你提高代码质量,统一代码风格,减少bug产生,提升开发效率。

与ESLint和谐相处的一些建议:

  • 选择合适的配置: 根据团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配置,例如 airbnbstandard 等等。
  • 自定义规则: 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义ESLint规则,来检查代码中特定的问题。
  • 逐步引入: 不要一下子启用所有的规则,可以逐步引入,避免对现有代码造成太大的冲击。
  • 理解规则: 理解每个规则的含义,避免盲目地遵循规则。
  • 拥抱自动化: 将ESLint集成到你的构建流程中,例如使用 huskylint-staged,在提交代码之前自动运行ESLint。

表格总结:

特性 描述 优点 缺点
代码质量检测 检查代码中的潜在问题,例如语法错误、不符合规范的写法、潜在的bug等等。 提高代码质量,减少bug产生,提前发现代码中的隐患,防患于未然。 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配置不当可能会导致误报。
AST 源代码语法结构的一种抽象表示,将代码转换成一棵树形结构,每个节点代表代码中的一个语法单元。 ESLint进行规则检测的基础,可以方便地遍历代码的结构,并根据预设的规则来检查代码是否符合规范。 理解AST需要一定的编译原理知识。
自定义规则 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义ESLint规则,来检查代码中特定的问题。 可以根据团队的需求,定制代码规范,检查代码中特定的问题。 需要编写代码,有一定的开发成本。
ESLint配置 ESLint的配置非常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代码规范。 可以选择合适的配置,逐步引入,理解规则,拥抱自动化。 配置不当可能会导致误报,需要花费时间进行调试。
集成到构建流程 将ESLint集成到你的构建流程中,例如使用 huskylint-staged,在提交代码之前自动运行ESLint。 自动化代码检查,减少人为错误,提高代码质量。 需要配置构建流程,有一定的学习成本。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了。 希望大家以后能和ESLint和谐相处,写出更规范、更健壮的代码! 感谢各位的聆听! 下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