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的隐式生成模型:MCMC/对抗性学习的实现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隐式生成模型,并重点关注两种主要的实现方法: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和对抗性学习方法。隐式生成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我们不需要显式地定义一个概率密度函数,而是通过采样机制来生成数据。这在处理高维、复杂的数据分布时非常有用,因为显式地建模这些分布通常是不可行的。 1. 隐式生成模型的概念 与显式生成模型(如变分自编码器VAE或生成对抗网络GAN,但这里的GAN是作为对比出现的,后续会详细讲解对抗性学习)不同,隐式生成模型不直接定义数据的概率密度函数 p(x)。相反,它定义了一个从简单分布(如高斯分布)到目标数据分布的映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从简单分布中采样,然后通过这个映射生成类似目标数据的样本。 显式生成模型: 直接定义或近似 p(x)。例如,VAE试图学习一个编码器 q(z|x) 和一个解码器 p(x|z),并通过最大化证据下界(ELBO)来近似 p(x)。 隐式生成模型: 定义一个生成器 G(z),其中 z ~ p(z) 是一个简单分布(通常是高斯分布),G(z) 生成的样本近似于目标数据分布。 …
继续阅读“Python中的隐式生成模型(Implicit Generative Models):MCMC/对抗性学习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