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编程界的少年英雄们,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挺接地气的玩意儿——基于AST的代码生成器与模板引擎。准备好了吗?咱们开讲! 开场白:代码生成器,你代码的“印钞机”? 说实话,代码生成器听起来像是那种能自动帮你写代码的神器,让你从此告别996,走向人生巅峰。虽然现实没那么夸张,但它确实能帮你省下不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想象一下,你需要为不同的数据库生成类似的代码,或者根据一个配置文件生成大量的类,手动写?累死你!这时候,代码生成器就派上用场了。 模板引擎呢,也算是代码生成器的一种变体,主要用来生成文本文件,比如HTML、XML、JSON等等。它能将数据和模板结合起来,生成最终的文件。 而AST(Abstract Syntax Tree,抽象语法树),则是我们实现代码生成器的关键武器。 第一部分:AST,代码的“骨架”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啥是AST。简单来说,AST就是将源代码转换成一种树状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清晰地表达代码的语法和语义。 你可以把AST想象成代码的“骨架”,它把代码拆解成一个个节点,每个节点代表代码中的一个语法单元,比如变量、函数、表达式等等。 …
C++ 访问者模式在 AST 遍历与代码生成中的应用
哈喽,各位好!今天咱们来聊聊C++的访问者模式,这玩意儿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其实理解起来也没那么难,而且在AST(抽象语法树)遍历和代码生成里,那可是相当实用。 啥是访问者模式?别慌,先讲故事 想象一下,你是个博物馆馆长,博物馆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文物,比如雕塑、画作、青铜器等等。每个文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雕塑有材质、高度,画作有作者、风格。 现在,来了几波游客: 第一波: 想给所有文物拍照留念。 第二波: 想给所有文物做价值评估。 第三波: 想给所有青铜器进行防氧化处理。 如果让每个文物自己去实现这些功能,那文物类就得不断膨胀,而且如果以后再来一波“想给所有画作做修复”的游客,那就又得改文物类。这显然不符合“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这时候,访问者模式就派上用场了。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访问者”接口,里面包含针对每种文物类型的访问方法,比如visit(Sculpture& sculpture)、visit(Painting& painting)、visit(BronzeWare& bronzeWare)。 然后,每个游客(也就是每个操作)都实现一个 …
C++ 编译期反射的类型属性提取与代码生成:深入 `P2996R0` 提案
哈喽,各位好!今天咱们来聊聊 C++ 编译期反射这个磨人的小妖精,特别是围绕着提案 P2996R0,深入探讨类型属性提取与代码生成。这玩意儿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要让编译器“认识”我们的类型,然后帮我们自动生成一些代码,解放我们双手。 一、为啥我们需要编译期反射? 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定义了一个结构体: struct MyStruct { int age; std::string name; double salary; }; 现在,你想遍历这个结构体的所有成员,打印它们的名字和类型,或者生成一个 JSON 序列化/反序列化函数。传统的做法是啥?手写! void print_my_struct(const MyStruct& s) { std::cout << “age: ” << s.age << std::endl; std::cout << “name: ” << s.name << std::endl; std::cout << “salary: ” << s.salary …
C++ 基于反射的序列化/反序列化库设计:不依赖外部代码生成
哈喽,各位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C++基于反射的序列化/反序列化库,而且是不依赖外部代码生成的那种! 开场白:为什么我们需要反射序列化? 话说,在软件开发的世界里,数据持久化和数据交换是家常便饭。我们得把对象保存到文件里,传给网络上的小伙伴,等等。序列化就是把对象变成一串字节,反序列化就是把字节串还原成对象。 传统的序列化方法,往往需要你手动编写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代码。这很烦人,尤其是当你的类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你还得跟着改代码。 反射就厉害了,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检查和修改自身的结构。有了反射,我们就可以自动地完成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过程,省时省力。而且,反射也避免了大量重复的体力劳动,让程序员有更多时间摸鱼(划掉),思考更有价值的问题。 第一部分:反射的基础知识 在C++中,要实现反射,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元编程的技巧。元编程就是在编译时进行计算和代码生成。 1.1 typeid 运算符 typeid运算符可以获取一个表达式的类型信息。它返回一个std::type_info对象,这个对象包含了类型的名称等信息。 #include <iostream> #inc …
Python 动态代码生成:`exec`, `compile` 与 `types.FunctionType` 妙用
好的,让我们来一场关于Python动态代码生成的大冒险!准备好了吗?系好安全带,我们即将进入exec, compile 和 types.FunctionType 的奇妙世界。 讲座标题:Python 动态代码生成:exec, compile 与 types.FunctionType 妙用 开场白:代码,不仅仅是静态的指令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讲师,各位可以叫我“代码老顽童”。今天我们要聊点刺激的,聊聊Python里那些能让代码“活起来”的魔法——动态代码生成。 想象一下,你的程序不再只是按照预先写好的剧本一丝不苟地执行,而是能根据运行时的信息,自己编写、编译,甚至执行新的代码。是不是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 别害怕,这并不是什么黑魔法。Python 提供了 exec, compile 和 types.FunctionType 这三个强大的工具,让我们也能玩转动态代码生成。 第一幕:exec——“即兴表演大师” 首先登场的是 exec。 它可以直接执行一段字符串形式的 Python 代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位即兴表演大师,拿到一段台词(字符串),立刻就能声情并茂地表演出来。 1. exec …
继续阅读“Python 动态代码生成:`exec`, `compile` 与 `types.FunctionType` 妙用”
Python 动态代码生成:`exec`, `compile` 与 `types.FunctionType` 妙用
好的,各位听众,欢迎来到今天的“Python动态代码生成:exec, compile 与 types.FunctionType 妙用”讲座。我是今天的讲师,一个对Python爱得深沉的码农。今天,我们来聊聊Python里那些有点“魔法”的工具,它们能让你在运行时创造代码,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一、开场白:代码生成的必要性?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一件事:为什么要动态生成代码?难道写死的代码不好吗? 嗯,通常情况下,写死代码是很不错的选择。它稳定、可预测、易于维护。但是,总有一些时候,你需要一些更灵活的东西。 举个例子: 配置驱动的应用: 你的应用的行为完全由配置文件决定。你想根据配置文件动态创建不同的函数,而不是写一堆if-else。 模板引擎: 你需要根据用户提供的数据动态生成HTML或其他文本。 DSL(领域特定语言): 你想创建一个小型的、专门用于解决某个问题的语言,并动态地将这种语言翻译成Python代码。 代码优化: 有时候,你可能需要根据运行时的信息来优化你的代码,例如,根据数据类型来选择不同的算法。 这些场景都需要动态代码生成,让你的代码更加灵活和强大。 二、主角登场:exec …
继续阅读“Python 动态代码生成:`exec`, `compile` 与 `types.FunctionType` 妙用”
C++ 实现一个简单的即时编译器(JIT):运行时代码生成
好的,各位观众老爷们,今天咱来聊聊一个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也挺高大上的东西:即时编译器(Just-In-Time Compiler),简称JIT。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在程序运行的时候,动态地生成和编译代码。 为什么要搞这么复杂? 你可能会问,我辛辛苦苦写好的C++代码,已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了,直接跑不香吗?干嘛还要在运行时再搞一遍? 原因嘛,当然是为了性能! 动态优化: JIT编译器可以根据程序运行时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比如,某个函数在运行时发现某个参数总是0,那JIT就可以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优化,避免不必要的计算。 平台适应性: 有些语言(比如Java,C#)天生就是跑在虚拟机上的,虚拟机负责把字节码翻译成机器码。JIT编译器就可以根据不同的CPU架构,生成不同的机器码,实现更好的平台适应性。 特殊场景优化: 对于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比如游戏引擎、科学计算等,JIT可以生成高度优化的代码,显著提升性能。 JIT的简单实现思路 好了,废话不多说,咱直接上代码,手撸一个简单的JIT编译器,让大家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咱的目标是:写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可以动态地生成一段代码,这段代 …
C++ 基于属性的编译期代码生成:类似 C# Attribute 的实现
好的,各位观众,欢迎来到“C++魔法学院”!今天,我们来聊聊C++中如何实现类似C# Attribute的基于属性的编译期代码生成。 开场白:C#的Attribute,真是个好东西! 话说,C#的Attribute机制,简直是懒人福音。你只需要在代码上贴个“标签”,编译器就能帮你做一些额外的事情,比如序列化、验证、代码注入等等。这感觉就像给你的代码施了个魔法,让它自动升级! 但是,C++嘛,就比较“硬核”了。它不像C#那样内置了Attribute机制。不过,咱们程序员都是有创造力的,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也要上!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如何在C++中“山寨”一个类似Attribute的东西,实现编译期代码生成。 第一章:需求分析与设计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我们想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Attribute”? 标记能力: 能够像C# Attribute一样,给类、结构体、成员变量等贴上“标签”。 编译期处理: 这些“标签”能够在编译期被识别和处理,生成额外的代码或者执行一些检查。 易用性: 使用起来要尽量简单,不要太复杂,否则就失去了“懒人福音”的意义。 可扩展性: 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 …
C++ JIT (Just-In-Time) 编译:实现运行时代码生成与执行
好的,各位观众,欢迎来到今天的C++ JIT编译“脱口秀”。今天咱们不讲晦涩难懂的理论,争取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C++ JIT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东西,给扒个底朝天,让大家都能玩转它! 开场白:啥是JIT? 首先,咱们得明白啥是JIT。简单来说,就是“即时编译”。传统的C++编译,是先把代码编译成机器码,然后运行。JIT呢?它会在程序运行的时候,才把一部分代码编译成机器码,然后执行。 就像咱们去饭店点菜,传统编译是厨师先把所有菜都做好,摆在那里让你选,而JIT是你想吃啥,厨师才开始给你做,保证新鲜出炉! 为啥要JIT? 你可能会问,既然传统的编译方式挺好的,为啥还要搞JIT这种幺蛾子?原因很简单,为了性能! 动态优化:JIT可以根据程序运行时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比如,如果某个函数经常被调用,JIT就可以把它编译成高度优化的机器码,让它跑得飞快。 平台无关性:理论上,JIT可以让你的代码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而不需要重新编译。当然,C++的JIT在平台无关性上还不如Java和.NET。 C++ JIT:挑战与机遇 C++的JIT,不像Java或者.NET那样成熟,因为它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 …
C++ Static Reflection:编译期反射与代码生成器的结合
好的,各位观众老爷,欢迎来到今天的“C++ Static Reflection:编译期反射与代码生成器的激情碰撞”专场!今天咱们不讲虚头巴脑的理论,直接上干货,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C++静态反射和代码生成器这俩家伙的事儿给整明白。 开场白:反射,不只是运行时的事儿 提到反射,很多人第一反应是Java、C#这些“高级”语言的专利。它们可以在程序运行的时候,动态地获取类的信息,创建对象,调用方法,简直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但C++,这个以性能著称的“老家伙”,似乎和“动态”不太沾边。 不过,C++虽然没有像Java那样成熟的运行时反射机制,但它可以通过模板元编程,在编译期实现一定程度的“静态反射”。 别害怕 “模板元编程” 这个词,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它只是利用模板在编译期进行计算和代码生成的一种技术而已。 静态反射:编译期的秘密武器 啥是静态反射?简单说,就是在编译的时候,我们就能知道类的信息,比如有哪些成员变量,有哪些方法,而不需要等到程序运行。这就像提前拿到剧本,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可以预先做很多事情。 那么,C++怎么实现静态反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宏 (Macr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