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们,大家好! 今天咱们来聊点高级的,但保证不枯燥,那就是Python里的descriptor
协议。 别一听“协议”俩字儿就觉得头大,其实它就是一套规则,一套让你的类属性变得更灵活、更强大的规则。 简单来说,descriptor
允许你控制一个属性的访问、设置和删除行为。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房子(类),descriptor
就像是房屋管理员,他决定谁能进(访问)、谁能装修(设置)、谁能拆房子(删除)。
那么,这个房屋管理员是怎么工作的呢? 这就要靠三个特殊的方法:__get__
、__set__
和__delete__
。
一、descriptor
是个啥?
首先,我们要明确descriptor
是什么。 一个类如果定义了__get__
、__set__
或__delete__
中的任何一个方法,那么它的实例就可以被用作另一个类的属性,我们就称这个实例为descriptor
。 换句话说,它就是一个特殊的属性,可以控制其他类中属性的行为。
二、__get__
:读取属性的秘诀
__get__
方法负责处理属性的读取操作。 它的签名是这样的:
descriptor.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 value
self
: descriptor自身的实例。instance
: 拥有该descriptor属性的类的实例。 如果是通过类访问descriptor,那么instance
将是None
。owner
: 拥有该descriptor属性的类本身。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Temperature
类,它使用Celsius
类作为descriptor来表示摄氏度:
class Celsius:
def __init__(self, temperature=0):
self.temperature = temperature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print(f"正在读取摄氏度,我是descriptor: {self}")
return self.temperature
def __set__(self, instance, value):
print(f"正在设置摄氏度,我是descriptor: {self}")
if value < -273.15:
raise ValueError("温度低于绝对零度!")
self.temperature = value
class Temperature:
celsius = Celsius() # Celsius 实例作为 descriptor
def __init__(self, fahrenheit=None):
if fahrenheit is not None:
self.celsius = self.fahrenheit_to_celsius(fahrenheit) # 会调用Celsius的__set__方法
def fahrenheit_to_celsius(self, fahrenheit):
return (fahrenheit - 32) * 5 / 9
# 使用例子
temp = Temperature()
print(temp.celsius) # 会调用Celsius的__get__方法
temp.celsius = 30 # 会调用Celsius的__set__方法
print(temp.celsius)
print(Temperature.celsius) # 通过类访问, instance is None
在这个例子中,当我们访问temp.celsius
时,Python会自动调用Celsius
实例(也就是celsius
descriptor)的__get__
方法。 __get__
方法返回了self.temperature
,也就是摄氏度的值。 当通过类访问Temperature.celsius
时,instance
参数会是None
。
三、__set__
:设置属性的卫士
__set__
方法负责处理属性的设置操作。 它的签名是这样的:
descriptor.__set__(self, instance, value) -> None
self
: descriptor自身的实例。instance
: 拥有该descriptor属性的类的实例。value
: 要设置的新值。
继续上面的例子,Celsius
类的__set__
方法对温度进行了验证,确保它不低于绝对零度。 如果要设置的值无效,它会抛出一个ValueError
。
四、__delete__
:删除属性的刽子手
__delete__
方法负责处理属性的删除操作。 它的签名是这样的:
descriptor.__delete__(self, instance) -> None
self
: descriptor自身的实例。instance
: 拥有该descriptor属性的类的实例。
虽然__delete__
方法不常用,但它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用。 例如,你可以使用它来防止属性被意外删除,或者在属性被删除时执行一些清理操作。
class Celsius:
# ... (之前的 __init__、__get__ 和 __set__ 方法)
def __delete__(self, instance):
print(f"正在删除摄氏度,我是descriptor: {self}")
del self.temperature # 谨慎使用,这会删除descriptor实例自身的属性
# 或者可以做一些清理工作,例如:
# print("正在清理...")
class Temperature:
celsius = Celsius() # Celsius 实例作为 descriptor
def __init__(self, fahrenheit=None):
if fahrenheit is not None:
self.celsius = self.fahrenheit_to_celsius(fahrenheit)
def fahrenheit_to_celsius(self, fahrenheit):
return (fahrenheit - 32) * 5 / 9
temp = Temperature()
del temp.celsius # 会调用Celsius的__delete__方法
# print(temp.celsius) # 会报错,因为descriptor的temperature属性已经被删除了
在这个例子中,当我们执行del temp.celsius
时,Python会自动调用Celsius
实例的__delete__
方法。
五、descriptor
的优先级
当访问一个属性时,Python会按照一定的优先级顺序来查找属性。 了解这个顺序对于理解descriptor
的工作方式至关重要。 优先级顺序如下:
- Data descriptors: 定义了
__get__
和__set__
方法的descriptor。 - Instance dictionary: 实例的
__dict__
属性。 - Non-data descriptors: 只定义了
__get__
方法的descriptor。 - Class dictionary: 类的
__dict__
属性。 - 父类: 沿着继承链向上查找。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属性同时存在于实例的__dict__
和类中(并且类中的属性是一个descriptor),那么descriptor会优先被调用。 如果descriptor同时定义了__get__
和__set__
方法,那么它被称为“data descriptor”,它会覆盖实例__dict__
中的属性。 如果descriptor只定义了__get__
方法,那么它被称为“non-data descriptor”,它会被实例__dict__
中的同名属性覆盖。
六、descriptor
的实际应用
descriptor
在Python中有很多实际应用,例如:
- 属性验证: 正如我们上面的例子所示,
descriptor
可以用来验证属性的值,确保它们满足一定的条件。 - 延迟计算:
descriptor
可以用来实现延迟计算,只有在属性被访问时才进行计算。 - 属性代理:
descriptor
可以用来将属性的访问和设置操作代理给另一个对象。 property
装饰器:property
装饰器实际上就是一种descriptor
,它可以将一个方法转换为一个可读写的属性。
让我们来看一些更具体的例子:
1. 属性验证
除了温度,我们还可以用descriptor
来验证其他类型的属性。 比如,我们想验证一个字符串属性的长度:
class SizedString:
def __init__(self, min_length=0, max_length=None):
self.min_length = min_length
self.max_length = max_length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if instance is None:
return self
return instance.__dict__[self.name] # 从实例的__dict__中取值
def __set__(self, instance, value):
if not isinstance(value, str):
raise TypeError("必须是字符串")
if len(value) < self.min_length:
raise ValueError(f"字符串长度必须大于等于 {self.min_length}")
if self.max_length is not None and len(value) > self.max_length:
raise ValueError(f"字符串长度必须小于等于 {self.max_length}")
instance.__dict__[self.name] = value
def __set_name__(self, owner, name): # Python 3.6+
self.name = name
class User:
name = SizedString(min_length=3, max_length=20)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 会调用 SizedString 的 __set__ 方法
user = User("Alice")
print(user.name) # 会调用 SizedString 的 __get__ 方法
try:
user.name = "Bo"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e)
try:
user.name = 123
except TypeError as e:
print(e)
在这个例子中,SizedString
descriptor验证了User
类的name
属性的长度。 注意,这里使用了__set_name__
方法(Python 3.6+),这个方法会在descriptor被创建时自动调用,并将拥有该descriptor的类的名称和descriptor的属性名称传递给descriptor。 这使得我们可以避免在__init__
方法中手动设置name
属性,从而使代码更加简洁。 如果你的Python版本低于3.6, 你需要手动设置self.name
。
2. 延迟计算
延迟计算是一种优化技术,它可以将计算推迟到真正需要结果的时候再进行。 我们可以使用descriptor
来实现延迟计算。
import time
class LazyProperty:
def __init__(self, func):
self.func = func
self.name = None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if instance is None:
return self
print(f"正在计算 {self.name}...")
value = self.func(instance)
instance.__dict__[self.name] = value # 将计算结果缓存到实例的 __dict__ 中
return value
def __set_name__(self, owner, name):
self.name = name
class Circle:
def __init__(self, radius):
self.radius = radius
@LazyProperty
def area(self):
print("计算面积...")
time.sleep(2) # 模拟耗时计算
return 3.14 * self.radius * self.radius
circle = Circle(5)
print("第一次访问 area:")
print(circle.area) # 第一次访问,会进行计算
print("第二次访问 area:")
print(circle.area) # 第二次访问,直接从实例的 __dict__ 中获取缓存的结果
在这个例子中,LazyProperty
descriptor将Circle
类的area
属性的计算推迟到第一次访问时才进行。 计算结果会被缓存到实例的__dict__
中,后续的访问会直接从缓存中获取,避免重复计算。
3. 属性代理
属性代理是指将一个对象的属性访问和设置操作委托给另一个对象。 我们可以使用descriptor
来实现属性代理。
class ProxyDescriptor:
def __init__(self, attribute_name):
self.attribute_name = attribute_name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if instance is None:
return self
return getattr(instance.proxied_object, self.attribute_name)
def __set__(self, instance, value):
setattr(instance.proxied_object, self.attribute_name, value)
class MyClass:
proxied_attribute = ProxyDescriptor("attribute")
def __init__(self, proxied_object):
self.proxied_object = proxied_object
class ProxiedObject:
def __init__(self, attribute):
self.attribute = attribute
proxied = ProxiedObject("原始值")
my_object = MyClass(proxied)
print(my_object.proxied_attribute) # 输出: 原始值
my_object.proxied_attribute = "新值"
print(my_object.proxied_attribute) # 输出: 新值
print(proxied.attribute) # 输出: 新值
在这个例子中,ProxyDescriptor
descriptor将MyClass
类的proxied_attribute
属性的访问和设置操作代理给proxied_object
对象的attribute
属性。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MyClass
的实例来访问和设置ProxiedObject
的属性。
七、property
装饰器:descriptor
的简化版
Python提供了一个内置的property
装饰器,它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创建descriptor
。 property
装饰器实际上就是一种descriptor
,它可以将一个方法转换为一个可读写的属性。
class Rectangle:
def __init__(self, width, height):
self._width = width
self._height = height
def get_width(self):
return self._width
def set_width(self, width):
if width <= 0:
raise ValueError("宽度必须大于0")
self._width = width
def get_height(self):
return self._height
def set_height(self, height):
if height <= 0:
raise ValueError("高度必须大于0")
self._height = height
width = property(get_width, set_width)
height = property(get_height, set_height)
def area(self):
return self.width * self.height
rect = Rectangle(10, 5)
print(rect.width) # 调用 get_width()
rect.width = 20 # 调用 set_width()
print(rect.area())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property
装饰器将get_width
和set_width
方法转换为width
属性。 这样,我们可以像访问普通属性一样访问width
,而Python会自动调用get_width
和set_width
方法。
更简洁的写法是使用@property
装饰器:
class Rectangle:
def __init__(self, width, height):
self._width = width
self._height = height
@property
def width(self):
return self._width
@width.setter
def width(self, width):
if width <= 0:
raise ValueError("宽度必须大于0")
self._width = width
@property
def height(self):
return self._height
@height.setter
def height(self, height):
if height <= 0:
raise ValueError("高度必须大于0")
self._height = height
def area(self):
return self.width * self.height
这种写法更加简洁易懂,也更符合Python的风格。
八、descriptor
的一些注意事项
__set_name__
: 如果你的Python版本是3.6或更高版本,建议使用__set_name__
方法来设置descriptor的名称,而不是在__init__
方法中手动设置。- 避免循环引用: 在使用
descriptor
时,要注意避免循环引用,否则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 - 性能:
descriptor
的访问和设置操作会比普通属性慢一些,因为它们需要调用__get__
、__set__
和__delete__
方法。 因此,在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下,要谨慎使用descriptor
。 - 存储位置:
descriptor
本身的状态通常存储在拥有它的类的实例的__dict__
中。 需要注意的是,descriptor
实例本身也可能拥有自己的状态,比如Celsius
例子中的self.temperature
。
九、总结
descriptor
是Python中一个非常强大的特性,它可以让我们控制属性的访问、设置和删除行为。 掌握descriptor
可以让你编写更加灵活、可重用和可维护的代码。 虽然descriptor
的概念可能有点抽象,但通过实际的例子和练习,你可以逐渐掌握它,并将其应用到你的项目中。
希望今天的讲座对你有所帮助! 咱们下回再见! 记住,编程的乐趣在于不断学习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