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高阶讲座之:`MySQL`的`Correlated Subquery`:其性能陷阱与`JOIN`重写。

OK,各位亲爱的码农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MySQL里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妖精——关联子查询(Correlated Subquery)。说它小妖精,是因为它看起来挺简单,用起来也挺方便,但是一不小心,就会让你掉进性能的大坑里。

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它的底裤,看看它到底有什么能耐,又有什么弱点,以及,怎么才能驯服它,让它乖乖地为我们服务。

第一幕:关联子查询是个啥?

简单来说,关联子查询就是指在子查询中引用了外部查询的列。这就像是两个人聊天,一个人说:“我喜欢那个…(停顿)… 你昨天说的那个!” “你昨天说的那个” 就是引用了外部的信息,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知道具体指什么。

举个栗子:

假设我们有两个表:Customers(客户表)和 Orders(订单表)。

Customers 表结构:

Column Name Data Type
customer_id INT
name VARCHAR
city VARCHAR

Orders 表结构:

Column Name Data Type
order_id INT
customer_id INT
order_date DATE
amount DECIMAL

现在,我们要找出所有订单金额高于该客户平均订单金额的客户信息。用关联子查询可以这么写:

SELECT c.customer_id, c.name, c.city
FROM Customers c
WHERE EXISTS (
    SELECT 1
    FROM Orders o
    WHERE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AND o.amount > (
        SELECT AVG(amount)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
);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

  1. 外层查询遍历 Customers 表的每一行。
  2. 对于 Customers 表的每一行(也就是每个客户),内层子查询计算该客户的平均订单金额。
  3. 再内层的 EXISTS 子查询用来判断是否存在该客户的订单金额大于平均订单金额。如果存在,则返回该客户的信息。

看到了吗?内层的子查询 WHERE 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引用了外层查询的 c.customer_id,这就是关联子查询。

第二幕:关联子查询的性能陷阱

关联子查询虽然写起来直观,但它的性能往往让人头疼。原因就在于,它通常需要对外部查询的每一行执行一次子查询。这就像你每和一个妹子聊天,都要先问一遍她的基本信息。如果妹子不多还好,如果妹子成千上万… 你就等着累死吧!

具体来说,关联子查询的执行计划通常是这样的:

  1. 外层查询驱动。
  2. 对于外层查询的每一行,都要执行一次内层子查询。

这种执行方式被称为 "row-by-row processing",也就是一行一行地处理。如果外层查询的数据量很大,那么子查询的执行次数就会非常多,导致性能急剧下降。

更糟糕的是,MySQL 的优化器有时候并不会对关联子查询进行很好的优化。它可能会选择一种非常低效的执行方式,比如全表扫描。

第三幕:如何避免性能陷阱?—— JOIN 重写

既然关联子查询性能不好,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答案是:尽量用 JOIN 来重写关联子查询。JOIN 可以把多个表连接在一起,然后一次性地处理所有数据,避免了 "row-by-row processing"。

咱们还是用上面的例子,用 JOIN 重写一下:

SELECT c.customer_id, c.name, c.city
FROM Customers c
JOIN (
    SELECT customer_id, AVG(amount) AS avg_amount
    FROM Orders
    GROUP BY customer_id
) AS avg_orders ON c.customer_id = avg_orders.customer_id
JOIN Orders o ON c.customer_id = o.customer_id
WHERE o.amount > avg_orders.avg_amount;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

  1. 首先,计算每个客户的平均订单金额,并将结果存储在一个临时表 avg_orders 中。
  2. 然后,将 Customers 表和 avg_orders 表连接起来,找到每个客户的平均订单金额。
  3. 最后,将 Customers 表、avg_orders 表和 Orders 表连接起来,筛选出订单金额大于平均订单金额的客户信息。

通过 JOIN 重写,我们将关联子查询转化成了一个连接查询。MySQL 的优化器通常能够对连接查询进行更好的优化,比如使用索引、选择合适的连接顺序等,从而提高查询性能。

第四幕:一些更复杂的例子和注意事项

EXISTS 型关联子查询的 JOIN 重写:

假设我们要找出所有下过订单的客户信息。用关联子查询可以这么写:

SELECT c.customer_id, c.name, c.city
FROM Customers c
WHERE EXISTS (
    SELECT 1
    FROM Orders o
    WHERE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

JOIN 重写:

SELECT DISTINCT c.customer_id, c.name, c.city
FROM Customers c
JOIN Orders o ON c.customer_id = o.customer_id;

这里使用了 DISTINCT 来去重,因为一个客户可能下过多个订单。

NOT EXISTS 型关联子查询的 JOIN 重写:

假设我们要找出所有没有下过订单的客户信息。用关联子查询可以这么写:

SELECT c.customer_id, c.name, c.city
FROM Customers c
WHERE NOT EXISTS (
    SELECT 1
    FROM Orders o
    WHERE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

LEFT JOINWHERE IS NULL 重写:

SELECT c.customer_id, c.name, c.city
FROM Customers c
LEFT JOIN Orders o ON c.customer_id = o.customer_id
WHERE o.customer_id IS NULL;

这里使用了 LEFT JOIN,它会返回左表(Customers)的所有行,以及右表(Orders)中与左表匹配的行。如果右表中没有与左表匹配的行,则右表的列的值为 NULL。通过 WHERE o.customer_id IS NULL,我们可以筛选出所有没有下过订单的客户。

IN 型关联子查询的 JOIN 重写:

假设我们要找出所有来自 "New York" 或 "Los Angeles" 的客户的订单信息。用关联子查询可以这么写:

SELECT o.order_id, o.customer_id, o.order_date, o.amount
FROM Orders o
WHERE o.customer_id IN (
    SELECT c.customer_id
    FROM Customers c
    WHERE c.city IN ('New York', 'Los Angeles')
);

JOIN 重写:

SELECT o.order_id, o.customer_id, o.order_date, o.amount
FROM Orders o
JOIN Customers c ON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WHERE c.city IN ('New York', 'Los Angeles');

一些注意事项:

  • 并非所有关联子查询都可以直接用 JOIN 重写。 有些复杂的关联子查询可能需要更复杂的 JOIN 结构,或者需要使用临时表、窗口函数等技巧。
  • JOIN 重写并不总是能提高性能。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 JOIN 的条件非常复杂,或者表的数据量非常小,那么 JOIN 的性能可能还不如关联子查询。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估。
  • 关注执行计划。 使用 EXPLAIN 命令可以查看 MySQL 的执行计划。通过分析执行计划,我们可以了解 MySQL 如何执行查询,并找出性能瓶颈。
  • 索引是关键。 合适的索引可以大大提高查询性能。在 JOIN 查询中,确保连接列上有索引。

第五幕:实战演练

咱们来做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 Products 表(产品表)和一个 Sales 表(销售表)。

Products 表结构:

Column Name Data Type
product_id INT
name VARCHAR
category VARCHAR
price DECIMAL

Sales 表结构:

Column Name Data Type
sale_id INT
product_id INT
sale_date DATE
quantity INT

现在,我们要找出每个类别中,销量最高的产品的名称和销量。

用关联子查询可以这么写:

SELECT p.category, p.name, SUM(s.quantity) AS total_quantity
FROM Products p
JOIN Sales s ON p.product_id = s.product_id
GROUP BY p.category, p.name
HAVING SUM(s.quantity) = (
    SELECT MAX(total_quantity)
    FROM (
        SELECT SUM(quantity) AS total_quantity, product_id
        FROM Sales
        JOIN Products ON Sales.product_id = Products.product_id
        WHERE Products.category = p.category
        GROUP BY product_id
    ) AS subquery
);

这个查询有点复杂,我们来分解一下:

  1. 最外层查询计算每个类别中每个产品的总销量。
  2. 内层子查询计算每个类别中每个产品的总销量,并找到该类别中销量最高的产品的总销量。
  3. HAVING 子句用来筛选出销量等于该类别中最高销量的产品。

这个查询的性能会比较差,因为它使用了关联子查询,并且子查询中还使用了 GROUP BY

JOIN 和窗口函数重写:

WITH CategorySales AS (
    SELECT
        p.category,
        p.name,
        SUM(s.quantity) AS total_quantity,
        ROW_NUMBER() OVER (PARTITION BY p.category ORDER BY SUM(s.quantity) DESC) AS rn
    FROM Products p
    JOIN Sales s ON p.product_id = s.product_id
    GROUP BY p.category, p.name
)
SELECT category, name, total_quantity
FROM CategorySales
WHERE rn = 1;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

  1. 使用 WITH 子句定义一个名为 CategorySales 的公共表表达式 (CTE)。
  2. CategorySales CTE 计算每个类别中每个产品的总销量,并使用 ROW_NUMBER() 窗口函数为每个类别中的产品按照销量降序排序,并分配一个行号 rn
  3. 最后,从 CategorySales CTE 中筛选出 rn = 1 的行,也就是每个类别中销量最高的产品的名称和销量。

这个查询使用了窗口函数,它可以避免关联子查询,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计算每个类别中销量最高的产品的总销量。

第六幕:总结

关联子查询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但它的性能往往让人头疼。为了避免性能陷阱,我们应该尽量用 JOIN 来重写关联子查询。在重写过程中,需要仔细分析查询的逻辑,并选择合适的 JOIN 类型和条件。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执行计划,并使用索引来提高查询性能。

记住,没有银弹! 选择哪种方式,最终还是要看实际情况,多测试,多分析,才能找到最佳方案。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以后在使用关联子查询的时候,能够更加谨慎,避免掉进性能的大坑里。 祝大家编码愉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