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们,大家好!欢迎来到“Vue 3 源码极客”系列讲座。今天咱们聊点硬核的,直接扒开 Vue 3 的胸膛,看看它的 template
解析器是如何处理 template
里面的 <script>
和 <style>
标签的。
都说 Vue 是渐进式框架,但它的内部机制可一点都不“渐进”。template
解析器是 Vue 编译器的核心组件之一,负责将你写的 template
代码转换成渲染函数。而 <script>
和 <style>
标签,作为 template
中的“异类”,自然也需要特殊的处理方式。
准备好了吗?开始发车!
一、<script>
和 <style>
:template
里的“寄生虫”?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 <script>
和 <style>
会出现在 template
里面?
- 单文件组件 (SFC):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Vue 的 SFC 允许你把 HTML、JavaScript 和 CSS 统统塞到一个
.vue
文件里,方便管理。 - 动态组件: 有时候,你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渲染不同的组件,而这些组件的
template
可能包含自己的<script>
和<style>
。
但问题来了,template
的主要职责是描述 UI 结构,JavaScript 和 CSS 属于逻辑和样式,应该尽量和 UI 结构解耦。所以,Vue 在解析 template
时,会对 <script>
和 <style>
进行特殊处理,把它们从 template
的主干上“剥离”出来。
二、template
解析器:抽丝剥茧的艺术
Vue 的 template
解析器(也叫 HTML Parser)是一个状态机。它从头到尾扫描 template
字符串,根据不同的状态(比如:在标签内、在文本内、在注释内等等)执行不同的操作。
简单来说,解析器就像一个“侦探”,它会不断地问自己:“我现在在哪儿?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当解析器遇到 <script>
和 <style>
标签时,它会进入相应的“特殊状态”,然后把标签内部的内容提取出来。
三、代码说话:庖丁解牛般地分析源码
咱们直接看代码,了解 Vue 是如何处理 <script>
和 <style>
的。
(由于直接贴出所有源码会显得过于臃肿,这里只展示关键部分,并辅以解释。)
// 假设这是简化版的 parse 函数
function parse(template: string, options: ParserOptions): RootNode {
const context = createParseContext(template, options); // 创建解析上下文
const root = createRoot(parseChildren(context, [])); // 解析子节点
return root;
}
function parseChildren(context: ParseContext, ancestors: ElementNode[]): TemplateChildNode[] {
const nodes: TemplateChildNode[] = [];
while (!isEnd(context, ancestors)) {
const s = context.source;
let node: TemplateChildNode | undefined = undefined;
if (s.startsWith('<!--')) {
// 处理注释
node = parseComment(context);
} else if (s.startsWith('<')) {
if (s.startsWith('</')) {
// 处理闭合标签
// ...
} else if (s.startsWith('<script')) {
// 处理 script 标签
node = parseScript(context, ancestors);
} else if (s.startsWith('<style')) {
// 处理 style 标签
node = parseStyle(context, ancestors);
} else {
// 处理普通标签
node = parseElement(context, ancestors);
}
} else if (s.length === 0) {
break;
} else {
// 处理文本节点
node = parseText(context);
}
if (node) {
nodes.push(node);
}
}
return nodes;
}
这段代码是 parseChildren
函数的简化版本,它负责解析 template
中的子节点。关键点在于,当遇到 <script
或 <style
开头的字符串时,它会分别调用 parseScript
和 parseStyle
函数。
接下来,我们看看 parseScript
和 parseStyle
的实现(同样是简化版):
function parseScript(context: ParseContext, ancestors: ElementNode[]): ElementNode {
const start = getCursor(context); // 获取当前位置
const openTag = parseTag(context, TagType.Start); // 解析 <script> 标签
const content = parseTextData(context, 'script'); // 提取 <script> 标签的内容
const closeTag = parseTag(context, TagType.End); // 解析 </script> 标签
const scriptNode: ElementNode = {
type: NodeTypes.ELEMENT,
tag: 'script',
props: openTag.props,
children: [
{
type: NodeTypes.TEXT,
content: content,
loc: {
start: advancePositionWithClone(openTag.loc.end, content),
end: closeTag.loc.start,
source: content
}
}
],
loc: {
start: start.loc.start,
end: closeTag.loc.end,
source: getSelection(context, start.loc.start, closeTag.loc.end)
}
};
return scriptNode;
}
function parseStyle(context: ParseContext, ancestors: ElementNode[]): ElementNode {
const start = getCursor(context);
const openTag = parseTag(context, TagType.Start);
const content = parseTextData(context, 'style'); // 提取 <style> 标签的内容
const closeTag = parseTag(context, TagType.End);
const styleNode: ElementNode = {
type: NodeTypes.ELEMENT,
tag: 'style',
props: openTag.props,
children: [
{
type: NodeTypes.TEXT,
content: content,
loc: {
start: advancePositionWithClone(openTag.loc.end, content),
end: closeTag.loc.start,
source: content
}
}
],
loc: {
start: start.loc.start,
end: closeTag.loc.end,
source: getSelection(context, start.loc.start, closeTag.loc.end)
}
};
return styleNode;
}
function parseTextData(context: ParseContext, endTag: string): string {
const start = getCursor(context);
const endIndex = context.source.indexOf(`</${endTag}>`);
const content = context.source.slice(0, endIndex);
advanceBy(context, content.length);
return content;
}
function advanceBy(context: ParseContext, numberOfCharacters: number): void {
const s = context.source;
advancePositionWithMutation(context.loc, s, numberOfCharacters);
context.source = s.slice(numberOfCharacters);
}
这两个函数的主要逻辑是:
- 解析开始标签: 使用
parseTag
解析<script>
或<style>
的开始标签,提取标签上的属性。 - 提取内容: 使用
parseTextData
提取标签内部的内容(也就是 JavaScript 或 CSS 代码)。 - 解析结束标签: 使用
parseTag
解析</script>
或</style>
的结束标签。 - 创建节点: 创建一个代表
<script>
或<style>
标签的 AST 节点,并将提取到的内容作为子节点。
注意: parseTextData
函数会查找结束标签的位置,然后把开始标签和结束标签之间的内容提取出来。这说明 Vue 假设 <script>
和 <style>
标签是成对出现的,并且内部不能包含其他标签。
四、AST:代码的“骨架”
经过 template
解析器的处理,<script>
和 <style>
标签会被转换成抽象语法树 (AST) 节点。AST 是一种树状结构,用于描述代码的语法结构。
对于 <script>
和 <style>
标签,生成的 AST 节点类型是 ElementNode
,它的 tag
属性分别是 'script'
和 'style'
,props
属性包含了标签上的属性,children
属性包含了标签内部的内容。
例如,对于下面的 template
:
<template>
<div>
<script>
console.log('Hello, world!');
</script>
<style scoped>
.red {
color: red;
}
</style>
</div>
</template>
生成的 AST 结构大致如下(简化版):
{
type: NodeTypes.ROOT,
children: [
{
type: NodeTypes.ELEMENT,
tag: 'div',
children: [
{
type: NodeTypes.ELEMENT,
tag: 'script',
props: [],
children: [
{
type: NodeTypes.TEXT,
content: "console.log('Hello, world!');"
}
]
},
{
type: NodeTypes.ELEMENT,
tag: 'style',
props: [{ name: 'scoped', value: true }],
children: [
{
type: NodeTypes.TEXT,
content: ".red {n color: red;n}"
}
]
}
]
}
]
}
可以看到,<script>
和 <style>
标签都被转换成了 ElementNode
,它们的内部内容被转换成了 TextNode
,作为 ElementNode
的子节点。
五、后续处理:各司其职,各安天命
生成 AST 之后,Vue 编译器会继续对 AST 进行转换,最终生成渲染函数。
那么,<script>
和 <style>
标签的 AST 节点会被如何处理呢?
<script>
标签: Vue 会提取<script>
标签的内容,将其作为组件的 JavaScript 代码。如果是单文件组件,这部分代码会被传递给webpack
或其他构建工具进行处理。<style>
标签: Vue 会提取<style>
标签的内容,将其作为组件的 CSS 代码。如果是单文件组件,Vue 会根据<style>
标签上的属性(比如scoped
)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添加 CSS Scope,以避免样式冲突。
换句话说,<script>
和 <style>
标签在 template
解析阶段只是被简单地提取出来,真正发挥作用是在后续的编译阶段。
六、scoped
属性:CSS 的“结界”
scoped
属性是 Vue 中一个非常有用的特性,它可以让 CSS 样式只作用于当前组件,避免与其他组件的样式冲突。
当 <style>
标签上使用了 scoped
属性时,Vue 会在编译阶段对 CSS 代码进行转换,为每个 CSS 规则添加一个唯一的 CSS Scope。
例如,对于下面的 template
:
<template>
<div>
<p class="red">This is a red paragraph.</p>
</div>
</template>
<style scoped>
.red {
color: red;
}
</style>
Vue 会将 CSS 代码转换成类似下面的形式:
.red[data-v-f3f3eg9] {
color: red;
}
同时,Vue 也会在 HTML 元素上添加一个对应的 data-v-f3f3eg9
属性:
<div data-v-f3f3eg9>
<p class="red" data-v-f3f3eg9>This is a red paragraph.</p>
</div>
这样,只有带有 data-v-f3f3eg9
属性的元素才能应用这个 CSS 规则,从而实现了样式的隔离。
七、总结:抽丝剥茧,化繁为简
总而言之,Vue 的 template
解析器在处理 <script>
和 <style>
标签时,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 识别: 通过字符串匹配,识别出
<script>
和<style>
标签。 - 提取: 提取标签上的属性和标签内部的内容。
- 创建: 创建代表
<script>
和<style>
标签的 AST 节点。 - 后续处理: 将 AST 节点传递给后续的编译阶段,进行进一步处理。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 Vue 编译器设计的精妙之处。它将复杂的编译过程分解成多个独立的步骤,每个步骤只负责完成特定的任务,从而降低了代码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
八、思考题:
- Vue 3 中,如何处理
<template>
标签中的lang
属性?例如<template lang="pug">
。 - 除了
<script>
和<style>
,template
中还可能出现哪些特殊标签?Vue 是如何处理它们的? template
解析器在处理错误标签(比如没有闭合的标签)时,会采取什么策略?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对 Vue 3 的 template
解析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