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3源码极客之:`Vue`的`runtime-core`:它如何与平台无关,例如`@vue/runtime-dom`和`@vue/runtime-test`。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咱们开讲“Vue 3源码极客之:Vueruntime-core,以及它如何做到平台无关性”。 这可是Vue 3架构设计的精髓之一,理解了它,你就能更深入地玩转Vue,甚至可以自己定制一套Vue渲染器!

咱们开始吧!

开场:话说Vue的野心和无奈

话说Vue,野心勃勃,想一统江湖,在各种平台都能跑。但江湖规矩,Web有Web的玩法(DOM操作),小程序有小程序的套路(WX API),Node.js有Node.js的规矩(服务端渲染),这可咋办?

Vue的开发者们很聪明,他们发现虽然不同平台API不一样,但组件的逻辑,数据驱动视图的核心思想,那都是共通的啊!

所以,Vue就搞了个runtime-core,它只负责组件的生命周期管理、虚拟DOM的Diff算法、响应式系统等核心逻辑,而把具体的平台操作(比如DOM操作)甩给了不同的runtime-xxx模块。

第一幕:runtime-core——Vue的心脏

runtime-core,顾名思义,是Vue运行时的核心。它干了些啥呢?

  1. 虚拟DOM(Virtual DOM): 用JavaScript对象来描述真实的DOM结构,diff算法就在这里面。
  2. 组件生命周期管理: 组件的创建、更新、卸载,都是它说了算。
  3. 响应式系统: reactiveref这些API,都和它息息相关,数据变了,视图才能跟着变。
  4. 渲染器(Renderer): 虽然它不直接操作DOM,但它定义了渲染的抽象接口,告诉不同的平台该怎么渲染。
  5. 调度器(Scheduler): 控制更新的顺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渲染,性能优化的一大利器。

简而言之,runtime-core就是Vue的大脑,负责思考和决策,但不负责动手干活。

第二幕:runtime-xxx——Vue的手和脚

有了大脑,还得有手和脚才能走路啊。runtime-xxx就是Vue在不同平台上的手和脚,它们负责把runtime-core的指令翻译成对应平台的操作。

  • @vue/runtime-dom: 这是Vue在Web平台上的手脚,它负责操作DOM API,把虚拟DOM渲染成真实的DOM节点。
  • @vue/runtime-test: 这是一个用于测试的运行时,它不会操作真实的DOM,而是把渲染结果保存在内存中,方便进行单元测试。

还有其他的runtime-xxx吗?当然有!理论上,只要实现了runtime-core定义的渲染接口,你就可以把Vue移植到任何平台。比如,有人就做了@vue/runtime-canvas,让Vue可以在Canvas上渲染。

第三幕:平台无关的奥秘——抽象和策略模式

runtime-core是如何做到平台无关的呢? 答案是:抽象和策略模式

  • 抽象渲染接口: runtime-core定义了一组抽象的渲染接口,比如createElementpatchPropinsertremove等。这些接口描述了渲染的基本操作,但没有指定具体的实现。

  • 策略模式: 不同的runtime-xxx根据自己的平台特点,实现这些抽象的渲染接口,这就是策略模式的应用。runtime-core只需要调用这些接口,就能完成渲染,而不用关心具体的平台实现。

咱们看个例子,runtime-core中可能有这样的代码:

// 假设的渲染函数
function render(vnode, container) {
  const { type, props, children } = vnode;

  // 1. 创建元素
  const el = renderer.createElement(type);

  // 2. 设置属性
  for (const key in props) {
    renderer.patchProp(el, key, null, props[key]);
  }

  // 3. 处理子节点
  if (typeof children === 'string') {
    renderer.setText(el, children);
  } else if (Array.isArray(children)) {
    children.forEach(child => render(child, el));
  }

  // 4. 插入到容器中
  renderer.insert(el, container);
}

这里的 renderer 就是一个包含了各种平台特定渲染函数的对象。 runtime-core 并不知道 renderer.createElement 到底是操作 DOM, 还是操作 Canvas, 它只知道调用这个函数可以创建一个元素。

@vue/runtime-dom 中,可能会有这样的实现:

// @vue/runtime-dom 的实现
const renderer = {
  createElement: (type) => {
    return document.createElement(type);
  },
  patchProp: (el, key, prevValue, nextValue) => {
    // 处理DOM属性更新
    if (key === 'class') {
      el.className = nextValue;
    } else if (key.startsWith('on')) {
      // ... 处理事件监听
    } else {
      el.setAttribute(key, nextValue);
    }
  },
  insert: (el, container) => {
    container.appendChild(el);
  },
  remove: (el) => {
    el.parentNode.removeChild(el);
  },
  setText: (el, text) => {
    el.textContent = text;
  }
};

而在 @vue/runtime-test 中,可能会有这样的实现:

// @vue/runtime-test 的实现
const renderer = {
  createElement: (type) => {
    return { type, props: {}, children: [] }; // 模拟一个元素
  },
  patchProp: (el, key, prevValue, nextValue) => {
    el.props[key] = nextValue;  // 记录属性
  },
  insert: (el, container) => {
    container.children.push(el); // 模拟插入
  },
  remove: (el) => {
     //模拟删除
  },
  setText: (el, text) => {
    //模拟设置文本
  }
};

可以看到, 不同的 runtime-xxx 实现了相同的接口,但具体的操作完全不同。 这就是策略模式的精髓: 定义一组算法, 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 并且使它们可以互换。

第四幕:响应式系统的平台无关性

Vue的响应式系统也是平台无关的。reactiveref等API,只负责数据的劫持和依赖收集,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它只会触发更新,而不会直接操作DOM。

具体的更新操作,还是由runtime-core调用渲染器来完成。

第五幕:源码剖析——createRenderer

Vue 3源码中,createRenderer函数是实现平台无关性的关键。它接收一个options对象,这个options对象包含了平台特定的API,比如createElementpatchProp等。

createRenderer函数会返回一个render函数,这个render函数就是用来渲染虚拟DOM的。

咱们简化一下createRenderer的实现:

function createRenderer(options) {
  const {
    createElement,
    patchProp,
    insert,
    remove,
    setText
  } = options;

  function render(vnode, container) {
    if (vnode === null) {
      if (container._vnode) {
        // 卸载之前的vnode
        unmount(container._vnode);
      }
      return;
    }

    patch(container._vnode || null, vnode, container);
    container._vnode = vnode;
  }

  function patch(n1, n2, container, anchor = null) {
    // ... Diff算法,比较新旧vnode
    //  (这里省略了复杂的Diff算法)

    if (n1 === null) {
      // 新增节点
      mountElement(n2, container, anchor);
    } else {
      // 更新节点
      patchElement(n1, n2);
    }
  }

  function mountElement(vnode, container, anchor) {
    const { type, props, children } = vnode;
    const el = createElement(type);

    if (props) {
      for (const key in props) {
        patchProp(el, key, null, props[key]);
      }
    }

    if (typeof children === 'string') {
      setText(el, children);
    } else if (Array.isArray(children)) {
      children.forEach(child => {
        mountElement(child, el);
      });
    }

    insert(el, container, anchor);
    vnode.el = el; // 记录真实DOM节点
  }

  function patchElement(n1, n2) {
    const el = n2.el = n1.el;
    const oldProps = n1.props || {};
    const newProps = n2.props || {};

    patchProps(el, newProps, oldProps);
    patchChildren(n1, n2, el);

  }

  function patchProps(el, newProps, oldProps) {
    //比较新旧Props,进行更新
    for (const key in newProps) {
      if (newProps[key] !== oldProps[key]) {
        patchProp(el, key, oldProps[key], newProps[key]);
      }
    }

    for (const key in oldProps) {
      if (!(key in newProps)) {
        patchProp(el, key, oldProps[key], null); // 移除旧属性
      }
    }

  }

   function patchChildren(n1, n2, container) {
     // 比较新旧children,进行更新
   }

  function unmount(vnode) {
    //卸载组件
  }

  return {
    render
  };
}

可以看到,createRenderer函数接收一个options对象,这个options对象就是平台特定的API。runtime-dom会传入操作DOM的API,runtime-test会传入模拟DOM的API。

第六幕:表格总结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runtime-coreruntime-xxx的关系,咱们用一个表格来总结一下:

组件 职责 平台依赖性
runtime-core 1. 虚拟DOM 2. 组件生命周期管理 3. 响应式系统 4. 渲染器接口定义 5. 调度器
@vue/runtime-dom 1. 实现runtime-core定义的渲染接口 2. 操作DOM API,将虚拟DOM渲染成真实的DOM节点
@vue/runtime-test 1. 实现runtime-core定义的渲染接口 2. 模拟DOM操作,将渲染结果保存在内存中,用于单元测试
自定义runtime-xxx 1. 实现runtime-core定义的渲染接口 2. 根据平台特点,实现具体的渲染操作,比如操作Canvas API,操作小程序API等

第七幕:实际应用——自定义渲染器

理解了runtime-core的平台无关性,你就可以自己定制一套Vue渲染器,让Vue在各种平台上运行。

比如,你想让Vue在Canvas上渲染,可以这样做:

  1. 创建一个@vue/runtime-canvas模块。
  2. 实现runtime-core定义的渲染接口,比如createElementpatchPropinsert等,用Canvas API来实现这些接口。
  3. 使用createRenderer函数,传入你实现的渲染接口,创建一个render函数。
  4. 使用这个render函数来渲染你的Vue组件。

这样,你就可以在Canvas上使用Vue了!

第八幕:注意事项

  • 性能优化: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在实现渲染接口时,要根据平台特点进行优化。
  • 兼容性: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API,在实现渲染接口时,要考虑兼容性问题。
  • 测试: 在实现渲染接口后,要进行充分的测试,确保渲染结果正确。

总结:Vue的架构之美

Vue 3的runtime-core架构,充分体现了抽象和策略模式的强大之处。它将核心逻辑和平台操作分离,使得Vue可以轻松地移植到各种平台,同时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理解了runtime-core的平台无关性,你就能更深入地理解Vue的架构,更好地使用Vue,甚至可以自己定制一套Vue渲染器,让Vue在各种平台上发光发热!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谢谢大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