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3源码极客之:`Vue`的`monorepo`:`Vue`项目结构的设计哲学。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我们来聊聊Vue 3的源码,特别是它的monorepo架构。别担心,虽然是源码,但我们不搞填鸭式教学,争取用最轻松幽默的方式,一起扒一扒Vue 3项目结构背后的设计哲学。

一、啥是Monorepo?为啥Vue 3要用它?

首先,Monorepo不是啥高深莫测的黑魔法,简单来说,就是把多个项目(project)的代码都放在同一个代码仓库(repository)里管理。 传统的做法,每个项目一个仓库,我们称之为Multirepo。

想象一下,你开了一家公司,Multirepo就像每个部门都单独租一个办公室,而Monorepo就像把所有部门都搬到同一栋大楼里。好处显而易见:

  • 代码复用更容易: 部门之间需要合作,不用跨越物理距离,直接串门,代码共享和重构也方便多了。
  • 依赖管理更简单: 所有的项目都在一个仓库里,依赖关系一目了然,升级依赖也更容易,避免了版本冲突的噩梦。
  • 原子提交更可靠: 一次提交可以修改多个项目,保证了一致性。比如,修改了一个底层库,同时更新了所有依赖它的项目,避免了中间状态。
  • 构建和测试更统一: 所有的项目都使用相同的构建和测试流程,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当然,Monorepo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缺点:

  • 仓库体积庞大: 所有项目都在一个仓库里,体积肯定比单个项目仓库大得多。
  • 权限管理复杂: 需要更精细的权限管理,避免不同项目组之间的互相干扰。
  • 构建速度可能变慢: 如果构建过程没有优化,构建整个仓库可能会很慢。

那么,Vue 3为什么选择Monorepo呢?

Vue 3本身就是一个由多个模块组成的框架,包括compiler-corecompiler-domreactivityruntime-coreruntime-domshared等等。这些模块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依赖关系,使用Monorepo可以更好地管理这些依赖关系,提高代码复用率,并且方便进行统一的构建和测试。

二、Vue 3 Monorepo的项目结构

打开Vue 3的源码仓库,你会看到这样的目录结构:

vue-next/
├── .github/             # GitHub 相关的配置
├── packages/           # 核心代码目录
│   ├── compiler-core/    # 编译器核心
│   ├── compiler-dom/     # 编译器 DOM 平台特定部分
│   ├── reactivity/       # 响应式系统
│   ├── runtime-core/      # 运行时核心
│   ├── runtime-dom/       # 运行时 DOM 平台特定部分
│   ├── server-renderer/  # 服务端渲染
│   ├── shared/           # 共享工具函数
│   ├── template-explorer/ # 模板调试工具
│   ├── vue/              # 面向用户的 Vue API
│   └── ...              # 其他包
├── scripts/            # 构建脚本
├── test-utils/        # 测试工具
├── types/              # 类型定义
├── ...                # 其他文件

可以看到,packages目录是核心代码所在,每个子目录都是一个独立的package,对应Vue 3的一个模块。让我们深入了解几个关键的package:

  • compiler-corecompiler-dom: 这两个模块负责将模板编译成渲染函数。compiler-core是平台无关的,而compiler-dom是针对DOM平台的。
  • reactivity: 这个模块是Vue 3响应式系统的核心,负责追踪数据的变化,并触发视图的更新。
  • runtime-coreruntime-dom: 这两个模块负责实际的渲染过程。runtime-core是平台无关的,而runtime-dom是针对DOM平台的。
  • shared: 这个模块包含了一些共享的工具函数,比如类型判断、字符串处理等等。
  • vue: 这个模块是面向用户的Vue API,比如createAppcomponent等等。

每个package都有自己的package.json文件,定义了包的名称、版本、依赖等等。

三、代码示例:响应式系统(reactivity

让我们看一个reactivity模块的简单例子,感受一下Vue 3的源码风格:

// packages/reactivity/src/reactive.ts

import { isObject } from '@vue/shared'
import { mutableHandlers, readonlyHandlers, shallowReactiveHandlers, shallowReadonlyHandlers } from './baseHandlers'

export function reactive(target: object) {
  if (!isObject(target)) {
    return target
  }
  return new Proxy(target, mutableHandlers)
}

export function readonly(target: object) {
  if (!isObject(target)) {
    return target
  }
  return new Proxy(target, readonlyHandlers)
}

export function shallowReactive(target: object) {
  return new Proxy(target, shallowReactiveHandlers)
}

export function shallowReadonly(target: object) {
  return new Proxy(target, shallowReadonlyHandlers)
}

这段代码定义了reactivereadonlyshallowReactiveshallowReadonly四个函数,用于创建不同类型的响应式对象。

  • reactive:创建一个深度响应式对象,任何属性的修改都会触发视图的更新。
  • readonly:创建一个只读的响应式对象,不能修改任何属性。
  • shallowReactive:创建一个浅层响应式对象,只有第一层属性的修改会触发视图的更新。
  • shallowReadonly:创建一个浅层只读的响应式对象。

这些函数都使用了Proxy来实现响应式,Proxy可以拦截对象的操作,并在操作发生时执行一些额外的逻辑,比如通知依赖更新。

注意这里用到了@vue/shared里面的isObject函数。这就是Monorepo的好处,不同package之间可以方便地共享代码。

四、构建流程

Vue 3使用rollup.js进行构建。在scripts目录下,你可以找到构建脚本。

Vue 3的构建过程大致如下:

  1. 读取每个package的package.json文件,获取包的信息和依赖关系。
  2. 使用rollup.js将每个package打包成不同的格式,比如ES modules、CommonJS、UMD等等。
  3. 将打包后的文件输出到dist目录下。

Vue 3的构建过程非常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定制。

五、Monorepo的工具选择

虽然Monorepo的概念很简单,但是要真正用好它,还需要一些工具的帮助。

  • pnpm/yarn: 这两个包管理器都支持Monorepo,可以高效地管理依赖关系。pnpm使用硬链接和符号链接来节省磁盘空间,yarn支持workspaces,可以方便地管理多个package。Vue 3 使用的是pnpm。
  • Lerna: Lerna是一个专门为Monorepo设计的工具,可以自动处理版本发布、依赖管理、构建等等。虽然Vue 3没有直接使用Lerna,但是借鉴了Lerna的一些思想。
  • Changesets: Changesets用于管理版本变更,可以自动生成changelog,并根据变更类型自动更新版本号。

六、设计哲学:模块化与可维护性

Vue 3采用Monorepo架构,不仅仅是为了代码复用和依赖管理,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代码的模块化和可维护性。

  • 模块化: Vue 3将框架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这样做的好处是:
    • 代码更清晰易懂。
    • 模块之间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
    • 可以按需引入模块,减少不必要的代码体积。
  • 可维护性: Monorepo可以更好地管理代码的依赖关系,方便进行代码重构和升级。同时,统一的构建和测试流程可以提高代码质量,减少bug。

这种模块化和可维护性的设计哲学,贯穿了Vue 3的整个开发过程。

七、Monorepo的优点和缺点总结

为了更清晰地总结 Monorepo 的优缺点,我们使用表格进行对比:

特性 优点 缺点
代码复用 容易,模块可以互相引用
依赖管理 集中管理,容易追踪和升级 仓库体积大
构建/测试 统一流程,方便自动化,保证一致性 构建时间可能变长,需要优化
原子性提交 一次提交可以修改多个模块,保证版本一致性
可维护性 提高,模块化设计,更容易重构和升级 权限管理复杂,需要更精细的控制
开发体验 共享工具和配置,开发环境一致 初次配置可能比较复杂
版本控制 更容易追踪跨模块的变更 如果历史记录不清晰,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建议使用更规范的提交规范。
代码可见性 所有的代码对所有开发者可见,促进知识共享 需要注意代码的访问权限,避免误操作。

八、扩展:其他的 Monorepo 项目

除了 Vue 3 之外,还有很多知名的项目也采用了 Monorepo 架构,例如:

  • Babel: JavaScript 编译器
  • React: Facebook 的 UI 库
  • Angular: Google 的前端框架
  • Jest: Facebook 的 JavaScript 测试框架
  • Lerna: Monorepo 管理工具本身
  • Google 的内部代码库: 几乎所有 Google 的代码都在一个巨大的 Monorepo 中。

这些项目选择 Monorepo 的原因都类似:为了更好地管理大型代码库,提高代码复用率和可维护性。

九、总结与展望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Vue 3的Monorepo架构,了解了它的项目结构、构建流程、设计哲学等等。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你对Vue 3的源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Monorepo是一种强大的代码管理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维护大型项目。但是,Monorepo也不是银弹,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情况进行选择。

未来,Monorepo将会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项目会采用这种架构。希望大家能够掌握Monorepo的知识,为未来的开发工作做好准备。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下次有机会再跟大家聊聊Vue 3的其他源码细节。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