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3源码极客之:`Pinia`的`State`:其内部如何利用`Ref`和`reactive`实现响应式。

各位观众,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人称代码界的“老司机”,今天咱们聊点儿硬核的——Pinia 的 State,看看它怎么玩转 Ref 和 reactive,实现那让人心动的响应式。

开场白:响应式世界的二重奏

在 Vue 的世界里,响应式是基石。数据一变,视图立马更新,这种丝滑体验离不开 Vue 提供的各种响应式工具。今天的主角 Pinia,作为 Vue 的官方推荐状态管理库,自然也把响应式玩得飞起。它内部对 State 的处理,巧妙地结合了 refreactive,打造了一个既灵活又高效的响应式系统。

第一幕:State 的本质——数据,数据,还是数据!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State 的本质就是数据。这些数据代表着应用程序的状态,比如用户的登录状态、购物车里的商品、页面的加载状态等等。Pinia 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数据变得“敏感”,一旦发生变化,就能通知到所有依赖它的地方。

第二幕:Ref 的初体验——简单数据,简单爱

对于简单的基本类型数据(比如数字、字符串、布尔值),Pinia 通常会选择 refref 的作用是创建一个响应式的 引用。这个引用指向一个值,当我们修改这个值时,Vue 的响应式系统就能感知到。

举个例子:

import { ref } from 'vue';
import { defineStore } from 'pinia';

export const useCounterStore = defineStore('counter', {
  state: () => ({
    count: ref(0), // 使用 ref 创建响应式的 count
  }),
  actions: {
    increment() {
      this.count++; // 直接修改 ref 的值
    },
  },
});

在这个例子里,count 就是一个 ref 对象。当我们调用 increment 方法时,this.count++ 实际上是在修改 count.value。Vue 会自动追踪 count.value 的变化,并更新所有依赖它的组件。

简单总结一下 ref 的特点:

特性 说明
适用类型 基本类型(数字、字符串、布尔值等)
访问方式 需要通过 .value 访问和修改值
原理 内部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实现 getter 和 setter 的拦截
优势 简单易用,性能好
劣势 只能包裹单个值,对于复杂对象不太方便

第三幕:Reactive 的进阶——复杂对象,复杂爱

对于复杂的数据结构,比如对象和数组,Pinia 则会选择 reactivereactive 可以将一个普通 JavaScript 对象转换为响应式对象。这意味着,对象的所有属性都会被 Vue 的响应式系统追踪。

看个例子:

import { reactive } from 'vue';
import { defineStore } from 'pinia';

export const useUserStore = defineStore('user', {
  state: () => ({
    user: reactive({ // 使用 reactive 创建响应式的 user 对象
      name: 'John Doe',
      age: 30,
      address: {
        city: 'New York',
        country: 'USA',
      },
    }),
  }),
  actions: {
    updateName(newName) {
      this.user.name = newName; // 直接修改 reactive 对象的属性
    },
    updateCity(newCity) {
      this.user.address.city = newCity; // 修改嵌套的 reactive 对象
    },
  },
});

在这个例子里,user 是一个 reactive 对象。当我们调用 updateNameupdateCity 方法时,Vue 会自动追踪 user 对象及其嵌套属性的变化,并更新所有依赖它们的组件。

再来总结一下 reactive 的特点:

特性 说明
适用类型 对象和数组
访问方式 直接访问和修改对象的属性
原理 内部使用 Proxy 实现属性的拦截(Vue 3)或者 Object.defineProperty (Vue 2)
优势 可以方便地处理复杂的数据结构,使用起来更自然
劣势 性能略低于 ref,因为需要追踪对象的多个属性

第四幕:Ref + Reactive 的组合拳——灵活应对,各有千秋

Pinia 并非简单地二选一,而是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地使用 refreactive。有时候,它甚至会将两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个 reactive 对象中的某个属性设置为 ref

import { ref, reactive } from 'vue';
import { defineStore } from 'pinia';

export const useSettingsStore = defineStore('settings', {
  state: () => ({
    settings: reactive({
      theme: ref('light'), // theme 是一个 ref
      fontSize: 16,
    }),
  }),
  actions: {
    toggleTheme() {
      this.settings.theme.value = this.settings.theme.value === 'light' ? 'dark' : 'light';
    },
  },
});

在这个例子里,settings 是一个 reactive 对象,而 theme 则是 settings 对象的一个 ref 属性。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更精细地控制响应式的范围,只让 theme 的变化触发更新,而 fontSize 的变化则不会。

第五幕:Pinia 源码揭秘——深入虎穴,一探究竟

现在,让我们稍微深入一点,看看 Pinia 内部是如何使用 refreactive 的。

虽然我们无法在这里完整地展示 Pinia 的源码,但我们可以提取一些关键的片段,帮助大家理解其实现原理。

首先,Pinia 会对 state 进行递归处理,根据属性的类型,选择使用 refreactive

function reactiveState(rawState) {
  if (isRef(rawState)) {
    return rawState
  }

  if (isObject(rawState)) {
    return reactive(rawState)
  }

  return ref(rawState)
}

这个函数会判断传入的 rawState 是否已经是一个 ref,如果是,则直接返回。如果是一个对象,则使用 reactive 进行处理。否则,使用 ref 将其转换为响应式数据。

此外,Pinia 还会对 actions 进行处理,将 this 指向 store 实例,方便在 action 中访问 state 和其他 action。

function createSetupStore(id, setup, options = {}) {
  const store = {
    $id: id,
    $patch(patch) {
      // ...
    },
    $reset() {
      // ...
    },
    // ...
  };

  const setupResult = setup();

  // 将 setupResult 中的属性添加到 store
  for (const key in setupResult) {
    store[key] = setupResult[key];
  }

  // 处理 actions
  for (const key in store) {
    const value = store[key];
    if (typeof value === 'function') {
      store[key] = value.bind(store); // 将 action 的 this 指向 store
    }
  }

  return store;
}

这段代码展示了 Pinia 如何将 setup 函数返回的结果添加到 store 实例,并对 actions 进行绑定,使其能够访问 store 的内部状态。

第六幕:最佳实践——合理选择,事半功倍

在使用 Pinia 时,如何选择 refreactive 呢?这里有一些建议:

  • 简单数据用 ref 对于数字、字符串、布尔值等简单类型的数据,优先选择 ref。它更轻量级,性能更好。
  • 复杂对象用 reactive 对于对象和数组等复杂类型的数据,使用 reactive 更方便。它可以自动追踪对象的所有属性的变化。
  • 按需组合: 可以将 refreactive 结合起来使用,更精细地控制响应式的范围。
  • 性能优化: 如果性能是关键,可以考虑使用 shallowRefshallowReactive。它们只进行浅层响应式转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性能开销。

第七幕:避坑指南——小心驶得万年船

在使用 Pinia 的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坑需要注意:

  • 不要直接修改 refvalue 属性: 应该使用赋值操作符 this.count++,而不是直接修改 this.count.value。虽然两种方式都能达到目的,但前者更符合 Vue 的规范。

  • 小心 reactive 的解构: 解构 reactive 对象会导致失去响应式。如果需要解构,可以使用 toRefsreactive 对象的属性转换为 ref

    import { reactive, toRefs } from 'vue';
    
    const state = reactive({
      name: 'John Doe',
      age: 30,
    });
    
    const { name, age } = toRefs(state); // 使用 toRefs 将 reactive 对象的属性转换为 ref
    
    console.log(name.value); // 'John Doe'
    console.log(age.value); // 30
    
    state.name = 'Jane Doe';
    
    console.log(name.value); // 'Jane Doe' (响应式更新)
  • 避免在 reactive 对象中直接添加新属性: Vue 无法追踪动态添加的属性。如果需要动态添加属性,可以使用 Vue.setObject.assign

结尾:响应式之路,永无止境

Pinia 的 State 管理,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 Vue 响应式系统的精髓。通过对 refreactive 的巧妙运用,Pinia 实现了高效、灵活的状态管理,为 Vue 应用的开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当然,响应式之路永无止境。随着 Vue 的不断发展,Pinia 也会不断进化,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 Pinia 的 State 管理,并在实际开发中灵活运用。

感谢各位的观看!下次再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