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 Vue 3 源码里的一个宝藏:VueUse
。这玩意儿可不是 Vue 3 核心代码的一部分,但它就像 Vue 3 的瑞士军刀,各种好用的工具函数应有尽有,能让你在开发 Vue 应用时爽到飞起。
咱们今天不抠字眼地一行行扒源码,那样太枯燥了。咱们重点关注 VueUse
的实现原理和常见设计模式,了解它背后的思想,这样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也能自己造轮子了。
一、VueUse
是个啥?为什么要用它?
VueUse
实际上是一个 Composables 函数库,Composables 可以简单理解为 Vue 3 里的 "函数式组件"。它提供了一系列开箱即用的 Composables,用于处理各种常见的 Web 开发任务,比如:
- 状态管理: 浏览器存储、响应式引用等等。
- DOM 操作: 元素可见性、滚动位置、鼠标位置等等。
- 传感器: 网络状态、地理位置、设备方向等等。
- 动画: 过渡、定时器等等。
为什么要用它?因为它能让你少写很多重复的、繁琐的代码,更专注于业务逻辑。举个例子,你想监听浏览器窗口大小变化,自己写可能要这样:
<template>
<div>
窗口宽度:{{ width }}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onMounted, onBeforeUnmoun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width = ref(window.innerWidth);
const updateWidth = () => {
width.value = window.innerWidth;
};
onMounted(() => {
window.addEventListener('resize', updateWidth);
});
onBeforeUnmount(() => {
window.removeEventListener('resize', updateWidth);
});
return {
width,
};
},
};
</script>
用了 VueUse
的 useWindowSize
,一行代码搞定:
<template>
<div>
窗口宽度:{{ width }}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useWindowSize } from '@vueuse/cor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 width } = useWindowSize();
return {
width,
};
},
};
</script>
这酸爽,简直不敢相信!
二、VueUse
的核心设计思想:Composition API 的最佳实践
VueUse
完美地展示了 Composition API 的强大之处,它遵循以下几个核心设计思想:
- 可组合性 (Composability): 将复杂的逻辑拆分成小的、可复用的 Composables 函数。
- 响应式 (Reactivity): 利用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自动更新 DOM。
- 解耦 (Decoupling): 将逻辑与组件解耦,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 灵活性 (Flexibility): 提供多种配置选项,以适应不同的场景。
三、VueUse
常见模式解析
咱们通过几个常用的 Composables 来分析 VueUse
的实现原理和常见模式。
1. useLocalStorage
:数据持久化
useLocalStorage
用于将数据存储到浏览器的 localStorage
中,并在页面刷新后保持数据。
实现原理:
- 利用
localStorage
的getItem
和setItem
方法进行数据读写。 - 使用
ref
创建响应式变量,当变量值发生变化时,自动更新localStorage
。 - 监听
window
的storage
事件,当其他页面修改了localStorage
时,自动更新当前页面的响应式变量。
简化版代码示例:
import { ref, watch, onMounted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useLocalStorage(key, initialValue) {
const storedValue = localStorage.getItem(key);
const value = ref(storedValue ? JSON.parse(storedValue) : initialValue);
watch(value, (newValue) => {
localStorage.setItem(key, JSON.stringify(newValue));
}, { deep: true }); // 深度监听,处理对象和数组
onMounted(() => { // 监听其他页面对 localStorage 的修改
window.addEventListener('storage', (event) => {
if (event.key === key) {
value.value = JSON.parse(event.newValue);
}
});
});
return value;
}
代码解释:
storedValue = localStorage.getItem(key)
:尝试从localStorage
中获取数据。value = ref(storedValue ? JSON.parse(storedValue) : initialValue)
:如果localStorage
中存在数据,则将其解析为 JSON 并赋值给value
,否则使用initialValue
。watch(value, ...)
:监听value
的变化,当value
发生变化时,将其序列化为 JSON 并存储到localStorage
中。{ deep: true }
表示深度监听,即使value
是一个对象或数组,也能监听到其内部属性的变化。window.addEventListener('storage', ...)
:监听storage
事件,当其他页面修改了localStorage
中与当前key
对应的数据时,更新value
的值。
模式总结:
- 状态管理 + 副作用:
useLocalStorage
管理着一个响应式状态value
,同时通过watch
和addEventListener
产生副作用 (更新localStorage
)。 - 初始化与同步: 从
localStorage
初始化状态,并监听storage
事件进行状态同步。
2. useEventListener
:事件监听
useEventListener
用于简化事件监听的代码。
实现原理:
- 接受一个 DOM 元素、事件类型和回调函数作为参数。
- 在组件挂载时,使用
addEventListener
注册事件监听器。 - 在组件卸载时,使用
removeEventListener
移除事件监听器。
简化版代码示例:
import { onMounted, onBeforeUnmount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useEventListener(target, event, callback) {
onMounted(() => {
target.addEventListener(event, callback);
});
onBeforeUnmount(() => {
target.removeEventListener(event, callback);
});
}
代码解释:
onMounted(() => ...)
:在组件挂载后执行回调函数,使用addEventListener
注册事件监听器。onBeforeUnmount(() => ...)
:在组件卸载前执行回调函数,使用removeEventListener
移除事件监听器,防止内存泄漏。
模式总结:
- 生命周期钩子 + 副作用: 利用
onMounted
和onBeforeUnmount
生命周期钩子,在组件的生命周期内注册和移除事件监听器。 - 封装通用逻辑: 将事件监听的通用逻辑封装成一个 Composables 函数,方便复用。
3. useDebounce
:防抖
useDebounce
用于对函数进行防抖处理,防止函数被频繁调用。
实现原理:
- 使用
setTimeout
实现延迟调用。 - 每次调用函数时,先清除之前的
setTimeout
,然后重新设置一个新的setTimeout
。 - 只有在延迟时间内没有再次调用函数,才会真正执行函数。
简化版代码示例:
import { ref, watch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useDebounce(value, delay) {
const debouncedValue = ref(value.value);
let timeout;
watch(value, (newValue) => {
clearTimeout(timeout);
timeout = setTimeout(() => {
debouncedValue.value = newValue;
}, delay);
}, { immediate: true });
return debouncedValue;
}
代码解释:
debouncedValue = ref(value.value)
:创建一个响应式变量debouncedValue
,用于存储防抖后的值。watch(value, ...)
:监听value
的变化。clearTimeout(timeout)
:清除之前的setTimeout
。timeout = setTimeout(() => { ... }, delay)
:设置一个新的setTimeout
,延迟delay
毫秒后执行回调函数,将newValue
赋值给debouncedValue
。{ immediate: true }
:立即执行一次watch
的回调函数,初始化debouncedValue
的值。
模式总结:
- 响应式 + 定时器: 结合响应式变量和定时器,实现防抖功能。
- 延迟执行: 使用
setTimeout
延迟执行函数。
四、VueUse
的高级用法:useTemplateRefsList
useTemplateRefsList
是一个比较高级的 Composables,用于获取组件中所有具有相同 ref
属性的 DOM 元素列表。这在需要批量操作 DOM 元素时非常有用。
使用场景:
- 轮播图:获取所有轮播图的图片元素,方便进行切换操作。
- 表单验证:获取所有表单项的输入框元素,方便进行批量验证。
- 列表渲染:获取所有列表项的 DOM 元素,方便进行动画或其他操作。
代码示例:
<template>
<div>
<div v-for="item in list" :key="item.id" ref="items">
{{ item.name }}
</div>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onMounted } from 'vue';
import { useTemplateRefsList } from '@vueuse/cor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list = ref([
{ id: 1, name: 'Item 1' },
{ id: 2, name: 'Item 2' },
{ id: 3, name: 'Item 3' },
]);
const items = useTemplateRefsList();
onMounted(() => {
console.log(items.value); // Array of DOM elements
});
return {
list,
items,
};
},
};
</script>
实现原理:
useTemplateRefsList
的实现比较复杂,它利用了 Vue 3 的 getCurrentInstance
API 和 nextTick
函数,在组件挂载后,获取所有具有相同 ref
属性的 DOM 元素。
五、VueUse
的自定义 Composables:打造自己的工具库
VueUse
不仅仅是一个 Composables 函数库,它更是一个学习 Composables 设计模式的绝佳案例。你可以参考 VueUse
的代码风格和实现方式,打造自己的 Composables 工具库。
步骤:
- 分析需求: 确定你需要封装的通用逻辑。
- 设计 API: 设计 Composables 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 实现逻辑: 使用 Vue 3 的 Composition API 实现逻辑。
- 编写测试: 编写单元测试,确保代码的质量。
- 发布分享: 将你的 Composables 发布到 npm,与其他开发者分享。
六、VueUse
的一些注意事项
- 按需引入:
VueUse
的 Composables 数量很多,建议按需引入,避免打包体积过大。 - 版本兼容性: 注意
VueUse
的版本兼容性,选择与你的 Vue 3 版本相匹配的版本。 - 类型提示:
VueUse
提供了完善的 TypeScript 类型提示,可以提高开发效率。
七、总结
VueUse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 Vue 3 Composables 函数库,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工具函数,还展示了 Composition API 的最佳实践。通过学习 VueUse
的实现原理和常见模式,你可以更好地理解 Composition API 的思想,并打造自己的 Composables 工具库,提高开发效率。
总而言之,VueUse
就像是 Vue 3 开发的魔法棒,用好了能让你的代码更简洁、更高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VueUse
,并在实际项目中灵活运用。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看!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