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靓仔靓女们,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讲人,大家可以叫我老码。今天咱们不聊风花雪月,就来扒一扒Vue 3的裤衩——啊不,是源码架构!
今天要讲的主题是:Vue 3源码极客之:Vue
的Monorepo
架构:packages
目录下的模块解耦设计。
简单来说,就是瞅瞅Vue 3的源码是怎么组织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组织,好处是什么,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啥是Monorepo?为啥Vue 3要用它?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啥是Monorepo。
想象一下,你开了一家公司,业务很多,比如有前端、后端、移动端等等,每个业务就是一个项目。
-
传统的多仓库(Multi-repo): 就像你把每个业务都放在不同的仓库里,各自独立开发、部署。好处是清晰明了,互不干扰。坏处是代码复用困难,版本管理混乱,改动一个公共组件,得同步更新所有仓库,想想都头疼。
-
Monorepo: 就像你把所有业务都放在一个大仓库里,大家共享代码,统一管理。好处是代码复用简单,版本管理方便,改动一个地方,所有项目都能受益。坏处是仓库巨大,编译构建时间长,权限管理复杂。
用表格说话:
特性 | Multi-repo | Monorepo |
---|---|---|
仓库数量 | 多个 | 单个 |
代码复用 | 困难,需要发布成公共库 | 简单,直接引用 |
版本管理 | 复杂,需要同步更新多个仓库 | 简单,统一版本管理 |
构建速度 | 快,只构建当前项目 | 慢,需要构建所有项目(但可以优化) |
依赖管理 | 各个仓库独立管理依赖,可能存在重复依赖 | 统一管理依赖,避免重复依赖 |
协作方式 | 独立开发,协作成本高 | 协作方便,更容易发现公共组件 |
Vue 3之所以选择Monorepo,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模块化程度高: Vue 3被拆分成了很多独立的模块,比如
reactivity
、compiler-core
、runtime-core
等等。这些模块可以独立发布、独立使用,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Vue。Monorepo方便了这些模块的管理和维护。 - 代码复用: 不同的模块之间有很多可以复用的代码,比如工具函数、类型定义等等。Monorepo可以方便地实现代码复用,避免重复造轮子。
- 版本同步: Vue 3的各个模块之间存在依赖关系,比如
compiler-core
依赖runtime-core
。Monorepo可以保证这些模块的版本同步,避免出现兼容性问题。 - 方便贡献者: Monorepo可以让贡献者更容易地了解整个项目的结构,方便他们参与开发和贡献。
二、packages
目录下的模块解耦设计
现在,咱们来看看Vue 3的packages
目录。这个目录是Monorepo的核心,里面存放着Vue 3的所有模块。
packages/
├── compiler-core # 编译器核心模块
├── compiler-dom # 针对DOM平台的编译器
├── compiler-sfc # 单文件组件(SFC)编译器
├── reactivity # 响应式系统
├── runtime-core # 运行时核心模块
├── runtime-dom # 针对DOM平台的运行时
├── server-renderer # 服务端渲染
├── template-explorer # 模板调试工具
├── vue # 面向用户的完整Vue包
├── shared # 共享的工具函数
└── ...
可以看到,Vue 3将整个框架拆分成了很多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职责。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Vue 3更加灵活、可维护、可扩展。
接下来,咱们挑几个重要的模块,深入了解一下它们的职责和关系。
-
reactivity
:响应式系统这是Vue 3的核心模块之一,负责实现数据的响应式。当数据发生变化时,会自动更新视图。
// packages/reactivity/src/reactive.ts import { isObject } from '@vue/shared' import { mutableHandlers } from './baseHandlers' export function reactive(target: object) { if (!isObject(target)) { return target } return new Proxy(target, mutableHandlers) }
这段代码很简单,就是使用
Proxy
对象来监听数据的变化。当数据被读取、修改时,Proxy
对象会触发相应的钩子函数,从而实现响应式。reactivity
模块还提供了其他的API,比如ref
、computed
等等,用于创建不同类型的响应式数据。 -
runtime-core
:运行时核心模块runtime-core
模块负责管理组件的生命周期、更新视图、处理事件等等。它是Vue 3的另一个核心模块。// packages/runtime-core/src/renderer.ts import { createVNode, patchProp } from './vnode' export function createRenderer(options: RendererOptions) { const { createElement: hostCreateElement, patchProp: hostPatchProp, insert: hostInsert, remove: hostRemove, setElementText: hostSetElementText, createText: hostCreateText, setText: hostSetText, nextSibling: hostNextSibling } = options const patch = (n1: VNode | null, n2: VNode, container: RendererElement, anchor: RendererNode | null = null) => { // ... 省略大量代码 // 核心逻辑:比较新旧VNode,更新DOM } const render = (vnode: VNode | null, container: RendererElement) => { if (vnode == null) { // ... } else { patch(null, vnode, container) } } return { render } }
这段代码是
createRenderer
函数的简化版本。它的作用是创建一个渲染器,用于将虚拟DOM(VNode)渲染成真实的DOM。runtime-core
模块还提供了其他的API,比如h
函数(用于创建VNode)、defineComponent
函数(用于定义组件)等等。 -
compiler-core
:编译器核心模块compiler-core
模块负责将模板编译成渲染函数。它是Vue 3的另一个核心模块。// packages/compiler-core/src/compile.ts import { baseParse } from './parse' import { transform } from './transform' import { generate } from './generate' export function compile(template: string, options: CompilerOptions = {}): CompilerResult { const ast = baseParse(template, options) transform(ast, options) return generate(ast, options) }
这段代码是
compile
函数的简化版本。它的作用是将模板字符串编译成渲染函数。编译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 parse: 将模板字符串解析成抽象语法树(AST)。
- transform: 对AST进行转换,比如处理指令、事件等等。
- generate: 将转换后的AST生成渲染函数。
-
vue
:面向用户的完整Vue包vue
模块是面向用户的完整Vue包,它包含了reactivity
、runtime-core
、compiler-core
等所有模块。// packages/vue/src/index.ts export * from '@vue/runtime-dom' export * from '@vue/reactivity' export * from '@vue/compiler-dom' export { compile } from '@vue/compiler-dom'
可以看到,
vue
模块只是简单地将其他模块导出了。
三、模块之间的关系与依赖
这些模块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着复杂的依赖关系。
咱们用一张图来表示一下:
graph TD
A[vue] --> B(runtime-dom)
A --> C(compiler-dom)
B --> D(runtime-core)
C --> E(compiler-core)
D --> F(reactivity)
E --> F
B --> G(shared)
C --> G
D --> G
E --> G
F --> G
解释一下:
vue
依赖runtime-dom
和compiler-dom
。runtime-dom
依赖runtime-core
。compiler-dom
依赖compiler-core
。runtime-core
和compiler-core
都依赖reactivity
和shared
。
这种依赖关系是单向的,避免了循环依赖。
四、shared
模块:公共工具函数的大本营
shared
模块存放着Vue 3中所有共享的工具函数,比如类型判断、字符串处理等等。
// packages/shared/src/index.ts
export const isObject = (val: any): val is object => val !== null && typeof val === 'object'
export const isString = (val: any): val is string => typeof val === 'string'
export const isFunction = (val: any): val is Function => typeof val === 'function'
// ... 其他工具函数
这些工具函数被所有的模块所使用,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五、Monorepo带来的好处与挑战
用了Monorepo,好处多多:
- 代码复用性高: 公共组件、工具函数可以轻松共享,避免重复造轮子。
- 版本管理方便: 统一管理所有模块的版本,避免兼容性问题。
- 协作效率高: 开发者可以更容易地了解整个项目结构,方便参与开发。
- 依赖管理清晰: 统一管理所有模块的依赖,避免依赖冲突。
当然,Monorepo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 仓库体积巨大: 所有代码都放在一个仓库里,仓库体积会变得很大。
- 构建速度慢: 需要构建所有模块,构建速度会变慢。
- 权限管理复杂: 需要对不同的模块进行权限管理,防止误操作。
- 学习成本高: 需要了解整个项目的结构和构建流程。
六、如何应对Monorepo的挑战?
为了应对Monorepo带来的挑战,Vue 3采取了一些措施:
- 模块化设计: 将整个框架拆分成很多独立的模块,降低了模块之间的耦合度。
- 使用TypeScript: TypeScript可以提供更好的类型检查和代码提示,提高了开发效率。
- 使用Rollup: Rollup是一个模块打包工具,可以生成体积更小、性能更好的代码。
- 使用CI/CD: CI/CD可以自动化构建、测试、部署流程,提高了开发效率。
七、从Vue 3的Monorepo中学到了什么?
通过学习Vue 3的Monorepo架构,我们可以学到以下几点:
- 模块化设计的重要性: 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 选择合适的架构: Monorepo并不适合所有项目,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善用工具: 使用合适的工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 持续学习: 技术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架构。
八、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扒了Vue 3的Monorepo
架构,重点看了packages
目录下的模块解耦设计。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学习,能够对Vue 3的源码架构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自己的项目中应用这些知识。
当然,源码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下去,成为真正的技术极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提问。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