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并发下HashMap死循环与数据丢失问题的真实复现与修复策略

JAVA并发下HashMap死循环与数据丢失问题的真实复现与修复策略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Java并发编程中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HashMap在并发环境下的死循环和数据丢失。HashMap作为Java Collections框架中一个常用的数据结构,在单线程环境下表现出色,但在多线程环境下,由于其内部实现的特殊性,极易出现并发问题。本次讲座,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并通过实际的代码案例来复现这些问题,并最终给出可行的修复策略。

一、 HashMap的内部实现简述

要理解HashMap的并发问题,首先需要对其内部实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HashMap的核心数据结构是一个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元素被称为一个桶(bucket)。每个桶存储一个链表(或红黑树,在JDK 1.8之后)。当向HashMap中插入键值对时,首先会根据Key的hashCode计算出一个hash值,然后将hash值映射到数组的某个索引位置,也就是确定这个键值对应该放入哪个桶中。如果该桶中已经存在其他键值对,那么新的键值对就会以链表(或红黑树)的形式添加到该桶中。

核心属性:

  • table: Node<K,V>[]类型的数组,用于存储键值对。
  • size: HashMap中键值对的数量。
  • threshold: HashMap的扩容阈值,当size超过threshold时,HashMap会进行扩容。
  • loadFactor: 负载因子,用于计算thresholdthreshold = capacity * loadFactor

二、 HashMap并发问题的根源:非线程安全

HashMap本身不是线程安全的。这意味着多个线程同时对HashMap进行修改操作(例如put、remove)时,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或死循环。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HashMap的resize操作以及put操作中的链表操作。

三、 死循环问题的复现与分析

死循环问题主要出现在HashMap的resize操作中。当HashMap中的元素数量达到threshold时,会触发resize操作。resize操作会创建一个新的数组,并将原数组中的所有元素重新计算hash值并放入新数组中。在多线程环境下,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进行resize操作,就可能导致链表成环,从而导致死循环。

3.1 代码复现

以下代码模拟了多线程环境下HashMap的死循环: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 class HashMapDeadLoop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THREAD_COUNT = 2;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P_SIZE = 10; // 初始容量小,更容易触发resize
    private static final float LOAD_FACTOR = 0.75f;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HashMap<Integer, String> map = new HashMap<>(MAP_SIZE, LOAD_FACTOR);

        // 初始化HashMap,使其接近threshold
        for (int i = 0; i < MAP_SIZE * LOAD_FACTOR; i++) {
            map.put(i, "value" + i);
        }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THREAD_COUNT);

        for (int i = 0; i < THREAD_COUNT; i++) {
            final int threadId = i;
            executor.execute(() -> {
                for (int j = 0; j < 10000; j++) {
                    map.put(threadId * 10000 + j, "value" + (threadId * 10000 + j));
                }
            });
        }

        executor.shutdown();
        while (!executor.isTerminated()) {
            Thread.sleep(10);
        }

        System.out.println("Finished."); // 可能无法输出,因为死循环
    }
}

运行这段代码,很有可能导致程序卡死,CPU占用率飙升,因为HashMap进入了死循环。

3.2 原因分析

死循环的产生主要源于HashMap的transfer方法,该方法负责将旧数组中的元素迁移到新数组中。在多线程环境下,假设有两个线程A和B同时进行transfer操作,并且都处理同一个链表。

假设原始链表如下:

A -> B -> C

线程A和线程B同时获取到该链表,并开始进行transfer操作。

  1. 线程A首先处理A节点,将其放入新数组。
  2. 线程B也处理A节点,也将其放入新数组。
  3. 线程A处理B节点,将其插入到A节点之前,此时新链表为:B -> A
  4. 线程B处理B节点,也将其插入到A节点之前,此时新链表为:B -> A
  5. 线程A处理C节点,将其插入到B节点之前,此时新链表为:C -> B -> A
  6. 线程B处理C节点,也将其插入到B节点之前,此时新链表为:C -> B -> A

如果在某个时刻,线程A和线程B都完成了部分操作,并且各自的链表结构发生了变化,例如:

线程A的新链表:A -> B
线程B的新链表:B -> A

此时,如果线程A继续处理B节点,将其指向A节点,那么线程A的链表就变成了环状链表:A -> B -> A。当get操作访问到这个环状链表时,就会陷入死循环。

可以用表格来简化一下:

步骤 线程A 操作 线程B 操作 线程A 链表 线程B 链表
1 获取链表 A->B 获取链表 A->B A->B A->B
2 处理 A,放入新桶 处理 A,放入新桶 A A
3 处理 B,B->A B->A A
4 处理 B,B->A B->A B->A
5

这个过程是高度并发的,并且依赖于线程的执行顺序,因此很难预测何时会发生死循环。

四、 数据丢失问题的复现与分析

除了死循环,HashMap在并发环境下还可能出现数据丢失问题。数据丢失通常发生在put操作和resize操作并发执行时。

4.1 代码复现

以下代码模拟了多线程环境下HashMap的数据丢失: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 class HashMapDataLoss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THREAD_COUNT = 1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P_SIZE = 10; // 初始容量小,更容易触发resize
    private static final float LOAD_FACTOR = 0.75f;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HashMap<Integer, String> map = new HashMap<>(MAP_SIZE, LOAD_FACTOR);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THREAD_COUNT);

        for (int i = 0; i < THREAD_COUNT; i++) {
            final int threadId = i;
            executor.execute(() -> {
                for (int j = 0; j < 10000; j++) {
                    map.put(threadId * 10000 + j, "value" + (threadId * 10000 + j));
                }
            });
        }

        executor.shutdown();
        while (!executor.isTerminated()) {
            Thread.sleep(10);
        }

        System.out.println("Map size: " + map.size()); // 预期大小是 THREAD_COUNT * 10000,但实际可能小于这个值
    }
}

运行这段代码,最终HashMap的size很可能小于THREAD_COUNT * 10000,这意味着发生了数据丢失。

4.2 原因分析

数据丢失的原因在于put操作的非原子性。put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计算key的hash值。
  2. 根据hash值找到对应的桶。
  3. 遍历桶中的链表(或红黑树),查找key是否已经存在。
  4. 如果key存在,则更新value;如果key不存在,则将新的键值对添加到桶中。
  5. 如果添加后,HashMap的size超过了threshold,则进行resize操作。

在高并发环境下,多个线程可能同时执行put操作,并且都试图将新的键值对添加到同一个桶中。如果没有适当的同步措施,就可能导致一个线程的put操作被另一个线程覆盖,从而导致数据丢失。

假设线程A和线程B同时执行put操作,并且都将键值对添加到同一个桶中。

  1. 线程A计算出key的hash值,并找到对应的桶。
  2. 线程B也计算出key的hash值,并找到对应的桶(与线程A相同)。
  3. 线程A遍历桶中的链表,发现key不存在。
  4. 线程B遍历桶中的链表,发现key不存在。
  5. 线程A将新的键值对添加到桶中。
  6. 线程B也将新的键值对添加到桶中。

如果线程B在线程A完成put操作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步骤4,那么线程B就会覆盖线程A的put操作,导致线程A的数据丢失。

五、 修复策略:线程安全的HashMap替代方案

解决HashMap的并发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使用线程安全的HashMap替代方案。Java提供了以下几种线程安全的HashMap替代方案: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new HashMap<>()): 使用Collections工具类的synchronizedMap方法可以创建一个线程安全的HashMap。这种方法通过对HashMap的所有方法进行同步来实现线程安全。但是,这种方法的并发性能较低,因为所有操作都需要获取锁。
  • ConcurrentHashMap: ConcurrentHashMap是Java并发包java.util.concurrent中提供的一个线程安全的HashMap实现。它采用了分段锁(Segment Locking)的技术,将HashMap分成多个段(Segment),每个段拥有独立的锁。这样,多个线程可以同时访问不同的段,从而提高并发性能。ConcurrentHashMap是高并发场景下的首选方案。
  • Hashtable: Hashtable是Java早期版本中提供的一个线程安全的HashMap实现。与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类似,Hashtable也通过对所有方法进行同步来实现线程安全。但是,Hashtable的并发性能更低,因为它使用的是全局锁,这意味着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访问Hashtable。因此,Hashtable在现代Java开发中已经很少使用。

5.1 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SynchronizedMap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p<String, Integer> map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new HashMap<>());

        // 使用方式与HashMap相同,但所有操作都是线程安全的
        map.put("key1", 1);
        map.get("key1");
    }
}

优点:简单易用,只需要一行代码即可将HashMap转换为线程安全的Map。

缺点:并发性能较低,所有操作都需要获取锁,在高并发场景下容易成为性能瓶颈。

5.2 ConcurrentHashMap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ncurrentHashMap;

public class ConcurrentHashMap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

        // 使用方式与HashMap类似,但所有操作都是线程安全的,并且并发性能更高
        map.put("key1", 1);
        map.get("key1");
    }
}

优点:并发性能高,采用分段锁技术,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访问不同的段。

缺点:实现相对复杂,需要理解分段锁的原理。

5.3 使用ConcurrentHashMap修复数据丢失问题

将之前复现数据丢失问题的代码中的HashMap替换为ConcurrentHashMap,即可解决数据丢失问题。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ncurrentHashMap;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 class ConcurrentHashMapDataLossFixed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THREAD_COUNT = 1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P_SIZE = 10;
    private static final float LOAD_FACTOR = 0.75f;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ConcurrentHashMap<Integer, String> 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MAP_SIZE, LOAD_FACTOR);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THREAD_COUNT);

        for (int i = 0; i < THREAD_COUNT; i++) {
            final int threadId = i;
            executor.execute(() -> {
                for (int j = 0; j < 10000; j++) {
                    map.put(threadId * 10000 + j, "value" + (threadId * 10000 + j));
                }
            });
        }

        executor.shutdown();
        while (!executor.isTerminated()) {
            Thread.sleep(10);
        }

        System.out.println("Map size: " + map.size()); // 预期大小是 THREAD_COUNT * 10000
    }
}

运行修改后的代码,最终ConcurrentHashMap的size将等于THREAD_COUNT * 10000,数据丢失问题得到解决。

六、 总结:选择合适的并发容器,避免HashMap的坑

HashMap在并发环境下存在死循环和数据丢失的问题,这是由于其内部实现导致的非线程安全。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使用线程安全的HashMap替代方案,例如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ConcurrentHashMap。在选择替代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并发量来权衡性能和复杂性。对于高并发场景,ConcurrentHashMap是首选方案。理解HashMap的并发问题以及选择合适的并发容器,可以避免在多线程环境下踩坑,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性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