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G 场景下多模型分流导致评估混乱的工程化统一评估平台搭建方案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场景下,多模型分流带来的评估挑战,以及如何搭建一个工程化的统一评估平台来应对这些挑战。
在 RAG 系统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多个模型协同工作,例如:
- 检索模型 (Retrieval Model): 负责从海量文档中找到与用户查询相关的文档。
- 排序模型 (Ranking Model): 对检索到的文档进行排序,选出最相关的 Top-N 个文档。
- 生成模型 (Generation Model): 基于检索到的文档和用户查询,生成最终的答案。
当我们在 RAG 系统中使用多个模型,并且根据不同用户、不同场景、不同数据分布等条件进行模型分流时,评估的复杂度会大大增加。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平台,就会面临以下问题:
- 评估指标不统一: 不同团队、不同模型可能使用不同的评估指标,导致无法进行公平的比较。
- 评估流程不统一: 不同团队可能使用不同的评估流程,例如不同的数据预处理方式、不同的评测标准等,导致评估结果不可靠。
- 评估结果难以复现: 评估代码散落在各个地方,难以维护和复现。
- 无法自动化评估: 每次评估都需要手动运行脚本,效率低下。
- 难以发现模型分流带来的影响: 无法清晰地了解不同模型分流策略对 RAG 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工程化的统一评估平台,来解决这些问题。
统一评估平台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统一评估平台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统一性: 统一评估指标、评估流程、评估数据。
- 可复现性: 评估代码可复现,评估结果可追溯。
- 可扩展性: 平台易于扩展,可以支持新的模型、新的评估指标、新的评估流程。
- 自动化: 评估流程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
- 可视化: 评估结果可视化,方便分析和比较。
- 可配置性: 评估参数可配置,可以灵活地调整评估策略。
统一评估平台的架构设计
一个典型的统一评估平台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 数据管理模块: 负责管理评估数据,包括标注数据、模型输出数据等。
- 模型管理模块: 负责管理模型,包括模型的版本、模型配置等。
- 评估任务管理模块: 负责管理评估任务,包括评估任务的配置、评估任务的执行状态等。
- 评估指标计算模块: 负责计算评估指标,例如召回率、准确率、F1 值等。
- 报告生成模块: 负责生成评估报告,包括评估指标、评估结果可视化等。
- API 接口: 提供 API 接口,方便其他系统调用评估平台。
统一评估平台的实现方案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如何实现各个模块。
1. 数据管理模块
数据管理模块可以使用数据库来存储评估数据,例如 PostgreSQL、MySQL 等。为了方便管理,我们可以将评估数据分为以下几类:
- 标注数据: 包含用户查询、相关文档、标准答案等信息。
- 模型输出数据: 包含检索模型输出的文档、排序模型输出的文档、生成模型生成的答案等信息。
- 评估结果数据: 包含评估指标、评估结果等信息。
我们可以使用 JSON 格式来存储标注数据和模型输出数据。例如,一个标注数据的 JSON 格式如下:
{
"query": "什么是 RAG?",
"relevant_documents": [
{
"id": "doc1",
"content": "RAG 是一种结合了检索和生成的技术。"
},
{
"id": "doc2",
"content": "RAG 可以提高生成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
"ground_truth": "RAG 是检索增强生成技术。"
}
2. 模型管理模块
模型管理模块可以使用模型注册表来管理模型,例如 MLflow、Neptune.ai 等。模型注册表可以记录模型的版本、模型配置、模型训练数据等信息。
我们可以在模型注册表中记录模型的名称、版本、模型类型、模型存储路径等信息。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将一个检索模型注册到 MLflow 中:
import mlflow
def register_model(model_name, model_uri, model_type, description):
"""
注册模型到 MLflow 中。
Args:
model_name: 模型名称。
model_uri: 模型存储路径。
model_type: 模型类型。
description: 模型描述。
"""
with mlflow.start_run() as run:
mlflow.log_param("model_type", model_type)
mlflow.set_tag("model_name", model_name)
mlflow.set_tag("description", description)
mlflow.register_model(
model_uri=model_uri,
name=model_name
)
# 示例
register_model(
model_name="retrieval_model",
model_uri="path/to/retrieval_model",
model_type="retrieval",
description="检索模型"
)
3. 评估任务管理模块
评估任务管理模块可以使用任务队列来管理评估任务,例如 Celery、Redis Queue 等。任务队列可以将评估任务异步地执行,提高评估效率。
我们可以将评估任务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例如评估任务的 ID、评估任务的状态、评估任务的配置等。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创建一个评估任务:
import celery
# 初始化 Celery
app = celery.Celery('eval_tasks', broker='redis://localhost:6379/0')
@app.task
def run_evaluation(task_id, model_name, dataset_path, metrics):
"""
运行评估任务。
Args:
task_id: 评估任务 ID。
model_name: 模型名称。
dataset_path: 数据集路径。
metrics: 评估指标列表。
"""
# 1. 加载模型
model = load_model(model_name)
# 2. 加载数据集
dataset = load_dataset(dataset_path)
# 3. 运行评估
results = evaluate(model, dataset, metrics)
# 4. 保存评估结果
save_results(task_id, results)
def create_evaluation_task(model_name, dataset_path, metrics):
"""
创建评估任务。
Args:
model_name: 模型名称。
dataset_path: 数据集路径。
metrics: 评估指标列表。
Returns:
task_id: 评估任务 ID.
"""
task = run_evaluation.delay(model_name, dataset_path, metrics)
task_id = task.id
# 保存任务信息到数据库
save_task_info(task_id, model_name, dataset_path, metrics)
return task_id
# 示例
task_id = create_evaluation_task(
model_name="retrieval_model",
dataset_path="path/to/dataset.json",
metrics=["recall", "precision"]
)
print(f"评估任务已创建,任务 ID: {task_id}")
4. 评估指标计算模块
评估指标计算模块可以使用 Python 库来计算评估指标,例如 Scikit-learn、NLTK 等。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模型类型和评估任务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例如,对于检索模型,我们可以使用召回率、准确率、F1 值等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对于生成模型,我们可以使用 BLEU、ROUGE、METEOR 等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的计算代码:
- 召回率 (Recall):
def calculate_recall(relevant_docs, retrieved_docs):
"""
计算召回率。
Args:
relevant_docs: 相关文档列表。
retrieved_docs: 检索到的文档列表。
Returns:
召回率。
"""
relevant_count = len(relevant_docs)
retrieved_relevant_count = len(set(relevant_docs) & set(retrieved_docs))
if relevant_count == 0:
return 0.0
return retrieved_relevant_count / relevant_count
- 准确率 (Precision):
def calculate_precision(relevant_docs, retrieved_docs):
"""
计算准确率。
Args:
relevant_docs: 相关文档列表。
retrieved_docs: 检索到的文档列表。
Returns:
准确率。
"""
retrieved_count = len(retrieved_docs)
retrieved_relevant_count = len(set(relevant_docs) & set(retrieved_docs))
if retrieved_count == 0:
return 0.0
return retrieved_relevant_count / retrieved_count
- F1 值 (F1 Score):
def calculate_f1_score(recall, precision):
"""
计算 F1 值。
Args:
recall: 召回率。
precision: 准确率。
Returns:
F1 值。
"""
if recall + precision == 0:
return 0.0
return 2 * recall * precision / (recall + precision)
5. 报告生成模块
报告生成模块可以使用 Python 库来生成评估报告,例如 Matplotlib、Seaborn 等。
评估报告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 评估指标: 例如召回率、准确率、F1 值等。
- 评估结果可视化: 例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 模型性能分析: 例如错误分析、瓶颈分析等。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生成一个简单的评估报告: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generate_report(results):
"""
生成评估报告。
Args:
results: 评估结果。
"""
# 1. 绘制柱状图
metrics = list(results.keys())
values = list(results.values())
plt.bar(metrics, values)
plt.xlabel("Metrics")
plt.ylabel("Values")
plt.title("Evaluation Report")
# 2. 保存图片
plt.savefig("evaluation_report.png")
# 3. 打印评估结果
print("Evaluation Results:")
for metric, value in results.items():
print(f"{metric}: {value}")
# 示例
results = {
"recall": 0.8,
"precision": 0.7,
"f1_score": 0.75
}
generate_report(results)
6. API 接口
API 接口可以使用 Flask、FastAPI 等框架来开发。API 接口可以提供以下功能:
- 创建评估任务: 允许用户创建新的评估任务。
- 查询评估任务状态: 允许用户查询评估任务的执行状态。
- 获取评估结果: 允许用户获取评估结果。
- 注册模型: 允许用户注册新的模型。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创建一个简单的 API 接口: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quest, jsonify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create_task', methods=['POST'])
def create_task():
"""
创建评估任务。
"""
data = request.get_json()
model_name = data.get('model_name')
dataset_path = data.get('dataset_path')
metrics = data.get('metrics')
task_id = create_evaluation_task(model_name, dataset_path, metrics)
return jsonify({'task_id': task_id})
@app.route('/task_status/<task_id>', methods=['GET'])
def task_status(task_id):
"""
查询评估任务状态。
"""
status = get_task_status(task_id)
return jsonify({'status': status})
@app.route('/task_result/<task_id>', methods=['GET'])
def task_result(task_id):
"""
获取评估结果。
"""
result = get_task_result(task_id)
return jsonify({'result': result})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模型分流的评估策略
在 RAG 场景下,模型分流的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分流策略: 不同的分流策略可能会影响 RAG 系统的性能。例如,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画像、查询类型、数据分布等条件进行模型分流。
- 评估数据: 不同的分流策略需要使用不同的评估数据。例如,对于用户画像分流,我们需要使用包含用户画像信息的评估数据。
- 评估指标: 不同的分流策略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评估指标。例如,对于查询类型分流,我们需要使用针对不同查询类型的评估指标。
我们可以使用 A/B 测试来评估不同分流策略的性能。A/B 测试可以将用户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不同的分流策略,然后比较两组用户的 RAG 系统性能。
以下是一个 A/B 测试的例子:
import random
def get_model_version(user_id, query):
"""
根据用户 ID 和查询内容选择模型版本。
Args:
user_id: 用户 ID。
query: 用户查询。
Returns:
模型版本。
"""
# A/B 测试: 50% 的用户使用模型版本 A, 50% 的用户使用模型版本 B
if random.random() < 0.5:
return "model_A"
else:
return "model_B"
def process_query(user_id, query):
"""
处理用户查询。
Args:
user_id: 用户 ID。
query: 用户查询。
Returns:
答案。
"""
model_version = get_model_version(user_id, query)
model = load_model(model_version)
answer = model.generate_answer(query)
return answer
我们可以收集 A/B 测试的数据,然后使用评估平台来评估不同模型版本的性能。
总结
搭建一个统一的评估平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管理、模型管理、评估任务管理、评估指标计算、报告生成等多个方面。通过统一评估指标、评估流程、评估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 RAG 系统的性能,并发现模型分流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