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高阶讲座之:`MySQL`的`CTE`:其在递归查询和复杂`SQL`中的性能考量。

各位观众老爷,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MySQL里的一个好东西,叫做CTE(Common Table Expression),也就是“公共表表达式”。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临时表,但它威力可大了,能帮你搞定递归查询,简化复杂SQL,甚至还能提升性能,当然,也可能适得其反。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剖析一下。

第一部分:CTE是什么?能吃吗?

首先,咱们得明白CTE是啥。简单来说,CTE就是一个临时的结果集,你可以在一个SQL语句中定义它,然后在同一个语句中多次使用它。它只在当前查询中有效,查询结束后就消失了,就像灰姑娘的魔法一样。

语法长这样:

WITH CTE_Name AS (
    -- 定义CTE的SQL语句
    SELECT column1, column2
    FROM table1
    WHERE condition
)
-- 在主查询中使用CTE
SELECT column1, column2
FROM CTE_Name
WHERE condition2;

WITH关键字是CTE的标志,CTE_Name是你给这个临时表起的名字,后面括号里的SELECT语句就是定义这个临时表的。然后,在后面的SELECT语句中,你就可以像使用普通表一样使用CTE_Name了。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个employees表,包含id, name, manager_id字段,表示员工的ID,姓名和上级ID。现在想找出所有直接或间接向ID为1的员工汇报的员工的名字。

不用CTE的话,可能得写一堆复杂的JOIN,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是有了CTE,我们可以这样:

WITH RECURSIVE subordinate AS (
    SELECT id, name, manager_id
    FROM employees
    WHERE manager_id = 1
    UNION ALL
    SELECT e.id, e.name, e.manager_id
    FROM employees e
    INNER JOIN subordinate s ON e.manager_id = s.id
)
SELECT name
FROM subordinate;

这段代码里,我们定义了一个递归CTE,名字叫subordinate

  • 第一部分(SELECT id, name, manager_id FROM employees WHERE manager_id = 1): 这部分是递归的起点,它找出所有直接向ID为1的员工汇报的员工。
  • UNION ALL 这个关键字将两个SELECT语句的结果合并起来。
  • 第二部分(SELECT e.id, e.name, e.manager_id FROM employees e INNER JOIN subordinate s ON e.manager_id = s.id): 这部分是递归的部分,它找出所有直接向subordinate表里的员工汇报的员工。也就是说,它会一层一层地往下找,直到找到所有间接汇报的员工。
  • RECURSIVE关键字: 这个关键字是MySQL识别这个CTE为递归CTE的关键.

最后,我们从subordinate表里选出所有员工的名字。

第二部分:递归查询:CTE的拿手好戏

刚才那个例子已经展示了CTE在递归查询方面的威力。递归查询是指查询需要重复执行,直到满足某个条件为止。在处理树形结构或者层级结构的数据时,递归查询非常有用。

再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个category表,包含id, name, parent_id字段,表示分类的ID,名称和父分类ID。现在想找出ID为3的分类的所有子分类。

WITH RECURSIVE subcategories AS (
    SELECT id, name, parent_id
    FROM category
    WHERE id = 3
    UNION ALL
    SELECT c.id, c.name, c.parent_id
    FROM category c
    INNER JOIN subcategories s ON c.parent_id = s.id
)
SELECT id, name
FROM subcategories;

这段代码和之前的例子非常相似。第一部分找出ID为3的分类,第二部分递归地找出它的所有子分类。

注意: 在编写递归CTE时,一定要小心,确保递归能够终止,否则可能会陷入无限循环,导致数据库崩溃。MySQL 8.0 默认限制了递归深度为 100。你可以通过设置cte_max_recursion_depth变量来修改这个限制,但是要谨慎,不要设置得太大。

第三部分:复杂SQL?CTE来帮你解围

除了递归查询,CTE还可以用来简化复杂的SQL语句。通过将复杂的查询分解成多个小的CTE,可以提高SQL语句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假设我们要查询每个部门工资最高的员工的信息。没有CTE的话,可能得写一个嵌套的SELECT语句,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让人头晕眼花。但是有了CTE,我们可以这样:

WITH dept_max_salary AS (
    SELECT department_id, MAX(salary) AS max_salary
    FROM employees
    GROUP BY department_id
)
SELECT e.id, e.name, e.salary, e.department_id
FROM employees e
INNER JOIN dept_max_salary dms ON e.department_id = dms.department_id AND e.salary = dms.max_salary;

这段代码里,我们先定义了一个CTE dept_max_salary,用于找出每个部门的最高工资。然后,在主查询中,我们将employees表和dept_max_salary表连接起来,找出所有工资等于所在部门最高工资的员工。

第四部分:性能考量:双刃剑

CTE虽然好用,但是也要注意它的性能。CTE的性能取决于MySQL如何执行它。在某些情况下,MySQL会将CTE物化(Materialize),也就是将CTE的结果集存储在一个临时表中。这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特别是当CTE的结果集很大时。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MySQL也可以优化CTE,避免物化。例如,如果CTE只被使用一次,并且可以合并到主查询中,MySQL可能会选择不物化CTE。

为了更好地理解CTE的性能,我们可以使用EXPLAIN命令来查看MySQL的执行计划。EXPLAIN命令会告诉我们MySQL如何执行查询,包括是否使用了临时表,是否使用了索引等等。

举个例子:

EXPLAIN
WITH CTE_Name AS (
    SELECT column1, column2
    FROM table1
    WHERE condition
)
SELECT column1, column2
FROM CTE_Name
WHERE condition2;

执行EXPLAIN命令后,MySQL会返回一个表格,包含很多信息,比如id, select_type, table, type, possible_keys, key, key_len, ref, rows, Extra等等。

  • select_type: 这一列可以告诉我们查询的类型。如果CTE被物化,select_type可能会显示DERIVEDMATERIALIZED
  • Extra: 这一列包含一些额外的信息,比如是否使用了临时表,是否使用了索引等等。

通过分析EXPLAIN的结果,我们可以判断CTE是否影响了性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些优化CTE性能的建议:

  1. *尽量避免在CTE中使用`SELECT `:** 只选择需要的列,可以减少CTE的结果集大小,提高性能。
  2. 在CTE中使用索引: 如果CTE的结果集很大,并且需要进行过滤或排序,可以考虑在CTE中使用索引。
  3. 考虑使用临时表: 如果CTE被多次使用,并且结果集很大,可以考虑将其存储在一个真正的临时表中,而不是使用CTE。当然,使用临时表会增加代码的复杂性,需要权衡。
  4. 确保递归 CTE 有终止条件: 无限递归会耗尽资源并导致查询失败。
  5. 利用物化提示: 从 MySQL 8.0.19 开始,你可以使用 MATERIALIZEDNO_MATERIALIZED 提示来强制或阻止 CTE 物化。 例如:

    WITH MATERIALIZED my_cte AS (
        SELECT * FROM my_table WHERE some_condition
    )
    SELECT * FROM my_cte;

    或者:

    WITH NO_MATERIALIZED my_cte AS (
        SELECT * FROM my_table WHERE some_condition
    )
    SELECT * FROM my_cte;

    这些提示可以帮助你根据具体情况微调性能。

第五部分:CTE vs 临时表:选哪个?

既然CTE和临时表都可以存储临时结果集,那我们应该选择哪个呢?

特性 CTE 临时表
作用域 当前查询 当前会话
持久性 临时,查询结束后消失 临时,会话结束后消失
语法 WITH ... CREATE TEMPORARY TABLE ...
使用场景 简单,只在当前查询中使用 复杂,需要在多个查询中使用,或者需要存储大量数据
性能 可能被优化,也可能被物化,取决于MySQL 可以手动控制索引,优化性能

总的来说,如果只是需要在当前查询中使用一个临时的结果集,并且结果集不大,那么CTE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需要在多个查询中使用临时的结果集,或者结果集很大,需要进行复杂的索引和优化,那么临时表可能更适合。

第六部分:一些高级用法和注意事项

  • 多重CTE: 你可以在一个查询中定义多个CTE,用逗号分隔:

    WITH
        cte1 AS (SELECT ...),
        cte2 AS (SELECT ... FROM cte1 WHERE ...)
    SELECT ... FROM cte2;
  • 更新CTE: 虽然CTE主要用于查询,但在某些情况下,你也可以使用CTE来更新数据。 MySQL 8.0 允许使用 CTE 进行 UPDATE、DELETE 和 INSERT 操作,但有一些限制。例如,你不能使用递归 CTE 来更新数据。

  • 注意命名冲突: CTE的名字不能和表名或者其他CTE的名字冲突。

  • 可读性至上: 虽然CTE可以简化复杂的SQL语句,但是也要注意代码的可读性。不要为了使用CTE而滥用CTE,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第七部分:总结

今天我们聊了MySQL的CTE,包括它的定义、语法、用途、性能和一些高级用法。希望大家能够掌握CTE这个强大的工具,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写出更高效、更优雅的SQL代码。

记住,CTE就像一把瑞士军刀,功能强大,但是也要谨慎使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威力。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