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BUG 猎人小 V。今天咱们不聊 BUG,聊点高深的东西:Vue 3 的 runtime
和 compiler
打包策略。这玩意儿听起来像绕口令,但其实跟咱们的 Vue 项目性能息息相关。选对了,项目飞起;选错了,慢成蜗牛。
废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主题,看看 Vue 3 到底给我们准备了哪些打包姿势,以及如何根据项目特点选择最佳方案,让你的 Vue 应用跑得更快更稳。
一、Vue 3 的打包姿势:琳琅满目,眼花缭乱
Vue 3 官方为了满足各种场景的需求,提供了多种打包版本。这些版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包含 compiler
,以及 runtime
的大小和特性。咱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不同的姿势:
版本名称 | 是否包含 Compiler | Compiler 功能 | Runtime 大小 | 适用场景 |
---|---|---|---|---|
vue.runtime.esm-bundler.js |
否 | 无 | 较小 | 预编译模板,例如使用 vue-loader 或 vite 的项目。性能最佳,生产环境推荐。 |
vue.esm-bundler.js |
是 | 完整 | 较大 | 需要在浏览器端编译模板的项目。例如,直接在 HTML 中编写 Vue 组件,或者使用字符串模板。 |
vue.global.js |
是 | 完整 | 非常大 | 直接在 HTML 中引入 Vue,并通过全局变量 Vue 使用。不推荐在生产环境中使用,通常用于快速原型开发或演示。 |
vue.global.prod.js |
是 | 完整 | 较大(压缩后) | vue.global.js 的生产环境版本,已经过压缩,但仍然包含 compiler ,不推荐在预编译项目中使用。 |
vue.cjs.js |
是 | 完整 | 较大 | Node.js 环境使用的 CommonJS 模块。 |
vue.cjs.prod.js |
是 | 完整 | 较大(压缩后) | vue.cjs.js 的生产环境版本,已经过压缩。 |
vue.runtime.global.js |
否 | 无 | 较小 | 类似于 vue.global.js ,但不包含 compiler 。需要预编译模板。 |
vue.runtime.global.prod.js |
否 | 无 | 较小(压缩后) | vue.runtime.global.js 的生产环境版本,已经过压缩。 |
是不是觉得有点晕?别怕,咱们慢慢来,逐个击破。
二、Runtime
和 Compiler
:傻傻分不清楚?
要理解这些打包版本,首先要搞清楚 runtime
和 compiler
这两个概念。
Runtime
(运行时): 这是 Vue 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组件的创建、更新、渲染、生命周期管理等核心逻辑。简单来说,就是让你的 Vue 组件跑起来的引擎。Compiler
(编译器): 它的作用是将你的模板(template)编译成渲染函数(render function)。渲染函数才是真正执行渲染逻辑的代码。
想象一下,你写了一段 Vue 组件的代码:
<template>
<h1>Hello, {{ name }}!</h1>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name: 'Vue 3'
}
}
}
</script>
compiler
的任务就是把 <template>
里的内容转换成 JavaScript 代码,也就是渲染函数。这个渲染函数会告诉 runtime
如何创建 DOM 节点,如何绑定数据,等等。
三、为什么需要 compiler
?
既然 runtime
已经足够让组件跑起来了,那为什么还需要 compiler
呢?原因很简单:
- 模板语法更易于编写和阅读: 相比于直接编写渲染函数,使用模板语法(如 HTML)更加直观和易于维护。
- 提高开发效率: 模板语法可以简化复杂的 DOM 操作,让开发者更专注于业务逻辑。
但是,compiler
也有缺点:
- 增加包体积:
compiler
本身也是代码,会增加最终打包后的文件大小。 - 增加运行时开销: 在浏览器端编译模板会消耗一定的性能。
四、打包策略:根据场景选择最佳姿势
现在咱们来聊聊如何根据不同的项目场景选择合适的打包策略,让性能最大化。
1. 预编译模板:vue.runtime.esm-bundler.js
/ vue.runtime.global.prod.js
如果你使用 vue-loader
、vite
、webpack
等构建工具,那么你的模板在构建时就已经被预编译成了渲染函数。也就是说,浏览器端根本不需要 compiler
。
这种情况下,你应该选择不包含 compiler
的 runtime
版本,例如 vue.runtime.esm-bundler.js
或 vue.runtime.global.prod.js
。
- 优势:
- 包体积最小,加载速度最快。
- 运行时性能最佳,因为不需要进行模板编译。
- 适用场景:
- 大多数使用构建工具的 Vue 项目。
- 对性能要求高的项目。
代码示例(webpack):
在 webpack.config.js
中配置:
module.exports = {
// ...
resolve: {
alias: {
'vue': 'vue/dist/vue.runtime.esm-bundler.js' // 或者 'vue/dist/vue.runtime.global.prod.js'
}
}
};
这样配置后,Webpack 在打包时就会使用 vue.runtime.esm-bundler.js
作为 Vue 的入口。
代码示例(Vite):
在 vite.config.js
中配置:
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
import vue from '@vitejs/plugin-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plugins: [vue()],
resolve: {
alias: {
'vue': 'vue/dist/vue.runtime.esm-bundler.js' // 或者 'vue/dist/vue.runtime.global.prod.js'
}
}
})
Vite 的配置方式与 Webpack 类似,也是通过 alias
来指定 Vue 的入口。
2. 运行时编译模板:vue.esm-bundler.js
/ vue.global.js
如果你需要在浏览器端编译模板,例如直接在 HTML 中编写 Vue 组件,或者使用字符串模板,那么你需要选择包含 compiler
的版本,例如 vue.esm-bundler.js
或 vue.global.js
。
- 优势:
- 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编译模板。
- 适用于一些特殊场景,例如动态生成组件。
- 劣势:
- 包体积较大。
- 运行时性能较差。
- 适用场景:
- 需要在浏览器端编译模板的项目。
- 快速原型开发或演示。
代码示例(直接在 HTML 中引入):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Vue 3 Example</title>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h1>Hello, {{ name }}!</h1>
</div>
<script>
const { createApp } = Vue;
createApp({
data() {
return {
name: 'Vue 3'
}
}
}).mount('#app')
</script>
</body>
</html>
注意,这里引入的是 vue.global.js
,它包含了 compiler
。
3. 特殊情况:vue.cjs.js
/ vue.cjs.prod.js
这两个版本是为 Node.js 环境准备的,通常用于服务端渲染(SSR)。如果你不需要服务端渲染,可以忽略它们。
五、性能优化:不仅仅是打包策略
选择合适的打包策略只是性能优化的第一步。要想让你的 Vue 应用跑得更快,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组件设计: 避免创建过于复杂的组件,尽量将组件拆分成更小的、可复用的单元。
- 数据更新: 使用
computed
属性和watch
监听器来优化数据更新的性能。 - 懒加载: 对非首屏组件进行懒加载,减少初始加载时间。
- 代码分割: 使用
webpack
或vite
的代码分割功能,将应用拆分成多个小的 chunk,按需加载。 - 缓存: 对静态资源进行缓存,减少网络请求。
- 避免不必要的重新渲染: 使用
v-memo
指令或者shouldComponentUpdate
(Vue 2)钩子函数来避免不必要的重新渲染。
六、实战演练:一个完整的例子
咱们来用一个完整的例子演示如何选择合适的打包策略并进行性能优化。
假设我们有一个 Vue 3 项目,使用 vite
构建,包含以下组件:
App.vue
:根组件Header.vue
:头部组件Content.vue
:内容组件Footer.vue
:底部组件
1. 选择打包策略:
由于我们使用 vite
构建,模板会在构建时被预编译,因此我们应该选择 vue.runtime.esm-bundler.js
。
2. 配置 vite.config.js
:
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
import vue from '@vitejs/plugin-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plugins: [vue()],
resolve: {
alias: {
'vue': 'vue/dist/vue.runtime.esm-bundler.js'
}
},
build: {
rollupOptions: {
output: {
manualChunks(id) {
if (id.includes('node_modules')) {
return 'vendor'; // 将 node_modules 中的代码打包成 vendor.js
}
}
}
}
}
})
3. 性能优化:
- 代码分割:
rollupOptions.output.manualChunks
配置将node_modules
中的代码打包成vendor.js
,实现代码分割。 - 懒加载: 如果
Content.vue
组件包含大量内容,可以使用import()
函数进行懒加载。
<template>
<Header />
<Suspense>
<template #default>
<Content />
</template>
<template #fallback>
<div>Loading...</div>
</template>
</Suspense>
<Footer />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defineAsyncComponent } from 'vue';
import Header from './components/Header.vue';
import Footer from './components/Footer.vue';
const Content = defineAsyncComponent(() => import('./components/Content.vue'));
</script>
- 使用
v-memo
: 如果Header
和Footer
组件的内容很少变化,可以使用v-memo
指令来避免不必要的重新渲染。
<template>
<div v-memo="[]">
<h1>Header</h1>
<p>This is the header component.</p>
</div>
</template>
七、总结
选择合适的 Vue 3 打包策略是优化性能的关键一步。记住以下几点:
- 如果使用构建工具预编译模板,选择
runtime
版本。 - 如果需要在浏览器端编译模板,选择包含
compiler
的版本。 - 根据项目特点进行代码分割、懒加载等优化。
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Vue 3 的打包策略,让你的 Vue 应用跑得更快更流畅!如果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探讨。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