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代码爱好者们,晚上好!我是今晚的讲师,很高兴能跟大家聊聊JavaScript里的一个超级实用技巧——Memoization(备忘录模式)。这玩意儿就像给你的函数装了个小脑瓜,能记住算过的值,下次再算同样的,直接从“记忆”里拿,省时省力!
今天咱们就来深入扒一扒 Memoization,保证让各位听完之后,下次写代码的时候也能优雅地用上它,让你的程序跑得更快更顺畅。
一、啥是 Memoization?别被名字吓着!
Memoization,翻译过来就是“备忘录”,顾名思义,就是把函数的结果“记住”,下次再用同样的参数调用这个函数,直接返回之前的结果,避免重复计算。
可以这样理解:你第一次做一道复杂的数学题,算了半天得出答案。下次又遇到这道题,你直接把之前的答案抄过来,是不是快多了?Memoization 干的就是这个事儿。
二、Memoization 的适用场景:哪些函数适合“装脑瓜”?
Memoization 并不是万能的,它只对特定类型的函数有效。一般来说,以下类型的函数适合使用 Memoization:
- 计算密集型函数: 这种函数计算量大,耗时较长,重复计算的代价很高。比如计算斐波那契数列、阶乘、或者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
- 纯函数: 纯函数是指,给定相同的输入,永远返回相同的输出,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这意味着,相同的参数一定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可以安全地缓存。
- 参数范围有限的函数: 如果函数的参数范围很大,那么缓存所有结果可能会占用大量内存,得不偿失。所以参数范围有限的函数更适合 Memoization。
三、JavaScript 实现 Memoization 的几种方式:手把手教你“装脑瓜”
接下来,咱们就来实战一下,看看在 JavaScript 里怎么给函数“装脑瓜”。
1. 简单粗暴版:用对象缓存结果
这是最简单的实现方式,用一个对象来存储函数的参数和结果。
function memoize(func) {
const cache = {}; // 创建一个缓存对象
return function(...args) {
const key = JSON.stringify(args); // 将参数序列化为字符串作为 key
if (cache[key]) {
console.log("从缓存中读取结果");
return cache[key]; // 如果缓存中有结果,直接返回
} else {
console.log("计算并缓存结果");
const result = func.apply(this, args); // 调用原始函数计算结果
cache[key] = result; // 将结果存入缓存
return result; // 返回结果
}
};
}
// 举个栗子:计算阶乘
function factorial(n) {
if (n <= 1) {
return 1;
}
return n * factorial(n - 1);
}
const memoizedFactorial = memoize(factorial); // 创建 memoized 版本的 factorial
console.log(memoizedFactorial(5)); // 计算并缓存结果
console.log(memoizedFactorial(5)); // 从缓存中读取结果
console.log(memoizedFactorial(6)); // 计算并缓存结果
这个例子里,memoize
函数接收一个函数 func
作为参数,返回一个新的函数。这个新函数会先检查缓存对象 cache
中是否存在对应参数的结果,如果存在,直接返回;如果不存在,就调用原始函数 func
计算结果,并将结果存入缓存对象,然后返回。
优点: 简单易懂,容易实现。
缺点:
- 只能缓存原始类型的参数(因为对象的 key 只能是字符串)。
JSON.stringify
序列化参数可能会影响性能,特别是参数结构复杂的时候。- 没有考虑缓存大小限制,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
- this 上下文丢失,如果原始函数依赖 this,需要 bind 或者 apply 处理。
2. 升级版:使用 Map 缓存结果
ES6 引入了 Map
数据结构,它允许使用任意类型的值作为 key,这解决了简单粗暴版的第一个缺点。
function memoize(func) {
const cache = new Map(); // 使用 Map 作为缓存
return function(...args) {
const key = args.join('-'); // 将参数组合成字符串作为 key,更高效
if (cache.has(key)) {
console.log("从缓存中读取结果");
return cache.get(key); // 如果缓存中有结果,直接返回
} else {
console.log("计算并缓存结果");
const result = func.apply(this, args); // 调用原始函数计算结果
cache.set(key, result); // 将结果存入缓存
return result; // 返回结果
}
};
}
// 举个栗子:计算两数之和
function add(a, b) {
console.log(`执行 add 函数,a=${a}, b=${b}`);
return a + b;
}
const memoizedAdd = memoize(add); // 创建 memoized 版本的 add
console.log(memoizedAdd(2, 3)); // 计算并缓存结果
console.log(memoizedAdd(2, 3)); // 从缓存中读取结果
console.log(memoizedAdd(4, 5)); // 计算并缓存结果
这个例子里,我们使用了 Map
代替了普通对象,并且使用 args.join('-')
拼接参数,比 JSON.stringify
更高效。
优点:
- 可以使用任意类型的值作为 key。
- 比
JSON.stringify
更高效。
缺点:
- 仍然没有考虑缓存大小限制。
- this 上下文丢失。
3. 高级版:带缓存大小限制的 Memoization
为了防止内存泄漏,我们可以给缓存加上大小限制,当缓存达到上限时,删除最久未使用的数据。
function memoize(func, maxSize = 10) {
const cache = new Map();
const keys = []; // 用于记录 key 的使用顺序
return function(...args) {
const key = args.join('-');
if (cache.has(key)) {
// 如果缓存中有结果,将 key 移动到队尾
const index = keys.indexOf(key);
keys.splice(index, 1);
keys.push(key);
console.log("从缓存中读取结果");
return cache.get(key);
} else {
console.log("计算并缓存结果");
const result = func.apply(this, args);
cache.set(key, result);
keys.push(key);
// 如果缓存超出大小限制,删除最久未使用的数据
if (keys.length > maxSize) {
const oldestKey = keys.shift();
cache.delete(oldestKey);
console.log(`缓存超出限制,删除 key: ${oldestKey}`);
}
return result;
}
};
}
// 举个栗子:还是两数之和
function add(a, b) {
console.log(`执行 add 函数,a=${a}, b=${b}`);
return a + b;
}
const memoizedAdd = memoize(add, 3); // 创建 memoized 版本的 add,缓存大小为 3
console.log(memoizedAdd(1, 2));
console.log(memoizedAdd(2, 3));
console.log(memoizedAdd(3, 4));
console.log(memoizedAdd(1, 2)); // 从缓存读取
console.log(memoizedAdd(4, 5)); // 缓存超出限制,删除 (2,3)
console.log(memoizedAdd(2, 3)); // 重新计算并缓存
这个例子里,我们使用了一个数组 keys
来记录 key 的使用顺序,每次访问缓存时,都将 key 移动到队尾。当缓存超出大小限制时,删除数组头部(即最久未使用)的 key,并从缓存中删除对应的 value。
优点:
- 可以限制缓存大小,防止内存泄漏。
缺点:
- this 上下文丢失。
- 需要维护一个额外的数组
keys
,增加了代码复杂度。
4. 终极版:完美解决所有问题
function memoize(func, options = {}) {
const { maxSize = Infinity, resolver = (...args) => args.join('-'), thisArg = null } = options;
const cache = new Map();
const keys = [];
return function(...args) {
const key = resolver.apply(thisArg, args);
if (cache.has(key)) {
// 如果缓存中有结果,将 key 移动到队尾
const index = keys.indexOf(key);
keys.splice(index, 1);
keys.push(key);
console.log("从缓存中读取结果");
return cache.get(key);
} else {
console.log("计算并缓存结果");
const result = func.apply(thisArg, args);
cache.set(key, result);
keys.push(key);
// 如果缓存超出大小限制,删除最久未使用的数据
if (keys.length > maxSize) {
const oldestKey = keys.shift();
cache.delete(oldestKey);
console.log(`缓存超出限制,删除 key: ${oldestKey}`);
}
return result;
}
};
}
// 举个栗子:
const myObject = {
value: 10,
add: function(a, b) {
console.log(`执行 add 函数,a=${a}, b=${b}, this.value=${this.value}`);
return a + b + this.value;
}
};
const memoizedAdd = memoize(myObject.add, { thisArg: myObject, maxSize: 2, resolver: (a, b) => `${a}+${b}` });
console.log(memoizedAdd(1, 2));
console.log(memoizedAdd(2, 3));
console.log(memoizedAdd(1, 2)); // 从缓存读取
console.log(memoizedAdd(3, 4)); // 缓存超出限制,删除 (2,3)
console.log(memoizedAdd(2, 3)); // 重新计算并缓存
const memoizedSimpleAdd = memoize((a,b) => a + b, {maxSize:2})
console.log(memoizedSimpleAdd(5,6))
console.log(memoizedSimpleAdd(5,6))
这个版本提供了以下几个增强:
maxSize
: 允许设置缓存的最大容量,默认是Infinity
(无限大)。resolver
: 允许自定义生成缓存 key 的函数。默认使用args.join('-')
。这对于参数类型复杂或需要更精细的 key 生成逻辑的场景非常有用。thisArg
: 允许指定函数执行时的this
上下文。
优点:
- 完美解决了之前版本的所有缺点。
- 灵活性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5. 使用现成库:lodash 的 _.memoize
如果你不想自己写 Memoization 函数,可以使用现成的库,比如 lodash。lodash 提供了 _.memoize
函数,可以方便地实现 Memoization。
const _ = require('lodash'); // 引入 lodash
function add(a, b) {
console.log(`执行 add 函数,a=${a}, b=${b}`);
return a + b;
}
const memoizedAdd = _.memoize(add); // 使用 lodash 的 _.memoize
console.log(memoizedAdd(2, 3));
console.log(memoizedAdd(2, 3));
console.log(memoizedAdd(4, 5));
优点:
- 方便快捷,无需自己实现。
- 经过充分测试,稳定可靠。
缺点:
- 需要引入额外的库。
- 定制性不如自己实现灵活。
四、Memoization 的注意事项:别踩坑!
在使用 Memoization 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缓存的 key 必须是唯一的: 确保不同的参数组合生成不同的 key,否则会导致缓存失效。
- 缓存大小的控制: 合理设置缓存大小,防止内存泄漏。
- 纯函数的保证: 只有纯函数才能安全地使用 Memoization。
- 参数类型的考虑: 复杂的参数类型可能需要自定义 key 生成逻辑。
- this 上下文的处理: 如果原始函数依赖
this
,需要正确绑定this
。
五、各种Memoization 方法对比
方法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简单对象缓存 | 简单易懂,容易实现。 | 只能缓存原始类型的参数,JSON.stringify 序列化参数可能影响性能,没有考虑缓存大小限制,this 上下文丢失。 |
快速原型验证,或者参数都是原始类型且数量较少,性能要求不高的场景。 |
Map 缓存 | 可以使用任意类型的值作为 key,比 JSON.stringify 更高效。 |
仍然没有考虑缓存大小限制,this 上下文丢失。 | 参数类型复杂,但数量不多,且对性能有一定要求的场景。 |
带大小限制的 Map 缓存 | 可以限制缓存大小,防止内存泄漏。 | this 上下文丢失,需要维护一个额外的数组 keys ,增加了代码复杂度。 |
需要控制内存占用,参数类型复杂,且对性能有一定要求的场景。 |
终极版 | 完美解决了之前版本的所有缺点,灵活性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可以自定义 key 生成逻辑和 this 上下文。 |
实现相对复杂,需要更多代码。 | 对灵活性和性能都有较高要求的场景,需要自定义 key 生成逻辑或者绑定 this 上下文。 |
lodash 的 _.memoize |
方便快捷,无需自己实现,经过充分测试,稳定可靠。 | 需要引入额外的库,定制性不如自己实现灵活。 | 对性能要求不高,不需要自定义 key 生成逻辑或绑定 this 上下文,且已经使用了 lodash 的项目。 |
六、总结:Memoization,让你的代码飞起来!
Memoization 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优化技巧,可以有效地减少重复计算,提高程序的性能。掌握 Memoization 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可以让你写出更高效、更优雅的代码。
当然,Memoization 并不是银弹,它只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函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选择最合适的优化方案。
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Memoization。记住,代码优化没有止境,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写出更好的代码! 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