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好! 今天咱们聊聊C++在网络包过滤和协议栈注入方面的高级操作,也就是Netfilter(Linux)和WinSock LSP(Windows)。这玩意儿听起来高大上,其实没那么可怕,咱们用大白话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一、 网络包过滤与协议栈注入:这是干啥的? 想象一下,你的电脑是一个数据高速公路的入口。所有的网络数据包都要经过这里,才能到达你的应用程序。 网络包过滤 (Packet Filtering): 就像高速公路收费站的警察叔叔,检查每一个过往的车辆(数据包)。你可以设置规则,决定哪些车可以通过,哪些车要被拦下来。Netfilter和WinSock LSP就是这个警察叔叔。你可以用它们来做很多事情,比如: 防火墙: 阻止恶意流量进入你的电脑。 流量监控: 记录网络数据包,用于分析网络行为。 网络地址转换 (NAT): 修改数据包的源或目标地址,实现共享上网。 协议分析: 解剖数据包,了解它携带的信息。 协议栈注入 (Protocol Stack Injection): 这个更厉害了,相当于在高速公路旁边建了一个新的匝道,把一些车辆引到你的匝道上进行处理,然后再放回 …
C++ `systemd` 与 `journald` 集成:服务管理与日志收集
哈喽,各位好!今天咱们来聊聊C++跟 systemd 和 journald 这对好基友的那些事儿。 别害怕,虽然 systemd 听起来有点儿高大上,但其实用起来也没那么难,尤其是在C++的世界里。 我们要讲的是如何让你的C++程序更好地融入Linux系统,让它能被 systemd 管理,并且把日志好好地交给 journald 集中管理。 为什么要跟 systemd 和 journald 玩? 想象一下,你写了一个很棒的C++服务,但是它老是崩溃,或者启动失败了你都不知道为啥。 如果你手动管理它,那简直就是噩梦! 幸好有 systemd,它可以帮你: 自动重启: 崩溃了? systemd 帮你拉起来! 依赖管理: 确保你的服务在需要的依赖服务启动之后才启动。 资源限制: 限制CPU、内存,防止你的服务变成资源怪兽。 状态监控: 可以随时查看服务的状态,例如是否运行、运行了多长时间等。 而 journald 就像一个中央情报局,负责收集所有服务的日志。 它可以帮你: 集中管理日志: 不用再满世界找日志文件了! 结构化日志: 日志不再是乱七八糟的文本,而是可以查询的结构化数据。 持久化存储 …
C++ FUSE (Filesystem in Userspace):用 C++ 实现自定义文件系统
哈喽,各位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酷的东西:C++ FUSE,也就是用 C++ 实现自定义文件系统。想象一下,你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定义文件怎么存储,怎么读取,甚至可以把网络上的数据变成一个文件系统!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小激动? 什么是 FUSE? FUSE (Filesystem in Userspace) 顾名思义,就是在用户空间实现的文件系统。 传统的内核文件系统需要修改内核代码,这风险很大,而且需要很高的权限。 FUSE 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桥梁,让用户空间的程序也能参与到文件系统的运作中来。 你可以把 FUSE 看成一个中间人,它负责接收来自内核的文件系统请求(比如打开文件、读取文件、写入文件),然后把这些请求转发给你的用户空间程序。 你的程序处理完这些请求后,再把结果返回给 FUSE, FUSE 最终把结果返回给内核。 为什么要用 C++? 当然,你可以用任何你喜欢的语言来写 FUSE 文件系统。但是 C++ 有一些优势: 性能: C++ 性能高,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文件 I/O 操作的时候,这很重要。 控制力: C++ 给你更多的底层控制权,可以更好地管理内存和资源。 库支 …
C++ `dlopen` / `dlsym`:动态加载共享库与运行时符号解析
哈喽,各位好!今天咱们聊聊C++里一个相当酷炫,但又稍微有点“野”的特性:动态加载共享库和运行时符号解析,也就是 dlopen 和 dlsym。 一、什么是动态加载?为什么要用它? 想象一下,你正在开发一个图像处理软件。这软件功能很多,比如有模糊、锐化、色彩调整等等。 如果把所有功能都编译进一个巨大的可执行文件,那会怎么样? 体积庞大: 即使你只用到了模糊功能,其他锐化和色彩调整的代码也得跟着你一起“旅行”,浪费磁盘空间。 编译缓慢: 每次修改一个小的功能,都要重新编译整个程序,耗时耗力。 扩展困难: 如果你想添加一个新的滤镜,必须重新编译整个程序,然后重新发布。 这时候,动态加载就派上用场了! 它可以让你把一些功能模块(比如模糊、锐化)编译成独立的共享库(.so 文件在 Linux/Unix 系统中,.dll 文件在 Windows 系统中)。只有在程序运行的时候,需要某个功能时,才动态地加载相应的共享库,并使用其中的函数。 动态加载的优点: 优点 解释 模块化 将程序分解成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 减小体积 只有在需要时才加载模块,减小了程序的初始体积。 快速编译 修改 …
C++ `LD_PRELOAD` 劫持函数:动态库注入与行为修改
哈喽,各位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C++里挺有意思,但也可能有点危险的技术:LD_PRELOAD劫持函数。说它危险,是因为这玩意儿用好了能干大事,用不好可能让程序跑偏,甚至被恶意利用。所以,咱们要带着敬畏之心来学习。 一、LD_PRELOAD是个啥? 想象一下,你家门口有一条路,所有去你家的快递都要经过这条路。LD_PRELOAD就有点像在这条路上设了个“快递中转站”。当程序要调用某个函数的时候,系统会先看看这个“中转站”有没有这个函数的“替代品”。如果有,就先用“替代品”,而不是直接去系统库里找。 更专业一点说,LD_PRELOAD是一个环境变量,用于指定在程序启动时优先加载的动态链接库。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包含与程序所需函数同名函数的动态库,并设置LD_PRELOAD环境变量,来“劫持”程序对这些函数的调用。 二、为什么要劫持函数? 这问题问得好!劫持函数有很多用途,比如: 调试和测试: 我们可以用它来追踪函数的调用,记录参数和返回值,模拟错误情况等等。 性能分析: 我们可以测量函数的执行时间,分析程序的瓶颈。 功能增强: 我们可以给现有的函数添加新的功能,而无需修改程序的 …
C++ `kprobes` / `uprobes`:动态追踪内核与用户态函数执行
哈喽,各位好!今天咱们聊点刺激的,关于C++和内核追踪的那些事儿。都说C++是程序员的瑞士军刀,锋利无比,但要让它跟内核,甚至是用户态程序的内部运作“亲密接触”,那可得借助一些“黑科技”了。别怕,今天咱就来揭开kprobes和uprobes的神秘面纱,看看如何用它们追踪内核和用户态函数的执行。 什么是动态追踪? 想象一下,你的程序像一辆跑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突然,引擎出了点问题,但你又不想停车拆开发动机(重启程序),怎么办?动态追踪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诊断仪,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各项参数(函数调用、变量值等),帮你找到问题的根源,而且不需要停车! 主角登场:kprobes 和 uprobes kprobes 和 uprobes 就是内核提供的两种动态追踪技术,它们就像两把钥匙,一把打开内核的大门,一把打开用户态程序的大门。 kprobes (Kernel Probes): 用于追踪内核函数的执行。它可以让你在内核函数的入口、出口,甚至中间的任何地方插入“探针”(probe),收集信息,执行自定义代码。 uprobes (Userspace Probes): 用于追踪用户态程序的函数执行 …
C++ `inotify` / `ReadDirectoryChangesW`:高效文件系统事件监控
哈喽,各位好!今天咱们来聊聊C++里文件系统事件监控这事儿,听起来高大上,其实也没那么神秘。咱们主要讲两种方法:inotify(Linux)和 ReadDirectoryChangesW(Windows)。这俩货都是为了让你写的程序能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时刻盯着文件系统的动静,一有风吹草动就立马知道。 为什么要监控文件系统? 你可能会问,好端端的,为啥要盯着文件系统?理由可多了: 实时同步: 比如网盘,文件一改动,立马同步到云端。 构建系统: 像make这种工具,需要知道哪些源文件变动了,才能重新编译。 安全监控: 监测恶意软件是否在偷偷修改系统文件。 日志分析: 实时监控日志文件,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警。 缓存失效: 缓存系统需要知道底层文件是否被修改,及时更新缓存。 总之,只要你的程序需要对文件系统的变化做出反应,那文件系统事件监控就是个必备技能。 Linux 下的 inotify inotify 是 Linux 内核提供的一个文件系统事件通知接口。它允许你监控文件或目录,当文件或目录发生变化时,内核会通知你的程序。 inotify 的基本概念: inotify 实例: 就像一个监视器 …
C++ `mlock` 与 `mlockall`:锁定内存,防止关键数据被换出到磁盘
哈喽,各位好!今天咱们聊聊C++里两个有点“神秘”,但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函数:mlock 和 mlockall。 它们的作用嘛,简单来说就是让你的程序“霸道”地把一些或者所有内存“锁死”在RAM里,不让操作系统随便把它扔到硬盘上睡觉。 为什么要“锁”内存? 想象一下,你正在开发一个加密软件,内存里存着用户的银行密码。如果操作系统觉得你的程序暂时用不着,就把这块内存换到硬盘上,万一硬盘被黑客攻破,密码就暴露了! 或者,你正在做一个实时交易系统,每一毫秒都至关重要。如果操作系统突然把你的关键数据换出到硬盘,再换回来,那延迟就可能让你损失惨重。 所以,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或者对延迟极其敏感的程序,mlock 和 mlockall 就显得尤为重要。 mlock: 精确打击,锁定指定区域 mlock 函数就像一个狙击手,允许你精确地锁定内存中的某个特定区域。它的原型是这样的: #include <sys/mman.h> int mlock(const void *addr, size_t len); addr: 要锁定的内存区域的起始地址。 len: 要锁定的内存区域的长度,单位是字节 …
C++ `perf_event_open`:利用 Linux perf API 访问 CPU 性能计数器
哈喽,各位好!今天咱们来聊聊C++里怎么玩转Linux perf_event_open,也就是直接操纵CPU性能计数器。准备好了吗?Let’s dive in! 开场白:为啥要碰这玩意儿? 想象一下,你写了个超牛逼的C++程序,自我感觉良好,觉得速度飞起。但真相往往是残酷的:CPU可能在偷偷摸摸地打盹、缓存未命中让你欲哭无泪、分支预测错误让你心态爆炸。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显微镜”,能帮你观察CPU的一举一动,找到性能瓶颈。perf_event_open 就是这把显微镜的镜片! 直接使用 perf_event_open 系统调用,可以让你更精准、更灵活地收集性能数据。虽然有很多高级工具(比如 perf record、perf top)帮你做了封装,但直接用 perf_event_open 就像是自己造火箭,能深入理解底层原理,定制化测量方案。 perf_event_open:主角登场 perf_event_open 是 Linux 内核提供的一个系统调用,允许用户空间程序访问 CPU 的性能计数器。它的原型长这样: #include <linux/perf_event …
C++ 基于反射的序列化/反序列化库设计:不依赖外部代码生成
哈喽,各位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C++基于反射的序列化/反序列化库,而且是不依赖外部代码生成的那种! 开场白:为什么我们需要反射序列化? 话说,在软件开发的世界里,数据持久化和数据交换是家常便饭。我们得把对象保存到文件里,传给网络上的小伙伴,等等。序列化就是把对象变成一串字节,反序列化就是把字节串还原成对象。 传统的序列化方法,往往需要你手动编写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代码。这很烦人,尤其是当你的类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你还得跟着改代码。 反射就厉害了,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检查和修改自身的结构。有了反射,我们就可以自动地完成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过程,省时省力。而且,反射也避免了大量重复的体力劳动,让程序员有更多时间摸鱼(划掉),思考更有价值的问题。 第一部分:反射的基础知识 在C++中,要实现反射,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元编程的技巧。元编程就是在编译时进行计算和代码生成。 1.1 typeid 运算符 typeid运算符可以获取一个表达式的类型信息。它返回一个std::type_info对象,这个对象包含了类型的名称等信息。 #include <iostream>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