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靓仔靓女,晚上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们聊聊 Vue 3 里面那些听起来有点神秘,但其实超级实用的 API,也就是 toRaw()
, markRaw()
, shallowRef()
, 和 shallowReactive()
。
别担心,咱们不用啃文档,我保证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你们彻底搞懂这些家伙到底干啥的,以及啥时候该用它们。
开场白:响应式系统的“潜规则”
在开始之前,咱们先简单回顾一下 Vue 的响应式系统。简单来说,Vue 会“劫持”你的数据,让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自动更新视图。这个“劫持”的过程,其实就是把你的普通 JavaScript 对象变成一个“响应式对象”。这个过程很强大,但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性能上的问题,或者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这时候,我们今天的主角们就登场了,它们就像是响应式系统的“后门”,让我们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绕过或者控制响应式系统,从而获得更高的性能或者更灵活的控制。
第一位嘉宾:toRaw()
– “还我本来面目!”
toRaw()
的作用很简单粗暴,就是把一个响应式对象(包括 reactive
创建的响应式对象、ref
创建的响应式对象的 .value
,以及 readonly
创建的只读对象)还原成它最初的、未被响应式系统“污染”的普通 JavaScript 对象。
-
作用: 将响应式对象转换为原始对象。
-
使用场景:
- 性能优化: 当你需要对一个对象进行大量的非响应式操作时,可以先用
toRaw()
转换成普通对象,操作完成后再更新响应式对象。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响应式更新。 - 与第三方库集成: 有些第三方库可能不兼容 Vue 的响应式对象,这时候可以用
toRaw()
转换成普通对象,再传递给第三方库。 - 深层比较: 当你需要对两个响应式对象进行深层比较时,直接比较可能会因为响应式代理而导致错误的结果。可以用
toRaw()
转换成普通对象后再进行比较。
- 性能优化: 当你需要对一个对象进行大量的非响应式操作时,可以先用
-
代码示例:
import { reactive, toRaw } from 'vue';
const rawObject = { name: '张三', age: 30 };
const reactiveObject = reactive(rawObject);
console.log(reactiveObject.name); // "张三"
// 将响应式对象转换为原始对象
const originalObject = toRaw(reactiveObject);
console.log(originalObject.name); // "张三"
// 修改原始对象,不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originalObject.name = '李四';
console.log(originalObject.name); // "李四"
console.log(reactiveObject.name); // "张三"
// 修改响应式对象,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reactiveObject.name = '王五';
console.log(originalObject.name); // "李四"
console.log(reactiveObject.name); // "王五"
-
注意事项:
toRaw()
返回的是原始对象的引用,而不是拷贝。也就是说,如果你修改了toRaw()
返回的对象,可能会影响到原始对象。- 使用
toRaw()
转换后的对象,就失去了响应式能力。对它的修改不会触发视图更新。
第二位嘉宾:markRaw()
– “你给我老实点,别搞事!”
markRaw()
的作用是给一个对象打上一个“禁止响应式化”的标签。被 markRaw()
标记的对象,永远不会被转换成响应式对象,即使你把它传递给 reactive()
或者 ref()
。
-
作用: 将一个对象标记为不可响应式。
-
使用场景:
- 性能优化: 当你确定某个对象永远不需要响应式更新时,可以用
markRaw()
标记它,避免 Vue 对它进行不必要的响应式处理。 - 避免循环依赖: 有时候,响应式对象之间可能会形成循环依赖,导致性能问题甚至栈溢出。可以用
markRaw()
标记其中一个对象,打破循环依赖。 - 与第三方库集成: 有些第三方库的对象可能包含一些内部状态,不希望被 Vue 的响应式系统干扰,可以用
markRaw()
标记它们。
- 性能优化: 当你确定某个对象永远不需要响应式更新时,可以用
-
代码示例:
import { reactive, markRaw } from 'vue';
const rawObject = { name: '张三', age: 30 };
// 标记对象为不可响应式
markRaw(rawObject);
const reactiveObject = reactive(rawObject);
// 修改原始对象,不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rawObject.name = '李四';
console.log(reactiveObject.name); // "张三"
// 修改响应式对象,也不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因为原始对象已经被 markRaw 了)
reactiveObject.name = '王五';
console.log(rawObject.name); // "李四"
console.log(reactiveObject.name); // "张三"
-
注意事项:
markRaw()
是一个“深度”操作。也就是说,如果你用markRaw()
标记了一个对象,那么这个对象的所有子对象也会被标记为不可响应式。markRaw()
标记的对象,即使被传递给reactive()
或者ref()
,也不会变成响应式对象。
第三位嘉宾:shallowRef()
– “浅浅的爱,淡淡的愁!”
shallowRef()
和 ref()
类似,都是用来创建一个响应式引用的。但是,shallowRef()
只会对 .value
进行浅层响应式处理。也就是说,只有当你直接修改 .value
的时候,才会触发视图更新。如果 .value
是一个对象,修改对象的属性,不会触发视图更新。
-
作用: 创建一个浅层响应式引用。
-
使用场景:
- 性能优化: 当你需要对一个大型对象进行响应式处理,但只需要监听对象整体的变化,而不需要监听对象内部属性的变化时,可以用
shallowRef()
。 - 与第三方库集成: 有些第三方库会返回一些复杂的数据结构,不希望 Vue 对这些数据结构进行深层响应式处理,可以用
shallowRef()
。 - 大型数据的局部更新: 假设你有一个很大的数组,只有当数组被完全替换时才需要更新视图,使用
shallowRef()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性能开销。
- 性能优化: 当你需要对一个大型对象进行响应式处理,但只需要监听对象整体的变化,而不需要监听对象内部属性的变化时,可以用
-
代码示例:
import { shallowRef, triggerRef } from 'vue';
const rawObject = { name: '张三', age: 30 };
const shallowRefObject = shallowRef(rawObject);
console.log(shallowRefObject.value.name); // "张三"
// 修改对象的属性,不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shallowRefObject.value.name = '李四';
console.log(shallowRefObject.value.name); // "李四"
// 替换整个对象,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shallowRefObject.value = { ...shallowRefObject.value }; // 或者 Object.assign({}, shallowRefObject.value)
console.log(shallowRefObject.value.name); // "李四"
// 强制触发更新
// triggerRef(shallowRefObject); // 有时候需要手动触发更新
import { shallowRef } from 'vue';
const shallowRefArray = shallowRef([1, 2, 3]);
// 修改数组的元素,不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shallowRefArray.value[0] = 4;
console.log(shallowRefArray.value); // [4, 2, 3]
// 替换整个数组,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shallowRefArray.value = [4, 2, 3]; // 即使内容相同,也会触发更新 (因为引用变了)
console.log(shallowRefArray.value); // [4, 2, 3]
-
注意事项:
shallowRef()
只会对.value
进行浅层响应式处理。如果.value
是一个对象,修改对象的属性,不会触发视图更新。- 如果需要手动触发更新,可以使用
triggerRef()
。 - 如果
.value
是一个原始类型(比如字符串、数字、布尔值),那么shallowRef()
和ref()
的行为是一样的。
第四位嘉宾:shallowReactive()
– “只管表面,不管里面!”
shallowReactive()
和 reactive()
类似,都是用来创建一个响应式对象的。但是,shallowReactive()
只会对对象的第一层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也就是说,只有当你直接修改对象的属性时,才会触发视图更新。如果属性值是一个对象,修改这个对象的属性,不会触发视图更新。
-
作用: 创建一个浅层响应式对象。
-
使用场景:
- 性能优化: 当你需要对一个大型对象进行响应式处理,但只需要监听对象的第一层属性的变化,而不需要监听对象内部属性的变化时,可以用
shallowReactive()
。 - 与第三方库集成: 有些第三方库会返回一些复杂的数据结构,不希望 Vue 对这些数据结构进行深层响应式处理,可以用
shallowReactive()
。 - 状态管理: 在一些简单的状态管理场景下,可以使用
shallowReactive()
来管理状态,减少不必要的响应式处理。
- 性能优化: 当你需要对一个大型对象进行响应式处理,但只需要监听对象的第一层属性的变化,而不需要监听对象内部属性的变化时,可以用
-
代码示例:
import { shallowReactive } from 'vue';
const rawObject = { name: '张三', age: 30, address: { city: '北京' } };
const shallowReactiveObject = shallowReactive(rawObject);
console.log(shallowReactiveObject.name); // "张三"
console.log(shallowReactiveObject.address.city); // "北京"
// 修改对象的属性,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shallowReactiveObject.name = '李四';
console.log(shallowReactiveObject.name); // "李四"
// 修改嵌套对象的属性,不会触发响应式更新
shallowReactiveObject.address.city = '上海';
console.log(shallowReactiveObject.address.city); // "上海"
-
注意事项:
shallowReactive()
只会对对象的第一层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如果属性值是一个对象,修改这个对象的属性,不会触发视图更新。shallowReactive()
创建的对象,不能被传递给reactive()
或者ref()
。
总结:选择适合你的“武器”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这四位嘉宾,也了解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使用场景。那么,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API | 作用 | 适用场景 | 注意事项 |
---|---|---|---|
toRaw() |
将响应式对象转换为原始对象 | 1. 性能优化:对响应式对象进行大量非响应式操作时。2. 与第三方库集成:第三方库不兼容 Vue 响应式对象。3. 深层比较:对响应式对象进行深层比较。 | 返回的是原始对象的引用,修改会影响原始对象;转换后的对象失去响应式能力。 |
markRaw() |
将一个对象标记为不可响应式 | 1. 性能优化:确定对象永远不需要响应式更新时。2. 避免循环依赖:打破响应式对象之间的循环依赖。3. 与第三方库集成:第三方库的对象包含内部状态,不希望被 Vue 的响应式系统干扰。 | 深度操作,所有子对象也会被标记为不可响应式;标记的对象即使传递给 reactive() 或 ref() 也不会变成响应式对象。 |
shallowRef() |
创建一个浅层响应式引用 | 1. 性能优化:只需要监听对象整体的变化,而不需要监听对象内部属性的变化时。2. 与第三方库集成:第三方库返回复杂数据结构,不希望进行深层响应式处理。3. 大型数据的局部更新:只有当数组被完全替换时才需要更新视图。 | 只会对 .value 进行浅层响应式处理,修改对象的属性不会触发视图更新;如果需要手动触发更新,可以使用 triggerRef() ;如果 .value 是原始类型,则行为与 ref() 相同。 |
shallowReactive() |
创建一个浅层响应式对象 | 1. 性能优化:只需要监听对象的第一层属性的变化,而不需要监听对象内部属性的变化时。2. 与第三方库集成:第三方库返回复杂数据结构,不希望进行深层响应式处理。3. 状态管理:在一些简单的状态管理场景下,可以使用 shallowReactive() 来管理状态。 |
只会对对象的第一层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修改嵌套对象的属性不会触发视图更新;创建的对象不能被传递给 reactive() 或 ref() 。 |
总而言之,选择哪个 API,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如果你需要更高的性能,或者更灵活的控制,那么这些 API 绝对是你的得力助手。
温馨提示:
- 不要滥用这些 API。在大多数情况下,默认的
reactive()
和ref()
已经足够满足需求。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考虑使用这些“高级” API。 - 在使用这些 API 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文档,了解它们的特性和限制,避免踩坑。
- 多做实验,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些 API 的用法。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在 Vue 3 的世界里玩得开心!有问题随时提问,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