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2 的数据响应式:getter
和 setter
的二人转,以及 dep.depend()
和 dep.notify()
的幕后推手
各位观众,晚上好!欢迎来到“Vue 2 的数据响应式原理”讲座。今晚,我们将深入探讨 Vue 2 中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getter
和 setter
,以及它们如何与 dep.depend()
和 dep.notify()
协同工作,共同构建 Vue 2 的数据响应式系统。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这场关于数据“监听”和“通知”的奇妙旅程!
开场白:Vue 2 的数据响应式,一场精妙的魔术表演
在 Vue 2 中,数据响应式就像一场魔术表演。你修改了数据,视图就自动更新了。这背后,隐藏着一套精心设计的机制。而 Object.defineProperty
就是这场魔术的关键道具。
Vue 2 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拦截数据的读取(通过 getter
)和修改(通过 setter
)。当数据被读取时,getter
会悄悄地收集依赖;当数据被修改时,setter
会触发更新。而 dep.depend()
和 dep.notify()
就像是导演和演员,控制着依赖收集和派发更新的节奏。
第一幕:Object.defineProperty
的粉墨登场
Object.defineProperty
是 JavaScript 提供的一个强大的 API,它允许我们精确地定义对象属性的特性,包括是否可枚举、是否可配置、是否可写,以及最重要的——getter
和 setter
。
让我们先来看看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基本用法:
let obj = {};
let value = 'initial value';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myProperty', {
get: function() {
console.log('Getting the value!');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newValue) {
console.log('Setting the value to:', newValue);
value = newValue;
}
});
console.log(obj.myProperty); // 输出:Getting the value! initial value
obj.myProperty = 'new value'; // 输出:Setting the value to: new value
console.log(obj.myProperty); // 输出:Getting the value! new value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 myProperty
的属性,并为其设置了 getter
和 setter
。当我们读取 obj.myProperty
时,getter
会被调用;当我们设置 obj.myProperty
时,setter
会被调用。
第二幕:getter
的秘密任务:依赖收集 (dep.depend()
)
在 Vue 2 的数据响应式系统中,getter
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依赖。所谓“依赖”,就是指那些依赖于该数据的“观察者”(Watcher)。观察者通常是组件的渲染函数,或者计算属性。
当组件渲染时,它会读取组件所依赖的数据。这时,getter
就会被调用,并将当前正在渲染的组件(或者计算属性)添加到该数据的依赖列表中。这个过程就是依赖收集。
我们来模拟一下 Vue 2 中 getter
的依赖收集过程:
class Dep {
constructor() {
this.subs = []; // 存储依赖(Watcher)的数组
}
depend() {
if (Dep.target && !this.subs.includes(Dep.target)) {
this.subs.push(Dep.target); // 将当前 Watcher 添加到依赖列表中
}
}
notify() {
this.subs.forEach(sub => {
sub.update(); // 通知所有依赖更新
});
}
}
Dep.target = null; // 静态属性,用于存储当前正在计算的 Watcher
function defineReactive(obj, key, val) {
const dep = new Dep(); // 为每个响应式属性创建一个 Dep 实例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get: function() {
console.log(`Getting ${key}!`);
dep.depend(); // 在 getter 中收集依赖
return val;
},
set: function(newVal) {
if (newVal === val) {
return;
}
console.log(`Setting ${key} to: ${newVal}`);
val = newVal;
dep.notify(); // 在 setter 中触发更新
}
});
}
// 模拟 Watcher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vm, expOrFn, cb) {
this.vm = vm;
this.expOrFn = expOrFn;
this.cb = cb;
this.value = this.get(); // 初始化时获取一次值,触发依赖收集
}
get() {
Dep.target = this; // 将当前 Watcher 设置为 Dep.target
const value = this.vm[this.expOrFn]; // 读取属性,触发 getter
Dep.target = null; // 清空 Dep.target
return value;
}
update() {
const oldValue = this.value;
this.value = this.vm[this.expOrFn];
this.cb.call(this.vm, this.value, oldValue);
console.log(`Watcher updated! ${this.expOrFn}: ${oldValue} -> ${this.value}`);
}
}
// 模拟 Vue 实例
class Vue {
constructor(options) {
this._data = options.data;
for (let key in this._data) {
defineReactive(this, key, this._data[key]); // 将 data 中的属性转换为响应式属性
}
}
}
// 使用示例
const vm = new Vue({
data: {
message: 'Hello Vue!'
}
});
// 创建一个 Watcher
new Watcher(vm, 'message', function(newValue, oldValue) {
console.log(`Message changed from ${oldValue} to ${newValue}`);
});
// 修改数据,触发更新
vm.message = 'Hello World!';
在这个例子中,defineReactive
函数将对象的属性转换为响应式属性。Dep
类用于管理依赖列表。Watcher
类用于观察数据的变化。
当我们创建一个 Watcher
实例时,它会立即调用 this.get()
方法。get()
方法会将 Dep.target
设置为当前 Watcher
,然后读取 vm.message
属性,这会触发 message
属性的 getter
。getter
会调用 dep.depend()
方法,将当前 Watcher
添加到 dep.subs
数组中。
重点:
Dep.target
是一个全局变量,用于存储当前正在计算的Watcher
。dep.depend()
方法会将Dep.target
添加到dep.subs
数组中。- 只有在
Dep.target
存在时,dep.depend()
才会添加依赖。
第三幕:setter
的使命:派发更新 (dep.notify()
)
当数据被修改时,setter
会被调用。setter
的主要任务是通知所有依赖于该数据的 Watcher
进行更新。这个过程就是派发更新。
在上面的例子中,当我们修改 vm.message
的值时,message
属性的 setter
会被调用。setter
会调用 dep.notify()
方法,遍历 dep.subs
数组,并调用每个 Watcher
的 update()
方法。
Watcher
的 update()
方法会重新计算表达式的值,并与旧值进行比较。如果值发生了变化,Watcher
就会调用回调函数,并将新值和旧值作为参数传递给回调函数。
重点:
dep.notify()
方法会遍历dep.subs
数组,并调用每个Watcher
的update()
方法。Watcher
的update()
方法会重新计算表达式的值,并与旧值进行比较。- 只有当值发生变化时,
Watcher
才会调用回调函数。
幕间休息:Dep
类,连接 getter
和 setter
的桥梁
Dep
类在 Vue 2 的数据响应式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 getter
和 setter
。
Dep
类的主要职责是:
- 维护一个依赖列表 (
subs
数组),用于存储所有依赖于该数据的Watcher
。 - 提供
depend()
方法,用于在getter
中收集依赖。 - 提供
notify()
方法,用于在setter
中派发更新。
Dep
类的结构可以简化为下表:
方法 | 作用 | 调用时机 |
---|---|---|
depend() |
将当前 Watcher 添加到 subs 数组中 |
在 getter 中,当数据被读取时 |
notify() |
遍历 subs 数组,并调用每个 Watcher 的 update() 方法 |
在 setter 中,当数据被修改时 |
addSub(sub) |
添加一个 Watcher 对象到 subs 数组 (虽然上面的例子没用,但实际Vue源码有) |
通常在组件初始化或计算属性初始化时,手动添加 |
removeSub(sub) |
从 subs 数组中移除一个 Watcher 对象 (虽然上面的例子没用,但实际Vue源码有) |
通常在组件卸载或计算属性销毁时,手动移除 |
第四幕:深入 Watcher
:数据的观察者和更新者
Watcher
类是 Vue 2 数据响应式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一个观察者,时刻关注着数据的变化。
Watcher
类的主要职责是:
- 接收一个表达式或函数,用于计算需要观察的值。
- 在初始化时,计算一次表达式的值,并触发依赖收集。
-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重新计算表达式的值,并与旧值进行比较。
- 如果值发生了变化,调用回调函数,并将新值和旧值作为参数传递给回调函数。
Watcher
类的结构可以简化为下表:
属性或方法 | 作用 |
---|---|
vm |
Vue 实例 |
expOrFn |
表达式或函数,用于计算需要观察的值 |
cb |
回调函数,当值发生变化时被调用 |
value |
当前的值 |
get() |
计算表达式的值,并触发依赖收集 |
update() |
重新计算表达式的值,并与旧值进行比较。如果值发生了变化,调用回调函数。如果使用了vm.$nextTick ,这里会把更新推到下一个tick进行异步更新。 |
evaluate() |
实际执行表达式或者函数,获取最新的值。(虽然上面的例子没用,但实际Vue源码有) |
depend() |
手动收集依赖,用于computed属性等场景。(虽然上面的例子没用,但实际Vue源码有) |
teardown() |
清理Watcher,移除所有依赖关系,用于组件卸载等场景。(虽然上面的例子没用,但实际Vue源码有) |
第五幕:vm.$set
和 vm.$delete
:处理对象和数组的特殊情况
Vue 2 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拦截数据的读取和修改。但是,Object.defineProperty
只能拦截已存在的属性。如果我们向对象添加新的属性,或者删除对象的属性,Vue 2 就无法自动检测到这些变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Vue 2 提供了 vm.$set
和 vm.$delete
方法。
vm.$set(object, key, value)
:向响应式对象中添加一个属性,并确保这个新属性也是响应式的。vm.$delete(object, key)
:从响应式对象中删除一个属性,并确保这个删除操作也会触发视图更新。
这两个方法本质上也是利用了响应式原理,对底层进行了增强处理。例如vm.$set
实际上会判断要设置的属性是否存在,存在则直接赋值,如果不存在,则会调用defineReactive
方法,将新属性设置为响应式属性,然后手动触发dep.notify()
,通知所有依赖更新。
案例分析:Computed 属性的响应式原理
Computed 属性是 Vue 2 中一种特殊的属性。它的值是根据其他响应式属性计算出来的。当依赖的响应式属性发生变化时,Computed 属性的值会自动更新。
Computed 属性的响应式原理与普通属性略有不同。当 Computed 属性被访问时,它会执行计算函数,并将计算结果缓存起来。同时,它会收集计算函数中所依赖的响应式属性的依赖。当依赖的响应式属性发生变化时,Computed 属性会重新执行计算函数,更新缓存的值,并通知所有依赖于 Computed 属性的 Watcher
进行更新。
总结:getter
和 setter
的完美配合
Vue 2 的数据响应式系统是一个精妙的设计。Object.defineProperty
的 getter
和 setter
就像一对完美的搭档,getter
负责收集依赖,setter
负责派发更新。dep.depend()
和 dep.notify()
就像是幕后推手,控制着依赖收集和派发更新的节奏。
通过这个机制,Vue 2 实现了数据的自动更新,极大地简化了开发者的工作。
最后的彩蛋:Vue 3 的 Proxy
在 Vue 3 中,放弃了 Object.defineProperty
,转而使用 Proxy
来实现数据响应式。Proxy
提供了更强大的拦截能力,可以拦截更多的操作,例如 delete
、has
、ownKeys
等。而且,Proxy
可以直接监听整个对象,而不需要遍历对象的每个属性。这使得 Vue 3 的数据响应式系统更加高效和灵活。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对 Vue 2 的数据响应式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感谢各位的观看! 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