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Vue 3 源码中 `Block Tree` (块树) 的概念,以及它如何帮助渲染器在更新时跳过不必要的 VNode 比较。

各位靓仔靓女,晚上好!我是老王,今天来跟大家聊聊 Vue 3 源码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Block Tree,也就是块树。这玩意儿听起来有点高深,但其实就是 Vue 3 为了提升性能搞出来的一个优化策略。简单来说,它能帮助 Vue 3 在更新视图的时候,更精准地找到需要更新的部分,避免不必要的性能损耗。

咱们都知道,Vue 2 用的是 Virtual DOM,每次数据变化都要diff整个 Virtual DOM 树,找出需要更新的节点。如果你的应用规模很大,组件很多,每次都全量diff,那性能肯定吃不消。Vue 3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 Block Tree 这个概念。

啥是 Block Tree?

你可以把 Block Tree 想象成一棵“分好组”的 Virtual DOM 树。Vue 3 在编译模板的时候,会把模板划分成一个个的 “Block”,每个 Block 内部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只有 Block 的边界处才可能发生变化。然后,把这些 Block 组织成一棵树,就形成了 Block Tree。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template>
  <div>
    <h1>{{ title }}</h1>
    <p>{{ description }}</p>
    <button @click="updateCount">{{ count }}</button>
    <div v-if="showDetails">
      <h2>Details</h2>
      <p>More details here...</p>
    </div>
    <ul>
      <li v-for="item in items" :key="item.id">{{ item.name }}</li>
    </ul>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title = ref('Hello Vue 3!');
    const description = ref('This is a simple example.');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showDetails = ref(false);
    const items = ref([
      { id: 1, name: 'Item 1' },
      { id: 2, name: 'Item 2' },
    ]);

    const updateCount = () => {
      count.value++;
    };

    return {
      title,
      description,
      count,
      showDetails,
      items,
      updateCount,
    };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Vue 3 可能会把这个模板划分成几个 Block:

  • Block 1: <h1>{{ title }}</h1><p>{{ description }}</p> (因为它们都依赖响应式数据)
  • Block 2: <button @click="updateCount">{{ count }}</button> (因为按钮的文本和点击事件都可能变化)
  • Block 3: <div v-if="showDetails"> ... </div> (因为这个 div 的显示与否取决于 showDetails 的值)
  • Block 4: <ul> ... </ul> (因为列表的内容可能变化)
  • Block 0: 最外层的 <div>,它包含了所有其他的 Block。这个 Block 主要是为了组织整个组件的结构。

你可以用表格来更清晰地理解:

Block ID 包含的元素 依赖的响应式数据 变化的可能性
Block 1 <h1>{{ title }}</h1>, <p>{{ description }} title, description titledescription 改变
Block 2 <button @click="updateCount">{{ count }} count count 改变
Block 3 <div v-if="showDetails"> ... </div> showDetails showDetails 的值改变
Block 4 <ul> ... </ul> items items 的内容发生变化
Block 0 最外层 <div>,包含所有其他 Block 它的子 Block 发生变化

Block Tree 的结构

有了 Block 之后,Vue 3 就会把它们组织成一棵树。在这个例子中,Block Tree 的结构大概是这样的:

Block 0 (Root)
  ├── Block 1
  ├── Block 2
  ├── Block 3
  └── Block 4

Block Tree 如何优化更新?

关键来了!Block Tree 的作用就在于,当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Vue 3 只需要检查哪些 Block 发生了变化,然后只更新这些 Block 对应的 DOM 节点。

举个例子,如果只有 count 发生了变化,那么 Vue 3 只需要更新 Block 2 对应的 <button> 元素。其他的 Block (Block 1, Block 3, Block 4) 都不需要重新渲染。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需要 Diff 的范围,提高了更新的效率。

如果 showDetails 变成了 true,那么 Vue 3 只需要渲染 Block 3 对应的 <div> 元素。

如果 items 数组发生了变化,Vue 3 只需要更新 Block 4 对应的 <ul> 元素。

源码分析:createBlockopenBlock

Vue 3 源码里,有两个很重要的函数和 Block Tree 有关:createBlockopenBlock

  • createBlock: 这个函数用来创建一个 Block。它接收一个 VNode 作为参数,并把这个 VNode 标记为一个 Block。

  • openBlock: 这个函数用来打开一个 Block。它的作用是记录当前正在渲染的 Block。

咱们来看一段简化后的 Vue 3 渲染函数的代码:

// 简化版,仅用于演示 Block 的创建和使用
function render(vm) {
  // 打开根 Block
  openBlock();
  // 创建一个包含所有子节点的 Block
  return createBlock('div', null, [
    createBlock('h1', null, vm.title),
    createBlock('p', null, vm.description),
    createBlock('button', { onClick: vm.updateCount }, vm.count),
    vm.showDetails ? createBlock('div', null, [
      createBlock('h2', null, 'Details'),
      createBlock('p', null, 'More details here...')
    ]) : null,
    createBlock('ul', null, vm.items.map(item =>
      createBlock('li', { key: item.id }, item.name)
    ))
  ]);
}

这段代码里,每次调用 createBlock 都会创建一个 Block,并且把这个 Block 添加到当前的 Block Tree 中。openBlock 确保了所有的 createBlock 调用都会被正确地组织成一棵树。

patchBlockChildren:Block 内部的更新

当 Vue 3 检测到某个 Block 需要更新时,它会调用 patchBlockChildren 函数来更新 Block 内部的子节点。这个函数会比较新旧 VNode 列表,找出需要更新、添加或删除的节点。

patchBlockChildren 的核心思想是:只比较 Block 内部可能发生变化的节点,跳过那些静态的、不会变化的节点。

Block Tree 的优势

相比于 Vue 2 的全量 Diff,Block Tree 的优势非常明显:

  • 更精确的更新: 只更新需要更新的 Block,避免了不必要的 Diff 操作。
  • 更高的性能: 减少了 Diff 的范围,提高了更新的效率。
  • 更小的内存占用: Block Tree 的结构更紧凑,减少了内存占用。

你可以用表格来总结一下:

特性 Vue 2 (Virtual DOM) Vue 3 (Block Tree)
更新策略 全量 Diff 局部 Diff (基于 Block)
Diff 范围 整个 Virtual DOM 树 只在需要更新的 Block 内
性能 较低 (大规模应用) 较高
内存占用 较高 较低

Block Tree 的局限性

虽然 Block Tree 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情况下,Block Tree 可能会失效,导致 Vue 3 退回到全量 Diff。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 Block Tree 失效的情况:

  • 动态组件: 如果组件的内容是动态的,无法在编译时确定,那么 Block Tree 就无法发挥作用。
  • v-html: 使用 v-html 指令插入的 HTML 内容是无法被追踪的,也会导致 Block Tree 失效。
  • 复杂的动态绑定: 如果模板中存在非常复杂的动态绑定,Vue 3 可能会放弃使用 Block Tree。

总结

Block Tree 是 Vue 3 为了提升性能而引入的一个重要优化策略。它通过将模板划分成一个个的 Block,并组织成一棵树,使得 Vue 3 在更新视图的时候,可以更精确地找到需要更新的部分,避免不必要的性能损耗。

总的来说,Block Tree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优化手段,它能够显著提升 Vue 3 的性能,尤其是在大规模应用中。理解 Block Tree 的原理,对于我们编写高性能的 Vue 3 应用非常有帮助。

更进一步:Static Node Hoisting

除了 Block Tree 之外,Vue 3 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优化策略,叫做 Static Node Hoisting。这个策略指的是,如果一个节点是静态的,不会发生变化,那么 Vue 3 会把这个节点提升到渲染函数之外,避免每次渲染都重新创建这个节点。

例如,对于以下模板:

<template>
  <div>
    <h1>Hello World</h1>
    <p>This is a static paragraph.</p>
    <button @click="updateCount">{{ count }}</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updateCount = () => {
      count.value++;
    };

    return {
      count,
      updateCount,
    };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h1>Hello World</h1><p>This is a static paragraph.</p> 都是静态节点,它们的内容不会发生变化。Vue 3 会把这两个节点提升到渲染函数之外,只创建一次。

简化后的编译结果可能是这样的:

// 静态节点被提升到渲染函数之外
const _hoisted_1 = createElementVNode("h1", null, "Hello World");
const _hoisted_2 = createElementVNode("p", null, "This is a static paragraph.");

function render(vm) {
  return (openBlock(), createBlock("div", null, [
    _hoisted_1,
    _hoisted_2,
    createBlock("button", { onClick: vm.updateCount }, vm.count)
  ]));
}

可以看到,_hoisted_1_hoisted_2 已经被提升到 render 函数之外,避免了每次渲染都重新创建它们。

Static Node Hoisting 和 Block Tree 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提升 Vue 3 的性能。

总结的总结

Vue 3 通过 Block Tree 和 Static Node Hoisting 等优化策略,实现了更高效的渲染机制。理解这些策略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编写更优秀的 Vue 3 应用。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大家!如果大家对 Vue 3 源码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下次有机会再跟大家深入探讨 Vue 3 的其他特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