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不对,是讲师!今天咱就来聊聊MySQL里JOIN
算法的那些事儿,看看它如何从慢吞吞的Nested-Loop
进化到速度飞起的Hash Join
。咱们争取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把这个原本有点枯燥的话题讲得生动有趣。
第一站:Nested-Loop Join
– 笨鸟先飞,慢是真慢
首先,咱们得知道,JOIN
操作是数据库里最常见的操作之一,它把两个或多个表的数据根据指定的条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结果集。最原始,也是最容易理解的JOIN
算法就是Nested-Loop Join
,简称NLJ。
想象一下,你有两个表,一个是订单表orders
,一个是客户表customers
。你想找出所有订单对应的客户信息,于是你写了这样的SQL:
SELECT *
FROM orders o
JOIN customers c ON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Nested-Loop Join
是怎么执行这条SQL的呢?简单粗暴:
- 外层循环: 从
orders
表里一行一行地读取数据。 - 内层循环: 对于
orders
表里的每一行数据,都去customers
表里遍历一遍,找到customer_id
匹配的行。 - 连接: 如果找到了匹配的行,就把两行数据连接起来,作为结果集的一部分。
用Python代码来模拟一下,会更直观:
def nested_loop_join(orders, customers):
result = []
for order in orders:
for customer in customers:
if order['customer_id'] == customer['customer_id']:
result.append({**order, **customer}) # 将两个字典合并
return result
这段代码完美地体现了Nested-Loop Join
的核心思想:嵌套循环,逐行比较。
优点:
- 实现简单,逻辑清晰,容易理解。
缺点:
- 效率低下,特别是当两个表都很大时。
orders
表有M行,customers
表有N行,那么就需要进行M N次比较。这复杂度是O(MN),简直是噩梦。 - 每次内层循环都要遍历整个
customers
表,IO操作频繁,消耗大量资源。
总结:
Nested-Loop Join
就像一只笨鸟,一步一个脚印,虽然能完成任务,但是速度实在太慢了。只适合小表之间的JOIN
,一旦表稍微大一点,性能就会急剧下降。
第二站:Index Nested-Loop Join
– 索引来帮忙,效率提升一大截
既然Nested-Loop Join
这么慢,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优化一下呢?当然有!聪明的人类想到了索引。
如果customers
表的customer_id
列上有索引,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Index Nested-Loop Join
,简称INLJ。
INLJ的执行过程和NLJ类似,但是它在内层循环时,不再是遍历整个customers
表,而是通过索引来查找匹配的行。
SELECT *
FROM orders o
JOIN customers c ON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WHERE c.customer_id = o.customer_id; -- customer_id上有索引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巨大的电话簿,你要找某个人的电话号码。如果没有索引,你只能一页一页地翻,直到找到为止。但是如果电话簿是按照姓名排序的(也就是有索引),你就可以直接跳到以这个姓氏开头的页面,大大减少了查找的范围。
优点:
- 利用索引,减少了内层循环的比较次数,提高了
JOIN
的效率。 - 适合于外层表较小,内层表有索引的情况。
缺点:
- 依赖于索引,如果内层表没有合适的索引,INLJ就退化成NLJ了。
- 如果索引选择性不高(比如索引列的值重复率很高),那么INLJ的效率也会下降。
总结:
Index Nested-Loop Join
就像给笨鸟插上了翅膀,借助索引的力量,速度提升了一大截。但是,它仍然依赖于索引,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效果并不明显。
第三站:Block Nested-Loop Join
– 分批处理,减少IO
即使有了索引,INLJ也不是万能的。如果外层表非常大,即使内层表有索引,也需要进行大量的索引查找操作,IO成本仍然很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ySQL 5.6 引入了Block Nested-Loop Join
,简称BNLJ。
BNLJ的核心思想是:分批处理。
它不再像NLJ那样,每次只从外层表读取一行数据,而是每次读取一个block
(一块)的数据到内存中,然后用这个block
里的所有数据去和内层表进行JOIN
。
SELECT *
FROM orders o
JOIN customers c ON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假设orders
表很大,customers
表也很大,而且customers
表的customer_id
列上没有索引。
BNLJ的执行过程如下:
- 读取外层表(orders)的一个block到内存中。 这个block的大小由
join_buffer_size
参数控制。 - 遍历内层表(customers),将每一行数据和block里的所有数据进行比较。
- 连接: 如果找到了匹配的行,就把两行数据连接起来,作为结果集的一部分。
- 重复1-3步,直到外层表的所有数据都处理完毕。
用Python代码来模拟一下,会更直观:
def block_nested_loop_join(orders, customers, block_size):
result = []
for i in range(0, len(orders), block_size):
block = orders[i:i+block_size]
for order in block:
for customer in customers:
if order['customer_id'] == customer['customer_id']:
result.append({**order, **customer})
return result
优点:
- 减少了内层表的扫描次数,降低了IO成本。
- 在内层表没有索引的情况下,BNLJ比NLJ的效率更高。
缺点:
- 需要占用内存,
join_buffer_size
设置过小,效果不明显;设置过大,可能会导致内存溢出。 - 如果外层表和内层表都很大,BNLJ的效率仍然不高。
总结:
Block Nested-Loop Join
就像给笨鸟装备了一个运输机,一次可以运送更多的货物,减少了运输的次数。但是,运输机的容量有限,而且如果货物太多,运输机也跑不动。
第四站:Hash Join
– 终极杀器,性能飞跃
前面介绍的几种JOIN
算法,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Nested-Loop Join
太慢,Index Nested-Loop Join
依赖于索引,Block Nested-Loop Join
受内存限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MySQL 8.0 引入了Hash Join
。
Hash Join
是一种基于哈希表的JOIN
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
- 构建哈希表: 选择一个较小的表(称为
build table
),将其所有数据读取到内存中,并根据JOIN
条件列的值,构建一个哈希表。 - 探测哈希表: 遍历另一个表(称为
probe table
),对于每一行数据,根据JOIN
条件列的值,在哈希表中查找匹配的行。 - 连接: 如果找到了匹配的行,就把两行数据连接起来,作为结果集的一部分。
SELECT *
FROM orders o
JOIN customers c ON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假设customers
表较小,orders
表较大。
Hash Join
的执行过程如下:
- 选择
customers
表作为build table
,将其所有数据读取到内存中,并根据customer_id
列的值,构建一个哈希表。 哈希表的key是customer_id
,value是customers
表中的一行数据。 - 遍历
orders
表(probe table
),对于每一行数据,根据customer_id
列的值,在哈希表中查找匹配的行。 - 连接: 如果找到了匹配的行,就把两行数据连接起来,作为结果集的一部分。
用Python代码来模拟一下,会更直观:
def hash_join(orders, customers):
# 构建哈希表
customer_hash = {}
for customer in customers:
customer_hash[customer['customer_id']] = customer
result = []
for order in orders:
customer = customer_hash.get(order['customer_id'])
if customer:
result.append({**order, **customer})
return result
优点:
- 效率极高,时间复杂度接近O(M+N),其中M和N分别是两个表的大小。
- 不需要索引,即使两个表都没有索引,
Hash Join
也能获得很好的性能。 - 适用于各种大小的表,即使两个表都很大,只要内存足够,
Hash Join
也能胜任。
缺点:
- 需要占用大量内存,如果
build table
太大,内存不足,Hash Join
就无法执行。 - 不支持不等值
JOIN
(例如>
、<
、!=
),只能用于等值JOIN
。
总结:
Hash Join
就像给笨鸟装上了火箭,速度直接起飞!它利用哈希表的优势,将JOIN
操作的效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表格对比:
为了更清晰地对比这几种JOIN
算法,我们用一个表格来总结一下:
算法名称 | 核心思想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Nested-Loop Join |
嵌套循环,逐行比较 | 实现简单,逻辑清晰,容易理解 | 效率低下,IO操作频繁 | 小表之间的JOIN |
Index Nested-Loop Join |
利用索引 | 利用索引,减少了内层循环的比较次数,提高了JOIN 的效率 |
依赖于索引,索引选择性不高时效率下降 | 外层表较小,内层表有索引的情况 |
Block Nested-Loop Join |
分批处理 | 减少了内层表的扫描次数,降低了IO成本,在内层表没有索引的情况下比NLJ效率更高 | 需要占用内存,join_buffer_size 设置不当效果不明显,外层表和内层表都很大时效率仍然不高 |
内层表没有索引的情况,外层表和内层表都不是特别大的情况 |
Hash Join |
构建哈希表 | 效率极高,时间复杂度接近O(M+N),不需要索引,适用于各种大小的表 | 需要占用大量内存,不支持不等值JOIN |
内存足够,且是等值JOIN 的情况 |
注意事项:
- MySQL优化器会根据表的大小、索引情况、数据分布等因素,自动选择合适的
JOIN
算法。 - 可以通过
EXPLAIN
命令来查看MySQL实际使用的JOIN
算法。 - 可以通过调整
join_buffer_size
参数来控制Block Nested-Loop Join
使用的内存大小。 - 尽量为
JOIN
条件列创建索引,以提高JOIN
的效率。 - 尽量避免
JOIN
过多的表,JOIN
的表越多,复杂度越高,性能越差。
总结:
JOIN
算法的演进,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Nested-Loop Join
,到后来的Index Nested-Loop Join
、Block Nested-Loop Join
,再到现在的Hash Join
,每一种算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作为程序员,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算法的原理,才能更好地优化SQL语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