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晚上好!今天咱们来聊聊MySQL查询优化器里那个神秘又强大的家伙——CBO(Cost-Based Optimizer,基于成本优化)。这玩意儿就像数据库界的“诸葛亮”,专门琢磨怎么用最低的成本把你的SQL查出来。
咱们先从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开始,看看没有CBO,数据库会变成什么样:
-- 假设我们有两张表:orders(订单表) 和 customers(客户表)
-- orders 表结构:order_id, customer_id, order_date, total_amount
-- customers 表结构:customer_id, customer_name, city
-- 糟糕的查询,没有索引,CBO不存在,全表扫描警告!
SELECT c.customer_name, SUM(o.total_amount)
FROM orders o, customers c
WHERE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AND c.city = 'New York'
GROUP BY c.customer_name;
如果数据库没有CBO,或者CBO失效了(比如统计信息严重过时),它很可能会傻乎乎地对 orders
和 customers
表都进行全表扫描,然后做笛卡尔积,再过滤,再分组。这酸爽,简直不敢想象!特别是当这两张表数据量都很大的时候,你的数据库服务器估计会直接躺倒给你看。
所以,CBO的作用就是避免这种惨剧发生,它会根据各种信息(主要是统计信息)来估算不同执行计划的成本,然后选择成本最低的那个。
一、CBO的核心思想:算账!
CBO的核心思想很简单,就是“算账”。它会把每个可能的执行计划都算一遍,看看哪个计划花的“钱”最少。这里的“钱”不是真的钱,而是数据库的资源消耗,比如CPU时间、IO次数、内存使用等等。
为了算账,CBO需要知道一些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讨论的统计信息。
二、统计信息:CBO的“情报”来源
统计信息是CBO的“情报”,告诉它数据库里都有哪些“妖魔鬼怪”,以及它们的实力如何。常见的统计信息包括:
-
表统计信息:
- 行数(
rows
): 表里有多少行数据。 这就像你知道一个国家有多少人口。 - 平均行长度(
avg_row_length
): 平均每行数据占用多少存储空间。 这就像你知道平均每个人占用的居住面积。 - 表大小(
data_length
): 表数据占用的总存储空间。 这就像你知道整个国家的总居住面积。 - 索引长度(
index_length
): 索引占用的总存储空间。 这就像你知道全国的道路总长度。 - 自增列的下一个值(
auto_increment
): 如果有自增列,下一个要插入的值是多少。 - 数据校验和(checksum): 表数据的校验和,用于检测数据损坏。
你可以通过
SHOW TABLE STATUS LIKE 'your_table_name';
来查看表统计信息。SHOW TABLE STATUS LIKE 'orders';
输出结果类似:
Name Engine Version Row_format Rows Avg_row_length Data_length Max_data_length Index_length Data_free Auto_increment Create_time Update_time Check_time Collation Checksum Create_options Comment orders InnoDB 10 Dynamic 1000 163 163840 0 0 0 1001 2023-10-27 20:00:00 2023-10-27 20:00:00 NULL utf8_bin NULL - 行数(
-
索引统计信息:
- Cardinality (基数): 索引中不同值的数量。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 这就像你知道一个城市有多少不同的姓氏。 基数越高,索引的选择性越好,CBO就越倾向于使用这个索引。
- 索引块的数量: 索引占用了多少个数据块。
- 索引的密度: 索引的紧凑程度。
你可以通过
SHOW INDEX FROM your_table_name;
来查看索引统计信息。SHOW INDEX FROM orders;
输出结果类似:
Table Non_unique Key_name Seq_in_index Column_name Collation Cardinality Sub_part Packed Null Index_type Comment Index_comment Visible Expression orders 0 PRIMARY 1 order_id A 1000 NULL NULL BTREE YES NULL orders 1 customer_id 1 customer_id A 100 NULL NULL BTREE YES NULL 注意看 Cardinality 这一列!
-
列统计信息 (Column Statistics): 从MySQL 8.0开始,还引入了列统计信息,提供了更精细的数据分布信息,比如直方图(Histograms)。直方图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列中值的分布情况,尤其是在数据倾斜的情况下,可以帮助CBO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直方图 (Histograms): 记录列中值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对于非均匀分布的数据。
你可以通过
ANALYZE TABLE your_table_name UPDATE HISTOGRAM ON your_column_name;
来创建或更新直方图。 注意:创建直方图可能会比较耗时,特别是对于大表。ANALYZE TABLE orders UPDATE HISTOGRAM ON total_amount;
然后,你可以通过
information_schema.column_statistics
表来查看直方图信息。SELECT histogram FROM information_schema.column_statistics WHERE table_name = 'orders' AND column_name = 'total_amount';
三、CBO如何利用统计信息“算账”?
有了这些统计信息,CBO就可以开始“算账”了。它会估算每个执行计划的成本,成本的计算公式通常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因素,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IO成本: 从磁盘读取数据的成本。 全表扫描的IO成本通常很高,而使用索引可以大大降低IO成本。 CBO会根据表的行数、索引的基数等信息来估算IO成本。
-
CPU成本: 处理数据的成本,比如比较、排序、过滤等等。 全表扫描需要对每一行数据进行处理,CPU成本也很高。 CBO会根据表的行数、过滤条件、排序规则等信息来估算CPU成本。
-
内存成本: 使用内存的成本,比如排序、分组等等。 如果数据量太大,内存放不下,就需要使用磁盘进行排序或分组,这会大大增加成本。 CBO会根据数据量和可用内存来估算内存成本。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执行以下查询: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如果 customer_id
列上有索引,CBO可能会考虑以下两种执行计划:
- 计划A: 使用索引查找
customer_id = 123
的行。 IO成本较低,但需要读取索引块。 - 计划B: 全表扫描
orders
表,然后过滤customer_id = 123
的行。 IO成本较高,但不需要读取索引块。
CBO会根据 orders
表的行数、customer_id
索引的基数等信息来估算这两种计划的成本。 如果 customer_id
索引的基数很高(意味着有很多不同的 customer_id
值),那么计划A的成本可能会更低,因为它可以快速定位到 customer_id = 123
的行。 反之,如果 customer_id
索引的基数很低(意味着很少有不同的 customer_id
值),那么计划B的成本可能会更低,因为索引查找的开销可能比全表扫描还要大。
四、统计信息的重要性:关系到CBO判断的准确性
统计信息是CBO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如果统计信息不准确,CBO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选择错误的执行计划,导致查询性能下降。 这就像你给诸葛亮提供假情报,他再聪明也得打败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会导致统计信息不准确:
- 表数据发生了大量修改: 比如插入、删除、更新了大量数据,导致表的行数、索引的基数等信息发生了变化。
- 长时间没有更新统计信息: 数据库不会自动更新统计信息,需要手动执行
ANALYZE TABLE
命令来更新。 - 采样率不足:
ANALYZE TABLE
命令通常会采样一部分数据来估算统计信息,如果采样率不足,可能会导致统计信息不准确。
如何更新统计信息?
使用 ANALYZE TABLE
命令来更新统计信息。
ANALYZE TABLE orders; -- 更新 orders 表的统计信息
ANALYZE TABLE customers; -- 更新 customers 表的统计信息
ANALYZE TABLE orders UPDATE HISTOGRAM ON total_amount; -- 更新 orders 表 total_amount 列的直方图
建议在以下情况下更新统计信息:
- 表数据发生了大量修改之后。
- 定期更新,比如每天或每周更新一次。
- 在查询性能出现问题时,首先尝试更新统计信息。
五、如何查看CBO选择了哪个执行计划?
使用 EXPLAIN
命令可以查看CBO选择的执行计划。
EXPLAIN SELECT c.customer_name, SUM(o.total_amount)
FROM orders o, customers c
WHERE o.customer_id = c.customer_id
AND c.city = 'New York'
GROUP BY c.customer_name;
EXPLAIN
命令会输出一个表格,其中包含了执行计划的各个步骤的信息,比如使用的索引、扫描的行数、连接的类型等等。通过分析 EXPLAIN
的输出,你可以了解CBO是如何执行你的查询的,以及是否存在性能瓶颈。
EXPLAIN 输出结果各列的含义:
列名 | 含义 |
---|---|
id | 查询的序列号,表示查询中执行select子句或操作表的顺序。id值越大优先级越高,id值相同则从上往下执行,id值为NULL最后执行。 |
select_type | 查询类型,常见的值有 SIMPLE、PRIMARY、SUBQUERY、DERIVED、UNION、UNION RESULT 等。 |
table | 正在访问的表名。 |
partitions | 如果查询是基于分区表的,显示查询将访问的分区。 |
type | 访问类型,表示MySQL决定如何查找表中的行。从最优到最差的类型依次是:system > const > eq_ref > ref > fulltext > ref_or_null > index_merge > unique_subquery > index_subquery > range > index > ALL。 |
possible_keys | 可能使用的索引,指出MySQL能使用哪个索引在该表中找到行。如果该列是NULL,则没有相关的索引。 |
key | 实际使用的索引。如果为NULL,则表示没有使用索引。 |
key_len | 使用的索引的长度,表示在索引里使用的字节数。通过该值,可以计算具体使用了索引中的哪些字段。 |
ref | 显示了之前的表在key列记录的索引中查找值所用的列或常量。 |
rows | 估算的需要检查的行数。这个值只是一个估计值,并不总是准确的。 |
filtered | 表示返回结果的行数占需要读取行数的百分比。filtered 的值越大越好。 |
Extra | 包含MySQL解决查询的详细信息,常见的值有:Using index、Using where、Using temporary、Using filesort、Using join buffer 等。 |
六、一些优化建议:
-
确保统计信息是最新的: 定期更新统计信息,尤其是在表数据发生大量修改之后。
-
创建合适的索引: 根据查询的需要,创建合适的索引。 索引可以大大提高查询性能,但过多的索引也会增加维护成本。
-
避免全表扫描: 尽量避免全表扫描,可以使用索引来优化查询。 可以通过
EXPLAIN
命令来检查查询是否使用了全表扫描。 -
优化SQL语句: 编写高效的SQL语句,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和数据转换。
-
使用分区表: 对于大表,可以使用分区表来提高查询性能。
-
考虑使用物化视图: 对于复杂的查询,可以考虑使用物化视图来预先计算结果,提高查询性能。
-
关注慢查询日志: MySQL的慢查询日志可以记录执行时间超过指定阈值的查询,通过分析慢查询日志,可以找到需要优化的查询。
七、CBO的局限性
虽然CBO很强大,但它也不是万能的。CBO的决策是基于统计信息的,如果统计信息不准确,或者查询过于复杂,CBO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此外,CBO的成本模型也不是完美的,它只能估算成本,而不能精确计算成本。
-
统计信息不准确: 如前所述,统计信息是CBO的基础。 如果统计信息过时或不准确,CBO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
复杂的查询: 对于复杂的查询,CBO可能无法找到最优的执行计划。 例如,包含多个JOIN、子查询、UNION等的查询。
-
成本模型不完善: CBO的成本模型只是一个近似模型,它无法精确计算每个操作的成本。 例如,对于某些特定的硬件环境或数据分布,CBO的成本估算可能不准确。
-
隐藏的成本: CBO通常只考虑CPU、IO、内存等直接成本,而忽略了一些隐藏的成本,例如网络延迟、锁竞争等。
-
动态数据: 对于数据频繁变化的表,CBO的统计信息很快就会过时。
八、总结
CBO是MySQL查询优化器的核心组件,它通过“算账”的方式选择最佳的执行计划,提高查询性能。统计信息是CBO的“情报”,准确的统计信息是CBO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通过了解CBO的原理和统计信息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SQL语句,提高数据库性能。
记住,CBO不是万能的,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数据库优化的精髓。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下次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更多数据库的“内幕”。 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