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高级讲座篇之:死锁的根源与排查艺术:如何设计事务以避免死锁。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 今天咱们来聊聊MySQL里的一个磨人的小妖精:死锁。这玩意儿,就像程序里的Bug一样,时不时地给你来一下,让你防不胜防。但是,别怕!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死锁的根儿,学学怎么优雅地把它给灭了。

一、啥是死锁?别跟我说教科书上的定义,来点大白话!

想象一下,你有两把钥匙,一把是开你家门的,一把是开你邻居家门的。现在,你和你邻居同时想进对方的家门。你拿着邻居家的钥匙,等着他给你你家的钥匙;他拿着你家的钥匙,等着你给他邻居家的钥匙。结果呢?谁也进不去,就这么僵持着了!

这就是死锁!在数据库里,就是两个或多个事务,互相持有对方需要的资源,然后谁也不肯放手,就这么互相等待,导致所有事务都无法继续执行。

二、死锁的根源:都是锁惹的祸!

要理解死锁,首先得明白MySQL里的锁机制。简单来说,MySQL里的锁,就是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就像你进家门要先锁门一样,数据库在修改数据之前,也要先“锁住”这条数据,防止别人同时修改,导致数据错乱。

常见的锁类型:

  • 共享锁(Shared Lock): 也叫读锁。多个事务可以同时持有同一个资源的共享锁,就像一群人可以同时看一本书一样。
  • 排他锁(Exclusive Lock): 也叫写锁。只有一个事务可以持有某个资源的排他锁,就像只有一个人可以修改这本书一样。

死锁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多个事务以不同的顺序请求锁,导致互相等待。

三、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要产生死锁,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互斥条件(Mutual Exclusion): 某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事务持有。就像一把钥匙,只能一个人用。
  2. 请求与保持条件(Hold and Wait): 事务已经持有了一些资源,但又请求新的资源,同时又不释放已持有的资源。就像你拿着邻居家的钥匙,还等着他给你你家的钥匙。
  3. 不可剥夺条件(No Preemption): 事务已经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之前,不能被强制剥夺。就像你拿着钥匙,别人不能强行抢走。
  4. 循环等待条件(Circular Wait): 存在一个事务链,每个事务都在等待下一个事务所持有的资源。就像你等邻居,邻居等老王,老王等你,形成一个环。

四、死锁的类型:行锁死锁和间隙锁死锁

  • 行锁死锁: 这是最常见的死锁类型,发生在多个事务同时修改同一行数据时。
  • 间隙锁死锁: 发生在并发插入数据时。当多个事务在不同的间隙上持有间隙锁时,可能会发生死锁。

五、死锁的排查艺术:抽丝剥茧,找到真凶!

MySQL提供了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排查死锁:

  1. 查看错误日志: MySQL的错误日志里会记录死锁的信息,包括参与死锁的事务ID、SQL语句等。

  2.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这个命令可以显示InnoDB引擎的详细信息,包括最近的死锁信息。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在输出结果里,找到LATEST DETECTED DEADLOCK部分,这里会详细记录死锁的信息。

  3.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LOCKS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 这两个表可以查询当前数据库的锁和事务信息。

    SELECT
        r.trx_id AS waiting_trx_id,
        r.trx_mysql_thread_id AS waiting_thread,
        r.trx_query AS waiting_query,
        b.trx_id AS blocking_trx_id,
        b.trx_mysql_thread_id AS blocking_thread,
        b.trx_query AS blocking_query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lock_waits w
    INNER JOIN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 b ON b.trx_id = w.blocking_trx_id
    INNER JOIN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 r ON r.trx_id = w.requesting_trx_id;

    这个SQL语句可以查询到哪些事务正在等待锁,以及被哪些事务阻塞。

  4. Performance Schema: 从MySQL 5.6开始,可以使用Performance Schema来监控锁的等待情况。

    开启Performance Schema:

    UPDATE performance_schema.setup_instruments SET enabled = 'YES', timed = 'YES' WHERE name LIKE '%lock%';
    UPDATE performance_schema.setup_consumers SET enabled = 'YES' WHERE name LIKE '%lock%';

    查询锁等待事件:

    SELECT
        event_name,
        object_schema,
        object_name,
        COUNT(*) AS event_count,
        SUM(timer_wait) AS total_latency,
        AVG(timer_wait) AS avg_latency
    FROM performance_schema.events_waits_summary_global_by_event_name
    WHERE event_name LIKE 'wait/lock/table/%'
    ORDER BY total_latency DESC
    LIMIT 10;

六、如何设计事务以避免死锁:防患于未然!

避免死锁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在设计事务时就考虑到死锁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尽量缩短事务的持有锁的时间: 事务的持有锁的时间越短,发生死锁的概率就越低。尽量避免在事务中执行耗时的操作,比如复杂的计算、网络请求等。

  2. 按照固定的顺序访问资源: 不同的事务以相同的顺序访问资源,可以避免循环等待的发生。例如,如果两个事务都要修改表A和表B,那么都应该先修改表A,再修改表B。

    -- 事务1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table_a SET column1 = 'value1' WHERE id = 1;
    UPDATE table_b SET column2 = 'value2' WHERE id = 2;
    COMMIT;
    
    -- 事务2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table_a SET column1 = 'value3' WHERE id = 3;
    UPDATE table_b SET column2 = 'value4' WHERE id = 4;
    COMMIT;
  3. 避免大事务: 大事务持有锁的时间长,容易与其他事务发生冲突。尽量将大事务拆分成多个小事务,减少锁的竞争。

  4. 使用较低的隔离级别: 较低的隔离级别可以减少锁的竞争,但也可能导致数据一致性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

    MySQL提供了四种隔离级别:

    • READ UNCOMMITTED:最低的隔离级别,可能导致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 READ COMMITTED:可以避免脏读,但可能导致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 REPEATABLE READ:可以避免脏读和不可重复读,但可能导致幻读。
    • SERIALIZABLE:最高的隔离级别,可以避免所有并发问题,但性能最差。

    设置隔离级别:

    SET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COMMITTED;
  5. 使用NOWAITSKIP LOCKED

    • NOWAIT:如果请求的资源被其他事务锁定,立即返回错误,而不是等待。
    • SKIP LOCKED:忽略被其他事务锁定的行。
    SELECT * FROM table_a WHERE id = 1 FOR UPDATE NOWAIT;
    
    SELECT * FROM table_a WHERE column1 = 'value1' FOR UPDATE SKIP LOCKED;
  6. 合理设计索引: 索引可以加快查询速度,减少锁的持有时间。但是,过多的索引也会增加维护成本。

  7. 避免在循环中获取锁: 在循环中获取锁容易造成死锁。尽量将需要锁定的数据一次性取出,然后在循环中处理。

    # 错误的例子
    for item in items:
        with db_connection.cursor() as cursor:
            cursor.execute("SELECT * FROM table_a WHERE id = %s FOR UPDATE", (item.id,))
            row = cursor.fetchone()
            # 处理数据
    
    # 正确的例子
    ids = [item.id for item in items]
    with db_connection.cursor() as cursor:
        cursor.execute("SELECT * FROM table_a WHERE id IN (%s) FOR UPDATE", (','.join(map(str, ids)),))
        rows = cursor.fetchall()
        # 在循环中处理数据
  8. 死锁检测和自动回滚: MySQL会自动检测死锁,并选择一个事务进行回滚,释放锁,让其他事务继续执行。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参数来调整死锁检测的灵敏度。

  9. 使用乐观锁: 乐观锁不是真正的锁,而是一种并发控制机制。它通过在表中添加一个版本号字段,每次更新数据时都检查版本号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数据已被其他事务修改,放弃更新。

    -- 添加版本号字段
    ALTER TABLE table_a ADD COLUMN version INT DEFAULT 0;
    
    -- 更新数据
    UPDATE table_a SET column1 = 'new_value', version = version + 1 WHERE id = 1 AND version = old_version;
    
    -- 判断更新是否成功
    IF ROW_COUNT() = 0 THEN
        -- 更新失败,数据已被其他事务修改
    END IF;
  10. 批量操作: 尽量使用批量操作来减少事务的数量。例如,可以使用INSERT INTO ... VALUES (), (), ()语句一次性插入多条数据。

七、一些额外的建议:

  • 监控数据库的锁等待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死锁风险。
  • 定期审查SQL语句,检查是否存在死锁的隐患。
  • 对开发人员进行死锁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并发编程意识。
  • 在测试环境中模拟并发场景,测试代码的抗死锁能力。

总结:

死锁是并发编程中常见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理解死锁的根源,掌握排查方法,并在设计事务时考虑到死锁的可能性,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死锁的发生。

记住,预防胜于治疗!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以后在面对死锁的时候,不再瑟瑟发抖,而是能自信地说:“死锁?小样,看我怎么收拾你!”

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提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