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实现可验证计算(Verifiable Computing):保证模型推理结果的完整性

Python实现可验证计算:保证模型推理结果的完整性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可验证计算(Verifiable Computing,VC)。尤其是在模型推理方面,如何确保我们从远程计算平台获得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而不是被篡改或恶意伪造的?这就是可验证计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们将通过Python代码示例,一步步了解VC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1. 可验证计算的必要性与应用场景

在云计算、边缘计算和联邦学习等场景中,我们经常需要将计算任务外包给第三方。然而,我们无法完全信任这些第三方,他们可能出于恶意或疏忽,返回错误的结果。可验证计算提供了一种机制,让计算任务的请求者(Verifier)能够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即使计算任务是在不可信的环境中执行的。

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

  • 数据隐私保护: 在将敏感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机器学习时,需要确保云服务提供商不会窃取或篡改数据。可验证计算可以允许在加密数据上进行计算,并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从而保护数据隐私。
  • 金融交易验证: 在高频交易或复杂的金融模型中,需要确保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可验证计算可以提供额外的保证,防止欺诈或错误。
  • 科学计算: 在进行大规模的科学模拟时,需要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尤其是在使用昂贵的计算资源时。可验证计算可以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来验证计算结果。
  • 区块链应用: 在区块链中,智能合约的执行需要保证其正确性和不可篡改性。可验证计算可以用于验证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增强区块链的安全性。

2. 可验证计算的基本原理

可验证计算通常涉及两个主要角色:

  • Prover (证明者): 负责执行计算任务,并生成计算结果的证明。证明包含了计算过程的摘要信息,用于让验证者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 Verifier (验证者): 负责验证Prover提供的计算结果和证明。验证者不需要重新执行整个计算过程,只需要根据证明进行简单的验证操作,即可判断结果的正确性。

实现可验证计算的关键在于设计一种有效的证明系统,满足以下几个核心性质:

  • 完备性 (Completeness): 如果计算结果是正确的,那么验证者应该能够接受证明。
  • 可靠性 (Soundness): 如果计算结果是错误的,那么证明者应该无法生成有效的证明,使得验证者接受错误的结果。
  • 简洁性 (Succinctness): 证明的大小和验证的时间应该远小于重新执行整个计算的时间。这对于可验证计算的实用性至关重要。

3. 基于密码学的可验证计算方案

目前,主流的可验证计算方案大多基于密码学技术,例如:

  • 零知识证明 (Zero-Knowledge Proofs, ZKP): 允许Prover向Verifier证明某个陈述是真实的,而无需泄露任何关于陈述本身的信息。ZKP在可验证计算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于证明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保护计算过程的隐私。
  • 全同态加密 (Fully Homomorphic Encryption, FHE): 允许在加密数据上进行任意计算,而无需解密数据。FHE可以用于实现隐私保护的可验证计算,即Prover可以在加密数据上执行计算,并生成计算结果的证明,而Verifier可以在不知道原始数据的情况下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 承诺方案 (Commitment Schemes): 允许Prover将一个值“承诺”给 Verifier,而无需立即揭示该值。Prover可以在稍后揭示该值,并向Verifier证明该值与之前承诺的值相同。承诺方案可以用于在可验证计算中隐藏中间计算结果,防止信息泄露。
  • 多项式承诺 (Polynomial Commitments): 是一种特殊的承诺方案,允许Prover将一个多项式“承诺”给Verifier。Verifier可以在稍后评估该多项式在特定点的值,并验证该值与Prover提供的承诺一致。多项式承诺在构建高效的零知识证明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 基于Python的简单可验证计算示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可验证计算的原理,我们先从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入手,使用哈希函数来实现一个基本的可验证计算方案。

场景: Prover声称知道一个秘密值 secret,并且声称 secret 的平方等于 result。Verifier想要验证Prover的说法,但又不希望Prover直接泄露 secret

import hashlib

def prover(secret):
    """Prover计算secret的平方,并生成哈希值作为承诺。"""
    result = secret * secret
    commitment = hashlib.sha256(str(secret).encode()).hexdigest()
    return result, commitment

def verifier(result, commitment, secret):
    """Verifier验证结果和承诺是否一致。"""
    # 1. 验证结果是否为secret的平方
    if result != secret * secret:
        return False, "Result is not the square of the secret."

    # 2. 重新计算secret的哈希值
    recalculated_commitment = hashlib.sha256(str(secret).encode()).hexdigest()

    # 3. 验证承诺是否一致
    if commitment != recalculated_commitment:
        return False, "Commitment does not match the secret."

    return True, "Verification successful."

# 示例
secret = 5
result, commitment = prover(secret)
print(f"Prover: Result = {result}, Commitment = {commitment}")

# 验证
is_valid, message = verifier(result, commitment, secret)
print(f"Verifier: Is valid? {is_valid}, Message: {message}")

# 尝试篡改结果
tampered_result = result + 1
is_valid, message = verifier(tampered_result, commitment, secret)
print(f"Verifier (tampered result): Is valid? {is_valid}, Message: {message}")

# 尝试篡改secret
tampered_secret = secret + 1
is_valid, message = verifier(result, commitment, tampered_secret)
print(f"Verifier (tampered secret): Is valid? {is_valid}, Message: {message}")

在这个例子中:

  • prover 函数计算 secret 的平方,并生成 secret 的哈希值作为承诺。Prover将 resultcommitment 发送给 Verifier。
  • verifier 函数首先验证 result 是否为 secret 的平方。然后,它重新计算 secret 的哈希值,并与 Prover 提供的 commitment 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哈希值一致,则验证通过,说明 result 的确是 secret 的平方,并且 secret 没有被篡改。

局限性:

这个例子非常简单,仅用于演示可验证计算的基本概念。它存在一些局限性:

  • 不具备零知识性: Verifier需要知道 secret 才能进行验证,这违反了零知识证明的原则。
  • 容易受到碰撞攻击: 哈希函数存在碰撞的可能,即不同的输入可能产生相同的哈希值。攻击者可以通过找到与原始 secret 具有相同哈希值的另一个值,来欺骗 Verifier。

5. 使用zk-SNARKs实现更强大的可验证计算

为了解决上述局限性,我们需要使用更强大的密码学工具,例如 zk-SNARKs (Zero-Knowledge Succinct Non-Interactive Arguments of Knowledge)。zk-SNARKs 允许 Prover 向 Verifier 证明某个计算的正确性,而无需泄露任何关于计算过程的信息,并且证明的大小和验证时间都非常短。

我们将使用 circom 来定义电路,并使用 snarkjs 来生成证明和验证密钥。

5.1 安装必要的工具

首先,你需要安装 circomsnarkjs。 确保你安装了Node.js和npm。

npm install -g circom snarkjs

5.2 定义电路 (circom)

创建一个名为 multiplier.circom 的文件,并添加以下代码:

pragma circom 2.0.0;

template Multiplier() {
    signal input a;
    signal input b;
    signal output c;

    c <== a * b;
}

component main = Multiplier();

这个电路定义了一个简单的乘法运算:c = a * b

5.3 生成R1CS、WASM和ZKEY文件

使用以下命令生成 R1CS (Rank-1 Constraint System)、WASM (WebAssembly) 和 ZKEY 文件:

circom multiplier.circom --r1cs --wasm --sym

这将生成以下文件:

  • multiplier.r1cs: R1CS 表示电路的约束。
  • multiplier.wasm: WASM 文件用于在浏览器或 Node.js 中执行电路。
  • multiplier.sym: 符号文件,包含电路中所有信号的名称和类型。

接下来,我们需要生成一个可信设置(trusted setup)文件(ZKEY)。 由于这是一个演示示例,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单的仪式。在生产环境中,必须使用更安全的 MPC (Multi-Party Computation) 仪式。

snarkjs r1cs info multiplier.r1cs
snarkjs powersoftau new bn128 12 pot12.ptau
snarkjs powersoftau prepare phase2 pot12.ptau pot12_phase2.ptau
snarkjs groth16 setup multiplier.r1cs pot12_phase2.ptau multiplier_0001.zkey

这将生成 multiplier_0001.zkey 文件,其中包含证明密钥和验证密钥。

5.4 生成见证 (Witness)

创建一个名为 input.json 的文件,并添加以下代码:

{
    "a": "3",
    "b": "5"
}

这个文件包含了电路的输入值:a = 3b = 5

使用以下命令生成见证:

snarkjs wasm compute witness multiplier.wasm input.json witness.wtns

这将生成 witness.wtns 文件,其中包含电路的输入值和中间计算结果。

5.5 生成证明 (Proof)

使用以下命令生成证明:

snarkjs groth16 prove multiplier_0001.zkey witness.wtns proof.json public.json

这将生成以下文件:

  • proof.json: 包含 zk-SNARK 证明。
  • public.json: 包含公开输入值 (在本例中为 c = a * b = 15)。

5.6 验证证明 (Verification)

使用以下命令生成验证密钥:

snarkjs groth16 export verification key multiplier_0001.zkey verification_key.json

这将生成 verification_key.json 文件,其中包含验证密钥。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以下Python代码来验证证明:

import json
import subprocess

def verify_proof(proof_file, public_file, verification_key_file):
    """Verifies a zk-SNARK proof using snarkjs."""
    try:
        # 构建 snarkjs 命令
        command = [
            "snarkjs",
            "groth16",
            "verify",
            verification_key_file,
            public_file,
            proof_file
        ]

        # 执行命令并捕获输出
        result = subprocess.run(command, capture_output=True, text=True, check=True)

        # 检查输出是否包含 "OK"
        if "OK" in result.stdout:
            return True, "Proof verification successful."
        else:
            return False, f"Proof verification failed: {result.stdout}"

    except 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 as e:
        return False, f"Error executing snarkjs: {e.stderr}"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return False, "snarkjs not found. Make sure it's installed and in your PATH."

# 示例用法
proof_file = "proof.json"
public_file = "public.json"
verification_key_file = "verification_key.json"

is_valid, message = verify_proof(proof_file, public_file, verification_key_file)
print(f"Is valid? {is_valid}, Message: {message}")

# 尝试篡改 public.json (修改 c 的值)
with open(public_file, 'r') as f:
    public_data = json.load(f)
public_data[0] = "16" # 篡改 c 的值
with open("tampered_public.json", 'w') as f:
    json.dump(public_data, f)

is_valid_tampered, message_tampered = verify_proof(proof_file, "tampered_public.json", verification_key_file)
print(f"Is valid (tampered public)? {is_valid_tampered}, Message: {message_tampered}")

这个Python代码使用 subprocess 模块来调用 snarkjs 命令,验证 proof.json 文件中的证明是否有效。 它读取 verification_key.json 文件中的验证密钥,并将证明、公开输入和验证密钥传递给 snarkjs groth16 verify 命令。

重要说明:

  • 这个例子使用了 Groth16 作为 zk-SNARK 方案。Groth16 需要一个可信设置,这意味着需要生成一个 ZKEY 文件。在生产环境中,必须使用 MPC 仪式来生成 ZKEY 文件,以避免可信设置的漏洞。
  • zk-SNARKs 的设置和使用相对复杂。你需要熟悉电路设计、R1CS、WASM、ZKEY 等概念。
  • circomsnarkjs 提供了更高级的功能,例如支持自定义电路、多个输入和输出、以及更复杂的密码学协议。

6. 可验证机器学习推理

现在,我们考虑一个更实际的应用场景:可验证机器学习推理。假设我们有一个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想要将推理任务外包给云端。为了确保推理结果的正确性,我们可以使用可验证计算技术。

一种方法是使用 zk-SNARKs 来证明模型推理的正确性。具体步骤如下:

  1. 将模型转换为电路: 将机器学习模型的计算过程表示为一个电路。这通常需要将模型的权重和激活函数转换为定点数表示,并使用电路门来实现模型的计算逻辑。
  2. 生成证明: Prover 在云端执行推理任务,并使用 zk-SNARKs 生成推理结果的证明。
  3. 验证证明: Verifier 下载证明和推理结果,并使用验证密钥来验证证明的有效性。如果证明有效,则 Verifier 可以确信推理结果是正确的。

挑战:

  • 电路复杂度: 将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转换为电路是一个挑战。电路的大小和复杂性会直接影响证明的生成和验证时间。
  • 计算开销: 生成 zk-SNARK 证明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在云端执行推理任务并生成证明可能会带来显著的性能开销。
  • 隐私保护: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保护模型的权重和输入数据的隐私。可以使用全同态加密或其他隐私保护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7. 未来发展方向

可验证计算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

  • 更高效的证明系统: 研究更高效的证明系统,例如 Plonk、Halo 和 Marlin,以降低证明的生成和验证开销。
  • 更友好的开发工具: 开发更友好的工具和框架,简化可验证计算的开发过程。
  • 硬件加速: 使用硬件加速技术,例如 FPGA 和 ASIC,来加速证明的生成和验证过程。
  • 标准化: 制定可验证计算的标准,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 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将可验证计算与其他技术,例如联邦学习、差分隐私和安全多方计算,相结合,构建更强大的隐私保护和安全计算系统.

总结:可验证计算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可验证计算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实现方法。 虽然实现细节比较复杂,但可验证计算为确保计算结果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在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验证计算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望:探索更多可能,构建更可信的未来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可验证计算,并激发大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兴趣。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可信、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计算未来。

更多IT精英技术系列讲座,到智猿学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