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实现Hazard Pointer与Reference Counting:解决Lock-free编程中的资源回收难题

C++ Lock-Free 编程中的资源回收:Hazard Pointer 与 Reference Counting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在 C++ Lock-Free 编程中至关重要,但又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资源回收。

Lock-Free 编程,顾名思义,旨在避免使用锁来实现并发安全,从而提高程序的性能和响应能力。然而,在没有锁的保护下,一个线程可能正在访问某个数据结构,而另一个线程却试图释放该数据结构,这就可能导致严重的错误,例如悬挂指针和内存泄漏。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引入一些巧妙的机制,其中 Hazard Pointer 和 Reference Counting 是两种常用的方法。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技术的原理、实现以及适用场景,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Lock-Free 编程中的资源回收难题

在传统的多线程编程中,锁可以确保在任何给定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共享资源。当一个线程想要释放一个资源时,它可以先获取锁,然后释放资源,最后释放锁。这样可以保证在释放资源时,没有其他线程正在访问该资源。

但是在 Lock-Free 编程中,我们不能使用锁。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确保在释放资源时,没有其他线程正在访问该资源,而且这个过程必须是 Lock-Free 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考虑一个 Lock-Free 链表:

struct Node {
  int data;
  Node* next;
};

std::atomic<Node*> head{nullptr};

// Lock-Free 插入节点
void insert(int data) {
  Node* newNode = new Node{data, head.load(std::memory_order_relaxed)};
  while (!head.compare_exchange_weak(newNode->next, newNode,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std::memory_order_relaxed));
}

// Lock-Free 删除节点 (简化版,仅删除头节点)
void remove() {
  Node* oldHead = head.load(std::memory_order_acquire);
  while (oldHead != nullptr && !head.compare_exchange_weak(oldHead, oldHead->next,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std::memory_order_relaxed));
  if (oldHead != nullptr) {
    delete oldHead; // 问题:可能有其他线程正在访问 oldHead
  }
}

在上面的 remove() 函数中,我们尝试删除链表的头节点。问题在于,在 delete oldHead 之前,可能有其他线程正在访问 oldHead 指向的节点。如果 delete oldHead 发生在其他线程访问 oldHead 的过程中,那么就会导致悬挂指针,从而导致程序崩溃或产生不可预测的行为。

这就是 Lock-Free 编程中资源回收的核心难题。我们需要一种机制来延迟释放资源,直到确认没有其他线程正在访问该资源。

Hazard Pointer:保护关键区域的利器

Hazard Pointer 是一种用于解决 Lock-Free 编程中资源回收问题的技术。它的核心思想是:每个线程维护一个或多个 Hazard Pointer,用于指向它当前正在访问的共享资源。当一个线程想要释放一个资源时,它会首先检查是否有任何线程的 Hazard Pointer 指向该资源。如果有,则延迟释放该资源,直到没有线程的 Hazard Pointer 指向该资源为止。

具体来说,Hazard Pointer 的工作流程如下:

  1. 声明 Hazard Pointer: 每个线程需要声明一个或多个 Hazard Pointer。这些 Hazard Pointer 通常存储在一个线程局部变量中。
  2. 设置 Hazard Pointer: 在访问共享资源之前,线程需要将自己的 Hazard Pointer 设置为指向该资源。
  3. 访问共享资源: 线程可以安全地访问被 Hazard Pointer 保护的共享资源。
  4. 清除 Hazard Pointer: 在完成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后,线程需要清除自己的 Hazard Pointer。
  5. 延迟释放: 当一个线程想要释放一个资源时,它会首先将该资源标记为 "待释放"。然后,它会定期检查是否有任何线程的 Hazard Pointer 指向该资源。如果有,则继续延迟释放。如果没有,则可以安全地释放该资源。

下面是一个使用 Hazard Pointer 解决上述 Lock-Free 链表资源回收问题的示例:

#include <atomic>
#include <thread>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

struct Node {
  int data;
  Node* next;
};

std::atomic<Node*> head{nullptr};

// Hazard Pointer 管理器
class HazardPointerManager {
 public:
  HazardPointerManager(int numHazards) : numHazards_(numHazards), hazardPointers_(numHazards) {}

  Node* getHazardPointer(int index) {
    return hazardPointers_[index].load(std::memory_order_relaxed);
  }

  void setHazardPointer(int index, Node* value) {
    hazardPointers_[index].store(value,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

  void clearHazardPointer(int index) {
    hazardPointers_[index].store(nullptr,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

 private:
  int numHazards_;
  std::vector<std::atomic<Node*>> hazardPointers_;
};

// 线程局部 Hazard Pointer 管理器
thread_local HazardPointerManager hazardManager(3); // 每个线程分配 3 个 Hazard Pointer

// Lock-Free 插入节点
void insert(int data) {
  Node* newNode = new Node{data, head.load(std::memory_order_relaxed)};
  while (!head.compare_exchange_weak(newNode->next, newNode,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std::memory_order_relaxed));
}

// 延迟释放列表
std::vector<Node*> deferredReclamationList;
std::mutex deferredReclamationMutex;

// 释放节点
void reclaimNode(Node* node) {
  delete node;
}

// 定期检查 Hazard Pointer 并释放节点
void reclaimNodes()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deferredReclamationMutex); // 保证 deferredReclamationList 操作的线程安全

    if (deferredReclamationList.empty()) {
        return;
    }

    std::vector<Node*> safeToReclaim;
    for (Node* node : deferredReclamationList) {
        bool isSafe = true;
        for (int i = 0; i < std::thread::hardware_concurrency(); ++i) { // 遍历所有线程的 Hazard Pointer
            // 因为是线程局部变量,不能直接访问其他线程的 hazardManager
            // 这里需要一个全局的机制来访问所有线程的 Hazard Pointer
            // 为了简化,我们假设只有一个线程在运行,或者 Hazard Pointer 是全局的,可以访问
            // 实际应用中,需要更复杂的机制来管理所有线程的 Hazard Pointer
            // 例如,可以使用一个全局的 Hazard Pointer 管理器,或者使用 Epoch-Based Reclamation

            // 以下是简化版本,假设只有一个线程
            for (int j = 0; j < 3; ++j) {
                //Node* hazardPtr = hazardManager.getHazardPointer(j); // 错误,无法访问其他线程的 hazardManager
                //if (hazardPtr == node) {
                //    isSafe = false;
                //    break;
                //}
                // 为了简化,我们注释掉 Hazard Pointer 的检查,直接释放节点
                // 实际应用中,不能这样做,必须正确地检查 Hazard Pointer
            }
            //if (!isSafe) {
            //    break;
            //}
        }

        if (isSafe) {
            safeToReclaim.push_back(node);
        }
    }

    // 释放安全的节点
    for (Node* node : safeToReclaim) {
        reclaimNode(node);
        auto it = std::find(deferredReclamationList.begin(), deferredReclamationList.end(), node);
        if (it != deferredReclamationList.end()) {
            deferredReclamationList.erase(it);
        }
    }
}

// Lock-Free 删除节点 (使用 Hazard Pointer)
void remove() {
  Node* oldHead = head.load(std::memory_order_acquire);
  if(oldHead == nullptr) return;

  // 设置 Hazard Pointer
  hazardManager.setHazardPointer(0, oldHead);
  Node* currentHead = head.load(std::memory_order_acquire); // 再次读取 head 确保在设置 Hazard Pointer 之后没有被修改
  if (oldHead != currentHead) { // 检查 head 是否已经被其他线程修改
    hazardManager.clearHazardPointer(0); // 清除 Hazard Pointer
    return; //放弃删除
  }

  while (oldHead != nullptr && !head.compare_exchange_weak(oldHead, oldHead->next,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std::memory_order_relaxed));

  hazardManager.clearHazardPointer(0); // 清除 Hazard Pointer

  if (oldHead != nullptr) {
    // 延迟释放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deferredReclamationMutex);
      deferredReclamationList.push_back(oldHead);
  }
}

int main() {
  // 创建多个线程并执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std::vector<std::thread> threads;
  for (int i = 0; i < 4; ++i) {
    threads.emplace_back([&]() {
      for (int j = 0; j < 1000; ++j) {
        insert(j);
        remove();
      }
    });
  }

  // 等待所有线程完成
  for (auto& thread : threads) {
    thread.join();
  }

  // 清理延迟释放的节点
    reclaimNodes();
  return 0;
}

代码解释:

  • HazardPointerManager: 这是一个Hazard Pointer 管理器,负责管理线程局部 Hazard Pointer。 numHazards_ 定义了每个线程可以使用的 Hazard Pointer 的数量。 hazardPointers_ 是一个原子指针数组,用于存储 Hazard Pointer。 getHazardPointer(), setHazardPointer(), 和 clearHazardPointer() 方法用于访问和修改 Hazard Pointer。
  • thread_local HazardPointerManager hazardManager(3);: 为每个线程创建一个 Hazard Pointer 管理器,并分配 3 个 Hazard Pointer。
  • remove() 函数:
    • 在删除节点之前,它会首先使用 hazardManager.setHazardPointer(0, oldHead) 将 Hazard Pointer 设置为指向 oldHead
    • 然后,它会使用 head.compare_exchange_weak() 尝试删除节点。
    • 如果删除成功,它会使用 hazardManager.clearHazardPointer(0) 清除 Hazard Pointer。
    • 最后,它会将 oldHead 添加到延迟释放列表 deferredReclamationList 中。
  • reclaimNodes() 函数: 这个函数定期检查延迟释放列表中的节点,并释放那些没有被任何 Hazard Pointer 指向的节点。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示例中,Hazard Pointer 的检查被简化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更复杂的机制来管理所有线程的 Hazard Pointer,例如 Epoch-Based Reclamation。
  • deferredReclamationListdeferredReclamationMutex: deferredReclamationList 用于存储待释放的节点。 deferredReclamationMutex 用于保护 deferredReclamationList 的线程安全。

Hazard Pointer 的优点:

  • 相对简单易懂。
  • 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

Hazard Pointer 的缺点:

  • 需要维护 Hazard Pointer,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开销。
  • 需要定期扫描 Hazard Pointer,以释放不再使用的资源。
  • 当线程数量很多时,扫描 Hazard Pointer 的开销会变得很大。
  • 正确实现 Hazard Pointer 比较困难,容易出错。 特别是在多线程环境下,需要仔细考虑内存序和原子操作。
  • 需要确定每个线程需要多少个 Hazard Pointer。分配过少可能导致资源无法及时释放,分配过多则会增加内存开销。

Reference Counting:跟踪对象的引用数量

Reference Counting 是一种更通用的资源管理技术,它不仅可以用于 Lock-Free 编程,还可以用于其他并发编程场景。它的核心思想是:每个对象维护一个引用计数器,用于记录当前有多少个线程正在引用该对象。当一个线程开始引用该对象时,引用计数器加 1。当一个线程不再引用该对象时,引用计数器减 1。当引用计数器变为 0 时,表示该对象不再被任何线程引用,可以安全地释放该对象。

在 C++ 中,我们可以使用 std::shared_ptr 来实现 Reference Counting。std::shared_ptr 是一个智能指针,它可以自动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当 std::shared_ptr 指向一个对象时,该对象的引用计数器加 1。当 std::shared_ptr 销毁时,该对象的引用计数器减 1。当引用计数器变为 0 时,std::shared_ptr 会自动释放该对象。

下面是一个使用 std::shared_ptr 解决上述 Lock-Free 链表资源回收问题的示例:

#include <atomic>
#include <memory>
#include <iostream>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d::shared_ptr<Node> next;
};

std::atomic<std::shared_ptr<Node>> head{nullptr};

// Lock-Free 插入节点
void insert(int data) {
  std::shared_ptr<Node> newNode = std::make_shared<Node>(Node{data, head.load(std::memory_order_relaxed)});
  while (!head.compare_exchange_weak(newNode->next, newNode,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std::memory_order_relaxed));
}

// Lock-Free 删除节点 (简化版,仅删除头节点)
void remove() {
  std::shared_ptr<Node> oldHead = head.load(std::memory_order_acquire);
  while (oldHead != nullptr && !head.compare_exchange_weak(oldHead, oldHead->next,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std::memory_order_relaxed));
  // oldHead 的引用计数器会自动减 1,当引用计数器变为 0 时,oldHead 指向的节点会被自动释放
}

int main() {
    // 创建多个线程并执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std::vector<std::thread> threads;
    for (int i = 0; i < 4; ++i) {
        threads.emplace_back([&]() {
            for (int j = 0; j < 1000; ++j) {
                insert(j);
                remove();
            }
        });
    }

    // 等待所有线程完成
    for (auto& thread : threads) {
        thread.join();
    }

    return 0;
}

代码解释:

  • 我们使用 std::shared_ptr<Node> 来管理 Node 对象的生命周期。
  • insert() 函数中,我们使用 std::make_shared<Node>() 来创建一个 Node 对象,并将其包装在 std::shared_ptr 中。
  • remove() 函数中,我们不需要手动释放 oldHead 指向的节点。当 oldHead 的引用计数器变为 0 时,std::shared_ptr 会自动释放该节点。

Reference Counting 的优点:

  • 简单易用,不需要手动管理内存。
  • 可以自动释放不再使用的资源。
  • 适用于各种并发编程场景。

Reference Counting 的缺点:

  • 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开销,因为需要维护引用计数器。
  • 无法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 如果两个或多个对象相互引用,那么它们的引用计数器永远不会变为 0,从而导致内存泄漏。
  • 引用计数器的更新需要原子操作,在高并发场景下可能会成为性能瓶颈。

Hazard Pointer vs. Reference Counting:选择合适的工具

Hazard Pointer 和 Reference Counting 都是解决 Lock-Free 编程中资源回收问题的有效技术,但它们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特性 Hazard Pointer Reference Counting
实现复杂度 相对复杂,需要手动管理 Hazard Pointer 和延迟释放列表。 相对简单,可以使用 std::shared_ptr 等智能指针自动管理引用计数器。
性能开销 Hazard Pointer 的性能开销主要来自于 Hazard Pointer 的维护和定期扫描。在高并发场景下,扫描 Hazard Pointer 的开销可能会变得很大。 Reference Counting 的性能开销主要来自于引用计数器的更新。在高并发场景下,引用计数器的原子更新可能会成为性能瓶颈。
循环引用 不受循环引用的影响。 无法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
适用场景 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例如 Lock-Free 数据结构的读取操作。 适用于各种并发编程场景,例如对象的共享和传递。
内存管理控制 提供了更细粒度的内存管理控制,可以自定义延迟释放策略。 内存管理自动化程度高,但控制能力较弱。

总的来说:

  • 如果你的应用场景是读多写少,并且对性能要求非常高,那么 Hazard Pointer 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 如果你的应用场景比较复杂,需要处理各种对象的共享和传递,那么 Reference Counting 可能是一个更简单的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你还可以将 Hazard Pointer 和 Reference Counting 结合起来使用,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

其他资源回收技术

除了 Hazard Pointer 和 Reference Counting 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资源回收技术,例如:

  • Epoch-Based Reclamation (EBR): EBR 是一种基于时间片的资源回收技术。它将时间划分为不同的 Epoch,每个线程记录它当前所在的 Epoch。当一个线程想要释放一个资源时,它会首先检查是否有任何线程正在访问该资源。如果有,则延迟释放该资源,直到所有线程都离开了该资源所在的 Epoch 为止。EBR 通常比 Hazard Pointer 具有更好的性能,但也更复杂。

  • Read-Copy-Update (RCU): RCU 是一种无锁的并发编程技术,它允许在读取共享资源的同时更新该资源。RCU 的核心思想是:在更新共享资源时,首先创建一个新的副本,然后将指针指向新的副本。在更新指针之前,旧的副本仍然可以被其他线程读取。当所有线程都完成了对旧副本的读取后,可以安全地释放旧副本。RCU 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并且对延迟非常敏感。

选择哪种资源回收技术,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

结语:解决资源回收难题,构建更健壮的 Lock-Free 程序

今天我们深入探讨了 Lock-Free 编程中资源回收的难题,并介绍了 Hazard Pointer 和 Reference Counting 这两种常用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对 Lock-Free 编程中的资源回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解决 Lock-Free 编程中的资源回收问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也是构建高性能、高可靠性并发程序的关键。 通过选择合适的资源回收技术,并仔细考虑内存序和原子操作,我们可以构建出更加健壮的 Lock-Free 程序。 未来,随着并发编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更高效的资源回收技术出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几句话概括本文

本文深入探讨了 Lock-Free 编程中资源回收的关键问题,详细介绍了 Hazard Pointer 和 Reference Counting 两种主流技术,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资源回收策略是构建高效且可靠的 Lock-Free 并发程序的关键。

更多IT精英技术系列讲座,到智猿学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