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靓仔靓女们,欢迎来到今天的“Vue 3 源码奇妙夜”特别节目!我是今晚的主讲人,老司机我准备带大家一起扒一扒 Vue 3 源码中 v-if
和 v-for
这两个重量级指令的底裤,看看它们在编译和运行时都耍了哪些花招来提升性能。准备好了吗?发车!
一、开胃小菜:Vue 3 编译流程概览
在深入 v-if
和 v-for
之前,咱们先简单回顾一下 Vue 3 的编译流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是如何被“改造”的。
Vue 3 的编译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解析 (Parse): 把模板字符串解析成抽象语法树 (AST)。AST 就像是代码的骨架,描述了模板的结构和元素。
-
转换 (Transform): 遍历 AST,应用各种转换规则,例如处理指令、静态节点提升等,生成优化后的 AST。
v-if
和v-for
的处理就在这个阶段。 -
代码生成 (Generate): 把优化后的 AST 转换成渲染函数 (render function) 的 JavaScript 代码。
二、重头戏:v-if
的编译和运行时优化
v-if
指令用于条件性地渲染元素。在 Vue 2 中,频繁切换 v-if
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因为每次切换都要创建和销毁真实的 DOM 节点。Vue 3 在这方面做了不少优化。
2.1 编译阶段的优化
-
Block 结构: Vue 3 引入了 Block 的概念。Block 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静态模板片段。
v-if
会创建一个新的 Block,如果条件为真,渲染这个 Block;如果条件为假,则不渲染。这样做的好处是,当条件切换时,Vue 只需要操作 Block,而不需要重新渲染整个组件。看个例子:
<template> <div> <p>这是静态内容</p> <div v-if="show"> <p>条件渲染的内容</p> </div> </div> </template>
在编译时,上面的代码会被转换成类似下面的 JavaScript 代码(简化版):
import { createBlock, openBlock, createCommentVNode, toDisplayString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openBlock(), createBlock('div', null, [ createTextVNode("这是静态内容"), (_ctx.show) ? (openBlock(), createBlock('div', null, [ createTextVNode("条件渲染的内容") ])) : createCommentVNode("v-if", true) ])) }
注意
createBlock
函数,它创建的就是一个 Block。v-if
的条件判断结果决定了是否渲染这个 Block。 -
静态提升 (Static Hoisting): 如果
v-if
中的内容是静态的(不包含动态绑定),Vue 3 会把这部分内容提升到渲染函数之外,避免重复创建。例如:
<template> <div> <div v-if="show"> <p>静态内容</p> </div> </div> </template>
p
标签中的内容是静态的,会被提升到渲染函数之外,只创建一次。
2.2 运行时的优化
-
懒加载 (Lazy Loading): 只有当
v-if
的条件为真时,才会执行 Block 的渲染。这避免了在组件初始化时渲染所有可能的v-if
分支,提高了初始渲染速度。 -
Fragment: Vue 3 使用 Fragment 来包裹多个根节点,而不需要额外的 DOM 元素。这在
v-if
中特别有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 DOM 结构。 -
注释节点 (Comment Node): 当
v-if
的条件为假时,Vue 3 会插入一个注释节点来占位,而不是直接移除 DOM 节点。当条件再次变为真时,Vue 3 可以直接复用这个注释节点,避免重新创建 DOM 节点。
2.3 v-if
优化策略总结
优化策略 | 描述 | 效果 |
---|---|---|
Block 结构 | 将 v-if 的内容封装成 Block,只操作 Block 而不是整个组件。 |
减少不必要的重新渲染,提高性能。 |
静态提升 | 将 v-if 中的静态内容提升到渲染函数之外,避免重复创建。 |
减少内存占用,提高渲染速度。 |
懒加载 | 只有当 v-if 的条件为真时,才执行 Block 的渲染。 |
提高初始渲染速度。 |
Fragment | 使用 Fragment 包裹多个根节点,避免额外的 DOM 元素。 | 减少 DOM 结构,提高性能。 |
注释节点占位 | 当 v-if 的条件为假时,插入注释节点占位,而不是直接移除 DOM 节点。 |
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 DOM 节点,提高性能。 |
三、压轴大戏:v-for
的编译和运行时优化
v-for
指令用于循环渲染元素。在 Vue 2 中,如果没有提供 key
,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 DOM 更新。Vue 3 在这方面也做了改进。
3.1 编译阶段的优化
-
key
的强制要求: Vue 3 强制要求在v-for
中使用key
,如果没有提供key
,会发出警告。key
用于标识每个循环项的唯一性,帮助 Vue 更好地跟踪和更新 DOM。 -
Block 结构: 和
v-if
一样,v-for
也会创建一个新的 Block。每次循环迭代都会创建一个新的 VNode,这些 VNode 组成一个 Block。例如:
<template> <ul> <li v-for="item in items" :key="item.id">{{ item.name }}</li> </ul> </template>
编译后的 JavaScript 代码(简化版):
import { createBlock, openBlock, createVNode, Fragment, renderList, toDisplayString } from 'vue';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openBlock(), createBlock('ul', null, [ (openBlock(true), createBlock(Fragment, null, renderList(_ctx.items, (item) => { return (openBlock(), createBlock('li', { key: item.id }, toDisplayString(item.name), 1 /* TEXT */)) }), 256 /* UNKEYED_FRAGMENT */)) ])) }
注意
renderList
函数,它用于循环遍历_ctx.items
,并为每个item
创建一个li
元素。 -
trackBy
的移除: Vue 2 中有一个trackBy
选项,允许开发者自定义如何跟踪v-for
中的元素。Vue 3 移除了这个选项,强制使用key
。
3.2 运行时的优化
-
Diff 算法: Vue 3 使用了更高效的 Diff 算法来更新 DOM。Diff 算法会比较新旧 VNode 树,找出需要更新的部分,然后只更新这些部分。有了
key
,Diff 算法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哪些节点是移动了、哪些节点是新增了、哪些节点是删除了。 -
就地更新 (In-place Patch): 如果
v-for
中的元素没有发生变化(例如,只是修改了元素的属性),Vue 3 会直接在原来的 DOM 节点上进行更新,而不需要重新创建 DOM 节点。 -
keyed Fragments: 在
v-for
中使用key
可以帮助 Vue 识别元素的唯一性,从而更高效地更新 DOM。
3.3 v-for
优化策略总结
优化策略 | 描述 | 效果 |
---|---|---|
强制使用 key |
强制要求在 v-for 中使用 key ,标识每个循环项的唯一性。 |
帮助 Vue 更好地跟踪和更新 DOM,避免不必要的 DOM 更新。 |
Block 结构 | 将 v-for 的内容封装成 Block,每次循环迭代创建一个新的 VNode。 |
更好地组织和管理 VNode,提高更新效率。 |
Diff 算法 | 使用更高效的 Diff 算法来更新 DOM,只更新需要更新的部分。 | 减少 DOM 操作,提高性能。 |
就地更新 | 如果 v-for 中的元素没有发生变化,直接在原来的 DOM 节点上进行更新。 |
避免重新创建 DOM 节点,提高性能。 |
keyed Fragments | 在 v-for 中使用 key 可以帮助 Vue 识别元素的唯一性,从而更高效地更新 DOM。 |
更准确地识别 DOM 变化,减少不必要的 DOM 操作。 |
四、实战演练:优化 v-if
和 v-for
的技巧
除了 Vue 3 提供的优化策略,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进一步提升 v-if
和 v-for
的性能。
-
避免在
v-for
中进行复杂的计算: 尽量在循环之前计算好需要用到的数据,避免在循环中进行重复计算。<template> <ul> <li v-for="item in processedItems" :key="item.id">{{ item.name }}</li> </ul>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compu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items = [/* ... */]; const processedItems = computed(() => { return items.map(item => { // 复杂的计算 return { id: item.id, name: item.name.toUpperCase() }; }); }); return { processedItems }; } } </script>
-
使用
v-show
代替频繁切换的v-if
: 如果v-if
的条件频繁切换,可以考虑使用v-show
。v-show
只是通过 CSS 的display
属性来控制元素的显示和隐藏,不会创建和销毁 DOM 节点。 -
合理使用
key
:key
必须是唯一的、稳定的。不要使用index
作为key
,因为当数组发生变化时,index
可能会发生改变,导致不必要的 DOM 更新。 -
使用
template
标签包裹v-if
和v-for
:template
标签不会渲染成真实的 DOM 节点,可以避免额外的 DOM 结构。
五、总结:Vue 3 的性能提升之道
Vue 3 在 v-if
和 v-for
指令的编译和运行时都做了大量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Block 结构: 将模板分割成更小的单元,减少不必要的重新渲染。
- 静态提升: 将静态内容提升到渲染函数之外,避免重复创建。
- Diff 算法: 使用更高效的 Diff 算法来更新 DOM。
- Fragment: 使用 Fragment 来避免额外的 DOM 结构。
- 强制使用
key
: 帮助 Vue 更好地跟踪和更新 DOM。
这些优化策略使得 Vue 3 在性能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 v-if
和 v-for
场景时。
好啦,今天的“Vue 3 源码奇妙夜”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讲解,对 Vue 3 的 v-if
和 v-for
指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记住,理解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才能写出更高效的 Vue 代码! 祝各位早日成为 Vue 大佬! 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