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 WordPress 里的一个明星函数:get_user_by()
。这哥们儿可是个找人的高手,你给他一个 ID、slug 或者 email,他就能帮你把用户的信息给揪出来。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别急,咱们一层一层地扒开他的源码,看看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先来打个招呼:嘿,朋友们,准备好迎接一场源码探险了吗? Let’s go!
1. get_user_by()
函数的基本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get_user_by()
函数的基本骨架(为了方便理解,这里做了一些简化,略去了错误处理和一些兼容性代码):
function get_user_by( $field, $value ) {
global $wpdb;
$user = false;
switch ( $field ) {
case 'id':
$user = get_userdata( $value );
break;
case 'slug':
$user = get_user_by_slug( $value );
break;
case 'email':
$user = get_user_by_email( $value );
break;
// ... 其他 field 类型
default:
return false; // 如果 field 不支持,直接返回 false
}
return $user;
}
看到了吧?其实 get_user_by()
本身并不做太多的事情,它更像是一个调度员,根据你提供的 $field
参数,把任务分发给不同的函数去处理。
$field
: 你想用什么字段来查找用户,比如 ‘id’,’slug’,’email’ 等等。$value
: 你要查找的字段对应的值,比如 ID 是 1,slug 是 ‘john-doe’,email 是 ‘[email protected]’。
2. 通过 ID 查找用户:get_userdata()
如果 $field
是 ‘id’,那么 get_user_by()
会调用 get_userdata()
函数。 get_userdata()
才是真正从数据库里捞数据的。
function get_userdata( $user_id ) {
global $wpdb, $_wp_cached_userdata;
$user_id = (int) $user_id;
if ( isset( $_wp_cached_userdata[ $user_id ] ) ) {
return $_wp_cached_userdata[ $user_id ]; // 先从缓存里找
}
$data = WP_User::get_data_by( 'id', $user_id );
if ( ! $data ) {
return false; // 找不到就返回 false
}
$user = new WP_User( $data->ID, '', $data );
$_wp_cached_userdata[ $user_id ] = $user; // 存到缓存里
return $user;
}
- 缓存优先: 首先,
get_userdata()
会检查全局变量$_wp_cached_userdata
,看看这个用户的信息是不是已经缓存过了。 如果缓存命中,那就直接返回缓存里的数据,速度杠杠的! - 从数据库捞数据: 如果缓存没命中,那就调用
WP_User::get_data_by( 'id', $user_id )
,从数据库里获取用户数据。 - 创建
WP_User
对象: 拿到数据后,会创建一个WP_User
对象,这个对象包含了用户的所有信息,比如用户名、邮箱、角色等等。 - 存入缓存: 最后,把这个
WP_User
对象存到缓存里,下次再找这个用户就不用再去数据库了。
WP_User::get_data_by()
内部实现 (简化版):
class WP_User {
public static function get_data_by( $field, $value ) {
global $wpdb;
$field = sanitize_key( $field );
$value = sanitize_text_field( $value );
$table = $wpdb->users;
$sql = $wpdb->prepare(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field = %s", $value );
$userdata = $wpdb->get_row( $sql );
return $userdata;
}
}
这个函数其实就是构建一个 SQL 查询语句,然后从 wp_users
表里把数据捞出来。
3. 通过 Slug 查找用户:get_user_by_slug()
如果 $field
是 ‘slug’,get_user_by()
会调用 get_user_by_slug()
函数。 Slug 可以理解为用户的昵称或者别名,通常是 URL 友好的。
function get_user_by_slug( $slug ) {
global $wpdb, $_wp_cached_users;
$user = false;
if ( isset( $_wp_cached_users['slug:' . $slug] ) ) {
return $_wp_cached_users['slug:' . $slug]; // 先从缓存里找
}
$user = get_user_by( 'login', $slug ); // 尝试login字段
if ( !$user ){ // 如果没找到, 尝试 user_nicename
$user_query = new WP_User_Query( array(
'nicename' => $slug,
'number' => 1,
'count_total' => false,
) );
$users = $user_query->get_results();
if ( ! empty( $users ) ) {
$user = $users[0];
}
}
if ( $user ) {
$_wp_cached_users['slug:' . $slug] = $user; // 存到缓存里
}
return $user;
}
- 缓存优先: 跟
get_userdata()
一样,先检查缓存。 - 尝试Login字段: 先尝试用login字段(用户名)找用户, 历史原因导致.
- 使用
WP_User_Query
: 如果login字段没找到, 使用WP_User_Query
类来查询wp_users
表,查找user_nicename
字段是否匹配。 - 创建
WP_User
对象: 如果找到了,同样会创建一个WP_User
对象。 - 存入缓存: 最后,把这个
WP_User
对象存到缓存里。
4. 通过 Email 查找用户:get_user_by_email()
如果 $field
是 ’email’,get_user_by()
会调用 get_user_by_email()
函数。
function get_user_by_email( $email ) {
global $wpdb, $_wp_cached_users;
$user = false;
if ( isset( $_wp_cached_users['email:' . $email] ) ) {
return $_wp_cached_users['email:' . $email]; // 先从缓存里找
}
$user = get_user_by( 'email', $email ); // 递归调用自身
if ( !$user ){
$sql = $wpdb->prepare( "SELECT user_id FROM $wpdb->usermeta WHERE meta_key = 'email' AND meta_value = %s", $email );
$user_id = $wpdb->get_var( $sql );
if ( $user_id ) {
$user = get_userdata( $user_id );
}
}
if ( $user ) {
$_wp_cached_users['email:' . $email] = $user; // 存到缓存里
}
return $user;
}
- 缓存优先: 还是老套路,先检查缓存。
- 使用 usermeta 表: Email 信息实际上是存储在
wp_usermeta
表里的,所以需要查询这个表。 - 获取 User ID: 先从
wp_usermeta
表里找到 email 对应的user_id
。 - 调用
get_userdata()
: 拿到user_id
后,再调用get_userdata()
函数,根据 ID 获取用户的完整信息。 - 创建
WP_User
对象:get_userdata()
会创建WP_User
对象。 - 存入缓存: 最后,把这个
WP_User
对象存到缓存里。
5. 缓存机制的重要性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无论是 get_userdata()
、get_user_by_slug()
还是 get_user_by_email()
,都使用了缓存机制。 这是因为从数据库里读取数据是一个比较耗时的操作,如果每次都去数据库查,性能会很差。 通过缓存,可以大大提高查询速度,减轻数据库的压力。
WordPress 使用了全局变量 $_wp_cached_userdata
和 $_wp_cached_users
来存储缓存数据。
6. WP_User
对象
前面提到了 WP_User
对象,这个对象非常重要,它包含了用户的所有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 WP_User
对象的属性来访问用户的信息,比如:
$user = get_user_by( 'id', 1 );
if ( $user ) {
echo '用户名:' . $user->user_login . '<br>';
echo '邮箱:' . $user->user_email . '<br>';
echo '昵称:' . $user->display_name . '<br>';
echo '用户ID: ' . $user->ID . '<br>';
} else {
echo '找不到用户!';
}
7. 总结
好啦,讲了这么多,我们来总结一下 get_user_by()
函数的工作流程:
Field | 调用函数 | 主要步骤 |
---|---|---|
‘id’ | get_userdata() |
1. 检查缓存。 2. 调用 WP_User::get_data_by() 从 wp_users 表里根据 ID 获取数据。 3. 创建 WP_User 对象。 4. 存入缓存。 |
‘slug’ | get_user_by_slug() |
1. 检查缓存。 2. 尝试用用户名(login)查找用户. 3. 使用 WP_User_Query 从 wp_users 表里根据 user_nicename 获取数据。 4. 创建 WP_User 对象。 5. 存入缓存。 |
’email’ | get_user_by_email() |
1. 检查缓存。 2. 从 wp_usermeta 表里根据 email 获取 user_id 。 3. 调用 get_userdata() 根据 user_id 获取用户的完整信息。 4. 创建 WP_User 对象(在 get_userdata() 中)。 5. 存入缓存。 |
8. 补充说明和注意事项
- 安全性: 在实际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对
$value
进行适当的验证和过滤,防止 SQL 注入等安全问题。 WordPress 已经做了一些基本的安全处理,比如sanitize_key()
和sanitize_text_field()
,但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警惕。 - 性能优化: 虽然
get_user_by()
使用了缓存,但在高并发的情况下,仍然可能成为性能瓶颈。 可以考虑使用更高级的缓存技术,比如 Redis 或 Memcached。 - 扩展性:
get_user_by()
函数也提供了扩展机制,可以通过get_user_by
filter 来添加自定义的 field 类型。
9. 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要通过 email 查找用户,可以这样写:
$email = '[email protected]';
$user = get_user_by( 'email', $email );
if ( $user ) {
echo '用户名:' . $user->user_login . '<br>';
} else {
echo '找不到邮箱为 ' . $email . ' 的用户!';
}
10. 总结的总结
get_user_by()
函数是 WordPress 中一个非常常用的函数,它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方式来根据 ID、slug 或 email 查找用户。 通过深入了解它的源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WordPress 的内部机制,并且可以更好地优化我们的代码。
希望今天的讲座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住,源码是最好的老师,多看源码,多思考,你也能成为 WordPress 大师!
好了,今天的源码探险就到这里。希望大家下次再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