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晚上好!今儿咱们唠唠 WordPress 里一个相当关键,又有点儿神秘的家伙——the_content
过滤器在古登堡(Gutenberg)编辑器里的实现。这玩意儿就像个魔术师,能把你在后台编辑器里拖来拽去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区块,变成最终呈现在用户面前的 HTML 代码。
准备好,咱们这就开始揭秘!
一、the_content
:老朋友,新任务
the_content
过滤器在 WordPress 已经存在很久了,早在古登堡出现之前,它就负责在文章内容显示之前对内容进行处理。比如,你可以用它来实现自动链接、表情符号转换等等。
但古登堡横空出世之后,the_content
的任务就变得更加复杂了。它不仅要处理传统的文本内容,还要处理那些由区块组成的复杂结构。简单来说,它要负责把区块对象翻译成最终的 HTML。
二、区块是什么?
在深入 the_content
之前,咱们得先搞清楚“区块”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你可以把区块想象成一个个独立的、可重复使用的内容单元。比如,一个段落、一张图片、一个标题、一个按钮,甚至一个嵌入的 YouTube 视频,都可以是一个区块。
每个区块都有自己的属性,这些属性定义了区块的内容和样式。比如,一个段落区块可能包含 content
属性(段落文本)和 align
属性(对齐方式)。
这些区块的信息都以特定的格式存储在数据库里。在 WordPress 5.0 之后,默认的存储格式是“块语法”(Block Syntax),它看起来有点像这样:
<!-- wp:paragraph -->
<p>这是一个段落。</p>
<!-- /wp:paragraph -->
<!-- wp:image {"id":123,"sizeSlug":"large"} -->
<figure class="wp-block-image size-large"><img src="image.jpg" alt=""/></figure>
<!-- /wp:image -->
看到没?每个区块都用 <!-- wp:block-name -->
和 <!-- /wp:block-name -->
包裹起来,中间是区块的内容和属性。
三、the_content
的工作流程:化腐朽为神奇
现在,我们来看看 the_content
过滤器是如何将这些区块语法转换成最终的 HTML 的。简单来说,它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 读取文章内容: 首先,
the_content
过滤器会获取文章的原始内容,也就是包含块语法的字符串。 - 解析区块: 接下来,它会使用 WordPress 内置的函数(比如
parse_blocks()
)来解析这些块语法,将它们转换成一个 PHP 对象数组。每个对象代表一个区块,包含了区块的名称、属性和子区块等信息。 - 渲染区块: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对于每个区块,
the_content
过滤器会找到对应的渲染函数(通常是区块的render_callback
),然后调用这个函数来生成区块的 HTML。 - 拼接 HTML: 最后,
the_content
过滤器会将所有区块的 HTML 片段拼接起来,形成最终的文章内容,并返回给浏览器。
四、源码解析:深入了解 the_content
的魔术
咱们现在就来扒一扒 WordPress 的源码,看看 the_content
过滤器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核心的逻辑位于 wp-includes/default-filters.php
文件中。你可以找到类似这样的代码:
add_filter( 'the_content', 'wpautop' );
add_filter( 'the_content', 'do_blocks', 9 );
add_filter( 'the_content', 'wptexturize' );
add_filter( 'the_content', 'convert_smilies', 20 );
add_filter( 'the_content', 'convert_chars' );
add_filter( 'the_content', 'wp_smartypants' );
add_filter( 'the_content', 'shortcode_unautop' );
add_filter( 'the_content', 'prepend_attachment' );
add_filter( 'the_content', 'wp_kses_post' );
这里,the_content
过滤器被添加了一堆函数,这些函数按照顺序依次对文章内容进行处理。其中,do_blocks
函数就是负责处理区块的关键。
让我们深入 do_blocks
函数,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do_blocks
函数的定义位于 wp-includes/blocks.php
文件中。它的主要逻辑如下:
function do_blocks( $content ) {
if ( ! has_blocks( $content ) ) {
return $content;
}
$blocks = parse_blocks( $content );
if ( empty( $blocks ) ) {
return '';
}
$output = '';
foreach ( $blocks as $block ) {
$output .= render_block( $block );
}
return $output;
}
这个函数做了以下几件事:
- 检查是否有区块: 首先,它使用
has_blocks()
函数检查文章内容是否包含块语法。如果没有,就直接返回原始内容,不做任何处理。 - 解析区块: 如果文章内容包含块语法,它就使用
parse_blocks()
函数将块语法解析成一个 PHP 对象数组。 - 渲染区块: 然后,它遍历这个数组,对每个区块调用
render_block()
函数来生成 HTML。 - 拼接 HTML: 最后,它将所有区块的 HTML 片段拼接起来,形成最终的文章内容。
parse_blocks()
函数的源码比较复杂,它负责解析块语法,并将每个区块的信息提取出来,存储在一个 PHP 对象中。你可以自行阅读 wp-includes/blocks.php
文件中的源码,了解它的具体实现。
render_block()
函数是另一个关键函数,它负责根据区块的类型调用相应的渲染函数。它的源码如下:
function render_block( $block ) {
$block_type = WP_Block_Type_Registry::get_instance()->get_registered( $block['blockName'] );
if ( ! $block_type ) {
return '';
}
if ( ! empty( $block_type->render_callback ) && is_callable( $block_type->render_callback ) ) {
$content = call_user_func( $block_type->render_callback, $block['attrs'], $block['content'] );
} else {
$content = '';
}
return $content;
}
这个函数做了以下几件事:
- 获取区块类型: 首先,它根据区块的名称(
blockName
)从WP_Block_Type_Registry
中获取区块类型对象。WP_Block_Type_Registry
是一个注册表,存储了所有已注册的区块类型的信息。 - 检查渲染回调函数: 然后,它检查区块类型对象是否定义了
render_callback
属性,以及这个属性是否是一个可调用的函数。render_callback
属性指定了用于渲染区块的函数。 - 调用渲染回调函数: 如果区块类型定义了
render_callback
属性,并且这个属性是一个可调用的函数,它就使用call_user_func()
函数调用这个函数,并将区块的属性(attrs
)和内容(content
)作为参数传递给它。 - 返回 HTML: 最后,它返回渲染函数生成的 HTML。
五、自定义区块的渲染:我的地盘我做主
如果你想自定义区块的渲染方式,你可以通过注册自己的区块类型,并指定自己的 render_callback
函数来实现。
例如,假设你想创建一个名为 my-plugin/custom-paragraph
的自定义段落区块,你可以这样做:
- 注册区块类型: 使用
register_block_type()
函数注册区块类型。
function my_plugin_register_block() {
register_block_type( 'my-plugin/custom-paragraph', array(
'attributes' => array(
'content' => array(
'type' => 'string',
'default' => '',
),
'alignment' => array(
'type' => 'string',
'default' => 'left',
),
),
'render_callback' => 'my_plugin_render_custom_paragraph',
) );
}
add_action( 'init', 'my_plugin_register_block'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两个属性:content
(段落文本)和 alignment
(对齐方式)。我们还指定了 my_plugin_render_custom_paragraph
函数作为渲染回调函数。
- 定义渲染回调函数: 定义
my_plugin_render_custom_paragraph
函数,用于生成区块的 HTML。
function my_plugin_render_custom_paragraph( $attributes, $content ) {
$alignment = isset( $attributes['alignment'] ) ? $attributes['alignment'] : 'left';
$paragraph_content = isset( $attributes['content'] ) ? $attributes['content'] : '';
$html = '<p style="text-align: ' . esc_attr( $alignment ) . ';">' . esc_html( $paragraph_content ) . '</p>';
return $html;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根据 alignment
属性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然后将段落文本包裹在 <p>
标签中,并返回 HTML。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完全控制自定义区块的渲染方式,实现各种各样的效果。
六、表格总结:the_content
过滤器与区块渲染
为了更好地理解 the_content
过滤器与区块渲染的关系,我们用一个表格来总结一下:
步骤 | 函数/过程 | 描述 |
---|---|---|
1. 获取文章内容 | get_the_content() |
获取包含块语法的文章内容。 |
2. 应用 the_content 过滤器 |
apply_filters( 'the_content', $content ) |
将文章内容传递给 the_content 过滤器,由一系列函数进行处理。 |
3. 检查是否有区块 | has_blocks( $content ) |
检查文章内容是否包含块语法。 |
4. 解析区块 | parse_blocks( $content ) |
将块语法解析成 PHP 对象数组,每个对象代表一个区块,包含区块的名称、属性和子区块等信息。 |
5. 渲染区块 | render_block( $block ) |
根据区块的类型调用相应的渲染函数(通常是区块的 render_callback ),生成区块的 HTML。 |
6. 拼接 HTML | (循环拼接) | 将所有区块的 HTML 片段拼接起来,形成最终的文章内容。 |
7. 返回 HTML | (函数返回) | 将最终的文章内容返回给浏览器。 |
七、总结:the_content
,古登堡的幕后英雄
the_content
过滤器在古登堡编辑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负责将你在后台编辑器里拖来拽去的那些区块,转换成最终呈现在用户面前的 HTML 代码。
理解 the_content
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登堡编辑器的工作方式,也可以让你更好地自定义区块的渲染方式,实现各种各样的效果。
希望今天的讲解对你有所帮助。咱们下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