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码世界的冒险家们,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将带领大家深入WordPress的get_option()
函数,探索它如何巧妙地利用对象缓存这把神器,避免重复的数据库查询,提升网站性能。
准备好了吗?系好安全带,我们要发车了!
第一站:get_option()
函数的“身世之谜”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的主角——get_option()
函数。它在WordPress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主要负责从数据库中读取选项(options)的值。这些选项存储了网站的各种配置信息,比如网站标题、描述、主题设置等等。
简单来说,get_option()
就像一个勤劳的小蜜蜂,每次你需要知道网站的某个设置时,它都会飞到数据库里帮你取回来。
<?php
/**
* Retrieve an option value based on an option name.
*
* If the option does not exist or does not have a value, then the return will
* be false. This is useful to check whether you need to install an option and is
* commonly used during plugin installation.
*
* @global wpdb $wpdb WordPress database abstraction object.
*
* @param string $option Name of option to retrieve. Expected to not be SQL-escaped.
* @param mixed $default Optional. Default value to return if the option does not exist.
* Default: false.
* @return mixed Value set for the option.
*/
function get_option( $option, $default = false ) {
global $wpdb;
static $notoptions = array();
$switched = false;
if ( is_multisite() && ms_is_switched() ) {
$switched = true;
ms_restore_current_blog();
}
if ( isset( $notoptions[ $option ] ) ) {
if ( is_multisite() && ! is_super_admin() && is_serialized( $notoptions[ $option ] ) ) {
$notoptions[ $option ] = stripslashes( maybe_unserialize( $notoptions[ $option ] ) );
}
if ( $switched ) {
restore_current_blog();
}
return $default;
}
$value = wp_cache_get( $option, 'options' );
if ( false !== $value ) {
if ( $switched ) {
restore_current_blog();
}
return $value;
}
$row = $wpdb->get_row( $wpdb->prepare( "SELECT option_value FROM $wpdb->options WHERE option_name = %s LIMIT 1", $option ) );
// Has to be get_row rather than get_var because of funkiness with 0, false, null values.
if ( is_object( $row ) ) {
$value = $row->option_value;
} else {
$value = false;
}
if ( is_serialized( $value ) ) {
$value = maybe_unserialize( $value );
}
if ( $switched ) {
restore_current_blog();
}
if ( false === $value ) {
$notoptions[ $option ] = 'yes';
wp_cache_add( $option, 'yes', 'notoptions' );
return $default;
}
wp_cache_set( $option, $value, 'options' );
return $value;
}
第二站:没有对象缓存的“悲惨世界”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对象缓存,每次你需要获取一个选项的值,get_option()
都会无情地向数据库发起一次查询。如果你的网站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选项,或者你的网站访问量很大,那么数据库就会被频繁地访问,导致性能下降,用户体验变差。
这就像你每次想喝一杯水,都要亲自跑到井边打水一样,非常耗时耗力。
第三站:对象缓存的“救赎之路”
幸运的是,WordPress提供了对象缓存机制,它就像一个“水缸”,可以把从数据库中取来的选项值暂时存储起来。下次你需要同一个选项的值时,get_option()
会先看看“水缸”里有没有,如果有,就直接从“水缸”里取,而不用再去数据库里查询了。
这就像你事先把水打好,放在水缸里,下次想喝水时,直接从水缸里舀就行了,非常方便快捷。
第四站:get_option()
如何利用对象缓存
现在,让我们深入get_option()
的源码,看看它如何利用对象缓存这把神器:
-
检查是否在
notoptions
中:
首先,函数会检查$option
是否存在于静态数组$notoptions
中。 这个数组用于存储那些在数据库中不存在的选项。 如果找到了,函数会返回默认值$default
,避免不必要的缓存查询。wp_cache_add( $option, 'yes', 'notoptions' )
会在找不到option的时候添加到notoptions
缓存组,防止重复查询不存在的option。 -
从缓存中获取:
函数使用wp_cache_get( $option, 'options' )
尝试从对象缓存中获取选项的值。$option
: 要获取的选项名。'options'
: 缓存组的名称。 WordPress使用缓存组来组织不同的缓存数据。options
缓存组专门用来存储选项数据。
如果
wp_cache_get()
返回false
,则表示缓存中没有该选项的值。 -
从数据库中获取:
如果缓存中没有该选项的值,函数会执行数据库查询,从wp_options
表中获取选项的值。 -
序列化/反序列化:
如果从数据库中获取的值是序列化的字符串,函数会使用maybe_unserialize()
将其反序列化成 PHP 变量。 -
存储到缓存中:
如果从数据库中成功获取了选项的值,函数会使用wp_cache_set( $option, $value, 'options' )
将其存储到对象缓存中,以便下次使用。$option
: 选项名。$value
: 选项值。'options'
: 缓存组的名称。
-
返回选项值:
最后,函数返回选项的值。
代码示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
<?php
// 第一次获取网站标题
$site_title = get_option( 'blogname' );
echo '网站标题:' . $site_title . '<br>';
// 第二次获取网站标题 (直接从缓存中获取)
$site_title = get_option( 'blogname' );
echo '网站标题:' . $site_title . '<br>';
?>
第一次调用 get_option( 'blogname' )
时,由于缓存中没有 blogname
选项的值,所以会从数据库中获取,并存储到缓存中。
第二次调用 get_option( 'blogname' )
时,由于缓存中已经存在 blogname
选项的值,所以会直接从缓存中获取,而不会再去数据库中查询。
第五站:对象缓存的“种类繁多”
WordPress支持多种对象缓存方式,常见的有:
- Transient API: Transient API允许你存储临时数据,并设置过期时间。 它也是基于对象缓存实现的。
- Memcached: 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内存对象缓存系统。
- Redis: 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可以用作缓存、数据库和消息队列。
你可以通过安装相应的插件来启用这些缓存方式。
对象缓存的类型对比:
缓存类型 | 描述 | 优点 | 缺点 |
---|---|---|---|
Transient API | WordPress内置的缓存机制,用于存储临时数据。 | 简单易用,无需额外配置。 | 性能相对较低,不适合存储大量数据。 |
Memcached | 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内存对象缓存系统。 | 速度快,可以存储大量数据,支持分布式部署。 | 需要安装和配置Memcached服务器,配置相对复杂。 |
Redis | 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可以用作缓存、数据库和消息队列。 | 速度快,功能强大,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可以用于更复杂的缓存场景。 | 需要安装和配置Redis服务器,配置相对复杂,学习成本较高。 |
APC/APCu | PHP opcode缓存,也可以用于存储用户数据。 | 速度快,可以提高PHP代码的执行效率。 | 只能在单台服务器上使用,不适合分布式部署,APCu是APC的替代品,专门用于用户数据缓存。 |
文件缓存 | 将数据存储到文件中。 | 简单易用,无需额外配置。 | 速度慢,不适合存储大量数据。 |
数据库缓存 | 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 | 可以利用数据库的事务和备份功能。 | 速度慢,会增加数据库的负担。 |
第六站:对象缓存的“注意事项”
虽然对象缓存可以显著提高网站性能,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缓存失效: 缓存中的数据可能会过期或失效,需要及时更新。WordPress提供了一些函数来清除缓存,例如
delete_option()
和wp_cache_delete()
。 - 缓存一致性: 在多服务器环境下,需要保证缓存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 缓存大小: 缓存的大小需要根据网站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过小的缓存可能会导致频繁的缓存失效,过大的缓存可能会占用过多的内存。
第七站:get_option
和 update_option
互相配合
get_option
负责读取数据,而 update_option
负责更新数据。 它们经常一起使用。 当使用 update_option
更新选项值时,WordPress会自动清除该选项在对象缓存中的数据,以便下次调用 get_option
时可以获取到最新的值。
<?php
// 获取网站描述
$site_description = get_option( 'blogdescription' );
echo '网站描述:' . $site_description . '<br>';
// 更新网站描述
update_option( 'blogdescription', '这是一个全新的网站描述' );
// 再次获取网站描述 (会从数据库中重新获取,因为缓存已被清除)
$site_description = get_option( 'blogdescription' );
echo '网站描述:' . $site_description . '<br>';
?>
第八站:autoload
优化
wp_options
表中的 autoload
字段用于指定选项是否在每次页面加载时自动加载到内存中。 如果一个选项的 autoload
值为 yes
,那么 WordPress 会在每次页面加载时都将其加载到对象缓存中。
对于一些常用的选项,例如网站标题和描述,将其 autoload
设置为 yes
可以提高性能,因为它们会被频繁地使用。 但是,对于一些不常用的选项,将其 autoload
设置为 no
可以减少内存占用,提高性能。
autoload 字段的优化策略:
选项类型 | autoload 值 | 理由 |
---|---|---|
常用选项 | yes | 频繁使用,提前加载可以减少数据库查询。 |
不常用选项 | no | 不经常使用,避免占用内存。 |
大型选项(例如序列化数据) | no | 即使常用,如果选项数据量很大,也会降低性能。 |
第九站: get_site_option
与多站点
在多站点环境中,get_option
默认获取的是当前站点的选项。如果需要获取整个网络的选项,可以使用 get_site_option
函数。get_site_option
与 get_option
类似,也使用了对象缓存机制,但它使用的是 sitemeta
缓存组,而不是 options
缓存组。
<?php
// 获取当前站点的网站标题
$site_title = get_option( 'blogname' );
echo '当前站点标题:' . $site_title . '<br>';
// 获取整个网络的管理员邮箱
$admin_email = get_site_option( 'admin_email' );
echo '网络管理员邮箱:' . $admin_email . '<br>';
?>
总结:
get_option()
函数通过利用对象缓存机制,有效地避免了重复的数据库查询,提高了WordPress网站的性能。 理解get_option
如何使用缓存,是优化WordPress性能的关键一步。 记住,合理使用对象缓存,才能让你的网站飞起来!
好了,今天的旅程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下次再见! 祝大家写码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