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 WordPress `wp_cache_set()` 和 `wp_cache_get()` 函数的源码:解释其在对象缓存中的作用。

各位程序猿和媛们,早上好!我是你们今天的 WordPress 对象缓存讲师,咱们今天不谈风花雪月,只聊聊让 WordPress 跑得飞快的秘密武器——wp_cache_set()wp_cache_get()

别害怕,虽然名字听起来像魔法咒语,但它们其实就是两个负责任的小家伙,一个负责把东西放进缓存里,一个负责把东西从缓存里拿出来。 想象一下,它们就像你家的冰箱,wp_cache_set() 负责把美味的披萨放进去,wp_cache_get() 负责在你饿的时候把披萨拿出来。 不同的是,这个冰箱是为你的 WordPress 网站服务的,里面的披萨不是食物,而是数据库查询结果,以及各种需要频繁访问的数据。

对象缓存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它?

在深入源码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对象缓存到底是个啥玩意。 简单来说,对象缓存就是把一些常用的数据,比如数据库查询结果、主题选项、用户数据等等,存储在内存或者其他快速存储介质中。 这样,下次需要用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就不用再去数据库里吭哧吭哧地查询了,直接从缓存里拿,速度嗖嗖的!

为什么需要对象缓存? 想象一下,每次用户访问你的网站,都需要从数据库里读取大量的数据,如果用户量稍微大一点,数据库就会不堪重负,网站响应速度也会变得非常慢。 用户体验就别提了,估计早就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

对象缓存就像一个高效的“快递中转站”,把常用的数据提前准备好,用户需要的时候直接取走,大大减轻了数据库的压力,提升了网站的性能。

wp_cache_set():缓存的守护者

好了,现在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wp_cache_set() 这个负责任的小家伙。 它的任务很简单:把数据存储到缓存中。 它的原型是这样的:

wp_cache_set( string $key, mixed $data, string $group = '', int $expire = 0 ) : bool
  • $key: 缓存的键值,相当于冰箱里每个披萨盒子上贴的标签,用来唯一标识一个缓存项。 记住,$key 必须是字符串,而且要具有唯一性。 如果你用同一个 $key 存储不同的数据,之前的缓存会被覆盖。
  • $data: 要缓存的数据,可以是任何类型,比如字符串、数组、对象等等。 就像冰箱里可以放各种口味的披萨一样。
  • $group: 缓存组,相当于冰箱里的不同隔层,用于组织和管理缓存数据。 默认值是空字符串。
  • $expire: 缓存的过期时间,单位是秒。 相当于披萨的保质期,过期了就不能吃了(缓存失效)。 默认值是 0,表示永不过期。 除非你真的想让缓存一直存在,否则最好设置一个合理的过期时间,避免缓存数据过期。

源码剖析

wp_cache_set() 的源码根据不同的缓存后端(比如 Memcached、Redis、文件缓存等)会有所不同,但核心逻辑是类似的。 我们以 WordPress 内置的简单对象缓存为例,来了解一下它的内部运作机制。

function wp_cache_set( $key, $data, $group = 'default', $expire = 0 ) {
    global $wp_object_cache;

    if ( is_object( $wp_object_cache ) && method_exists( $wp_object_cache, 'set' ) ) {
        return $wp_object_cache->set( $key, $data, $group, $expire );
    }

    return false;
}

这段代码首先判断 $wp_object_cache 对象是否存在,并且该对象是否具有 set 方法。 如果存在,就调用 $wp_object_cache 对象的 set 方法来存储数据。 如果不存在,则返回 false

$wp_object_cache 是一个全局对象,负责管理 WordPress 的对象缓存。 不同的缓存后端会提供不同的 $wp_object_cache 实现。 比如,如果使用 Memcached 作为缓存后端,$wp_object_cache 对象就是一个 Memcached 客户端实例。

使用示例

下面是一个使用 wp_cache_set() 的简单示例:

<?php
// 从数据库中获取文章列表
$posts = get_posts( array( 'numberposts' => 10 ) );

// 将文章列表缓存起来,过期时间为 3600 秒(1 小时)
wp_cache_set( 'my_posts', $posts, 'my_group', 3600 );

echo "文章列表已缓存!";
?>

这段代码首先使用 get_posts() 函数从数据库中获取 10 篇文章,然后使用 wp_cache_set() 函数将文章列表缓存起来,缓存键值为 my_posts,缓存组为 my_group,过期时间为 3600 秒。

wp_cache_get():缓存的取货员

现在我们来看看 wp_cache_get() 这个负责任的取货员。 它的任务也很简单:从缓存中获取数据。 它的原型是这样的:

wp_cache_get( string $key, string $group = '', bool $force = false, &$found = null ) : mixed
  • $key: 缓存的键值,相当于冰箱里披萨盒子的标签。
  • $group: 缓存组,相当于冰箱里的不同隔层。
  • $force: 是否强制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忽略缓存。 默认为 false。 如果设置为 true,则会绕过缓存,直接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并且更新缓存。
  • &$found: 一个引用变量,用于指示是否从缓存中获取到了数据。 如果从缓存中获取到了数据,则 $found 的值为 true,否则为 false

源码剖析

wp_cache_set() 类似,wp_cache_get() 的源码也根据不同的缓存后端有所不同。 我们仍然以 WordPress 内置的简单对象缓存为例。

function wp_cache_get( $key, $group = 'default', $force = false, &$found = null ) {
    global $wp_object_cache;

    if ( is_object( $wp_object_cache ) && method_exists( $wp_object_cache, 'get' ) ) {
        return $wp_object_cache->get( $key, $group, $force, $found );
    }

    $found = false;
    return false;
}

这段代码与 wp_cache_set() 类似,首先判断 $wp_object_cache 对象是否存在,并且该对象是否具有 get 方法。 如果存在,就调用 $wp_object_cache 对象的 get 方法来获取数据。 如果不存在,则将 $found 设置为 false,并返回 false

使用示例

下面是一个使用 wp_cache_get() 的简单示例:

<?php
// 从缓存中获取文章列表
$posts = wp_cache_get( 'my_posts', 'my_group' );

if ( $posts ) {
    // 从缓存中获取到了文章列表
    echo "从缓存中获取到了文章列表:<br>";
    foreach ( $posts as $post ) {
        echo $post->post_title . "<br>";
    }
} else {
    // 缓存中没有文章列表
    echo "缓存中没有文章列表,正在从数据库中获取...<br>";

    // 从数据库中获取文章列表
    $posts = get_posts( array( 'numberposts' => 10 ) );

    // 将文章列表缓存起来
    wp_cache_set( 'my_posts', $posts, 'my_group', 3600 );

    echo "文章列表已缓存!<br>";

    // 输出文章列表
    foreach ( $posts as $post ) {
        echo $post->post_title . "<br>";
    }
}
?>

这段代码首先尝试从缓存中获取文章列表。 如果缓存中存在文章列表,则直接输出文章列表。 如果缓存中不存在文章列表,则从数据库中获取文章列表,并将文章列表缓存起来,然后输出文章列表。

wp_cache_delete():缓存的清洁工

除了 wp_cache_set()wp_cache_get(),还有一个重要的函数 wp_cache_delete(),它负责从缓存中删除数据,相当于冰箱的清洁工,负责清理过期的或者不需要的披萨。

wp_cache_delete( string $key, string $group = '' ) : bool
  • $key: 缓存的键值,相当于冰箱里披萨盒子的标签。
  • $group: 缓存组,相当于冰箱里的不同隔层。

使用场景举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 wp_cache_set()wp_cache_get() 的作用,我们来看几个实际的应用场景:

  1. 缓存数据库查询结果: 比如,缓存文章列表、分类列表、用户数据等等。 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查询数据库,提高网站的性能。

    <?php
    // 尝试从缓存中获取分类列表
    $categories = wp_cache_get( 'all_categories', 'taxonomy' );
    
    if ( ! $categories ) {
        // 缓存中没有分类列表,从数据库中获取
        $categories = get_categories();
    
        // 将分类列表缓存起来
        wp_cache_set( 'all_categories', $categories, 'taxonomy', 3600 );
    }
    
    // 输出分类列表
    foreach ( $categories as $category ) {
        echo $category->name . "<br>";
    }
    ?>
  2. 缓存主题选项: 比如,缓存网站的 logo、颜色方案、布局等等。 这样可以避免每次加载页面都读取主题选项,提高网站的性能。

    <?php
    // 尝试从缓存中获取 logo
    $logo = wp_cache_get( 'site_logo', 'theme_options' );
    
    if ( ! $logo ) {
        // 缓存中没有 logo,从主题选项中获取
        $logo = get_theme_mod( 'custom_logo' );
    
        // 将 logo 缓存起来
        wp_cache_set( 'site_logo', $logo, 'theme_options', 86400 ); // 24 小时
    }
    
    // 输出 logo
    echo '<img src="' . wp_get_attachment_image_src( $logo, 'full' )[0] . '" alt="Logo">';
    ?>
  3. 缓存瞬态数据: 瞬态数据是指临时性的数据,比如 API 请求结果、统计数据等等。 缓存瞬态数据可以避免频繁请求 API 或计算统计数据,提高网站的性能。 WordPress 提供了专门的函数 set_transient()get_transient() 来处理瞬态数据,它们实际上也是基于 wp_cache_set()wp_cache_get() 实现的。

缓存后端选择

WordPress 内置了一个简单的对象缓存,但它的性能有限,只适合小型网站。 对于中大型网站,建议使用更强大的缓存后端,比如:

  • Memcached: 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内存对象缓存系统。
  • Redis: 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可以用作缓存、数据库和消息队列。

选择合适的缓存后端需要根据你的网站规模、流量和预算来决定。

缓存注意事项

使用对象缓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缓存失效: 缓存数据可能会过期,需要定期更新缓存。 比如,当文章内容发生变化时,需要删除相关的缓存。
  • 缓存一致性: 多个服务器之间可能存在缓存不一致的问题,需要使用合适的缓存同步机制。
  • 缓存雪崩: 当大量缓存同时失效时,可能会导致数据库压力过大,甚至崩溃。 需要避免缓存雪崩的发生,比如使用随机过期时间。
  • 缓存穿透: 当查询一个不存在的缓存键值时,可能会导致每次都查询数据库。 需要避免缓存穿透的发生,比如使用布隆过滤器。

总结

wp_cache_set()wp_cache_get() 是 WordPress 对象缓存的核心函数,它们负责将数据存储到缓存中和从缓存中获取数据。 合理使用这两个函数可以大大提高 WordPress 网站的性能。

表格总结:

函数 功能 参数 返回值 备注
wp_cache_set() 将数据存储到缓存中 $key (string, 必需): 缓存键值; $data (mixed, 必需): 要缓存的数据; $group (string, 可选): 缓存组,默认为 ‘default’; $expire (int, 可选): 缓存过期时间,单位为秒,默认为 0 (永不过期) bool: 成功返回 true,失败返回 false 类似于把披萨放进冰箱,需要指定披萨的名字、口味以及保质期。过期时间要设置合理,不然披萨坏了就浪费了。
wp_cache_get() 从缓存中获取数据 $key (string, 必需): 缓存键值; $group (string, 可选): 缓存组,默认为 ‘default’; $force (bool, 可选): 是否强制从数据库获取数据,默认为 false; &$found (bool, 可选): 引用变量,用于指示是否从缓存中获取到了数据 mixed: 成功返回缓存数据,失败返回 false 类似于从冰箱里拿出指定名字和口味的披萨。$force 参数可以让你强制忽略冰箱里的披萨,直接订一个新的。&$found 参数就像一个指示灯,告诉你冰箱里有没有这个披萨。
wp_cache_delete() 从缓存中删除数据 $key (string, 必需): 缓存键值; $group (string, 可选): 缓存组,默认为 ‘default’ bool: 成功返回 true,失败返回 false 类似于把冰箱里不需要的披萨扔掉。
set_transient() 设置瞬态数据 $transient (string, 必需): 瞬态数据的名称; $value (mixed, 必需): 要存储的数据; $expiration (int, 必需): 过期时间,单位为秒 bool: 成功返回 true,失败返回 false 实际上是 wp_cache_set() 的一个封装,专门用于处理临时性的数据。
get_transient() 获取瞬态数据 $transient (string, 必需): 瞬态数据的名称 mixed: 成功返回瞬态数据,失败返回 false 实际上是 wp_cache_get() 的一个封装,专门用于处理临时性的数据。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wp_cache_set()wp_cache_get() 的使用方法,让你的 WordPress 网站跑得更快、更稳! 记住,缓存虽好,但也要合理使用哦! 别把冰箱塞满了过期食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