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高级讲座篇之:MySQL 8.0 InnoDB新特性:字典表重构与日志系统的性能飞跃。

各位观众老爷,晚上好!今天咱们聊聊MySQL 8.0里那些隐藏的“黑科技”,特别是InnoDB存储引擎的字典表重构和日志系统的性能飞跃。 这俩玩意儿,听起来枯燥,但用好了,能让你的数据库跑得更快,更稳,就像给你的老牛车装上了火箭发动机!

开胃小菜: 啥是字典表?为啥要重构它?

简单来说,字典表就是MySQL用来存各种元数据的地儿。啥叫元数据? 就是描述数据的数据。 比如,你的表叫啥名字? 里面都有哪些字段? 这些字段都是什么类型? 用的什么字符集? 这些信息统统都存在字典表里。

在MySQL 5.7及更早的版本里,字典表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的,也就是.frm文件。这种方式,优点是简单直接,缺点也很明显:

  • 性能瓶颈: 每次访问元数据都要读写磁盘,速度慢得像蜗牛爬。
  • 事务支持弱: .frm文件不支持事务,容易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尤其是在并发操作的时候。
  • 锁竞争激烈: 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个.frm文件,容易产生锁竞争,导致性能下降。

就好比你家有个小本本,上面记录着家里所有东西的摆放位置。每次找东西都要翻一遍这个本本,效率低下不说,万一几个人同时查,还会打起来(锁竞争)。

所以,MySQL 8.0痛定思痛,把字典表搬到了InnoDB存储引擎里,彻底告别了.frm文件。 就像把那个小本本搬到了一个支持事务和并发访问的数据库里,速度嗖嗖的,再也不怕被打断了。

正餐:InnoDB字典表重构,都干了些啥?

这次重构,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 元数据上云: 将所有元数据(表、列、索引、存储过程等等)都存储在InnoDB系统表里。
  2. 事务加持: 所有对元数据的修改都支持事务,保证ACID特性。
  3. 并发优化: 利用InnoDB的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机制,减少锁竞争,提高并发性能。
  4. 原子性DDL: DDL操作(比如CREATE TABLE、ALTER TABLE)要么完全成功,要么完全失败,不会留下半拉子工程。

具体来说,MySQL 8.0引入了一系列新的InnoDB系统表,用于存储各种元数据。 下面列举一些重要的系统表:

系统表名 作用
mysql.innodb_index_stats 存储索引的统计信息,用于查询优化器选择最佳的执行计划。
mysql.innodb_table_stats 存储表的统计信息,包括行数、数据大小等等,同样用于查询优化器。
mysql.tables 存储关于表的信息,如表名、存储引擎、字符集等等。
mysql.columns 存储关于列的信息,如列名、数据类型、是否允许为空等等。
mysql.indexes 存储关于索引的信息,如索引名、索引类型、索引包含的列等等。
mysql.routines 存储关于存储过程和函数的信息,如名称、参数、返回值等等。
mysql.parameters 存储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参数信息。
mysql.events 存储关于事件调度器的信息,用于定时执行任务。
mysql.views 存储关于视图的信息,如视图定义、权限等等。
mysql.triggers 存储关于触发器的信息,如触发器名称、触发时机、触发事件等等。
mysql.table_spaces 存储关于表空间的信息,包括表空间名称、文件路径等等。

这些系统表都使用InnoDB存储引擎,可以像普通表一样进行查询和管理。 例如,你想查一下某个表的列信息,可以直接这样写:

SELECT
    column_name,
    data_type,
    column_type,
    is_nullable
FROM
    information_schema.columns
WHERE
    table_schema = 'your_database_name'
    AND table_name = 'your_table_name';

或者,你也可以直接查mysql.columns表:

SELECT
    column_name,
    data_type,
    column_type,
    is_nullable
FROM
    mysql.columns
WHERE
    table_schema = 'your_database_name'
    AND table_name = 'your_table_name';

注意,information_schema是一个虚拟数据库,它提供了一种更加友好的方式来访问元数据。 实际上,information_schema中的数据也是从mysql数据库中的系统表里读取的。

甜点:日志系统性能飞跃,undo log和redo log的进化

除了字典表重构,MySQL 8.0还在日志系统上做了很多优化,主要集中在undo log和redo log这两个方面。

1. Undo Log瘦身:

Undo log是用来回滚事务的,保证事务的原子性。 在MySQL 5.7及更早的版本里,undo log和redo log是混合在一起存储的。 这种方式,会导致undo log占用大量的磁盘空间,影响性能。

MySQL 8.0将undo log单独存储在一个或多个undo表空间里,并且支持动态调整undo表空间的大小。 这样,undo log就不会占用redo log的空间,也不会影响redo log的写入性能。

你可以通过以下参数来控制undo表空间:

  • innodb_undo_tablespaces: 指定undo表空间的数量,默认值为2。
  • innodb_undo_directory: 指定undo表空间的存储目录,默认值为数据目录。
  • innodb_undo_log_truncate: 启用undo log截断功能,定期回收不再使用的undo log空间。

要查看undo表空间的状态,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Innodb_undo%';

2. Redo Log增强:

Redo log是用来保证事务的持久性的。 在MySQL 8.0里,redo log也得到了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更大的redo log buffer: 默认的redo log buffer大小增加到了16MB,可以减少redo log的写入次数,提高性能。
  • 更好的redo log写入策略: 优化了redo log的写入策略,减少了磁盘IO,提高了写入速度。
  • 支持动态调整redo log大小: 可以通过innodb_log_file_size参数动态调整redo log的大小,而无需重启服务器。

你可以通过以下参数来控制redo log:

  • innodb_log_file_size: 指定每个redo log文件的大小,默认值为48MB。
  •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指定redo log文件的数量,默认值为2。
  • innodb_log_buffer_size: 指定redo log buffer的大小,默认值为16MB。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指定redo log的刷新策略,有三个可选值:0、1、2。

    • 0:每秒刷新一次redo log到磁盘,性能最好,但数据安全性最低。
    • 1:每次事务提交都刷新redo log到磁盘,性能最差,但数据安全性最高。
    • 2:每次事务提交都将redo log写入操作系统缓存,然后每秒刷新一次到磁盘,性能和数据安全性介于0和1之间。

要查看redo log的状态,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Innodb_log%';

代码示例:动态调整redo log大小

假设你想把redo log的大小增加到256MB,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停止MySQL服务器:

    sudo systemctl stop mysql
  2. 修改my.cnf配置文件:

    [mysqld] section添加以下配置:

    innodb_log_file_size=256M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2
  3. 删除旧的redo log文件:

    进入MySQL数据目录,删除ib_logfile0ib_logfile1文件。

    cd /var/lib/mysql  # 替换成你的数据目录
    rm ib_logfile0 ib_logfile1
  4. 启动MySQL服务器:

    sudo systemctl start mysql

    MySQL会自动创建新的redo log文件。

注意事项:

  • 调整redo log大小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操作,一定要做好备份,以防万一。
  • 调整redo log大小会影响数据库的恢复时间,redo log越大,恢复时间越长。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参数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可以选择1,如果对性能要求很高,可以选择0或2。

总结:

MySQL 8.0 InnoDB的字典表重构和日志系统性能飞跃,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改进。 它们可以显著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让你的数据库跑得更快,更稳。

  • 字典表重构: 告别.frm文件,元数据上云,事务加持,并发优化,原子性DDL。
  • Undo Log瘦身: 将undo log单独存储在undo表空间里,并且支持动态调整undo表空间的大小。
  • Redo Log增强: 更大的redo log buffer,更好的redo log写入策略,支持动态调整redo log大小。

记住,这些优化并不是免费的,它们会占用更多的磁盘空间和内存。 所以,在配置这些参数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不要盲目追求性能。

课后作业:

  1. 查阅MySQL官方文档,了解更多关于InnoDB字典表重构和日志系统性能飞跃的细节。
  2. 在你的测试环境里,尝试调整redo log的大小,并观察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
  3. 思考一下,如何在你的实际项目中,利用这些新特性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回去好好消化一下,争取早日成为MySQL高手! 下次再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