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Bug终结者,今天咱们来聊聊MySQL事务隔离级别里那个有点神秘的家伙——REPEATABLE READ
。
很多同学可能觉得,隔离级别嘛,不就是那几个单词吗?READ UNCOMMITTED
,READ COMMITTED
,REPEATABLE READ
,SERIALIZABLE
。背都能背下来。但你真的理解它们背后的原理,以及REPEATABLE READ
的独特之处了吗?
别急着回答,咱们先从一个故事开始…
故事的开始:三个倒霉蛋的遭遇
假设我们有三个哥们儿:小明,小红,老王。他们都在访问同一个数据库,执行不同的操作。
- 小明: 负责统计商品总数
- 小红: 负责给特定商品涨价
- 老王: 负责下单购买商品
如果数据库没有事务隔离机制,或者隔离级别太低,这三个人之间就会互相干扰,产生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
- 脏读: 小红还没提交涨价操作,小明就读到了涨价后的商品数量,结果统计了个寂寞。
- 不可重复读: 小明第一次统计商品数量是100,小红涨价后提交了,小明第二次统计商品数量变成101,心态崩了啊!
- 幻读: 老王下了一单,小明统计发现多了个商品,这商品从哪儿冒出来的?
事务隔离级别的登场:不同程度的保护伞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MySQL引入了事务隔离级别。不同的隔离级别就像是不同等级的保护伞,保护我们免受并发事务的干扰。
隔离级别 | 解决的问题 | 可能出现的问题 | 性能损耗 |
---|---|---|---|
READ UNCOMMITTED |
无 | 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 最低 |
READ COMMITTED |
脏读 | 不可重复读,幻读 | 较低 |
REPEATABLE READ |
脏读,不可重复读 | 幻读 | 中等 |
SERIALIZABLE |
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 并发性能差 | 最高 |
可以看到,REPEATABLE READ
级别已经相当不错了,它可以防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但是,它仍然存在幻读的问题。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深入探讨的地方。
REPEATABLE READ
的底层实现:MVCC的功劳
REPEATABLE READ
之所以能实现“可重复读”,主要是靠一个叫做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多版本并发控制)的技术。
简单来说,MVCC就是为每一行数据维护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对应一个事务。当一个事务开始时,它会看到一个“快照”版本的数据。在这个事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它都只会看到这个快照版本的数据,即使其他事务修改了数据,它也不会受到影响。
举个栗子:MVCC的工作原理
假设我们有一张products
表,其中有一行数据:
id | name | price |
---|--------|-------|
1 | iPhone | 8000 |
现在,小明开启了一个事务,想要读取这条数据: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 FROM products WHERE id = 1;
MVCC会为小明的事务创建一个快照,假设这个快照的版本号是100。小明读取到的数据就是版本号为100的数据,也就是iPhone, 8000
。
这时,小红也开启了一个事务,想要修改这条数据的价格: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products SET price = 9000 WHERE id = 1;
COMMIT;
小红修改数据后,MVCC并不会直接覆盖原来的数据,而是创建一个新的版本,假设版本号是101,数据是iPhone, 9000
。
现在,小明再次执行相同的查询:
SELECT * FROM products WHERE id = 1;
由于小明事务的快照版本号仍然是100,所以他读取到的数据仍然是iPhone, 8000
。这就是“可重复读”的魅力!
代码示例:模拟MVCC
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在MySQL里“看到”MVCC的具体实现,但我们可以用代码来模拟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class MVCCDatabase:
def __init__(self):
self.data = {} # 存储数据,key是id,value是版本列表
self.version = 0 # 当前版本号
def get_data(self, id, version):
"""根据id和版本号获取数据"""
if id not in self.data:
return None
versions = self.data[id]
for v in reversed(versions): # 从最新版本开始查找
if v['version'] <= version:
return v['data']
return None # 找不到小于等于指定版本的
def update_data(self, id, new_data):
"""更新数据,创建新版本"""
self.version += 1
if id not in self.data:
self.data[id] = []
self.data[id].append({'version': self.version, 'data': new_data})
return self.version
# 使用示例
db = MVCCDatabase()
# 初始数据
db.update_data(1, {'name': 'iPhone', 'price': 8000})
# 小明开启事务,快照版本号为2
xiaoming_version = 2
print(f"小明事务开始,版本号:{xiaoming_version}")
data_xiaoming_v1 = db.get_data(1, xiaoming_version)
print(f"小明第一次读取:{data_xiaoming_v1}")
# 小红修改数据
xiaohong_version = db.update_data(1, {'name': 'iPhone', 'price': 9000})
print(f"小红修改数据,版本号:{xiaohong_version}")
# 小明再次读取
data_xiaoming_v2 = db.get_data(1, xiaoming_version)
print(f"小明第二次读取:{data_xiaoming_v2}")
# 老王开启事务,快照版本号为4
laowang_version = 4
print(f"老王事务开始,版本号:{laowang_version}")
data_laowang = db.get_data(1, laowang_version)
print(f"老王读取:{data_laowang}")
# 小红回滚
# 在真实数据库中回滚会将版本4删除,这里简化模拟,实际上MVCC不会真正删除老的版本,而是进行标记
#假设要回滚到版本3之前的状态,需要找到小于等于3的最新版本
#如果回滚,需要重建索引,MVCC需要维护undo log。
#这里只是演示思想,实际实现复杂得多。
这段代码只是一个简单的MVCC模拟,它没有考虑并发控制、锁等等复杂的问题。但它可以帮助你理解MVCC的基本原理:每个事务都有自己的快照,读取数据时只会读取快照版本的数据。
REPEATABLE READ
的局限:幻读的幽灵
虽然REPEATABLE READ
可以防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但它仍然无法完全消除并发事务带来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幻读”。
什么是幻读?
幻读是指在一个事务中,两次执行相同的查询,第二次查询的结果集中出现了一些之前不存在的行,或者消失了一些之前存在的行。
幻读的产生:范围查询的陷阱
幻读通常发生在范围查询的场景下。比如:
- 小明想要统计
products
表中价格大于5000的商品数量。 - 在小明第一次统计之后,小红插入了一条价格为6000的新商品。
- 小明再次统计,发现数量变多了,就像出现了幻觉一样。
为什么MVCC无法解决幻读?
MVCC可以保证小明在事务期间读取到的每一行数据都是一致的。但是,它无法阻止其他事务插入新的数据。也就是说,MVCC只能保证“行级”的一致性,而无法保证“集合”的一致性。
代码示例:幻读的重现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段代码:
import pymysql
# 数据库连接信息
host = 'localhost'
port = 3306
user = 'root'
password = 'your_password' # 替换成你的密码
database = 'testdb' # 替换成你的数据库名
def execute_sql(sql, fetch=False):
"""执行SQL语句"""
connection = None
cursor = None
try:
connection = pymysql.connect(host=host, port=port, user=user, password=password, database=database, autocommit=False)
cursor = connection.cursor()
cursor.execute(sql)
if fetch:
return cursor.fetchall()
connection.commit()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Error executing SQL: {e}")
if connection:
connection.rollback()
finally:
if cursor:
cursor.close()
if connection:
connection.close()
# 创建 products 表
execute_sql("""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products (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55),
price INT
)
""")
# 清空 products 表
execute_sql("TRUNCATE TABLE products")
# 插入一些初始数据
execute_sql("INSERT INTO products (name, price) VALUES ('iPhone', 8000), ('Samsung', 7000)")
# 小明事务
def xiaoming_transaction():
print("小明事务开始")
execute_sql("START TRANSACTION")
# 第一次统计
count1 = execute_sql("SELECT COUNT(*) FROM products WHERE price > 5000", fetch=True)[0][0]
print(f"小明第一次统计:{count1}")
# 等待一段时间,模拟其他事务插入数据
input("请按回车键模拟小红插入数据...")
# 第二次统计
count2 = execute_sql("SELECT COUNT(*) FROM products WHERE price > 5000", fetch=True)[0][0]
print(f"小明第二次统计:{count2}")
execute_sql("COMMIT")
print("小明事务结束")
# 小红事务
def xiaohong_transaction():
print("小红事务开始")
execute_sql("START TRANSACTION")
execute_sql("INSERT INTO products (name, price) VALUES ('Huawei', 6000)")
execute_sql("COMMIT")
print("小红事务结束")
# 主程序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设置隔离级别为 REPEATABLE READ
execute_sql("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PEATABLE READ")
# 先运行小明事务
import threading
xiaoming_thread = threading.Thread(target=xiaoming_transaction)
xiaoming_thread.start()
# 等待小明事务开始并执行第一次统计
import time
time.sleep(1)
# 运行小红事务
xiaohong_thread = threading.Thread(target=xiaohong_transaction)
xiaohong_thread.start()
xiaoming_thread.join()
xiaohong_thread.join()
运行这段代码,你会发现小明第一次统计的结果是2,小红插入数据后,小明第二次统计的结果变成了3。这就是幻读!
如何解决幻读?
要解决幻读,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将隔离级别设置为SERIALIZABLE
。SERIALIZABLE
会强制事务串行执行,避免并发问题。但是,SERIALIZABLE
的性能损耗非常大,通常不建议使用。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悲观锁或乐观锁。
- 悲观锁: 在查询时,使用
SELECT ... FOR UPDATE
语句锁定所有符合条件的行。这样可以防止其他事务插入新的数据。 - 乐观锁: 在表中增加一个版本号字段,每次更新数据时都增加版本号。在更新数据时,检查版本号是否与之前读取的版本号一致。如果不一致,说明数据已经被其他事务修改过,需要重新读取数据并重试。
REPEATABLE READ
的独特性:平衡的艺术
REPEATABLE READ
是MySQL的默认隔离级别,它在性能和隔离性之间做了一个很好的平衡。它既可以防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又能保持较高的并发性能。
虽然REPEATABLE READ
存在幻读的问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幻读并不会造成严重的错误。只有在对数据一致性要求非常高的场景下,才需要考虑使用更高的隔离级别或锁机制。
总结:REPEATABLE READ
,你值得拥有
REPEATABLE READ
是MySQL事务隔离级别中的一位实力派选手。它凭借MVCC技术,在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兼顾了并发性能。虽然它存在幻读的缺陷,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解决。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你对REPEATABLE READ
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记住,理解底层原理才能更好地使用工具,才能在遇到问题时从容应对。
下次有机会,咱们再聊聊其他隔离级别,以及锁机制的实现原理。
感谢大家的收听!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