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们,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讲人,咱今天聊聊MySQL数据库的参数调优,保证让各位听完之后,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一口气也能优化五个库!
咱们今天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上干货。先说清楚,调优这玩意儿,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灵丹妙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总的原则跑不了:找到瓶颈,对症下药!
第一部分:调优前的准备工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开始之前,咱们得先了解一下自己的数据库是个什么情况。不能光凭感觉,得用数据说话。
-
硬件资源监控:
- CPU:
top
命令、vmstat
命令,看看CPU是不是经常跑满。如果是,那得考虑是不是SQL写的太烂,还是索引没建好,亦或是连接数太多了。 - 内存:
free -m
命令,看看内存使用情况。如果Swap使用率很高,说明内存不够用了,得加内存或者优化SQL,减少内存占用。 - 磁盘I/O:
iostat -x 1
命令,看看磁盘I/O是不是瓶颈。如果是,那得考虑是不是磁盘太慢了,或者是不是大量随机读写导致效率低下。 - 网络:
ifconfig
命令,看看网络流量是不是过大。如果是,那得考虑是不是网络带宽不够,或者是不是有大量不必要的网络请求。
# 举个例子,查看CPU使用情况 top -n 1 #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 # 查看磁盘I/O情况 iostat -x 1
- CPU:
-
MySQL自身监控:
- 慢查询日志: 这是必须开启的!记录执行时间超过
long_query_time
(默认10秒) 的SQL语句。通过分析慢查询日志,可以找到性能瓶颈的SQL语句。 - Performance Schema: MySQL 5.5之后引入的性能监控工具,可以详细监控各种事件的耗时,比如SQL执行时间、锁等待时间、I/O时间等等。
- SHOW GLOBAL STATUS: 可以查看MySQL服务器的各种状态变量,比如连接数、查询次数、缓存命中率等等。
-- 开启慢查询日志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 = 'ON'; SET GLOBAL long_query_time = 1; -- 设置慢查询时间为1秒,方便测试 SET GLOBAL log_output = 'FILE'; -- 将慢查询日志输出到文件 -- 查看慢查询日志文件位置 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_log_file'; -- 查看全局状态变量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Threads_connected'; -- 查看当前连接数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Com_select'; -- 查看SELECT语句执行次数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Com_insert'; -- 查看INSERT语句执行次数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Com_update'; -- 查看UPDATE语句执行次数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Com_delete'; -- 查看DELETE语句执行次数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Qcache%'; -- 查看查询缓存相关状态变量(MySQL 8.0已移除)
- 慢查询日志: 这是必须开启的!记录执行时间超过
-
业务逻辑分析:
- 了解业务场景,知道哪些SQL是核心SQL,哪些SQL是高频SQL。
- 分析SQL的执行计划,看看是否使用了索引,是否走了全表扫描。
- 评估SQL的资源消耗,看看是否需要优化SQL语句,或者调整索引。
第二部分:MySQL参数调优——精打细算,抠门到家
了解了数据库的情况,接下来就该调整参数了。记住,参数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
-
内存相关参数: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InnoDB存储引擎最重要的参数,用于缓存数据和索引。建议设置为服务器总内存的70%-80%。 这个参数直接影响InnoDB的性能。 如果太小,会导致频繁的磁盘I/O;如果太大,会导致操作系统内存不足。-- 查看当前的innodb_buffer_pool_size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修改innodb_buffer_pool_size SET GLOBAL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8589934592; -- 8GB
-
key_buffer_size
: MyISAM存储引擎的键缓存大小。如果你的数据库主要使用InnoDB,这个参数可以设置的很小甚至关闭。 -
innodb_log_file_size
和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InnoDB的事务日志文件大小和数量。innodb_log_file_size
越大,checkpoint发生的频率越低,性能越高。 但是如果太大,恢复时间也会变长。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建议设置为2或3。 修改这两个参数需要先停止MySQL服务,然后删除现有的日志文件,再启动MySQL服务。-- 查看当前的innodb_log_file_size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log_file_size'; -- 查看当前的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sort_buffer_size
: 用于排序操作的缓冲区大小。如果有很多需要排序的SQL,可以适当增加这个参数。但不要设置太大,因为每个连接都会分配一个sort_buffer_size
。 -
join_buffer_size
: 用于连接操作的缓冲区大小。如果有很多连接操作的SQL,可以适当增加这个参数。同样,不要设置太大。 -
read_buffer_size
和read_rnd_buffer_size
: 用于顺序读取和随机读取的缓冲区大小。如果有很多全表扫描的SQL,可以适当增加这两个参数。
-
-
连接相关参数:
-
max_connections
: 允许的最大连接数。如果连接数经常达到上限,可以适当增加这个参数。但是连接数越多,服务器的资源消耗也越大。-- 查看当前的max_connections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connections'; -- 修改max_connections SET GLOBAL max_connections = 200;
-
wait_timeout
和interactive_timeout
: 连接的空闲超时时间。如果有很多空闲连接占用资源,可以适当减小这两个参数。 -
thread_cache_size
: 用于缓存线程的数量。如果有很多短连接,可以适当增加这个参数,减少线程创建和销毁的开销。
-
-
I/O相关参数: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控制事务日志的刷新方式。0
: 事务提交时,不立即将日志刷新到磁盘,而是由后台线程每秒刷新一次。性能最好,但数据安全性最低。1
: 事务提交时,立即将日志刷新到磁盘。数据安全性最高,但性能最差。2
: 事务提交时,将日志写入操作系统的缓存,然后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刷新到磁盘。性能和安全性介于0和1之间。
建议在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场景下设置为2,或者在有备库的情况下设置为0。
-- 查看当前的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修改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SET GLOBAL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2;
-
innodb_file_per_table
: 是否为每个表创建单独的表空间文件。建议开启,方便管理和备份。 -
innodb_io_capacity
: InnoDB的I/O能力。建议设置为磁盘的I/O能力,可以提高InnoDB的并发性能。
-
-
其他重要参数:
query_cache_type
和query_cache_size
: 查询缓存。 MySQL 8.0 已经移除了查询缓存,所以这两个参数已经失效。 在之前的版本中,查询缓存可以缓存查询结果,提高查询速度。但是查询缓存的命中率不高,而且维护成本很高,所以被移除了。table_open_cache
: 用于缓存表文件的描述符。如果有很多表,可以适当增加这个参数。tmp_table_size
和max_heap_table_size
: 用于创建临时表的大小。如果有很多需要创建临时表的SQL,可以适当增加这两个参数。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InnoDB锁等待超时时间。如果有很多锁等待,可以适当增加这个参数,避免事务长时间阻塞。
第三部分:SQL优化——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光调整参数还不够,SQL写的不好,再好的参数也白搭。
-
使用索引:
- 这是最基本的优化手段。 索引可以大大提高查询速度。
- 确保你的SQL使用了索引,可以使用
EXPLAIN
命令查看SQL的执行计划。 - 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函数或表达式,这会导致索引失效。 - 注意联合索引的顺序,要符合最左前缀原则。
- 不要滥用索引,过多的索引会降低写入性能。
-- 查看SQL的执行计划 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name = '张三' AND age = 20;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name_age ON users (name, age);
-
避免全表扫描:
- 全表扫描是最慢的查询方式。
- 尽量使用索引来避免全表扫描。
- 如果必须进行全表扫描,可以考虑使用分区表或者分库分表。
-
优化SQL语句:
- 尽量避免使用
SELECT *
,只选择需要的列。 - 使用
LIMIT
限制返回结果的数量。 - 尽量使用
JOIN
代替子查询。 - 优化
WHERE
子句的条件,尽量减少需要扫描的数据量。 - 使用
EXISTS
代替COUNT(*)
判断记录是否存在。 - 避免在循环中执行SQL语句,尽量使用批量操作。
- 尽量避免使用
-
使用存储过程和函数:
- 存储过程和函数可以将一系列SQL语句封装起来,减少网络传输的开销。
- 存储过程和函数可以提高代码的重用性。
-
定期分析和优化表:
- 使用
ANALYZE TABLE
命令分析表,更新索引统计信息。 - 使用
OPTIMIZE TABLE
命令优化表,整理碎片。
-- 分析表 ANALYZE TABLE users; -- 优化表 OPTIMIZE TABLE users;
- 使用
第四部分:监控与维护——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调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监控和维护。
-
持续监控:
- 定期查看慢查询日志,分析慢SQL。
- 使用监控工具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比如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连接数等等。
- 设置报警阈值,当性能指标超过阈值时,及时报警。
-
定期维护:
- 定期备份数据库。
- 定期分析和优化表。
- 定期更新数据库的版本。
-
应急预案:
-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当数据库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恢复。
- 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第五部分:案例分析——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咱们来几个实际的例子,看看如何应用上面讲的知识。
案例一:慢查询问题
- 问题描述: 数据库经常出现慢查询,导致系统响应缓慢。
- 分析:
- 查看慢查询日志,找到慢SQL。
- 使用
EXPLAIN
命令查看慢SQL的执行计划,发现没有使用索引或者索引失效。 - 分析SQL语句,找到瓶颈所在。
- 解决方案:
- 添加索引或者修改索引,确保SQL使用了索引。
- 优化SQL语句,减少需要扫描的数据量。
- 如果SQL无法优化,可以考虑使用缓存或者分库分表。
案例二:连接数过高问题
- 问题描述: 数据库连接数经常达到上限,导致新的连接无法建立。
- 分析:
- 使用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Threads_connected';
命令查看当前连接数。 - 使用
SHOW PROCESSLIST;
命令查看当前连接的状态。 - 分析连接的来源,找到占用连接最多的应用。
- 使用
- 解决方案:
- 优化应用的代码,减少连接的占用时间。
- 增加
max_connections
参数,允许更多的连接。 - 使用连接池,减少连接的创建和销毁的开销。
- 调整
wait_timeout
和interactive_timeout
参数,减少空闲连接的占用。
案例三:磁盘I/O瓶颈问题
- 问题描述: 数据库的磁盘I/O经常达到上限,导致性能下降。
- 分析:
- 使用
iostat -x 1
命令查看磁盘I/O情况。 - 分析I/O的来源,找到占用I/O最多的SQL。
- 使用
- 解决方案:
- 优化SQL语句,减少磁盘I/O。
- 使用更快的磁盘,比如SSD。
- 使用RAID,提高磁盘的I/O能力。
- 调整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参数,降低磁盘I/O的压力。 - 增加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参数,减少磁盘I/O的次数。
总结
MySQL参数调优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记住,没有万能的解决方案,只有最适合你的方案。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帮助各位在MySQL优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的观看!如果觉得讲的不错,欢迎点赞、收藏、转发!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