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晚上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接下来咱们聊点硬核的,关于MySQL和eBPF不得不说的故事。
今天的主题是:MySQL高级讲座篇之:如何利用eBPF
技术,对MySQL的Kernel
调用进行无侵入式监控?
啥是eBPF? 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内核里的“小侦察兵”,你可以在不修改内核代码的前提下,让它偷偷摸摸地观察各种内核事件,然后把收集到的信息告诉你。这对于监控MySQL的性能,尤其是那些隐藏在内核深处的瓶颈,简直是神器!
一、 为什么我们需要用eBPF监控MySQL?
很多时候,MySQL的性能问题不像CPU爆满或者内存溢出那么直观。可能是一些内核级别的调用导致了延迟,比如:
- 文件I/O瓶颈: MySQL读写磁盘的速度直接影响性能。我们可以监控
read()
和write()
系统调用的耗时和频率,快速定位慢查询是否与I/O有关。 - 锁竞争: MySQL内部使用了大量的锁机制。我们可以监控
futex()
系统调用,分析锁竞争情况,找出导致线程阻塞的原因。 - 网络延迟: 如果MySQL是主从架构,或者需要访问远程存储,网络延迟也会影响性能。我们可以监控
send()
和recv()
系统调用,分析网络通信的耗时。
传统的监控工具,比如top
、iostat
,只能提供一些宏观的信息,无法深入到内核级别去分析。而eBPF则可以让我们像X光一样,透视MySQL的内核行为。
二、 eBPF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eBPF (Extended Berkeley Packet Filter) 起源于BPF,最初用于网络数据包过滤。后来经过扩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通用的内核事件监控框架。
它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 编写eBPF程序: 使用类似C语言的语法,编写一段小程序,指定要监控的内核事件,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事件。
- 编译eBPF程序: 使用LLVM编译器将eBPF程序编译成字节码。
- 加载eBPF程序到内核: 使用
bpf()
系统调用将编译后的字节码加载到内核中。 - 挂载eBPF程序到钩子点: 将eBPF程序挂载到特定的内核事件钩子点上,比如函数入口、函数返回、系统调用等。
- 事件触发和数据收集: 当内核事件发生时,挂载在钩子点上的eBPF程序会被自动执行,收集相关数据,并存储到eBPF map中。
- 用户空间程序读取数据: 用户空间程序可以通过
bpf()
系统调用读取eBPF map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几个核心概念:
- eBPF程序: 用类C语言编写的小程序,运行在内核态。
- eBPF Map: 内核态和用户态共享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eBPF程序收集的数据。
- 钩子点 (Hook Point): 内核中可以挂载eBPF程序的特定位置,比如函数入口、函数返回、系统调用等。
- BPF助手函数 (Helper Functions): eBPF程序可以调用的内核提供的函数,用于访问内核数据、发送事件等。
三、 实战:使用eBPF监控MySQL的read()
系统调用
下面我们以监控MySQL的read()
系统调用为例,演示如何使用eBPF技术。
1. 编写eBPF程序 (read_monitor.c):
#include <linux/kconfig.h>
#include <linux/version.h>
#if LINUX_VERSION_CODE > KERNEL_VERSION(4,10,0)
#include <uapi/linux/bpf.h>
#include <uapi/linux/ptrace.h>
#else
#include <linux/bpf.h>
#endif
#include <linux/sched.h>
#include <linux/fs.h>
#define KBUILD_MODNAME "read_monitor"
#include <linux/module.h>
#include <linux/kernel.h>
#include <linux/string.h>
// 定义一个map,用于存储进程ID和读取字节数
BPF_HASH(read_counts, u32, u64);
// 定义一个map,用于存储进程ID和文件名
BPF_HASH(pid_to_filename, u32, char[64]);
// 定义一个环形缓冲区,用于输出事件
BPF_PERF_OUTPUT(events);
// 监控read()系统调用的入口
int kprobe__vfs_read(struct pt_regs *ctx, struct file *file, char *buf, size_t count, loff_t *pos) {
u32 pid = bpf_get_current_pid_tgid(); // 获取进程ID
u64 zero = 0;
u64 *val = read_counts.lookup_or_init(&pid, &zero); // 在map中查找进程ID对应的计数器,如果不存在则初始化为0
if (val) {
read_counts.increment(pid, count); // 增加读取字节数
// 获取文件名,并存储到pid_to_filename map中
if (file && file->f_path.dentry && file->f_path.dentry->d_name.name) {
char filename[64] = {0};
bpf_probe_read_str(filename, sizeof(filename), file->f_path.dentry->d_name.name);
pid_to_filename.update(&pid, &filename);
}
}
return 0;
}
// 监控read()系统调用的返回
int kretprobe__vfs_read(struct pt_regs *ctx) {
u32 pid = bpf_get_current_pid_tgid(); // 获取进程ID
long ret = PT_REGS_RC(ctx); // 获取read()的返回值
// 从pid_to_filename map中获取文件名
char *filename = pid_to_filename.lookup(&pid);
if (ret > 0) {
// 定义一个事件结构体
struct event_t {
u32 pid;
u64 bytes_read;
char filename[64];
long return_value;
};
struct event_t event = {
.pid = pid,
.bytes_read = ret,
.return_value = ret
};
if (filename) {
bpf_probe_read_str(event.filename, sizeof(event.filename), filename);
} else {
strcpy(event.filename, "unknown");
}
events.perf_submit(ctx, &event, sizeof(event));
}
// 清理pid_to_filename map中的数据
pid_to_filename.delete(&pid);
return 0;
}
char _license[] SEC("license") = "GPL";
代码解释:
BPF_HASH(read_counts, u32, u64)
:定义了一个名为read_counts
的eBPF map,用于存储进程ID(u32
)和读取字节数(u64
)。kprobe__vfs_read
:这是一个kprobe,它会被挂载到vfs_read()
函数的入口处。当vfs_read()
被调用时,这个函数会被执行。kretprobe__vfs_read
:这是一个kretprobe,它会被挂载到vfs_read()
函数的返回处。当vfs_read()
返回时,这个函数会被执行。bpf_get_current_pid_tgid()
:这是一个BPF助手函数,用于获取当前进程的ID。read_counts.lookup_or_init(&pid, &zero)
:这是一个eBPF map的函数,用于在read_counts
map中查找进程ID对应的计数器,如果不存在则初始化为0。read_counts.increment(pid, count)
:这是一个eBPF map的函数,用于增加进程ID对应的计数器的值。BPF_PERF_OUTPUT(events)
: 定义一个环形缓冲区,用于输出事件bpf_probe_read_str(filename, sizeof(filename), file->f_path.dentry->d_name.name)
: 从内核空间读取字符串,并保存到用户空间events.perf_submit(ctx, &event, sizeof(event))
: 将事件提交到环形缓冲区
2. 编译eBPF程序:
clang -I/usr/include/linux -I. -D__KERNEL__ -D__TARGET_ARCH_x86_64 -c read_monitor.c -o read_monitor.o
3. 加载和运行eBPF程序 (使用bcc
工具):
from bcc import BPF
import time
# 加载eBPF程序
b = BPF(src_file="read_monitor.c")
# 挂载kprobe到vfs_read函数的入口
b.attach_kprobe(event="vfs_read", fn_name="kprobe__vfs_read")
# 挂载kretprobe到vfs_read函数的返回
b.attach_kretprobe(event="vfs_read", fn_name="kretprobe__vfs_read")
# 定义事件处理函数
def print_event(cpu, data, size):
event = b["events"].event(data)
print(f"PID: {event.pid}, Bytes Read: {event.bytes_read}, Filename: {event.filename.decode()}, Return Value: {event.return_value}")
# 绑定事件处理函数到环形缓冲区
b["events"].open_perf_buffer(print_event)
# 循环读取事件
while True:
try:
b.perf_buffer_poll()
except KeyboardInterrupt:
exit()
代码解释:
BPF(src_file="read_monitor.c")
:创建一个BPF对象,并加载编译后的eBPF程序。b.attach_kprobe(event="vfs_read", fn_name="kprobe__vfs_read")
:将kprobe__vfs_read
函数挂载到vfs_read
函数的入口处。b.attach_kretprobe(event="vfs_read", fn_name="kretprobe__vfs_read")
:将kretprobe__vfs_read
函数挂载到vfs_read
函数的返回处。b["events"].open_perf_buffer(print_event)
: 打开环形缓冲区,并将事件处理函数绑定到环形缓冲区b.perf_buffer_poll()
: 从环形缓冲区读取事件,并调用事件处理函数
4. 运行MySQL,并观察eBPF程序的输出:
启动MySQL,然后运行上面的Python脚本。你会看到类似下面的输出:
PID: 1234, Bytes Read: 4096, Filename: /var/lib/mysql/mydb/mytable.MYD, Return Value: 4096
PID: 1234, Bytes Read: 8192, Filename: /var/lib/mysql/mydb/mytable.MYI, Return Value: 8192
...
这个输出表明,eBPF程序成功地监控了MySQL的read()
系统调用,并输出了进程ID、读取字节数和文件名。
四、 进阶:监控MySQL的其他内核事件
除了read()
系统调用,我们还可以使用eBPF监控MySQL的其他内核事件,例如:
write()
系统调用: 监控MySQL的写操作,分析I/O瓶颈。futex()
系统调用: 监控MySQL的锁竞争情况。send()
和recv()
系统调用: 监控MySQL的网络通信延迟。
下面是一个监控futex()
系统调用的例子:
1. 编写eBPF程序 (futex_monitor.c):
#include <linux/kconfig.h>
#include <linux/version.h>
#if LINUX_VERSION_CODE > KERNEL_VERSION(4,10,0)
#include <uapi/linux/bpf.h>
#include <uapi/linux/ptrace.h>
#else
#include <linux/bpf.h>
#endif
#include <linux/sched.h>
#define KBUILD_MODNAME "futex_monitor"
#include <linux/module.h>
#include <linux/kernel.h>
// 定义一个map,用于存储进程ID和futex操作的计数
BPF_HASH(futex_counts, u32, u64);
// 监控futex()系统调用的入口
int kprobe__futex(struct pt_regs *ctx, u32 *uaddr, int op, u32 val, struct timespec *timeout, u32 *uaddr2, int val3) {
u32 pid = bpf_get_current_pid_tgid(); // 获取进程ID
u64 zero = 0;
u64 *val_ptr = futex_counts.lookup_or_init(&pid, &zero); // 在map中查找进程ID对应的计数器,如果不存在则初始化为0
if (val_ptr) {
futex_counts.increment(pid); // 增加futex操作的计数
}
return 0;
}
char _license[] SEC("license") = "GPL";
2. 编译eBPF程序:
clang -I/usr/include/linux -I. -D__KERNEL__ -D__TARGET_ARCH_x86_64 -c futex_monitor.c -o futex_monitor.o
3. 加载和运行eBPF程序 (使用bcc
工具):
from bcc import BPF
import time
# 加载eBPF程序
b = BPF(src_file="futex_monitor.c")
# 挂载kprobe到futex函数的入口
b.attach_kprobe(event="futex", fn_name="kprobe__futex")
# 打印进程ID和futex操作的计数
while True:
time.sleep(1)
for k, v in b["futex_counts"].items():
print(f"PID: {k.value}, Futex Count: {v.value}")
4. 运行MySQL,并观察eBPF程序的输出:
启动MySQL,然后运行上面的Python脚本。你会看到类似下面的输出:
PID: 1234, Futex Count: 10
PID: 1235, Futex Count: 5
...
这个输出表明,eBPF程序成功地监控了MySQL的futex()
系统调用,并输出了进程ID和futex操作的计数。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找出锁竞争激烈的线程,从而优化MySQL的性能。
五、 eBPF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 无侵入式: 不需要修改内核代码,避免了引入新的bug的风险。
- 高性能: eBPF程序运行在内核态,执行效率高。
- 灵活性: 可以监控各种内核事件,满足不同的监控需求。
- 安全性: eBPF程序会经过内核的验证,确保不会破坏系统稳定。
局限性:
- 学习曲线: 需要掌握一定的C语言和内核知识。
- 内核版本依赖: 不同的内核版本可能需要不同的eBPF程序。
- 资源限制: eBPF程序的资源使用受到限制,避免影响系统性能。
六、 总结
eBPF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深入到内核级别监控MySQL的性能。通过分析各种内核事件,我们可以找出MySQL的瓶颈,并进行优化。虽然eBPF的学习曲线比较陡峭,但是掌握它绝对能让你在MySQL性能优化方面更上一层楼。
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下次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更多关于MySQL和eBPF的知识。 感谢各位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