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编程进阶之:`SQL_NO_CACHE`与`SQL_CALC_FOUND_ROWS`的性能陷阱与替代方案。

大家好,我是老码农,今天咱们聊聊MySQL里两个挺有意思,但用不好容易掉坑里的家伙:SQL_NO_CACHESQL_CALC_FOUND_ROWS

开场白:MySQL世界的二面性

MySQL这玩意儿,就像一把瑞士军刀,功能强大,但用不好也容易伤着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加个小玩意儿就能解决问题,但殊不知却挖了个大坑给自己跳。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两个“小玩意儿”的底裤,看看它们到底藏了些什么秘密。

第一部分:SQL_NO_CACHE:别迷信“关掉缓存就更快”

先来说说SQL_NO_CACHE。 顾名思义,它的作用是告诉MySQL:“这条SQL别走缓存!直接给我跑一遍!” 乍一看,这好像是个性能优化的利器: “每次都从数据库拿最新鲜的数据,多好!”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1.1 SQL_NO_CACHE的真实面目

SQL_NO_CACHE其实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它只是绕过了MySQL的query cache。 Query cache这东西呢,会把执行过的SQL语句和结果缓存起来,下次再执行同样的SQL,直接从缓存里拿结果,速度嗖嗖的。

但是,query cache有个致命的缺点: 只要表里任何数据发生变化,所有和这张表相关的query cache都会失效! 这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然后所有的查询都慢下来。

所以,MySQL 5.7之后,query cache就被官方deprecated了,到了MySQL 8.0,直接被移除了。 这玩意儿实在是太鸡肋了,还不如不用。

1.2 为什么不建议使用SQL_NO_CACHE

  • 绕过缓存,直接增加数据库压力: 每次都从数据库拿数据,数据库的CPU、IO压力会蹭蹭往上涨。
  • Query Cache本身就不靠谱: 都说了query cache不稳定,容易失效,用了还不如不用。
  • 代码可读性差: 别人看到SQL_NO_CACHE,还得琢磨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用意,增加了维护成本。

1.3 替代方案:优雅地处理缓存问题

既然SQL_NO_CACHE不好用,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拥抱InnoDB的Buffer Pool: InnoDB存储引擎有自己的Buffer Pool,它会把热点数据缓存到内存里,比query cache靠谱多了。 你只需要确保你的SQL语句写得好,索引建得好,InnoDB自然会把数据缓存起来。
  • 使用应用层缓存: 比如Redis、Memcached之类的。 把热点数据缓存到应用层,可以大大减轻数据库的压力。 这种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定制缓存策略。

1.4 代码示例:应用层缓存

import redis

# 连接Redis
redis_client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def get_user_name(user_id):
    """
    先从Redis缓存里找,找不到再去数据库查
    """
    cache_key = f"user_name:{user_id}"
    user_name = redis_client.get(cache_key)

    if user_name:
        print("从Redis缓存获取")
        return user_name.decode('utf-8')  # Redis里存的是bytes,要decode一下

    # 如果缓存里没有,就从数据库查
    # 假设你已经有了连接数据库的代码(比如用pymysql)
    import pymysql
    connection = pymysql.connect(host='localhost',
                                 user='your_user',
                                 password='your_password',
                                 database='your_database',
                                 charset='utf8mb4',
                                 cursorclass=pymysql.cursors.DictCursor)

    try:
        with connection.cursor() as cursor:
            sql = "SELECT name FROM users WHERE id = %s"
            cursor.execute(sql, (user_id,))
            result = cursor.fetchone()
            if result:
                user_name = result['name']
                # 查到之后,把数据放到Redis里
                redis_client.set(cache_key, user_name, ex=3600)  # 设置过期时间为1小时
                print("从数据库获取并放入Redis缓存")
                return user_name
            else:
                return None
    finally:
        connection.close()

# 测试一下
user_id = 123
user_name = get_user_name(user_id)
if user_name:
    print(f"User name for ID {user_id}: {user_name}")
else:
    print(f"User not found with ID {user_id}")

这个例子演示了如何使用Redis作为应用层缓存。 先从Redis里找数据,找不到再去数据库查,查到之后再放到Redis里。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数据库的压力,提高查询速度。 注意设置合理的缓存过期时间,避免数据过期。

第二部分:SQL_CALC_FOUND_ROWS:一个美丽的谎言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SQL_CALC_FOUND_ROWS。 这个家伙的作用是: 在使用了LIMIT语句的同时,还能获取到符合查询条件的总记录数。

2.1 SQL_CALC_FOUND_ROWS的工作原理

当你执行类似这样的SQL语句: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 FROM users WHERE age > 18 LIMIT 10;
SELECT FOUND_ROWS();

MySQL会做两件事:

  1. 执行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 FROM users WHERE age > 18 LIMIT 10;,返回前10条符合条件的数据。
  2. 顺便计算一下符合WHERE age > 18条件的总共有多少条数据。

然后,你再执行SELECT FOUND_ROWS();,就能拿到总记录数了。

2.2 为什么不建议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

  • 性能损耗巨大: 为了计算总记录数,MySQL需要扫描整个表或者使用索引,这会消耗大量的CPU和IO资源。 尤其是在大表上,这个损耗会非常明显。
  • 影响LIMIT查询的速度: SQL_CALC_FOUND_ROWS会拖慢LIMIT查询的速度,因为MySQL需要做额外的工作。
  • 并发问题: 在并发环境下,FOUND_ROWS()的结果可能会不准确,因为在你的查询和执行FOUND_ROWS()之间,可能有其他线程修改了数据。

2.3 替代方案:更高效地获取总记录数

既然SQL_CALC_FOUND_ROWS这么坑,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有很多种方法,具体选择哪种取决于你的业务需求。

  • *单独执行`COUNT()查询:**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把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 FROM users WHERE age > 18 LIMIT 10;`拆分成两条SQL语句:

    SELECT COUNT(*) FROM users WHERE age > 18;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age > 18 LIMIT 10;

    虽然需要执行两次SQL,但是通常情况下,COUNT(*)查询会比SQL_CALC_FOUND_ROWS快得多,因为它只需要扫描索引,不需要返回所有的数据。

  • 使用应用层缓存: 如果总记录数不经常变化,可以把它缓存到应用层。 这样可以避免每次都去数据库查询。
  • 估算总记录数: 如果对总记录数的精度要求不高,可以使用一些近似算法来估算。 比如HyperLogLog。
  • 使用滚动分页: 如果只需要知道是否有下一页,可以使用滚动分页。 每次查询多一条数据,如果返回的数据条数等于LIMIT + 1,就说明还有下一页。

*2.4 代码示例:单独执行`COUNT()`查询**

import pymysql

def get_users_with_pagination(page_num, page_size, age_greater_than):
    """
    分页查询用户数据,并获取总记录数
    """
    try:
        connection = pymysql.connect(host='localhost',
                                     user='your_user',
                                     password='your_password',
                                     database='your_database',
                                     charset='utf8mb4',
                                     cursorclass=pymysql.cursors.DictCursor)

        with connection.cursor() as cursor:
            # 先查总记录数
            count_sql = "SELECT COUNT(*) as total FROM users WHERE age > %s"
            cursor.execute(count_sql, (age_greater_than,))
            total_count = cursor.fetchone()['total']

            # 再查分页数据
            offset = (page_num - 1) * page_size
            data_sql =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age > %s LIMIT %s, %s"
            cursor.execute(data_sql, (age_greater_than, offset, page_size))
            users = cursor.fetchall()

            return users, total_count

    finally:
        connection.close()

# 测试一下
page_num = 1
page_size = 10
age_greater_than = 18
users, total_count = get_users_with_pagination(page_num, page_size, age_greater_than)

print(f"Total users with age > {age_greater_than}: {total_count}")
for user in users:
    print(user)

这个例子演示了如何使用单独的COUNT(*)查询来获取总记录数。 这种方法通常比SQL_CALC_FOUND_ROWS快得多。

第三部分:总结与建议

功能 SQL_NO_CACHE SQL_CALC_FOUND_ROWS 替代方案
作用 绕过Query Cache,强制从数据库读取数据 在使用LIMIT的同时,获取符合查询条件的总记录数
性能问题 增加数据库压力,Query Cache本身就不稳定 性能损耗巨大,影响LIMIT查询速度,并发问题
建议 避免使用,拥抱InnoDB的Buffer Pool或应用层缓存 避免使用,单独执行COUNT(*)查询,使用应用层缓存,估算总记录数,或使用滚动分页
使用场景(不推荐) 除非你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否则不要用 除非你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而且对性能要求不高,否则不要用

总的来说,SQL_NO_CACHESQL_CALC_FOUND_ROWS 都是MySQL里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用,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会带来性能问题。 所以,尽量避免使用它们,选择更高效的替代方案。

一些建议:

  • 不要迷信“一招鲜吃遍天”: MySQL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万能的解决方案。 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法。
  • 多做测试: 在生产环境上线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测试,确保你的优化方案不会带来新的问题。
  • 关注MySQL的版本: MySQL一直在不断发展,新的版本可能会引入新的特性和优化。 及时升级MySQL版本,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 学习MySQL的原理: 只有深入理解MySQL的原理,才能写出高效的SQL语句,并做出正确的优化决策。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希望大家以后在使用MySQL的时候,能够避开这些坑,写出更高效、更稳定的代码。 谢谢大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