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高级技术之:`Python`的对象缓存机制:`int`和`str`的内部实现。

各位观众老爷们,晚上好!我是你们今晚的Python老司机,今天咱们聊点硬核的——Python对象缓存机制,重点是intstr这两个常用的家伙。保证让你们听完之后,感觉自己对Python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以后面试的时候也能多吹两句牛皮。

开场白:一切皆对象,缓存是王道

在Python的世界里,一切皆对象。数字是对象,字符串是对象,列表是对象,函数也是对象。既然是对象,那就要占用内存。如果每次都创建新的对象,那内存消耗可就大了去了。所以,Python为了提高效率,搞了一个对象缓存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些常用的对象缓存起来,下次要用的时候直接拿来用,不用重新创建。

第一幕:小整数池(Integer Cache)

咱们先从int开始。Python对小整数(通常是-5到256)做了特殊的处理,放到了一个叫做“小整数池”的地方。这个池子里的整数对象是预先创建好的,程序运行期间永远存在,不会被垃圾回收。

为什么要有这个小整数池呢?因为在实际编程中,这些小整数经常被用到,比如循环计数、数组索引等等。如果每次都创建新的对象,效率就太低了。

a = 1
b = 1

print(a is b)  # 输出 True

c = 257
d = 257

print(c is d)  # 输出 False (通常情况下)

e = -5
f = -5

print(e is f)  # 输出 True

看到没?a is b返回True,说明ab指向的是同一个对象。而c is d返回False,说明cd指向的是不同的对象。这是因为257超出了小整数池的范围。

注意: 小整数池的范围在不同的Python版本中可能略有不同,但通常都是包含-5到256。

底层实现:窥探CPython的源码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小整数池的实现,可以看看CPython的源码(Objects/longobject.c)。你会发现,Python在初始化的时候就预先创建了这些小整数对象,并把它们放到了一个数组里。每次需要用到小整数的时候,就直接从这个数组里取。

虽然直接看源码有点枯燥,但是当你真正理解了底层实现之后,就会对Python的运行机制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幕:字符串驻留(String Interning)

接下来,咱们聊聊str。Python也有类似的缓存机制,叫做“字符串驻留”。字符串驻留是指,对于一些符合特定规则的字符串,Python只会保留一份拷贝,多个变量指向同一份拷贝。

哪些字符串会进行驻留呢?通常是以下几种:

  • 编译时常量字符串: 在编译时就能确定值的字符串,比如"hello"
  • 短字符串: 长度较短的字符串,具体长度限制取决于Python的实现。通常短于20个字符。
  • 只包含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的字符串: 如果字符串中包含其他字符(比如空格、标点符号),通常不会进行驻留。
s1 = "hello"
s2 = "hello"

print(s1 is s2)  # 输出 True

s3 = "hello world"
s4 = "hello world"

print(s3 is s4)  # 输出 False (通常情况下)

s5 = "hello_world123"
s6 = "hello_world123"

print(s5 is s6) # 输出 True

s7 = "hello!"
s8 = "hello!"

print(s7 is s8) # 输出 False

可以看到,s1s2指向的是同一个对象,而s3s4指向的是不同的对象。s5s6 指向的是同一个对象, s7s8指向的是不同的对象。这是因为"hello"是编译时常量字符串,而"hello world"包含了空格,"hello!" 包含了!

手动驻留:sys.intern()

如果你想手动对字符串进行驻留,可以使用sys.intern()函数。这个函数会强制把字符串放到字符串驻留池中。

import sys

s9 = "hello world"
s10 = "hello world"

print(s9 is s10)  # 输出 False

s11 = sys.intern("hello world")
s12 = sys.intern("hello world")

print(s11 is s12)  # 输出 True
print(s9 is s11) # 输出 False

可以看到,通过sys.intern()函数,我们可以把s11s12指向同一个对象。但是注意,s9 仍然指向原来的对象。

适用场景:字符串驻留的用处

字符串驻留可以有效地节省内存,特别是当程序中大量使用相同的字符串时。比如,在处理文本数据时,如果有很多重复的单词,就可以使用字符串驻留来减少内存占用。

另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字典的键。字典的键必须是不可变的,字符串是很常用的键类型。如果对键进行驻留,可以提高字典的查找效率。

第三幕:intern机制的底层原理

字符串驻留的底层实现稍微复杂一些。CPython维护了一个字符串驻留池(intern pool),这个池子是一个哈希表,用来存储已经驻留的字符串。

当我们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时,Python会先检查这个字符串是否已经在驻留池中。如果在,就直接返回驻留池中的字符串对象;如果不在,就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对象,并把它添加到驻留池中。

字符串拼接的坑:性能优化

在Python中,字符串是不可变的。这意味着每次对字符串进行拼接操作,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对象。如果频繁地进行字符串拼接,会产生大量的临时对象,影响程序的性能。

s = ""
for i in range(10000):
    s += "a"  # 效率很低

上面的代码效率很低,因为每次循环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对象。更好的做法是使用join()方法:

s = "".join(["a" for i in range(10000)])  # 效率更高

join()方法会先计算出最终字符串的长度,然后一次性地分配内存,避免了频繁创建临时对象。

结论:了解缓存机制,写出更高效的代码

Python的对象缓存机制是一个很有用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程序的性能和减少内存占用。了解这个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更高效的Python代码。

总结一下:

特性 对象类型 范围/条件 作用
小整数池 int 通常是-5到256 避免重复创建常用的小整数对象
字符串驻留 str 编译时常量字符串、短字符串、特定字符组合 避免重复创建相同的字符串对象
sys.intern() str 任意字符串 手动将字符串添加到字符串驻留池,实现共享

面试技巧:如何优雅地回答相关问题

面试官:你知道Python的对象缓存机制吗?

你:当然知道!Python为了提高性能,对一些常用的对象进行了缓存。比如,小整数池会缓存-5到256之间的整数,字符串驻留池会缓存一些符合特定规则的字符串。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创建相同的对象,节省内存,提高效率。我还可以用sys.intern()函数手动对字符串进行驻留。

面试官:字符串拼接应该注意什么?

你:字符串拼接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操作符,因为字符串是不可变的,每次拼接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对象。更好的做法是使用join()方法,它可以一次性地分配内存,避免频繁创建临时对象。

彩蛋:intern机制的副作用

虽然intern机制可以提高性能,但也有一些副作用。

首先,它会增加内存占用。因为驻留池中的字符串对象永远不会被垃圾回收,即使程序不再使用它们。

其次,它可能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两个看起来相同的字符串,可能因为是否经过驻留而导致is运算符的结果不同。

因此,在使用intern机制时,需要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

结束语:代码之外的思考

好了,今天的Python对象缓存机制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以后写Python代码的时候,可以更加游刃有余。记住,代码不仅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思考出来的。理解底层的运行机制,才能写出真正高效、优雅的代码。

下次有机会,咱们再聊聊其他的Python高级特性。各位晚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