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高阶讲座之:`MySQL`的`NUMA`架构优化:如何配置`Memory`和`CPU`以减少跨`Node`访问。

各位观众老爷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江湖人称“MySQL小钢炮”。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琢磨透了也没那么玄乎的玩意儿:MySQL的NUMA架构优化。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想让你的MySQL跑得更快、更稳,避免出现“远距离恋爱”的悲剧。啥意思?别急,咱们慢慢唠。

一、啥是NUMA?别跟我拽英文,说人话!

想象一下,你的电脑是个大型的“联合国”,里面有很多“国家”(Node)。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资源”(CPU、内存),但是整个“联合国”共享所有资源。

  • UMA (Uniform Memory Access): 以前的老电脑,就像一个“大锅饭”时代,所有CPU想访问内存,都得通过同一个“通道”。CPU之间没有亲疏远近,访问内存的速度都差不多。这种架构简单粗暴,但效率不高。

  • NUMA (Non-Uniform Memory Access): 现在的服务器,聪明多了!它把CPU和内存分成一个个的“小集团”(Node)。每个Node里的CPU访问自己Node里的内存,速度飞快。但是,如果一个Node里的CPU要访问另一个Node里的内存,那就得“跨国访问”,速度慢得多。

所以,NUMA的核心思想就是:尽量让CPU访问离自己最近的内存! 这样才能减少“跨国访问”,提高整体性能。

二、MySQL和NUMA:天生一对,但得好好调教

MySQL很喜欢多核CPU,也喜欢大内存。但是,如果你不告诉MySQL怎么好好利用NUMA架构,它就会像个熊孩子一样,乱用资源,反而降低性能。

举个例子:你有一台双路服务器,每个路(Node)有16个CPU核心和64GB内存。MySQL启动后,如果没有特别配置,它可能会在Node 0上分配了所有的线程和内存。这样Node 1上的CPU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Node 0的内存,想用还得“跨国访问”,你说冤不冤?

三、NUMA架构下,MySQL的常见问题:

  1. 内存分配不均衡: 所有的MySQL线程都在一个Node上分配内存,导致该Node内存压力过大,而其他Node闲置。
  2. CPU利用率不均衡: 某些Node的CPU负载很高,而其他Node的CPU却很空闲。
  3. 跨Node访问频繁: CPU频繁访问其他Node的内存,导致延迟增加,性能下降。

四、NUMA优化大法:让MySQL和NUMA“喜结连理”

想要让MySQL在NUMA架构下发挥最大威力,我们需要做一些“牵线搭桥”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查看NUMA信息:摸清家底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服务器的NUMA架构,看看有几个Node,每个Node有多少个CPU核心和内存。

    在Linux系统下,可以使用 numactl --hardware 命令查看:

    numactl --hardware

    输出结果类似:

    available: 2 nodes (0-1)
    node 0 cpus: 0 1 2 3 4 5 6 7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node 0 size: 65463 MB
    node 0 free: 63231 MB
    node 1 cpus: 8 9 10 11 12 13 14 15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node 1 size: 65536 MB
    node 1 free: 63456 MB

    从上面的输出可以看出,这台服务器有两个Node(0和1),每个Node有16个CPU核心和64GB内存。

  2. 绑定MySQL进程到指定的NUMA Node:划清界限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把MySQL进程绑定到指定的NUMA Node上。这样可以保证MySQL进程的所有线程都在该Node上运行,避免跨Node访问。

    可以使用 numactl --cpunodebind=<node_id> --membind=<node_id> <command> 命令来实现:

    numactl --cpunodebind=0 --membind=0 /usr/sbin/mysqld --defaults-file=/etc/mysql/my.cnf

    这条命令的意思是:把mysqld进程绑定到Node 0上,并且只允许在Node 0上分配内存。

    注意: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不够灵活。如果Node 0的负载过高,而Node 1却很空闲,那就浪费了资源。

  3. 配置innodb_numa_affinity参数:精细化管理

    MySQL 5.6及以上版本提供了一个 innodb_numa_affinity 参数,可以更精细地控制InnoDB线程和内存的分配。

    这个参数可以设置为以下几种值:

    • OFF:禁用NUMA优化。
    • ON:启用NUMA优化,InnoDB会尝试将线程和内存分配到离自己最近的NUMA Node上。
    • <node_id>:指定InnoDB线程和内存分配到指定的NUMA Node上。

    可以在MySQL的配置文件(my.cnf)中设置这个参数:

    [mysqld]
    innodb_numa_affinity=ON

    注意: 启用 innodb_numa_affinity 参数后,InnoDB会根据服务器的NUMA架构,自动调整线程和内存的分配。但是,这个参数并不能保证完全避免跨Node访问,只能尽量减少。

  4. 调整线程池大小:避免线程过多

    线程池大小也会影响NUMA性能。如果线程池过大,会导致线程在不同的Node之间频繁切换,增加跨Node访问的概率。

    建议根据服务器的CPU核心数和内存大小,合理调整线程池大小。

    可以使用以下参数来调整线程池大小:

    • innodb_read_io_threads:InnoDB读IO线程数。
    • innodb_write_io_threads:InnoDB写IO线程数。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InnoDB缓冲池大小。

    例如:

    [mysqld]
    innodb_read_io_threads=8
    innodb_write_io_threads=8
    innodb_buffer_pool_size=32G

    注意: 线程池大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能一概而论。

  5. 使用Performance Schema监控NUMA性能:实时监控

    MySQL的Performance Schema提供了一些表,可以用来监控NUMA性能。

    • memory_summary_global_by_event_name:可以查看每个内存事件的分配情况,包括NUMA Node信息。
    • threads:可以查看每个线程的CPU亲和性。

    例如,可以使用以下SQL语句查看InnoDB缓冲池在各个NUMA Node上的分配情况:

    SELECT
       EVENT_NAME,
       SUM(CURRENT_NUMBER_OF_BYTES_USED) AS total_bytes
    FROM
       performance_schema.memory_summary_global_by_event_name
    WHERE
       EVENT_NAME LIKE 'memory/innodb/buf_buf%'
    GROUP BY
       EVENT_NAME
    ORDER BY
       total_bytes DESC;

    注意: 使用Performance Schema会增加一定的性能开销,建议只在需要监控NUMA性能时启用。

五、实战演练:一个完整的NUMA优化方案

假设我们有一台双路服务器,每个路(Node)有16个CPU核心和64GB内存。我们希望优化MySQL的NUMA性能。

  1. 查看NUMA信息:

    numactl --hardware

    输出结果:

    available: 2 nodes (0-1)
    node 0 cpus: 0 1 2 3 4 5 6 7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node 0 size: 65463 MB
    node 0 free: 63231 MB
    node 1 cpus: 8 9 10 11 12 13 14 15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node 1 size: 65536 MB
    node 1 free: 63456 MB
  2. 配置MySQL:

    在MySQL的配置文件(my.cnf)中添加以下内容:

    [mysqld]
    innodb_numa_affinity=ON
    innodb_read_io_threads=16
    innodb_write_io_threads=16
    innodb_buffer_pool_size=64G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16
    • innodb_numa_affinity=ON:启用NUMA优化。
    • innodb_read_io_threads=16:设置InnoDB读IO线程数为16,每个Node 8个线程。
    • innodb_write_io_threads=16:设置InnoDB写IO线程数为16,每个Node 8个线程。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64G:设置InnoDB缓冲池大小为64GB,每个Node 32GB。
    •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16:将缓冲池分为16个实例,尽量让每个线程访问离自己最近的缓冲池实例。
  3. 重启MySQL: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
  4. 监控NUMA性能:

    使用Performance Schema监控NUMA性能,查看内存分配和CPU利用率是否均衡。

六、总结:NUMA优化,任重道远

NUMA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只有不断地尝试和优化。

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NUMA架构,并能应用到实际的MySQL优化中。记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真正的“MySQL小钢炮”!

七、一些额外的Tips:

  • 操作系统层面: 确保操作系统也支持NUMA架构,并且已经正确配置。
  • 硬件层面: 选择支持NUMA架构的服务器,并且确保CPU和内存的配置合理。
  • 监控和调优: 定期监控MySQL的NUMA性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观看!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力解答。咱们下次再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