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之一:effect
函数。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 Vue 帮你追踪数据变化,然后自动更新视图的秘密武器。准备好了吗?咱们开讲!
开场白:响应式,不只是“自动”
你肯定用过 Vue,知道数据一变,页面就跟着变。这感觉就像变魔术一样,对吧?但魔术背后是有秘密的,而 effect
就是揭开这个秘密的关键。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大概长什么样:
reactive
: 让你的普通 JavaScript 对象变成响应式对象。effect
: 创建一个副作用函数,当依赖的数据发生变化时,这个函数会自动执行。ref
: 创建一个响应式的变量,可以持有任何类型的值。computed
: 创建一个计算属性,它的值会根据依赖的数据自动更新。
而 effect
,就像一个辛勤的侦探,默默地监视着那些被 reactive
或者 ref
包装过的数据。一旦数据有风吹草动,它就会立刻通知相关的函数去更新。
第一幕:effect
的基本用法
先来个最简单的例子,让你对 effect
有个直观的认识:
import { reactive, effect } from 'vue';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
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is: ${state.count}`);
});
state.count++; // 触发 effect,控制台输出 "Count is: 1"
这段代码做了什么?
- 我们用
reactive
创建了一个响应式对象state
,里面有个count
属性。 - 我们用
effect
包裹了一个函数。这个函数会读取state.count
的值。 - 当我们修改
state.count
的时候,effect
包裹的函数就会自动执行,打印出新的count
值。
简单来说,effect
就像一个观察者,它观察着 state.count
的变化。一旦 state.count
发生变化,它就会自动执行我们定义的那个函数。
第二幕:effect
内部的秘密——依赖追踪
effect
为什么能知道 state.count
变了呢?这就涉及到依赖追踪了。
简单来说,依赖追踪就是 effect
在执行的时候,会记录下它读取了哪些响应式数据。这些数据就成了 effect
的依赖。当这些依赖发生变化时,effect
就会被重新执行。
我们来模拟一下这个过程(简化版):
// 简化版的 reactive
function reactive(obj) {
const observed = new Proxy(obj,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track(target, key); // 追踪依赖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t result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trigger(target, key); // 触发更新
return result;
}
});
return observed;
}
// 简化版的 effect
let activeEffect = null; // 当前激活的 effect
function effect(fn) {
activeEffect = fn; // 设置当前激活的 effect
fn(); // 立即执行一次,触发依赖收集
activeEffect = null; // 清空当前激活的 effect
}
// 依赖收集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 target -> key -> set(effect)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if (!activeEffect) return; // 没有 effect 就不用追踪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depsMap = new Map();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let deps = depsMap.get(key);
if (!deps) {
deps = new Set();
depsMap.set(key, deps);
}
deps.add(activeEffect); // 将当前 effect 添加到依赖集合中
}
// 触发更新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return; // 没有依赖就不用触发
const deps = depsMap.get(key);
if (!deps) return; // 没有依赖就不用触发
deps.forEach(effect => effect()); // 依次执行依赖的 effect
}
// 测试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
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is: ${state.count}`);
});
state.count++; // 触发 effect,控制台输出 "Count is: 1"
这个例子虽然简化了很多,但是它展示了依赖追踪的核心思想:
reactive
的get
拦截器: 当我们读取state.count
的时候,get
拦截器会调用track
函数。track
函数:track
函数会把当前的effect
函数(也就是activeEffect
)添加到state.count
的依赖集合中。reactive
的set
拦截器: 当我们修改state.count
的时候,set
拦截器会调用trigger
函数。trigger
函数:trigger
函数会找到state.count
的依赖集合,然后依次执行集合中的effect
函数。
用一张表来总结一下:
步骤 | 发生的操作 | 涉及的函数 | 作用 |
---|---|---|---|
初始化 | 创建响应式对象 state |
reactive |
将普通对象转换为响应式对象,添加 get 和 set 拦截器。 |
初始化 | 创建副作用函数 effect |
effect |
立即执行一次传入的函数,触发依赖收集,并将当前激活的 effect 函数设置为传入的函数。 |
读取数据 | 读取 state.count |
reactive 的 get |
get 拦截器调用 track 函数,将当前激活的 effect 函数添加到 state.count 的依赖集合中。 |
修改数据 | 修改 state.count |
reactive 的 set |
set 拦截器调用 trigger 函数,找到 state.count 的依赖集合,然后依次执行集合中的 effect 函数。 |
执行副作用 | 执行 effect 函数 |
effect |
打印 Count is: ${state.count} 。 |
第三幕:effect
的高级用法——调度器(Scheduler)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不希望每次数据变化都立即执行 effect
。比如,我们可能希望把多次数据变化合并成一次更新,或者在特定的时机才执行 effect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 effect
的调度器了。
Vue 3 的 effect
函数允许我们传入一个 options
对象,其中可以包含一个 scheduler
属性。scheduler
是一个函数,它会在依赖发生变化时被调用,但是它不会立即执行 effect
,而是把 effect
的执行交给调度器来控制。
import { reactive, effect } from 'vue';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
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is: ${state.count}`);
}, {
scheduler: (effectFn) => {
setTimeout(() => {
effectFn(); // 在下一个 tick 执行 effect
}, 0);
}
});
state.count++; // 触发 effect,但不会立即执行
state.count++; // 触发 effect,但不会立即执行
// 在下一个 tick,控制台输出 "Count is: 2"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 scheduler
函数,它会在 effect
的依赖发生变化时被调用。但是,scheduler
函数并没有立即执行 effect
,而是使用 setTimeout
把 effect
的执行推迟到了下一个 tick。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把多次数据变化合并成一次更新。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连续修改了两次 state.count
,但是 effect
函数只执行了一次,打印出了最终的 count
值。
第四幕:effect
的更多选项
effect
函数除了 scheduler
选项之外,还有其他的选项:
lazy
: 如果设置为true
,则effect
函数不会立即执行,而是等到第一次访问其结果时才执行。computed
: 实际上就是基于effect
实现的,它会缓存计算结果,只有当依赖发生变化时才会重新计算。onTrack
: 在依赖被追踪时调用。onTrigger
: 在依赖触发更新时调用。stop
: 用于手动停止effect
的执行。
这些选项可以让我们更灵活地控制 effect
的行为。
第五幕:effect
的应用场景
effect
函数是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它被广泛应用于 Vue 的各个模块中。
computed
:computed
实际上就是基于effect
实现的。computed
会创建一个effect
函数,这个effect
函数会计算computed
的值,并且会追踪computed
的依赖。当computed
的依赖发生变化时,effect
函数会被重新执行,computed
的值也会被重新计算。watch
:watch
也可以基于effect
实现。watch
会创建一个effect
函数,这个effect
函数会监听指定的数据变化,并且会在数据变化时执行回调函数。- 组件更新: Vue 组件的更新也是基于
effect
实现的。当组件的数据发生变化时,Vue 会创建一个effect
函数来更新组件的视图。
实战演练:用 effect
实现一个简单的 watch
为了更好地理解 effect
,我们来用 effect
实现一个简单的 watch
函数:
import { reactive, effect } from 'vue';
function watch(source, cb) {
effect(() => {
const value = typeof source === 'function' ? source() : source;
cb(value);
}, {
scheduler: () => {
// 每次依赖更新都会调用scheduler,但是我们只希望在依赖真正改变时才执行回调
// 这里可以添加比较逻辑,判断 value 是否发生了变化
const newValue = typeof source === 'function' ? source() : source;
cb(newValue);
},
lazy: true // 首次不执行
});
}
// 测试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
watch(() => state.count, (value) => {
console.log(`Count changed to: ${value}`);
});
state.count++; // 控制台输出 "Count changed to: 1"
state.count++; // 控制台输出 "Count changed to: 2"
这个 watch
函数接收两个参数:
source
: 要监听的数据源,可以是一个函数或者一个响应式对象。cb
: 回调函数,当数据源发生变化时会被调用。
watch
函数内部使用 effect
创建一个副作用函数。这个副作用函数会读取数据源的值,并且会在数据源发生变化时执行回调函数。
总结:effect
的力量
effect
函数是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它实现了依赖追踪和自动更新。通过 effect
函数,我们可以轻松地监听数据的变化,并且在数据变化时执行相应的操作。
掌握 effect
函数,你就掌握了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精髓。希望今天的讲解对你有所帮助! 记住,响应式系统并非魔法,而是精巧的代码设计和巧妙的依赖管理。下次当你看到页面自动更新时,不妨想想 effect
正在背后默默地工作。
好了,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