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晚上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儿咱不聊妹子,就聊聊Vue 3里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性能优化黑科技,尤其是那个神秘的block
树!保证让你听完之后,感觉自己的代码瞬间升了个档次,面试的时候也能吹得天花乱坠。
开场白:为啥要扒block
树的皮?
话说,Vue 3 为了提升性能,那是下了血本。什么静态提升、事件侦听缓存、block
树,搞得花里胡哨的。但说白了,核心目的就一个:能省则省,能复用则复用,别啥都重新渲染。
block
树,就是这个“能省则省”策略里的重量级选手。它把你的模板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块,Vue 3 就能更精准地追踪哪些块需要更新,哪些块可以原地不动。这就像装修房子,以前是整个屋子刷漆,现在是哪个墙皮掉了补哪个,效率嗖嗖的!
第一部分:block
是个啥玩意儿?
要理解block
树,首先得搞清楚block
是个啥。简单来说,block
就是一个包含了若干静态节点和动态节点的区域。
- 静态节点: 就是那些永远不会改变的节点。比如一段固定的文字、一个不会变化的图片等等。
- 动态节点: 就是那些可能会随着数据变化而改变的节点。比如绑定了变量的文本、根据条件显示隐藏的元素等等。
Vue 3 在编译模板的时候,会尽可能地把静态节点和动态节点划分到不同的block
里。这样,在更新的时候,如果某个block
里的数据没变,整个block
就可以直接跳过,不用重新渲染了。
举个栗子:
<template>
<div>
<h1>{{ title }}</h1>
<p>这是一段静态文本。</p>
<button @click="count++">点击我:{{ count }}</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title = ref('Hello Vue 3!');
const count = ref(0);
return {
title,
count,
};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Vue 3 可能会将模板分成三个block
:
- 包含
<h1>{{ title }}</h1>
的block
(动态,因为title
会变) - 包含
<p>这是一段静态文本。</p>
的block
(静态,永远不会变) - 包含
<button @click="count++">点击我:{{ count }}</button>
的block
(动态,因为count
会变)
当count
改变时,只有第1个和第3个block
会更新,第2个block
会被直接跳过。这就是block
的作用:缩小更新范围,提高渲染效率。
第二部分:block
树的结构
有了block
的概念,block
树就很好理解了。它就是一个由多个block
组成的树形结构。
- 根
block
: 整个组件的根节点对应的block
。 - 子
block
: 根block
下包含的其他block
。
block
树的构建过程发生在模板编译阶段。Vue 3 的编译器会分析你的模板,识别出静态节点和动态节点,然后将它们划分到不同的block
里,并构建出block
树。
一个简单的block
树结构可能是这样的:
Root Block (整个组件)
├── Block 1 (包含动态数据)
│ └── Block 1.1 (更小的动态区域)
└── Block 2 (包含静态内容)
第三部分:block
树的生成与更新
- 生成:
block
树的生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模板解析、AST转换、代码生成等多个步骤。咱们这里就不深入细节了,主要关注几个关键点:
- 静态提升: Vue 3 会尽可能地将静态节点提升到
block
树之外,这意味着这些节点只会在组件初始化的时候创建一次,以后永远不会被重新渲染。 - 动态节点收集: Vue 3 会识别出模板中的动态节点,并将它们收集起来,用于后续的更新。
block
划分: Vue 3 会根据静态节点和动态节点的位置,将模板划分成不同的block
。
- 更新:
当组件的数据发生变化时,Vue 3 会遍历block
树,找出需要更新的block
,然后对这些block
进行更新。
更新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 Diffing: Vue 3 会比较新旧 VNode 树,找出发生变化的节点。
- Patching: Vue 3 会根据 Diffing 的结果,对需要更新的节点进行 Patching,也就是更新节点的属性、文本内容等等。
block
级别更新: Vue 3 会尽可能地在block
级别进行更新,这意味着如果某个block
里的数据没有变化,整个block
就可以直接跳过。
第四部分:静态提升:block
树的黄金搭档
静态提升是block
树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它能将模板中的静态节点提升到block
树之外,这意味着这些节点只会在组件初始化的时候创建一次,以后永远不会被重新渲染。
举个栗子:
<template>
<div>
<h1>欢迎来到我的网站</h1>
<p>{{ message }}</p>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message = ref('Hello!');
return {
message,
};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h1>欢迎来到我的网站</h1>
是一个静态节点,Vue 3 会将其提升到block
树之外。当message
改变时,只有<p>{{ message }}</p>
会被更新,<h1>
会被直接跳过。
第五部分:代码示例:手撕一个简化版block
树
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来手撕一个简化版的block
树,让你更直观地感受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模板字符串
const template = `<div><h1>{{ title }}</h1><p>静态文本</p><button @click="handleClick">{{ count }}</button></div>`;
// 模拟Vue组件实例
const component = {
data: {
title: '初始标题',
count: 0,
},
methods: {
handleClick() {
this.data.count++;
updateView(); // 触发视图更新
},
},
};
// 简化版的VNode节点
function createVNode(type, props, children) {
return {
type,
props,
children,
};
}
// 简化版的渲染函数 (只处理文本节点和元素节点)
function render(vnode, container) {
if (typeof vnode === 'string') {
// 文本节点
container.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vnode));
} else {
// 元素节点
const el = document.createElement(vnode.type);
if (vnode.props) {
for (const key in vnode.props) {
if (key.startsWith('on')) {
// 事件处理
el.addEventListener(key.slice(2).toLowerCase(), vnode.props[key]);
} else {
// 属性设置
el.setAttribute(key, vnode.props[key]);
}
}
}
if (vnode.children) {
if (Array.isArray(vnode.children)) {
vnode.children.forEach(child => render(child, el));
} else {
render(vnode.children, el);
}
}
container.appendChild(el);
}
}
// 简化版的模板编译 (识别动态和静态部分,创建block)
function compile(template) {
// 这里只是一个非常简化的示例,实际的Vue编译过程要复杂得多
const titleRegex = /{{s*titles*}}/;
const countRegex = /{{s*counts*}}/;
// 创建VNode树
const vnode = createVNode('div', null, [
createVNode('h1', null, template.match(titleRegex) ? '{{ title }}' : '默认标题'), // 动态标题
createVNode('p', null, '静态文本'), // 静态文本
createVNode('button', { onClick: component.methods.handleClick }, '点击我:{{ count }}'), // 动态计数
]);
// 创建Block树 (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分组示例)
const block1 = createVNode('h1', null, vnode.children[0]); // 包含title的动态Block
const block2 = createVNode('p', null, vnode.children[1]); // 静态Block
const block3 = createVNode('button', { onClick: component.methods.handleClick }, vnode.children[2]); // 包含count的动态Block
return {
rootVNode: vnode,
blocks: [block1, block2, block3], // 将VNode分组到不同的Block中
};
}
// 简化版的更新函数 (只更新动态block)
function updateView() {
// 重新渲染动态block
const title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h1');
if (titleElement) {
titleElement.textContent = component.data.title; // 更新标题
}
const countButto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if (countButton) {
countButton.textContent = '点击我:' + component.data.count; // 更新计数
}
}
// 初始化视图
const compiled = compile(template);
const ap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
render(compiled.rootVNode, app);
// 初始更新
updateView();
这个代码只是一个非常非常简化的版本,目的是让你对block
树有个直观的认识。真实的Vue 3实现要复杂得多,涉及到更多的细节和优化。
第六部分:block
树的优势和局限性
-
优势:
- 更精准的更新:
block
树能将更新范围缩小到最小,避免不必要的渲染。 - 更好的性能: 通过静态提升和
block
级别的更新,Vue 3 的渲染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 更小的包体积: Vue 3 的编译器能更好地优化模板,减少生成的代码量。
- 更精准的更新:
-
局限性:
- 学习成本: 理解
block
树的概念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 - 调试难度: 在一些复杂的场景下,调试
block
树可能会比较困难。 - 过度优化: 在一些简单的场景下,使用
block
树可能会造成过度优化,反而降低性能。
- 学习成本: 理解
特性 | 优势 | 局限性 |
---|---|---|
精准更新 | 只更新必要的block ,避免全局渲染 |
复杂的模板结构可能导致block 划分不佳,影响性能 |
性能提升 | 静态提升和block 级别更新显著提升渲染效率 |
在简单的场景下,过度优化可能导致性能下降 |
包体积优化 | 编译器优化模板,减少代码量 | 需要深入理解编译原理和源码 |
学习/调试成本 | 初学者需要学习相关概念 | 复杂的block 树结构可能增加调试难度 |
第七部分:如何更好地利用block
树?
- 尽量使用静态内容: 尽量将模板中的静态内容提取出来,减少动态节点的数量。
- 合理划分组件: 将组件划分为更小的、更独立的模块,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
block
树的优势。 - 避免过度复杂的表达式: 尽量避免在模板中使用过度复杂的表达式,这会增加编译器的负担,影响性能。
- 使用
v-once
指令: 对于那些永远不会改变的节点,可以使用v-once
指令,告诉 Vue 3 这是一个静态节点,可以进行静态提升。
第八部分:总结:block
树是Vue 3的性能加速器
block
树是 Vue 3 性能优化的一个核心技术。它通过将模板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块,实现了更精准的更新和更好的渲染性能。虽然理解block
树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但掌握了它,你就能更好地利用 Vue 3 的优势,写出更高效、更优雅的代码。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觉得不错,记得点个赞!下次有机会再跟大家聊聊 Vue 3 的其他黑科技。拜了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