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晚上好!我是老码农,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Vue 3源码极客系列之compiler
中的hoisting
:如何通过静态提升减少运行时开销。说白了,就是聊聊Vue 3编译器里头的优化小技巧,让你的Vue应用跑得更快。
一、开场白:为什么我们需要hoisting
?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厨师,每天要炒很多菜。有些菜需要提前准备配料,比如切葱姜蒜。如果你每次做菜都临时切,是不是很浪费时间? hoisting
就像是提前把这些配料准备好,以后直接用,省去了重复劳动的环节。
在Vue的世界里,很多组件都会重复渲染。如果每次渲染都要重新创建一些静态节点或者静态数据,那效率肯定不高。hoisting
的目的就是把这些静态的东西提取出来,只创建一次,以后直接复用,从而减少运行时开销,提高渲染性能。
二、hoisting
是什么?
简单来说,hoisting
就是静态提升。Vue 3 编译器会分析你的模板,找出那些在多次渲染中都不会改变的部分,然后把它们提升到组件的渲染函数之外,变成常量。这样,每次渲染的时候,就不需要重新创建这些静态节点,直接引用即可。
三、hoisting
能提升哪些东西?
Vue 3 中主要 hoisting
以下几种类型的数据:
- 静态节点 (Static Nodes): 指的是那些内容不会改变的 DOM 节点。例如,
<p>这是一个静态段落</p>
。 - 静态属性 (Static Props): 指的是那些值不会改变的属性。例如,
<div class="static-class">
。 - 静态事件监听器 (Static Event Listeners): 指的是那些事件处理函数不会改变的监听器。例如,
<button @click="handleClick">
,如果handleClick
函数在组件中是静态定义的,那么这个事件监听器就可以被提升。 - 静态文本 (Static Text): 指的是那些文本内容不会改变的文本节点。例如,
Hello, world!
。
四、hoisting
的实现原理:深入源码
想要真正理解 hoisting
,我们需要潜入 Vue 3 编译器的源码中一探究竟。
-
模板解析 (Template Parsing):
首先,Vue 编译器会将你的模板代码解析成抽象语法树 (AST)。AST 是一种树形结构,用来表示你的模板代码的结构。
例如,对于以下模板:
<div> <p class="static-class">Hello, world!</p> <button @click="handleClick">Click me</button> </div>
编译器会生成一个 AST,它会包含
div
、p
和button
节点,以及它们的属性和事件监听器。 -
静态节点检测 (Static Node Detection):
接下来,编译器会遍历 AST,找出那些可以被
hoisting
的节点。判断一个节点是否是静态的,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节点的内容是静态的,不会因为数据变化而改变。
- 节点的属性是静态的,不会因为数据变化而改变。
- 节点的事件监听器是静态的,事件处理函数不会因为数据变化而改变。
在这个阶段,编译器会为每个节点设置一个
isStatic
标志,用来表示该节点是否是静态的。 -
静态提升 (Static Hoisting):
一旦确定了哪些节点是静态的,编译器就会把它们从 AST 中提取出来,放到一个单独的数组中。这个数组通常被称为
hoists
。例如,对于上面的模板,编译器可能会生成以下
hoists
数组:const _hoists = [ /*#__PURE__*/ _createStaticVNode("<p class="static-class">Hello, world!</p>", 1), ]
注意:
_createStaticVNode
是一个用于创建静态 VNode 的辅助函数。/*#__PURE__*/
注释告诉 tree-shaking 工具,这个函数是一个纯函数,可以安全地移除。 -
代码生成 (Code Generation):
最后,编译器会根据 AST 和
hoists
数组生成最终的渲染函数代码。生成的代码会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hoists
数组: 包含了所有被提升的静态节点。render
函数: 包含了组件的渲染逻辑。在渲染函数中,会直接引用hoists
数组中的静态节点,而不是重新创建它们。
对于上面的模板,编译器可能会生成以下渲染函数代码:
import { createVNode, toDisplayString, createStaticVNode } from 'vue' const _hoists = [ /*#__PURE__*/ createStaticVNode("<p class="static-class">Hello, world!</p>", 1) ]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rops, $setup, $data, $options)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null, [ _hoists[0], _createVNode("button", { onClick: _ctx.handleClick }, "Click me") ])) }
可以看到,
p
标签被提升到了_hoists
数组中,在渲染函数中直接通过_hoists[0]
引用。而button
标签因为绑定了动态的事件处理函数_ctx.handleClick
,所以没有被提升。
五、代码示例:手写一个简易的 hoisting
实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 hoisting
的原理,我们可以尝试手写一个简易的 hoisting
实现。
function compile(template) {
// 1. 模板解析 (简易版)
const ast = parseTemplate(template);
// 2. 静态节点检测
const hoists = [];
walk(ast, (node) => {
if (isStaticNode(node)) {
node.isHoisted = true;
hoists.push(node);
}
});
// 3. 代码生成 (简易版)
const renderFunction = generateRenderFunction(ast, hoists);
return {
render: renderFunction,
hoists: hoists,
};
// 辅助函数:模板解析 (简易版)
function parseTemplate(template) {
// 简单起见,这里只是模拟一个 AST 结构
return {
type: 'root',
children: [
{ type: 'element', tag: 'div', children: [
{ type: 'element', tag: 'p', attrs: [{ name: 'class', value: 'static-class' }], children: [{ type: 'text', content: 'Hello, world!' }] },
{ type: 'element', tag: 'button', attrs: [{ name: '@click', value: 'handleClick' }], children: [{ type: 'text', content: 'Click me' }] },
]}
]
};
}
// 辅助函数:静态节点判断
function isStaticNode(node) {
if (node.type === 'element' && node.tag === 'p' && node.attrs && node.attrs.find(attr => attr.name === 'class' && attr.value === 'static-class') && node.children && node.children.find(child => child.type === 'text' && child.content === 'Hello, world!'))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辅助函数:遍历 AST
function walk(ast, callback) {
function traverse(node) {
callback(node);
if (node.children) {
node.children.forEach(traverse);
}
}
traverse(ast);
}
// 辅助函数:生成渲染函数 (简易版)
function generateRenderFunction(ast, hoists) {
const hoistedVariables = hoists.map((node, index) => `const _hoisted_${index} = document.createElement('${node.tag}')`);
const renderBody = ast.children[0].children.map(node => {
if (node.isHoisted) {
const index = hoists.indexOf(node);
return `_hoisted_${index}`;
} else {
return `document.createElement('${node.tag}')`;
}
}).join(',');
return new Function(`
${hoistedVariables.join(';')}
return function render() {
return [${renderBody}];
}
`)();
}
}
// 使用示例
const template = `
<div>
<p class="static-class">Hello, world!</p>
<button @click="handleClick">Click me</button>
</div>
`;
const compiled = compile(template);
console.log(compiled.hoists); // 输出: [{ type: 'element', tag: 'p', ... }]
const render = compiled.render;
console.log(render()); // 输出: [p, button] (p 是被提升的节点)
这个示例代码只是一个非常简易的 hoisting
实现,它只处理了简单的静态节点和属性。但是,它可以帮助你理解 hoisting
的基本原理。
六、hoisting
的优点和局限性
-
优点:
- 减少运行时开销: 通过避免重复创建静态节点,可以显著减少运行时开销,提高渲染性能。
- 提高内存利用率: 静态节点只创建一次,可以减少内存占用。
-
局限性:
- 增加了编译器的复杂度:
hoisting
需要编译器进行复杂的分析和优化,增加了编译器的复杂度。 - 可能导致代码体积增加: 如果模板中包含大量的静态节点,
hoists
数组可能会很大,导致代码体积增加。
- 增加了编译器的复杂度:
七、hoisting
的应用场景
hoisting
在 Vue 应用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以下场景中:
- 静态页面: 对于静态页面,几乎所有的节点都可以被
hoisting
,可以显著提高渲染性能。 - 大型列表: 对于大型列表,如果列表项包含大量的静态内容,
hoisting
可以有效地减少渲染开销。 - 组件库: 组件库通常包含大量的静态组件,
hoisting
可以提高组件库的性能。
八、总结:hoisting
是 Vue 3 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
hoisting
是 Vue 3 编译器中一项重要的优化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减少运行时开销,提高渲染性能。通过理解 hoisting
的原理和实现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 Vue 3 的性能优化特性,开发出更加高效的 Vue 应用。
特性 | 描述 | 优势 | 局限性 |
---|---|---|---|
静态提升 | 将模板中静态部分(节点、属性、事件)提升到渲染函数外部,避免重复创建。 | 降低运行时开销,减少内存占用,提升渲染性能。 | 增加编译器的复杂性,可能增加代码体积。 |
适用场景 | 静态页面、大型列表、组件库等包含大量静态内容的场景。 | 在这些场景下,性能提升效果尤为显著。 | 对于动态内容较多的场景,提升效果可能不明显。 |
实现原理 | 模板解析 -> 静态节点检测 -> 静态提升 -> 代码生成。 | 通过 AST 分析,精准识别并提取静态部分。 | 需要对 AST 和代码生成过程有深入理解。 |
手写简易版 | 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识别静态节点并生成优化的渲染函数。 | 有助于理解 hoisting 的核心思想。 |
实际的编译器实现远比示例复杂。 |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Vue 3 的 hoisting
技术。记住,优化无止境,让我们一起探索更多 Vue 3 的源码奥秘,打造更高效的 Web 应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