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靓仔靓女们,晚上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代码界的老司机。今天咱们聊聊Vue 3源码里一个挺有意思的小东西:readonly
。
readonly
,顾名思义,就是让一个对象变成“只读”的。听起来简单,但Vue 3的实现可没那么粗暴,它用了一种很巧妙的方式,递归地创建只读代理。这就像给你的对象穿上了一层层的盔甲,让你想修改都无从下手。
准备好了吗?咱们这就开车,深入源码,扒一扒readonly
的底裤!
一、readonly
的用途和基本概念
在Vue 3中,readonly
主要用于以下场景:
- 防止意外修改: 确保数据状态的不可变性,避免组件或模块不小心修改了数据。
- 优化性能: Vue可以跳过对只读数据的依赖追踪,因为它们不可能改变。
- 状态管理: 在一些状态管理方案中,
readonly
可以用来保护状态的安全性。
简单来说,readonly
就是创建了一个原始对象的只读代理。这个代理会拦截所有尝试修改对象的操作,并抛出一个错误。
二、readonly
的实现原理
Vue 3的readonly
实现基于Proxy,这是JavaScript ES6提供的一个强大的特性,可以拦截对象的操作。
其核心逻辑如下:
- 创建Proxy: 使用Proxy包装原始对象。
- 拦截
set
操作: 当尝试设置属性值时,Proxy会拦截这个操作,并抛出一个错误。 - 递归处理: 如果属性值本身是一个对象,那么递归地对该对象应用
readonly
。
三、readonly
源码解析
我们来看一下Vue 3源码中readonly
的核心部分(简化版):
//packages/reactivity/src/reactive.ts
import { mutableHandlers, readonlyHandlers, shallowReadonlyHandlers } from './baseHandlers'
import { isObject } from '@vue/shared'
// 创建一个只读的 reactive 对象
export function readonly(target: object) {
return createReactiveObject(
target,
readonlyHandlers
)
}
// 创建 reactive 对象的核心函数
function createReactiveObject(
target: object,
baseHandlers: ProxyHandler<any>
) {
if (!isObject(target)) {
console.warn(`value cannot be made reactive: ${String(target)}`)
return target
}
return new Proxy(target, baseHandlers)
}
//定义 readonly 的 handler
const readonlyHandlers: ProxyHandler<object> = {
get(target: object, key: string | symbol, receiver: object) {
const res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递归处理,如果 res 是一个对象,那么递归地 readonly
if (isObject(res)) {
return readonly(res)
}
return res
},
set(target: object, key: string | symbol, value: any, receiver: object) {
console.warn(`Set operation on key "${String(key)}" failed: target is readonly.`, target)
return true
},
deleteProperty(target: object, key: string | symbol): boolean {
console.warn(`Delete operation on key "${String(key)}" failed: target is readonly.`, target)
return true
},
}
// shallowReadonly,只对第一层进行 readonly 处理
const shallowReadonlyHandlers: ProxyHandler<object> = {
get(target: object, key: string | symbol, receiver: object) {
const res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return res
},
set(target: object, key: string | symbol, value: any, receiver: object) {
console.warn(`Set operation on key "${String(key)}" failed: target is readonly.`, target)
return true
},
deleteProperty(target: object, key: string | symbol): boolean {
console.warn(`Delete operation on key "${String(key)}" failed: target is readonly.`, target)
return true
},
}
代码解读:
readonly(target)
: 这是readonly
函数的入口,它调用createReactiveObject
来创建只读的Proxy对象。createReactiveObject(target, readonlyHandlers)
: 创建Proxy的核心函数。它接收一个目标对象和一个handler对象,readonlyHandlers
定义了Proxy如何拦截操作。readonlyHandlers
: 这个handler对象定义了get
、set
和deleteProperty
三个方法,分别用于拦截读取、设置和删除属性的操作。get
: 读取属性时,会先从原始对象中获取值,如果这个值还是一个对象,那么递归地调用readonly
函数,将其也变成只读的。set
: 尝试设置属性时,会抛出一个警告,告诉开发者这个对象是只读的,不允许修改。deleteProperty
: 尝试删除属性时,同样会抛出一个警告。
shallowReadonlyHandlers
: 这是一个“浅只读”的handler,它只对对象的第一层属性进行只读处理,不会递归处理嵌套对象。
四、代码示例
我们来写一些代码示例,更好地理解readonly
的用法:
import { readonly } from 'vue'
const original = {
foo: 1,
bar: {
baz: 2,
},
}
const wrapped = readonly(original)
// 读取属性是没问题的
console.log(wrapped.foo) // 输出:1
// 尝试修改属性会报错
try {
wrapped.foo = 2 // 报错:Set operation on key "foo" failed: target is readonly.
} catch (error) {
console.error(error)
}
// 尝试修改嵌套对象的属性也会报错
try {
wrapped.bar.baz = 3 // 报错:Set operation on key "baz" failed: target is readonly.
} catch (error) {
console.error(error)
}
// shallowReadonly 的例子
import { shallowReadonly } from 'vue'
const original2 = {
foo: 1,
bar: {
baz: 2,
},
}
const wrapped2 = shallowReadonly(original2)
// 读取属性是没问题的
console.log(wrapped2.foo) // 输出:1
// 尝试修改第一层属性会报错
try {
wrapped2.foo = 2 // 报错:Set operation on key "foo" failed: target is readonly.
} catch (error) {
console.error(error)
}
// 尝试修改嵌套对象的属性不会报错!
wrapped2.bar.baz = 3
console.log(wrapped2.bar.baz) // 输出:3
代码解读:
- 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原始对象
original
,然后使用readonly
函数将其包装成一个只读对象wrapped
。 - 尝试修改
wrapped
的任何属性,包括嵌套对象的属性,都会抛出一个错误。 shallowReadonly
只对第一层属性进行只读处理,嵌套对象的属性仍然可以修改。
五、Proxy Handler方法详解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readonly
的实现,我们来详细看一下Proxy handler中的几个关键方法:
Handler方法 | 作用 |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拦截读取属性的操作。target 是目标对象,key 是要读取的属性名,receiver 是Proxy对象本身。返回值就是读取到的属性值。 |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拦截设置属性的操作。target 是目标对象,key 是要设置的属性名,value 是要设置的属性值,receiver 是Proxy对象本身。返回值是一个布尔值,表示设置操作是否成功。在readonly 中,我们始终返回true ,但同时抛出一个错误。 |
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
拦截删除属性的操作。target 是目标对象,key 是要删除的属性名。返回值是一个布尔值,表示删除操作是否成功。在readonly 中,我们始终返回true ,但同时抛出一个错误。 |
六、readonly
与reactive
的对比
readonly
和reactive
是Vue 3中两个非常重要的API,它们都基于Proxy实现,但用途却截然不同。
特性 | reactive |
readonly |
---|---|---|
作用 | 创建一个可变的响应式对象。 | 创建一个只读的响应式对象。 |
修改属性 | 允许修改属性值。 | 禁止修改属性值,会抛出错误。 |
依赖追踪 | 会追踪属性的读取和修改,用于更新视图。 | 只追踪属性的读取,不会追踪修改。 |
应用场景 | 用于管理组件的状态,允许修改数据。 | 用于保护数据,防止意外修改,优化性能。 |
简单来说,reactive
让你拥有一个可以随意捏的泥人,而readonly
则给你一个雕塑,只能看不能摸。
七、shallowReadonly
的用途
shallowReadonly
,顾名思义,就是“浅只读”。它只对对象的第一层属性进行只读处理,不会递归处理嵌套对象。
那么,shallowReadonly
有什么用呢?
- 性能优化: 递归的
readonly
可能会带来一些性能开销,特别是对于大型嵌套对象。shallowReadonly
可以避免这种开销,只对第一层属性进行保护。 - 特定场景: 在某些场景下,我们只需要保护对象的第一层属性不被修改,而允许修改嵌套对象的属性。
shallowReadonly
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举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配置对象,其中包含一些全局配置,你希望这些全局配置不能被随意修改,但允许用户修改配置中的一些细节设置。这时,shallowReadonly
就非常适合。
八、readonly
的局限性
虽然readonly
很强大,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
只读是“浅”只读: 虽然
readonly
会递归地处理嵌套对象,但如果嵌套对象本身是一个非响应式的普通对象,那么readonly
就无法阻止对该对象的修改。const original = { foo: 1, bar: { baz: 2, // 这是一个普通对象 }, } const wrapped = readonly(original) // 可以修改 bar.baz,因为 bar 不是一个响应式对象 wrapped.bar.baz = 3 console.log(wrapped.bar.baz) // 输出:3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确保所有嵌套对象都是响应式的,可以使用
reactive
或readonly
将其包装起来。 -
无法阻止对原始对象的修改:
readonly
创建的是一个代理对象,它只能阻止通过代理对象修改属性。如果直接修改原始对象,readonly
就无能为力了。const original = { foo: 1, } const wrapped = readonly(original) // 可以直接修改原始对象 original.foo = 2 console.log(original.foo) // 输出:2 console.log(wrapped.foo) // 输出:2 (因为 wrapped 是 original 的代理)
要避免这个问题,你应该尽量避免直接操作原始对象,而是通过代理对象来访问和修改数据。
九、总结
好啦,各位靓仔靓女们,今天的readonly
源码之旅就到这里了。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了readonly
的用途、实现原理、源码结构、代码示例以及局限性。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Vue 3的readonly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在实际项目中更好地运用它,写出更安全、更健壮的代码。
记住,readonly
就像是给你的数据穿上了一层盔甲,保护它们免受意外修改的侵害。但同时,也要注意它的局限性,避免掉入陷阱。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代码虐我千百遍,我待代码如初恋。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