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今天要跟大家聊聊Vue 3源码里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容易让人头大的概念:Vue的proxy
,特别是handler
和target
之间的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咱们争取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这个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扒个精光,让大家看完之后,不仅能明白proxy
是啥,还能知道它在Vue 3里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第一幕:什么是Proxy?别跟我扯概念,说人话!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Proxy
是啥。如果你之前没接触过,估计会被各种专业术语绕晕。简单来说,Proxy
就像一个“代理人”。你访问一个对象(target
),不是直接访问,而是先经过这个“代理人”(proxy
)。这个“代理人”可以帮你做一些事情,比如:
- 拦截你的访问: 你想读取某个属性?
proxy
可以先看看你有没有权限,或者帮你做一些转换。 - 修改你的访问: 你想设置某个属性?
proxy
可以先验证一下你设置的值是否合法,或者触发一些其他的操作。 - 隐藏一些细节: 你访问的其实不是真实的数据,而是
proxy
包装后的数据。
举个栗子:
你是一个公司老板(target
),你的秘书(proxy
)负责处理你的日常事务。
- 读取信息: 你想知道公司今天的销售额,你不是直接去查账,而是问你的秘书。秘书会帮你查账,然后告诉你结果。
- 修改信息: 你想给员工涨工资,你不是直接修改员工的工资单,而是告诉你的秘书。秘书会帮你修改工资单,并通知相关部门。
在这个例子里,你就是target
,你的秘书就是proxy
。秘书可以控制你对公司信息的访问和修改,这就是Proxy
的核心作用。
第二幕:handler
和target
:谁是“本体”,谁是“皮影戏”?
现在,我们来聊聊handler
和target
。
target
: 这是你要代理的原始对象,也就是“本体”。就像上面例子里的公司老板。handler
: 这是一个对象,包含了一系列的方法(trap),用于定义proxy
的行为。也就是上面例子里的秘书,决定了你怎么访问和修改老板的信息。
handler
里面最常用的trap包括:
Trap | 触发时机 | 作用 |
---|---|---|
get |
读取属性值时 | 拦截属性的读取操作,可以修改返回值,或者抛出错误。 |
set |
设置属性值时 | 拦截属性的设置操作,可以验证值的合法性,或者触发其他操作。 |
has |
使用in 操作符时 |
拦截in 操作符,可以自定义判断属性是否存在的逻辑。 |
deleteProperty |
使用delete 操作符时 |
拦截delete 操作符,可以阻止属性被删除,或者触发其他操作。 |
ownKeys |
使用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 或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 时 |
拦截获取对象自身属性的操作,可以过滤或者修改返回的属性列表。 |
apply |
调用函数时 | 拦截函数的调用,可以修改参数,或者修改返回值。 |
construct |
使用new 操作符时 |
拦截构造函数的调用,可以修改参数,或者修改返回值。 |
代码演示:
const target = {
name: '张三',
age: 30
};
const handler = {
get: function(target, property, receiver) {
console.log(`正在读取属性:${property}`);
if (property === 'age') {
return target[property] + 1; // 年龄加1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property, receiver); // 使用 Reflect.get 保持默认行为
},
set: function(target, property, value, receiver) {
console.log(`正在设置属性:${property},值为:${value}`);
if (property === 'age' && value < 0) {
throw new Error('年龄不能为负数');
}
return Reflect.set(target, property, value, receiver); // 使用 Reflect.set 保持默认行为
}
};
const proxy = new Proxy(target, handler);
console.log(proxy.name); // 输出:正在读取属性:name 张三
console.log(proxy.age); // 输出:正在读取属性:age 31 (年龄加1)
proxy.age = 35; // 输出:正在设置属性:age,值为:35
console.log(target.age); // 输出:35
// proxy.age = -1; // 抛出错误:年龄不能为负数
在这个例子中:
target
是原始对象,包含了name
和age
属性。handler
定义了get
和set
两个 trap,分别拦截属性的读取和设置操作。proxy
是target
的代理对象,所有对target
的访问和修改都必须经过proxy
。
注意: Reflect
对象是 ES6 引入的,它提供了一系列与 Proxy handler
方法相对应的静态方法。使用 Reflect
可以更方便地保持默认行为,避免手动实现一些复杂的逻辑。
第三幕:Vue 3 的响应式系统:proxy
大显身手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是基于 Proxy
实现的。它利用 Proxy
拦截对数据的访问和修改,从而实现数据的自动更新。
简单来说,当你创建一个 Vue 组件,Vue 会将你的数据对象转换为一个 proxy
。这个 proxy
的 handler
里面定义了各种 trap,用于追踪数据的依赖关系,并在数据发生变化时通知相关的组件进行更新。
举个例子:
<template>
<div>
<p>姓名:{{ person.name }}</p>
<p>年龄:{{ person.age }}</p>
<button @click="incrementAge">增加年龄</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active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person = reactive({
name: '李四',
age: 25
});
const incrementAge = () => {
person.age++;
};
return {
person,
incrementAge
};
}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
reactive
函数会将person
对象转换为一个proxy
。- 当你在模板中使用
person.name
和person.age
时,proxy
的get
trap 会被触发,Vue 会追踪这些依赖关系。 - 当你点击按钮,调用
incrementAge
函数修改person.age
时,proxy
的set
trap 会被触发,Vue 会通知相关的组件进行更新,从而使页面上的年龄显示发生变化。
深入解析:
Vue 3 的响应式系统比上面的例子要复杂得多,它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track
函数: 在get
trap 中被调用,用于追踪依赖关系。它会将当前正在运行的 effect 函数(例如组件的渲染函数)添加到当前属性的依赖列表中。trigger
函数: 在set
trap 中被调用,用于触发更新。它会遍历当前属性的依赖列表,并执行所有相关的 effect 函数。effect
函数: 一个包装了副作用的函数,例如组件的渲染函数。当依赖的数据发生变化时,effect
函数会被重新执行。
简化版代码演示 (仅用于理解概念):
let activeEffect = null; // 当前正在执行的 effect 函数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 用于存储 target 和其依赖关系的映射
// 追踪依赖
function track(target, key) {
if (!activeEffect) return; // 没有 effect 函数正在执行,直接返回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depsMap = new Map();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le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dep = new Set();
depsMap.set(key, dep);
}
dep.add(activeEffect); // 将当前 effect 函数添加到依赖列表中
}
// 触发更新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return; // 没有依赖,直接返回
cons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return; // 没有该属性的依赖,直接返回
dep.forEach(effect => effect()); // 执行所有相关的 effect 函数
}
// 创建响应式对象
function reactive(target) {
const handler =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track(target, key); // 追踪依赖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t result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trigger(target, key); // 触发更新
return result;
}
};
return new Proxy(target, handler);
}
// 创建 effect 函数
function effect(fn) {
activeEffect = fn; // 设置当前正在执行的 effect 函数
fn(); // 立即执行一次
activeEffect = null; // 清空 activeEffect
}
// 使用示例
const data = reactive({ count: 0 });
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is: ${data.count}`); // 每次 data.count 变化都会执行
});
data.count++; // 输出:count is: 1
data.count++; // 输出:count is: 2
这段代码只是一个非常简化的示例,用于帮助大家理解 Vue 3 响应式系统的核心原理。实际的 Vue 3 源码要复杂得多,包含了更多的优化和细节处理。
第四幕:proxy
的妙用:不仅仅是响应式
除了响应式系统,proxy
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
- 数据验证: 可以在
set
trap 中验证数据的合法性,防止无效数据进入系统。 - 权限控制: 可以根据用户的权限,控制对某些属性的访问和修改。
- 数据缓存: 可以在
get
trap 中缓存数据,提高访问速度。 - 日志记录: 可以在
get
和set
trap 中记录数据的访问和修改,方便调试和监控。 - 模拟数据: 可以使用
proxy
模拟一些复杂的 API 接口,方便开发和测试。
例如,数据验证:
const validator = {
set: function(obj, prop, value) {
if (prop === 'age') {
if (!Number.isInteger(value)) {
throw new TypeError('年龄必须是一个整数');
}
if (value < 0 || value > 200) {
throw new RangeError('年龄必须在0到200之间');
}
}
// 默认行为:保存属性
obj[prop] = value;
return true;
}
};
const person = new Proxy({}, validator);
person.age = 100;
console.log(person.age); // 输出: 100
// person.age = 'young'; // 抛出 TypeError: 年龄必须是一个整数
// person.age = 300; // 抛出 RangeError: 年龄必须在0到200之间
第五幕:踩坑指南:proxy
的注意事项
虽然 proxy
非常强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 性能:
proxy
会增加一些性能开销,特别是在频繁访问和修改数据的情况下。 - 兼容性:
proxy
是 ES6 的特性,在一些老版本的浏览器中可能不支持。 this
指向: 在handler
中的this
指向的是handler
对象,而不是target
对象。你需要使用Reflect
来保持this
指向的正确性。- 循环引用: 要避免
target
和proxy
之间的循环引用,否则可能导致内存泄漏。
第六幕:总结:proxy
是Vue3的基石
总而言之,Proxy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它可以让你在不修改原始对象的情况下,控制对数据的访问和修改。Vue 3 利用 Proxy
实现了响应式系统,从而使开发者可以更加方便地构建动态和交互性强的 Web 应用。
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Vue 3 的 proxy
,以及 handler
和 target
之间的关系。 掌握了这些概念,就能更深入地理解 Vue 3 的源码,并更好地使用 Vue 3 进行开发。
感谢大家的观看!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