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查询优化器:从 EXPLAIN FORMAT=JSON 的成本模型逆向推导优化参数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 MySQL 查询优化器,以及如何利用 EXPLAIN FORMAT=JSON
提供的成本模型,反向推导出可能影响查询执行计划的关键优化参数。这是一个比较高级的话题,需要对 MySQL 优化器的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一、理解 MySQL 查询优化器的成本模型
MySQL 查询优化器的核心目标是找到执行 SQL 查询的最有效方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会评估多种可能的执行计划,并选择成本最低的那个。这里的“成本”并非单纯指时间,而是包含 CPU、内存、IO 等各种资源的综合消耗。
成本模型的关键在于它如何量化这些资源消耗。MySQL 使用一些预定义的参数来估算不同操作的成本,比如:
row_evaluate_cost
: 评估一行数据的成本,主要涉及 CPU 消耗。key_compare_cost
: 比较两个键值的成本,影响索引查找的效率。memory_temptable_create_cost
: 创建内存临时表的成本。memory_temptable_row_cost
: 向内存临时表插入一行的成本。disk_temptable_create_cost
: 创建磁盘临时表的成本。disk_temptable_row_cost
: 向磁盘临时表插入一行的成本。join_buffer_size
: Join Buffer 的大小,直接影响 Join 的性能。read_rnd_buffer_size
: 用于存储排序结果的缓冲区大小,影响排序的效率。
这些参数的值会影响优化器对不同执行计划的评估结果。例如,如果 disk_temptable_create_cost
很高,优化器会尽量避免使用磁盘临时表。
二、利用 EXPLAIN FORMAT=JSON 分析成本模型
EXPLAIN FORMAT=JSON
提供了查询执行计划的详细信息,包括优化器选择每个操作的成本估算。 通过分析这些成本估算,我们可以推断出哪些优化参数可能对查询的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是一个例子:
EXPLAIN FORMAT=JSO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 ORDER BY order_date DESC LIMIT 10;
执行结果(简化):
{
"query_block": {
"select_id": 1,
"cost_info": {
"query_cost": "12.34",
"sort_cost": "5.67",
"read_cost": "6.67"
},
"table": {
"table_name": "orders",
"access_type": "ref",
"possible_keys": [
"customer_id_index",
"order_date_index"
],
"key": "customer_id_index",
"rows_examined_per_scan": 100,
"cost_info": {
"read_cost": "5.00",
"eval_cost": "1.67",
"prefix_cost": "6.67",
"data_read_per_join": "800"
}
},
"sort_info": {
"filesort_key": [
"order_date"
],
"direction": "desc",
"cost": "5.67"
}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
query_cost
: 查询的总成本。sort_cost
: 排序的成本。read_cost
: 读取数据的成本。rows_examined_per_scan
: 扫描的行数。data_read_per_join
: 每次 Join 读取的数据量。
如果 sort_cost
很高,可能意味着排序操作成为了瓶颈。 这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优化参数:
sort_buffer_size
: 增加sort_buffer_size
可以让更多的排序数据在内存中完成,减少磁盘 IO。read_rnd_buffer_size
: 增加read_rnd_buffer_size
也能提高排序效率。- 创建索引: 创建
order_date
上的索引,避免 filesort。
如果 read_cost
很高,可能意味着全表扫描或者索引效率不高。 这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优化参数:
key_buffer_size
: 增加key_buffer_size
可以提高索引缓存的命中率。- 优化索引: 检查索引是否正确使用,是否需要创建新的索引。
- 统计信息: 确保表的统计信息是准确的,可以使用
ANALYZE TABLE
命令更新统计信息。
三、逆向推导优化参数的步骤和案例
现在我们来详细讲解如何从 EXPLAIN FORMAT=JSON
的结果中逆向推导优化参数。
步骤:
- 执行
EXPLAIN FORMAT=JSON
: 针对你想要优化的查询,执行EXPLAIN FORMAT=JSON
命令。 - 分析 JSON 输出: 仔细阅读 JSON 输出,重点关注
cost_info
、rows_examined_per_scan
、access_type
等字段。 - 识别瓶颈: 找出成本最高的环节,例如全表扫描、filesort、临时表等。
- 推导可能相关的优化参数: 根据瓶颈的类型,推导出可能相关的优化参数。
- 测试和验证: 修改优化参数,再次执行
EXPLAIN FORMAT=JSON
,并对比查询性能。 - 迭代优化: 重复步骤 4 和 5,直到找到最佳的优化参数配置。
案例 1:优化 filesort
假设我们有一个查询:
SELECT * FROM products ORDER BY price DESC LIMIT 10;
EXPLAIN FORMAT=JSON
的结果显示 sort_cost
很高,并且使用了 filesort。这意味着 MySQL 需要将所有数据读取到内存或者磁盘进行排序。
{
"query_block": {
"select_id": 1,
"cost_info": {
"query_cost": "1000.00",
"sort_cost": "800.00",
"read_cost": "200.00"
},
"table": {
"table_name": "products",
"access_type": "ALL",
"rows_examined_per_scan": 10000,
"cost_info": {
"read_cost": "200.00",
"eval_cost": "100.00",
"prefix_cost": "300.00",
"data_read_per_join": "80000"
}
},
"sort_info": {
"filesort_key": [
"price"
],
"direction": "desc",
"cost": "800.00"
}
}
}
分析:
sort_cost
很高,占总成本的 80%。access_type
是ALL
,表示全表扫描。filesort
表明使用了文件排序。
推导:
- 优化参数:
sort_buffer_size
、read_rnd_buffer_size
,以及创建price
上的索引。
优化: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price ON products (price);
-
调整
sort_buffer_size
(可选):SET GLOBAL sort_buffer_size = 2M;
注意: 调整全局参数需要谨慎,确保有足够的内存资源。
-
再次执行
EXPLAIN FORMAT=JSON
: 查看执行计划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索引生效,access_type
应该变为index
或者range
,sort_cost
应该大幅降低。
案例 2:优化 JOIN 操作
假设我们有两个表:orders
和 customers
,并且执行以下查询:
SELECT o.*, c.name FROM orders o JOIN customers c ON o.customer_id = c.id WHERE o.order_date > '2023-01-01';
EXPLAIN FORMAT=JSON
的结果显示 JOIN 操作的成本很高,并且使用了 Block Nested Loop Join (BNL)。
{
"query_block": {
"select_id": 1,
"cost_info": {
"query_cost": "5000.00",
"read_cost": "4000.00",
"join_cost": "1000.00"
},
"nested_loop": [
{
"table": {
"table_name": "o",
"access_type": "range",
"key": "order_date_index",
"rows_examined_per_scan": 1000,
"cost_info": {
"read_cost": "1000.00",
"eval_cost": "100.00",
"prefix_cost": "1100.00",
"data_read_per_join": "8000"
}
}
},
{
"table": {
"table_name": "c",
"access_type": "ALL",
"rows_examined_per_scan": 10000,
"cost_info": {
"read_cost": "3000.00",
"eval_cost": "1000.00",
"prefix_cost": "4000.00",
"data_read_per_join": "80000"
},
"using_join_buffer": "Block Nested Loop"
}
}
]
}
}
分析:
query_cost
很高。using_join_buffer
是Block Nested Loop
,说明使用了 BNL Join。customers
表的access_type
是ALL
,表示全表扫描。
推导:
- 优化参数:
join_buffer_size
,以及在customers.id
上创建索引。
优化: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customer_id ON customers (id);
-
调整
join_buffer_size
(可选):SET GLOBAL join_buffer_size = 2M;
注意: 调整全局参数需要谨慎,确保有足够的内存资源。
-
再次执行
EXPLAIN FORMAT=JSON
: 查看执行计划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索引生效,customers
表的access_type
应该变为eq_ref
或者ref
,并且不再使用 BNL Join。
案例 3:优化临时表
假设我们有一个查询:
SELECT customer_id, SUM(amount) FROM orders GROUP BY customer_id;
EXPLAIN FORMAT=JSON
的结果显示使用了临时表。
{
"query_block": {
"select_id": 1,
"cost_info": {
"query_cost": "2000.00",
"read_cost": "1500.00",
"temporary_table_cost": "500.00"
},
"table": {
"table_name": "orders",
"access_type": "ALL",
"rows_examined_per_scan": 10000,
"cost_info": {
"read_cost": "1500.00",
"eval_cost": "500.00",
"prefix_cost": "2000.00",
"data_read_per_join": "80000"
}
},
"temporary_table_info": {
"type": "MEMORY",
"cost": "500.00"
}
}
}
分析:
temporary_table_cost
表示创建和使用临时表的成本。temporary_table_info
的type
是MEMORY
,表示使用了内存临时表。
推导:
- 优化参数:
tmp_table_size
、max_heap_table_size
,以及创建customer_id
上的索引。
优化: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customer_id ON orders (customer_id);
-
调整
tmp_table_size
和max_heap_table_size
(可选):SET GLOBAL tmp_table_size = 64M; SET GLOBAL max_heap_table_size = 64M;
注意: 调整全局参数需要谨慎,确保有足够的内存资源。 较大的
tmp_table_size
和max_heap_table_size
允许更大的内存临时表,但如果数据量超过这些限制,仍然会使用磁盘临时表。 -
再次执行
EXPLAIN FORMAT=JSON
: 查看执行计划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索引生效,并且临时表足够大,可能不再需要临时表,或者使用的是更高效的临时表。
四、注意事项
- 硬件环境: 成本模型依赖于硬件环境。在不同的硬件上,相同的查询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
- 数据量: 数据量会影响优化器的选择。小数据量时,全表扫描可能比使用索引更快。
- 统计信息: 确保表的统计信息是准确的。 可以使用
ANALYZE TABLE
命令更新统计信息。 - 全局参数: 修改全局参数需要谨慎,因为这会影响整个 MySQL 实例的性能。
- 版本差异: 不同版本的 MySQL,成本模型可能有所不同。
- 不要过度优化: 过度优化可能会导致代码难以维护,并且在数据量变化时,优化效果可能下降。
五、总结
通过分析 EXPLAIN FORMAT=JSON
的成本模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 MySQL 查询优化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查询的特点,调整相关的优化参数,从而提高查询性能。 记住,优化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测试和验证。
六、总结
- 成本模型驱动优化: 深入理解成本模型是优化查询的基础。
- EXPLAIN FORMAT=JSON 是利器: 它是分析和诊断查询性能瓶颈的关键工具。
- 迭代优化,持续验证: 通过不断测试和调整参数来找到最佳配置。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