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老爷,晚上好! 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很“实用”的话题:死代码注入和它的克星——静态分析。 开场白:死代码的那些事儿 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写的代码,最终编译出来的程序里,竟然混入了大量的“僵尸代码”,它们永远不会被执行,却白白占用了你的磁盘空间和运行时的内存。更可怕的是,这些“僵尸”还会扰乱逆向工程师的视线,让他们以为程序很复杂,从而延缓破解的速度。 这就是死代码注入的魅力所在。 什么是死代码注入? 简单来说,死代码注入就是往程序里塞入一些永远不会被执行的代码,目的是: 增加程序体积: 让程序看起来更庞大,增加逆向分析的工作量。 扰乱控制流: 混淆程序的真实逻辑,让逆向分析人员迷失方向。 迷惑分析工具: 欺骗静态或动态分析工具,使它们无法准确地分析程序行为。 死代码注入的常见手法 死代码注入的手法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利用各种编程技巧,构造出一些永远无法到达的代码块。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手法 描述 示例代码 永远为假的条件分支 使用永远为假的条件语句,包裹一段代码。 c++ if (false) { // 这段代码永远不会被执行 int x = …
继续阅读“死代码注入 (Dead Code Injection) 如何增加逆向分析的复杂度?请设计一种基于静态分析的死代码识别与消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