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好! 今天咱们来聊聊 C++ 在 Linux 下面玩转 io_uring 的那些事儿。说白了,就是怎么用 C++ 把这货封装起来,榨干它的性能,让你的程序跑得飞起。 io_uring 是 Linux 内核提供的一个异步 I/O 接口,它承诺能带来极致的性能。但直接用 C 接口嘛,有点原始,不够优雅,也不够 C++。所以,咱要给它穿上 C++ 的外衣,让它更易用、更安全、更高效。 1. 为什么选择 io_uring? 首先,咱得知道 io_uring 这玩意儿到底牛在哪儿?简单来说,它解决了传统异步 I/O (比如 epoll) 的一些痛点。 减少系统调用次数: 传统的异步 I/O 往往需要多次系统调用,比如提交请求、等待结果。io_uring 通过共享的 ring buffer,将提交和完成解耦,大大减少了系统调用次数。想想你排队买饭,以前是排一次队点菜,再排一次队取餐,现在是点完菜直接等着叫号,效率能不高吗? 零拷贝 (Zero-Copy) 支持: io_uring 可以直接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传输数据,避免了不必要的数据拷贝。这就像你直接把文件从一个硬盘拖到另一个硬盘 …
Redis 的多线程 IO 线程模型:性能提升与潜在问题
好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 Redis 的多线程 IO 模型,这玩意儿听起来高大上,其实理解起来也不难,就像吃辣条一样,吃多了会上瘾,用好了能让你的 Redis 性能嗖嗖地往上窜! Redis 的前世今生:单线程的爱恨情仇 话说 Redis 早期是个单线程的少年,所有客户端的请求都排着队,一个一个地处理。这就像只有一个服务员的餐厅,客人再多,也只能一个一个点菜、上菜、结账。 单线程的好处是简单粗暴,不用考虑线程同步的问题,避免了锁的开销,减少了上下文切换。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如果某个请求处理时间过长,后面的请求就得等着,这就像餐厅里有个客人点了佛跳墙,做半天,其他客人都饿得嗷嗷叫了。 Redis 之所以能用单线程扛住高并发,主要归功于: 内存操作: Redis 的数据都存在内存里,读写速度非常快。 高效的数据结构: Redis 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数据结构,比如 String、List、Hash、Set、ZSet,每种数据结构都针对特定场景做了优化。 非阻塞 IO: Redis 使用了 epoll 等 IO 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同时监听多个客户端的连接,当某个连接有数据可读时,就去 …
Redis 持久化期间的 CPU 与 IO 影响分析
好的,各位观众,各位朋友,欢迎来到今天的“Redis持久化大冒险”专场!今天咱们不聊风花雪月,就来聊聊Redis持久化这档子事儿,特别是它对CPU和IO那点儿不得不说的影响。 开场白:持久化,Redis的“保险柜” Redis,这玩意儿跑得飞快,内存数据库嘛,速度就是它的命根子。但是,内存有个致命的缺点:断电就啥都没了。所以,为了避免辛辛苦苦攒的数据一夜回到解放前,咱们就得祭出持久化这个大杀器,相当于给Redis数据上了个“保险柜”,让它就算重启也能恢复如初。 Redis提供了两种主要的持久化方式:RDB (Redis DataBase)和AOF (Append Only File)。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CPU和IO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第一幕:RDB,快照的诱惑与代价 RDB,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给你的数据拍个快照。在某个时间点,Redis会把内存中的所有数据都保存到一个文件中,就像给时间按下了暂停键,然后把那一刻的景象记录下来。 工作原理: Redis会fork出一个子进程,专门负责将内存数据dump到磁盘上。父进程则继续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两者互不干扰(理论上)。 优点: 备份和 …
Redis 持久化对性能的影响分析:读写分离与IO优化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咱来聊聊 Redis 的持久化,以及它对性能那点事儿。这持久化,就像给咱的记忆力加个保险,万一服务器罢工了,数据还能回来。但是,这保险也不是白上的,它要消耗资源,影响性能。所以,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才能既保住数据,又不让性能掉链子。 Redis 持久化:俩大护法 Redis 提供了两种主要的持久化方式:RDB(Redis DataBase)和 AOF(Append Only File)。 RDB:快照大法 RDB 就像给 Redis 拍个快照,把内存里的数据一股脑儿地保存到硬盘上。这个过程是异步的,Redis 可以继续处理客户端的请求。 优点: 恢复速度快: 恢复的时候直接加载快照文件,速度杠杠的。 文件小: 适合备份和灾难恢复。 缺点: 数据丢失风险: 如果服务器突然宕机,上次快照之后的数据就丢了。 fork 性能影响: 生成快照需要 fork 一个子进程,如果数据量太大,这个过程可能会阻塞主进程。 AOF:日志狂魔 AOF 就像 Redis 的日记本,它会记录每一条写命令。重启的时候,Redis 会重新执行这些命令,把数据恢复回来。 优点: 数据安全性高: …
Socket.IO 与 Flask-SocketIO:实现实时双向通信的 Web 应用
好的,各位观众老爷,欢迎来到“Socket.IO 与 Flask-SocketIO:实时双向通信的 Web 应用” 讲座现场!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一个写代码比吃饭还香的程序猿。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用 Socket.IO 加上 Flask-SocketIO,打造一个能实时互动、你一句我一句的 Web 应用。 一、啥是 Socket.IO?为啥要用它?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 Socket.IO 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Socket.IO 是一个 JavaScript 库,它主要干一件事:在客户端(比如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持久连接,让它们能像聊天一样,实时地互相发送消息。 想想以前的 Web 应用,你要获取服务器的最新数据,得不停地刷新页面,或者用 AJAX 定时去问服务器:“喂,有新消息没?” 这种方式效率低,而且服务器压力山大。 Socket.IO 的出现,就像给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双方可以随时随地地对话,不用再搞那些费劲的轮询了。 Socket.IO 的优点: 实时性: 消息即时传递,延迟极低。 双向通信: 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互相发送消息。 跨平台: 支持各种浏览器 …
Socket.IO 与 Flask-SocketIO:实现实时双向通信的 Web 应用
好的,各位听众老爷们,今天咱们聊聊Socket.IO和Flask-SocketIO这对黄金搭档,看看它们是怎么帮咱们搞定实时双向通信的Web应用的。放心,保证不瞎编,都是实打实的干货,争取让大家听完之后,都能回去撸起袖子写出能实时聊天、实时协作的玩意儿。 一、啥是Socket.IO?为啥我们需要它?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Socket.IO是个啥。简单来说,它是一个JavaScript库(客户端)和一个Node.js库(服务器端),它能让你的Web应用实现实时、双向的通信。 那为啥我们需要它呢?你想想,传统的HTTP请求是客户端发一个请求,服务器回一个响应。如果你想让服务器主动推送消息给客户端,那HTTP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你需要不断地轮询服务器,看看有没有新消息,这得多浪费资源啊! Socket.IO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建立了一个持久的连接,让服务器可以随时向客户端推送消息,客户端也可以随时向服务器发送消息。这就好比咱们在微信上聊天,不用不停地刷新,消息就能实时到达。 二、Flask-SocketIO:Python Web开发的福音 OK,现在你知道Socket.IO有多牛逼了, …
Redis 的 IO 线程优化(`io-threads-do-reads`, `io-threads`)
好的,各位观众老爷们,欢迎来到“Redis IO 线程优化:让你的数据飞起来!”专场讲座。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江湖人称“Bug 终结者”的码农老张。今天咱们不聊风花雪月,就来聊聊如何让你的 Redis 像装了火箭一样,速度嗖嗖嗖地往上窜!🚀 开场白:Redis 的痛与快乐 Redis,这玩意儿,谁用谁知道。它就像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嗡地帮你存储和快速检索数据。有了它,你的网站再也不怕用户并发访问,你的缓存再也不怕拖慢速度。但是!天下没有完美的东西,Redis 也不是万能的。 当你的业务越来越复杂,数据量越来越大,并发请求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会发现,Redis 好像有点力不从心了。CPU 占用率蹭蹭往上涨,响应时间越来越慢,甚至开始出现超时错误。这时候,你就需要考虑对 Redis 进行优化了。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聊聊 Redis 的 IO 线程优化,也就是 io-threads-do-reads 和 io-threads 这两个配置项。它们就像两把神奇的钥匙,可以解锁 Redis 的性能潜力,让你的数据飞起来! 第一章:Redis 的前世今生:单线程的无奈 要理解 IO 线程优化,我们首先 …
操作系统层面的 IO 优化对 Redis 持久化的影响
各位观众老爷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江湖人称“Bug终结者”的程序猿老王!今天咱们不聊代码,不谈架构,来点更实在的——聊聊操作系统层面的 IO 优化对 Redis 持久化的影响。 别看题目这么学术范儿,其实说白了,就是聊聊怎么让咱们的 Redis 存数据更快,更靠谱!毕竟,数据可是咱程序员的命根子,丢了数据,那可比丢了老婆还难受啊!😭 今天咱们的讲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开胃小菜:Redis 持久化的那些事儿 (快速回顾 Redis 持久化的两种方式) 正餐来了:操作系统 IO 的脾气秉性 (深入浅出地讲解操作系统 IO 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大快朵颐:IO 优化如何助力 Redis 持久化 (重点探讨各种 IO 优化技术对 Redis 持久化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案) 餐后甜点:实战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一些 Redis 持久化 IO 优化的经验) 压轴大戏:总结与展望 (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 Redis 持久化 IO 优化方向) 1. 开胃小菜:Redis 持久化的那些事儿 在进入正题之前,咱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 Redis 的两种持久化方式,毕竟,知己知 …
Redis 线程池(IO Threads)在多核 CPU 上的读写优化
好的,各位技术大咖、未来架构师们,欢迎来到今天的“Redis 线程池:多核 CPU 上的读写狂欢”脱口秀!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 Redis 线程池在多核 CPU 上如何玩转读写性能,让你的数据像火箭一样飞起来🚀。 开场白:单线程的“甜蜜”与“烦恼” Redis,这个内存数据库界的“瑞士军刀”,以其高性能和多功能性赢得了无数开发者的芳心。长期以来,它一直以单线程模型著称。单线程就像一位专注的艺术家,一次只处理一件事情,避免了多线程带来的锁竞争和上下文切换的开销。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在很多场景下都能提供令人惊艳的性能。 但是,单线程也并非完美无缺。想象一下,如果这位艺术家突然接到一个超大的订单,需要雕刻几百个精美的雕塑,即使他再专注,效率也会受到限制。当 Redis 需要处理大量的 IO 操作,尤其是网络 IO 时,单线程的瓶颈就会显现出来。CPU 在等待 IO 完成的过程中会处于空闲状态,造成资源的浪费。这就像让一位短跑冠军在跑道上等待发令枪响,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Redis 6.0:线程池的“横空出世” 为了解决单线程的 IO 瓶颈,Redis 6.0 引入了多线程 IO …
`innodb_io_capacity` 与 `innodb_io_capacity_max` 的调优策略
InnoDB I/O 容量调优:让你的数据库飞起来🚀 各位观众老爷,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 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里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innodb_io_capacity 和 innodb_io_capacity_max。 这俩哥们儿啊,直接影响着数据库的性能,调好了,数据库就能像装了火箭助推器,嗖嗖的快;调不好,那就只能慢慢吞吞,让人着急上火 🔥。 我保证,今天的内容绝对不是枯燥的参数罗列和机械的配置指导。我会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一些有趣的例子,把这两个参数背后的原理、调优策略,以及可能遇到的坑,都给您讲透彻! 一、 啥是 innodb_io_capacity 和 innodb_io_capacity_max? 这两个参数都与 InnoDB 引擎的 I/O (Input/Output) 能力有关。简单来说,就是 InnoDB 引擎认为自己的磁盘系统每秒能处理多少 I/O 操作。 innodb_io_capacity: 这是 InnoDB 引擎期望的磁盘每秒 I/O 操作数(IOPS)。 这个值告诉 InnoDB 引擎,在后台任务(比如:脏页刷新、合并插入缓冲等)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