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前端工程化的一个重要分支——Vite。这玩意儿现在是越来越火了,号称“下一代前端构建工具”,那它到底牛在哪儿?别着急,今天咱们就扒开它的裤衩,啊不,是源码,好好研究研究。 开场白:前端开发的痛点与Vite的诞生 话说当年,前端开发那可是个“刀耕火种”的时代。写个页面,改一行代码,浏览器刷新得等到花儿都谢了。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构建工具,像Webpack,它得先把所有模块打包成一个或几个大文件(bundle),才能给浏览器用。 这打包的过程,就好像你把所有零件都塞进一个大箱子里,然后一股脑儿扔给修理工。修理工要找个螺丝刀,还得先把整个箱子翻一遍,效率能高吗? Vite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痛点。它采用了“No-bundle”的开发模式,还有Esbuild这个“闪电侠”来加速构建,让前端开发体验直接起飞。 第一部分:No-bundle开发模式:按需加载,告别等待 传统的Webpack,它采用的是“Bundle”模式。这意味着,无论你页面需不需要某个模块,它都会被打包进最终的bundle里。 这种模式在项目小的时候还行,但项目一大,bundle体积蹭蹭往上涨。 …
C++ 属性 `[[no_unique_address]]` (C++20):结构体成员零开销优化
哈喽,各位好!今天咱们来聊聊C++20中一个挺有意思的属性:[[no_unique_address]]。这玩意儿听起来可能有点高深,但实际上,它能帮咱们在不增加任何运行成本的情况下,优化结构体和类的大小。简单来说,就是让编译器更聪明地安排结构体成员的内存布局,从而节省空间。 咱们先从为什么要关心结构体大小说起。 为什么结构体大小很重要? 想象一下,你正在开发一个游戏,其中每个游戏对象都有很多属性:位置、速度、生命值等等。如果每个对象的结构体都很大,那么存储大量对象就需要大量的内存。这不仅会影响性能,还可能导致缓存未命中,进一步降低游戏速度。 在嵌入式系统中,内存资源通常非常有限。因此,优化结构体大小就显得尤为重要。 即使在桌面应用中,更小的结构体也能提高缓存效率,减少内存占用,从而提升整体性能。 传统的结构体内存布局 在C++中,结构体成员通常按照声明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内存中。为了满足对齐要求(alignment requirement),编译器可能会在成员之间插入填充字节(padding bytes)。 举个例子: struct Example { char c; int i; cha …
Redis `no-appendfsync-on-rewrite`:AOF 重写期间是否停止 fsync
好的,各位观众,欢迎来到今天的Redis技术讲座。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Redis的no-appendfsync-on-rewrite配置,这可是个影响数据安全和性能的关键选项。准备好,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AOF:Redis的“小本本” 首先,我们要明确AOF (Append Only File) 是什么。你可以把它想象成Redis的“小本本”,Redis每次执行写操作,都会把这条命令记录在这个小本本上。这样,即使Redis宕机了,重启后也可以通过重新执行小本本上的命令来恢复数据。 AOF的优点很明显:数据可靠性高。但是,这个小本本会越写越大,占据大量的磁盘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edis提供了AOF重写机制。 AOF重写:瘦身大法 AOF重写,顾名思义,就是重新写一遍AOF文件。但是,这次不是简单地把所有命令都记录下来,而是只记录能够达到当前数据库状态的最小命令集合。 举个例子,假设你先后执行了以下命令: SET key1 value1 SET key1 value2 SET key1 value3 在AOF重写时,只会记录最后一条命令: SET key1 value3 这样, …
理解 `no-appendfsync-on-rewrite` 对 AOF 重写的影响
好的,各位观众老爷们,欢迎来到今天的“Redis 冷知识大讲堂”!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江湖人称“Bug终结者”的程序猿老王。今天咱们要聊的话题,绝对能让你的 Redis 功力再上一层楼,那就是——no-appendfsync-on-rewrite 对 AOF 重写的影响。 准备好了吗?系好安全带,咱们这就发车!🚀 前言:AOF,数据安全的守护神,但… 在 Redis 的世界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咱们辛辛苦苦存进去的数据不会因为服务器宕机而消失得无影无踪,Redis 提供了两种持久化方式:RDB 快照和 AOF (Append Only File)。 RDB 就像给你的数据拍一张照片,定期保存。而 AOF 则更像一个忠实的记录员,它会记录每一条修改数据的命令。这样,即使服务器突然挂了,重启后也能通过回放 AOF 文件,把数据恢复到宕机前的状态。 AOF 虽然可靠,但也不是没有烦恼。随着时间的推移,AOF 文件会越来越大,里面可能包含了很多冗余的命令,比如先给一个键设置一个值,然后又立刻修改它,那之前的设置命令就没必要存在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edis 引入了 AOF …
容器化应用的生产环境调试技巧:无进入(No-Exec)调试
各位亲爱的开发者们,早上好!☀️ 今天我们要聊点刺激的,就像在黑暗中走钢丝,又像在蒙着眼睛拆炸弹 💣……不过别担心,我们有技巧!我们要聊的是容器化应用在生产环境中的一个高级调试技巧:无进入(No-Exec)调试。 想象一下,你的应用程序在生产环境中欢快地奔跑着,突然,它摔了一跤,开始抽搐,报错信息像乱码一样涌来。你心急如焚,想立刻冲进容器里,像个医生一样给它做个全面的检查。但是!等等!🚨 直接 kubectl exec 进入容器,就像一个外科医生未经消毒就直接上手手术一样,风险极大! 安全风险:打开了一个潜在的攻击入口,暴露了敏感信息。 稳定性风险:任何误操作都可能导致应用崩溃,让原本的小问题变成大灾难。 性能风险:调试工具的运行会消耗资源,影响应用的正常运行。 合规性风险:未经授权的访问可能违反安全审计规定。 所以,我们需要一种优雅、安全、高效的方式来诊断问题,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侦探,在不惊动嫌疑人的情况下,就能找出真相。这就是无进入调试的魅力所在。 一、 什么是无进入调试?(No-Exec Debugging: The Art of Observation) 无进入调试,顾名思义, …